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有一鬼卒听了大怒道:“你是哪年生人?”磐岛答道:“我是戊寅年。”鬼卒说:“我知道有个和你同年的人了,可以抓他来替你,但是你一定得给我们牛吃。另外还得高呼我们的名字,替我们念诵百遍金刚般若经,为我们解脱责打之罪,我们的名字,叫高佐丸、伸智丸、津知丸。”鬼卒说出姓名之后,在深夜里离去。

    第二天清晨,磐岛看见自己的牛死了一头。于是立刻到大安寺的南塔院去见仁耀沙弥,说明来意,请仁耀代诵金刚般若经,为鬼卒祈求冥福。两天工夫,读满了百遍佛经。第三天清晨,有个鬼卒来告诉磐岛说:“我等仰仗金刚经的法力庇护,已经免遭百杖之苦了,并且在日常的口粮之外,又多得了食物!”说罢欢天喜地,再三称颂佛经的法力。随后接着说:“从今往后,每逢祭祀节日,还请你给我们祈福供食!”说到这里,转眼不见。后来,磐岛活到九十余岁,溘然长逝。

    橘磐岛所以保全了性命,是由于挪借大安寺的香资经商未还。鬼卒们身犯过失,而免受责处,是由于金刚经的法力庇护,真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第二十篇

    延兴寺僧惠胜作孽变牛

    古时,有座延兴寺,寺里有个僧人名叫惠胜。他在这座庙里住了多年,有一次,他把庙中浴室所用的薪柴拿出一捆送人,后来,也未归还便自死去。

    不久,延兴寺附近的一头母牛,生下一只牛犊。牛犊长大之后,被人用来拉车运柴。一天,它正拉着一车薪柴往庙里送,庙门前有个陌生的僧人望着牛犊说:“惠胜法师生前也曾朝夕不断地念诵过涅槃经,而今竟变为牛身,未免太可怜了!”牛犊听了双目落泪,突然倒地身死。牛主见牛犊死了,怒骂陌生的僧人说:“我的牛就是你咒死的!”一把揪着僧人到官所说理。

    官家听了牛主的申诉,就传请僧人,僧人上殿以后,看他仪表不凡,不由心中惊怪,未敢贸然追诘,便把僧人安置在净室里,然后传召能工善画的画师,命令道:“僧人仪表非凡,你们要惟妙惟肖地画出他的真像!”画师们遵照旨意,各挥笔措写,把画画成。官家一看呈阅的画像,每一帧都不是什么僧人,简直是观音菩萨的圣像。正在这时,转眼那僧人就不知去向了。官家见了甚是惊恐。

    显而易见,这是观音菩萨为了指明惠胜之所以变牛,才化身到人间的。牛主起初不明真相,竟想归罪僧人,这时,已懊悔不及了。

    由此可以知道,借用人家的东西,即使是尘芥之微,也必须归还,否则死后要变成牲畜偿还的。

    第二十一篇

    武藏国大伴赤麻吕作孽变牛

    古时,武藏国的多摩郡,有位郡司名叫大伴赤麻吕。在天平胜宝元年十二月十九日,赤麻吕突然逝世。

    次年五月初七,赤麻吕家里生了一头黑花牛犊,牛背上镌有隐约可辨的字迹:“赤麻吕恣意用庙物,未还身死,罚作牛身,偿还此债。”赤麻吕的家属和同僚凡是看到或听说此事的,都感到惊恐。他们说:“作孽必定遭报,这桩事不可不记下来。”于是在当年六月初一这天,召集了许多人传阅了从牛背上抄录下来的文字。这样就使一向不知忏悔的人,开始回心转意,悔过从善,而从来相信因果报应的人,更加戒惧,永不为恶了。

    由此看来,即使遇到有如喝铜汁 [18] 的苦难,也不可侵占寺庙的财物。要知道,这是一种极为深重的罪孽,切不可犯。

    第二十二篇

    纪伊国名草郡人作孽变牛

    古时,纪伊国名草郡三上村里,修建了一座药王寺,落成之后,从各方募化了许多药材,存在庙中,以备广施救济。

    到了圣武天皇朝代,这些药材移存在冈田村主 [19] 的女儿家中。这家主人用来制造药酒,然后转售于人谋取利润。一天,药王寺里,忽然跑来一头小花牛,以后,这头牛就经常躺在庙塔旁边,庙里的人们把它赶走,它仍然跑回来,躺着不走。大家觉得有些奇怪,便挨家询问,但是,始终也没有人来认领。庙里的人看是无主之物,就把它拴起来饲养。经年牛已长大,就用于庙里的杂役。

    又过了五年,该寺的施主冈田石人,一天晚上梦见那头牛从后面扑上来,用犄角把自己撞倒后,四蹄乱踩,石人恐慌叫喊,牛口吐人言道:“你认识我吗?”石人回答说:“不认识。”这时,牛放开他往后退了几步,屈膝跪在地上哭泣说道:“我就是樱村的物部麻吕,我在前世借了庙里的二斗药酒,没等偿还便死了,所以转生为牛来补偿这笔债。我的劳役期限是八年,如今已经五年,只剩三年了。不过,庙里的人们都没慈心,打我的脊背,叫我服劳役,使人难以忍受,因此,我托梦求你怜惜,除了你这位施主之外,我是无人可求了!”石人问道:“单凭你这样说,怎么能辨明真假呢?”牛说:“你去问问樱村的大姑娘,便知真假了。”所说的这位大姑娘就是造酒的那个人,是石人的妹妹。

    石人醒来之后,万分惊异,就到妹妹家中,把梦中的情景学说了一遍,妹妹闻听说:“这是真事。像他所说的一样,他借了二斗酒,未等归还人就死了。”石人就把这件事遍告众人。寺僧净达听到以后,心生怜悯,就此读诵经文为牛祈祷。后来,八年期满,这头牛失踪不见,从此不知去向。这确是一件奇异的事。

    由此可知,借用他人之物,必须偿还,更何况寺庙中的财物,岂不更是可怕。不然来生也得变成畜牲偿还,这是极不上算的事情。

    第二十三篇

    比睿山横川院僧变小蛇

    古时,比睿山的横川院有位僧人,发起宏愿,整年唱诵阿弥陀佛佛号,一心向往极乐世界。他的经文造诣也很深,只因一心向往极乐世界,就摒除杂念,诸事不问。因此,许多得道高僧对他都极为尊崇,齐说这位圣僧如此虔诚,定能往生极乐。

    这位圣僧照着心愿坚持念佛,渐已年过七十,尽管平素身体强壮,毕竟是年老力衰,所以动辄有病,饮食减少,日见衰弱了。他自知死期已近,道心越发坚定,念佛的次数有增无减。不久,病势加重卧床不起,这时他一面躺着念佛不已,一面对弟子们说:“如今你们应该一心劝我念佛,不要拿些琐事打扰我!”弟子们遵照师命,只不住地劝他念佛。

    这样,到了九月初十前后,大约在申刻时分,圣僧气息奄奄,便把阿弥陀佛像供在枕边,然后用五彩线绳拴在佛像手上,他手拉彩绳,唱念了四五十遍佛号后,便像安然入睡般地长逝了。弟子们见他这样的善终,都毫不怀疑地认为他已夙愿得偿往生极乐了,都为他庆幸。办完丧事之后,七七一过,便各自散去。

    有一天,继承师父衣钵,住在庙中的一个和尚,发现师父经常装醋用的小白瓶搁在堆房的架子上,便说:“圣僧在世使用的醋瓶,原来在这里啊!我还以为遗失了呢!”说着便要取下冲洗,这时,发现瓶子里有个东西蠕动,仔细一看,里面盘蜷着五寸来长的一条小蛇,惊恐之下,连忙又把它放回木架上。

    当天夜晚,僧人梦见死去的圣僧来告诉他说:“你们都已看到,多年来我只求往生极乐,除了念佛之外,别无所求,我本打算在临终时,一心不乱地念佛死去,不料想无意中看到架子上的醋瓶,当时虽然口里唱念佛号,心里却想不知道这个东西将落谁手。我并不认为这是罪过,也没省察这种恶念,便离开人世。就由于这一念之差,我便变成了醋瓶中的小蛇。你赶快为我虔诚地供奉佛经,就把这个瓶子作为香资。这样,我就可以往生极乐了。”说罢不见。僧人梦醒后,知道小瓶里面的小蛇,就是圣僧转生,不胜悲痛。第二天清早,他就按照梦中指示,将小瓶送到根本中堂作为诵经的供奉香资,另又立即着手抄写佛经,虔诚地供奉起来。

    由此看来,这位高僧尽管是如此可贵,但是只在临终的一刹那间留恋了一件无聊的东西,就投生了蛇身,何况那些想在妻子中间寿终的人,纵然发起道心,如果缺少××之缘,自然是难以往生极乐的。想来,真是件大可惋惜的事。横川院的源信僧都有鉴于此,曾说:“人在临死的时候,应该把那些无聊的东西尽行拿开,除了佛像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要看。”

    第二十四篇

    奈良马庭山寺僧刻薄变蛇

    古时,奈良地方有座山寺,名叫马庭山寺。寺中住着一个僧人,久居此庙,虔诚修道,只是缺乏慧根,刻薄成性,对人从来不肯施舍半点财物。

    过了许多年,僧人年老生病,临终之前,把弟子叫到身边嘱告说:“我死之后,不满三年,千万不可打开这间屋门!”话刚说完,便气绝身死。

    师父死后,弟子遵照遗嘱,紧闭屋门不开。过了七天,忽见师父门前盘着一条大的毒蛇,万分惊恐,心想:这必是由于师父生前刻薄,才转生了这条毒蛇。尽管师父有遗嘱叫等三年以后再开门,但是为了感化师尊,当时就打开屋门,一看屋里收藏着三十贯钱。弟子立刻把这些钱送到一座大庙里请人诵经,替师父超脱罪孽,他们领悟到师父是为了贪恋钱财,所以死后身变毒蛇,回来看守。正因如此才留下遗言不准在三年内开门。

    由此看来,僧人真是愚蠢已极。人们认为:即便他生前爱惜钱财,如能用这笔钱供奉三宝,修积功德,也就不会转变毒蛇了!

    第二十五篇

    旧京人责打乞食僧遭现报

    古时,在旧京时代 [20] 京城里有个生性愚痴,不信因果的人。

    一天,有个乞食僧人走进他的房来,他瞧见丐僧登时大怒,动手就打,丐僧一见赶忙逃走,一直跑进水稻田里,但是这个人还在后面追打。丐僧只得诵念平时所持的咒语,祷告道:“本尊快来救我!”那个人就在这时突然被法力捆缚起来,只见他东扑西跌满地翻滚,丐僧走后,这人的两个儿子为了解救父亲,便往庙中聘请高僧,僧人问:“你等请我为什么?”他二人便把始末根由详细说了一遍,僧人心存顾忌,不愿前去。但是二人救父心切,苦求不已。僧人无奈,只得勉强应允。这时,那人已然神志不清,状似疯狂。

    僧人到后,刚刚念完法华经普门品中的开头一段经文,那人立刻脱出了束缚,这时他虔诚地向僧人礼拜,发誓向善。两个儿子也喜出望外,恭敬地拜谢。

    可见,即使意在戏耍,也千万不可殴辱丐僧。

    第二十六篇

    白发部猪麻吕击破乞食僧钵遭现报

    古时,备中国小田郡有个名叫白发部猪麻吕的人。这人刻薄成性,不信三宝,从来也不肯周济人。

    一次,有个乞食僧到猪麻吕家中乞食,猪麻吕不但不肯施舍,还加打骂,他打破僧人拿着的钵,赶出门去。后来,猪麻吕因要事外出,途中忽遇风雨,无法赶路,只好靠在一家堆房棚下避雨。正在这时,堆房突然倒塌,将他压死。猪麻吕没料到会遭此横祸,临死未能对妻子留下半句遗嘱。他所以身遭非命,正是由于他打骂凌辱乞食僧,不知施舍的罪过。看到和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嘲骂说:这真是现世现报。

    由此看来,遇见乞食僧,应该多少加以施舍,不论如何,也万不可打骂凌辱。尽管是个乞食僧,也是佛门弟子,更何况,从古到今还有许多菩萨化身呢!

    第二十七篇

    长屋亲王殴打沙弥遭现报

    古时,圣武天皇的奈良时代,天平元年二月八日,天皇下诏,命左京元兴寺内举办盛大法会,供奉三宝。太政大臣长屋亲王,奉旨亲自供养诸僧。

    当时,有个沙弥托着食钵到发放斋饭的地方乞食,亲王见他不遵礼法,将他驱逐殴打,直被打得头破血流。沙弥捂着脑袋,擦着鲜血,哭哭啼啼便不见了,谁也不知他的去向。参加法会的僧俗人等,听说此事,都暗暗咒骂长屋亲王。

    事后,有个怀恨长屋的人,向天皇进谗言说:“长屋蓄意倾覆皇室,心存篡夺,故意在天皇修积善根之时,作此恶行。”天皇大怒,即派遣兵马包抄长屋的府宅。这时,长屋暗自思忖:“我如今冤遭不白,势难幸免,与其被人杀戮,莫如自尽的好!”于是下定决心,拿过毒药,先叫儿孙们服毒,随后,自己也仰药身死。

    天皇闻奏后,命人将长屋的尸体扔到城外,然后用火焚化,再把骨灰投入河流,使其流入大海。后来,长屋尸骨流到土佐地界。当时,该地百姓死亡很多,于是上奏天皇说:“长屋的戾气为害,此地的百姓,将多死亡。”天皇闻奏,便将长屋的[骨殖]置于纪伊国海部郡椒村的奥岛上去,使它远离皇城。人们都说:“这就是他无故殴打沙弥,得罪护法尊神的结果。”

    由此看来,对于身披袈裟削发剃度的僧人,就不必计较贤愚,分别贵贱,都应存敬畏之心。应该知道,难免有神佛的化身隐藏僧人当中。

    第二十八篇

    大和国人捕兔遭现报

    古时,住在大和国××郡有一个人,他性情残暴,没有慈心,不分昼夜地杀生害命,以此为业。

    有一次,他在郊外捉住一只野兔,当场活剥了皮后,就将它扔在野地。过了不多几天,这人身生恶疮,遍体蔓延,直至皮糜肉烂,疼痛难言。虽然也曾延医诊治,敷抹药物,但是毫不见效,过了数日,终于身死。看到和听到此事的人都嘲骂说:“这正是他杀死那只野兔而遭到的现报!”

    由此看来,杀生为戏,固然可以逞一时之快,但如能想到众生惜命,并不稍减于人,因而把我的惜命之心,推及于一切生物,则就可以永绝杀生之事了。

    第二十九篇

    河内国人杀马遭现报

    古时,河内国××郡,住着一个人名叫石别,他种瓜贩卖,维持生活。

    有一次,石别把瓜驮在马背上到市上贩卖,因为驮得太多,马体力不支,就停步不前。石别看马停步不动,大为愤怒,把马打了一顿之后,又给它增添重量,这时,马双目流泪,样子极为可怜,但是石别丝毫没动恻隐之心,仍然打着马走,等到卖完瓜之后,还是不消气,一怒就把马宰了。像这样的事,还不止一次。

    一天,石别家里用锅烧水,在水沸之时,石别走到旁边,两个眼珠突然掉在锅中,他大声喊叫,但也无法补救。人们嘲骂他说:“这完全是他经常杀马所造下的罪孽,才有此报!”

    由此看来,那些畜生,也都是我们前世的父母,人们应该切戒杀生,这个卖瓜人生前的现报是这样,死后的苦楚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十篇

    和泉国人烧食鸟卵遭现报

    古时,和泉国和泉郡,有个下痛脚村,村里住着一个汉子,生性刻薄,不信果报,好烧食鸟卵,经常到处寻找。

    在天平胜宝六年三月的一天,汉子家中突然来了个不认识的人,看他打扮是个兵士,把汉子召唤出门说:“国司有事传你,赶快随我走!”于是汉子便跟随兵士同行,他看到兵士腰间带着一副长约四尺的木牌。他刚刚进郡,路过山直村山边时,望见一片麦田,兵士一把将他推进麦地便不见了。这片麦地约有三十四五亩,麦子长有二尺多高,转瞬之间,便见遍地火焰,无处立足,只烧得他在麦地里狂奔乱叫,“烫死人啦!烫死人啦!”

    这时,村里有人到山中砍柴,望见有个人在麦地里面哭叫跑走,不胜惊疑,于是跑下山来,抓着汉子往外拖拉,他却再三掐扎,不肯出来,后来用力才把他拖出篱笆外来。汉子躺在地上,半晌才苏醒过来,觉得两脚很痛,叫喊起来。砍柴人便问他道:“你到底怎么啦?”汉子回答说:“有个兵士把我带到这个地方,就向麦地一推,我刚踏进麦地,遍地就着起火来,我的两脚便被烫伤,一看四周围全是火山,没有半点缝隙,欲出无路,我只得喊叫奔走。”砍柴人听后,掀起汉子的裙裤一看,只见他那两腿已然焦烂,露出骨头。仅仅过了一日,这汉子便死去了。人们都说:“这是他杀生有罪,活着遭受了地狱的惩罚!”

    看到和听说此事的人们应该心存忠厚,切忌刻薄,相信因果,不可杀生,有人说:“烧煮鸟卵之人,死后必坠入灰河地狱 [21] ,的确是这样的。”

    第三十一篇

    大和国人事母不孝遭现报

    古时,大和国添上郡里住有一人,别号瞻保,此人奉职朝廷,是个学者。他生来缺乏慧根,尽管朝夕不断研究学问,却不知道孝养母亲。

    瞻保的母亲借了他些稻谷,因为偿还不了,瞻保便一再催索,有一次瞻保竟坐在席上向坐在地下的母亲讨债。瞧见这光景的人,劝瞻保说:“你为何竟这样不知孝道,逼迫你母亲呢?世上的人,为了孝顺父母,甚至修庙建塔塑佛像抄经书,而且还供养僧人,你家里这样富有,为什么借给母亲些稻谷还要这样逼索呢?这该使你母亲多么伤心呀!”瞻保听了丝毫无动于衷,仍然是一而再地向母亲催讨,大家实在瞧不下去,便凑了些稻谷,代为偿还,免得她再受儿子那样逼迫。

    这时,母亲伤心流泪地对瞻保说:“我把你养大,白天黑夜都得操心。我看见别人孝顺父母,一心指望也有一天你能像人家的儿子那样尽孝,谁知今天你竟这样给我丢脸,逼我还你那点稻谷,真太毫无心肝了,既然如此,你也要还我从前喂你的那些奶钱,从今往后,我和你断绝母子关系,我只求老天爷来主持公道吧!”瞻保听了不说一句话走进屋去。

    为时不久,瞻保突然疯狂起来,他神志不清,周身疼痛,把多年来高利贷出稻谷的借据,一并取出,放在院子里烧掉。然后,披头散发在深山里东奔西跑,乱冲乱撞。过了三天,瞻保家里忽然起了大火,内外房舍粮仓尽都烧光。结果,妻子衣食无着,全家人无处安身,瞻保也终于饿死。事母不孝,现报不远,听到的人无不痛骂瞻保。

    由此看来,世人务要诚心孝顺父母,切不可稍怀忤逆之念。

    第三十二篇

    旧京女子事母不孝遭现报

    古时,在旧京时代,有一女子不知孝道,从不奉养母亲。

    女子的母亲居孀,生活困难,一天家中断炊,便想到女儿家就食。她带着幼儿到了女儿家中说道:“有没有饭给我吃点?”女儿闻言说:“只有我和丈夫的饭,哪有你吃的呢。”始终没肯拿饭给母亲吃。母亲无奈只得抱起幼儿回家,途中看见道旁有一包米饭,便拾起来拿回家中充饥,她原以为要忍受一夜饥饿,不想如今吃到米饭,就高高兴兴地入睡了。

    到了半夜,母亲忽听外面有人叩门说:“你的女儿正在那里大声喊叫呢,她叫喊说:‘我胸口被钉上了钉子,我马上就要死啦,快来救我吧!’”母亲虽然听见这番话,因当时正在深夜,不愿前去,她那女儿终于未及见到母亲就气绝身亡了。

    这个女子真是愚昧已极,生前既因不奉养生母而死,后来也必坠入恶途无疑。即使当时真是饭不够吃,也应将自己的饭让给娘吃,可是她竟只顾自己和丈夫,而不肯奉养母亲,所以遭到天谴,而遭报又未出当日,真是可怜了。所以世上的人们,务要孝养双亲。

    第三十三篇

    吉志火丸谋杀生母遭现报

    古时,武藏国多摩郡鸭乡有一个人,名叫吉志火丸。火丸的母亲就是日下部老夫人。

    圣武天皇在位时,火丸跟随筑前国守××赴任,当时,他母亲也随同前去,住在那里由火丸奉养。火丸的妻子仍然留在故乡看家。火丸在筑前住了三年,心中想念妻子。这时他暗自思忖:我离别妻子已久,不得相见,要想告假既然未能允许,我何不杀死母亲,借口服孝回归故里,这样便可和妻子团聚了。火丸的母亲经常修善积德,是个心地仁慈的人。

    一天,火丸告诉母亲说:“东方山上有个地方正举办为期七天的法华经会,我们前去听讲去吧。”老夫人闻听便说:“这正合我的心愿,我们赶快去吧。”发起道心,沐浴净身之后,她随同儿子一起前往,但是来到深山中,到处都瞧不见有做佛事的山寺。

    后来走到一个僻静无人之处,火丸登时翻了脸,恶狠狠地瞪着母亲。母亲瞧见便问:“你为什么忽然这样生气,难道是什么凶神附体了吗?”其时火丸拔出刀来就要砍母亲的脖颈,母亲跪下说道:“种树人为的是收果遮阴凉,养儿子的也盼望老来得济有人养活,可是我的儿子为什么偏要杀我呢!”火丸闻言,仍然不肯饶恕,还是举刀要砍,母亲说:“你先等等,我还有几句遗言。”说着,脱下身上的衣服,分放在三处,然后又对火丸说:“这件衣服是给我长子的,也是给你的,这件是给我次子的,交给你弟弟吧!这件是留给我那最小儿子的,你就交给小弟弟吧!”嘱咐已毕,火丸举起刀来就去砍母亲的头。

    就在这时,地面突然裂开,火丸掉进地缝中去,母亲赶忙一把捉住火丸的头发,仰天泣求道:“我儿子是被鬼迷住了,这不是他的本意,我求求老天饶了他吧!”尽管她这样哭求,火丸还是掉进了地穴,仅剩下握在母亲手中的一把头发。母亲拿着儿子头发哭着回家。她为儿子修持佛事,把那束头发装在盒内,摆在佛像前,请僧人诵经超度。母亲的心太仁慈了,为了怜悯那个要谋杀自己的儿子,竟特意为他乞求冥福。

    由此可知,不孝之罪,是天道所不容的,世人懂得此理,自无杀亲之人,不过,最重要的应该是孝敬,千万不可不孝。

    第三十四篇

    出云寺住持净觉食父亲变成的鲶鱼肉遭现报而死

    古时,上津地方有座出云寺,年久失修,殿堂坍塌,从来无人修缮。这座庙宇原是传教大师在震旦时,为了向日本传“达摩宗”,按照图样选定庙址兴建的。高尾 [22] 、比良和上津的出云寺,在当时可以说是不分轩轾的三座名刹。出云寺的环境异常幽美,不过,后来由于住持僧的胡作非为,便被朝廷查封了。可惜一处有名圣地,曾几何时,就颓圯荒废到如此地步。

    且说,出云寺原来的住持是个娶妻安家的僧人,他生有一子,后来当了邻近寺院的住持,法号净觉。

    一天,净觉梦见死去的父亲,佝偻着身子,显得十分衰老,拄着一根拐杖走来说:“我由于擅用佛物,致遭天谴如今转生鲶鱼,长约三尺上下,就在这庙里的房瓦下存身,求水不得,欲走无路,在这个狭窄阴暗的地方,受的痛苦无法言喻,后天未时要吹来一阵狂风,刮倒这座庙,我在庙堂倒塌的时候,必然掉在地下爬行,孩子们瞧见会把我打死的,那时你要拦阻他们,把我送到桂河去放生,好使我在宽阔的河水里,终其余年。”说到这里,净觉从梦中惊醒,就把梦中情景告诉了妻子,妻子说:“这是一个梦,不值得大惊小怪!”于是,便也不再提了。

    到了这天午时光景,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房倒屋塌,树木折断,村里的人们都抢修房舍,与风搏斗,但是,风势越来越大,结果,村中所有房屋尽皆刮倒,山野中的树木全都吹折。天到未时光景,这座出云寺也终于被风吹倒,房柱崩折,屋脊坍塌。殿堂的瓦板中多年积水里,有着好几条大鱼,都掉到庭院中来,附近的人们便提着木桶来抢鱼。其中果然有一条长约三尺的大鲶鱼,爬了出来,和梦里所说的一般无二。

    净觉本是个贪得无厌刻薄成性的小人,瞧见这条大鱼乐得心花怒放,早把梦中的嘱托忘却了。他拿起一根长柄铁杖,往鲶鱼头上一扎,招呼大儿过来把鱼捉住。这条鱼很大,不大好捉,先用镰刀挖去鱼鳃,穿上藤条,和其他的鱼一并装在木桶里,叫使女们抬回家去。妻子看见这条鲶鱼便说:“这不就是梦里的那条鲶鱼吗?你为什么把它弄死了?”净觉道:“不妨事,这不和被那些孩子们弄死一样吗?而且我拿回来和孩子们吃了也免得落到外人手里,我想死去的老住持也会高兴的。”说罢,切成一块块地放进锅中煮熟,大吃一顿。

    在吃鱼时,净觉对妻子说:“真奇怪!不知怎的,这比别的鲶鱼另有一种滋味,也许正因为是死去的老住持的肉,所以才这样好吃吧!来,快喝点汤吧!”净觉由于饕餮急咽,一根大鱼刺卡在他的咽喉,拼命呕吐,但怎样也吐不出来,最后竟被卡死了。但是妻子心里感觉不吉,始终没敢吃这条鲶鱼。

    净觉之死是由于不信梦告,以至当天就遭到现报。由此看来,他死后亦必坠入恶趣之途,受那无穷的苦痛,听到此事的人,无不痛加嘲骂。

    第三十五篇

    比睿山心怀僧因嫉妒遭现报

    古时,比睿山东塔院有一僧人名叫心怀,在山中学习道法时,见自己年岁很轻,不被重视,就不愿再在山中修行下去,便跟随美浓国守×××同赴任地。到任后,心怀僧人被国守夫人的乳娘认为义子,为了这个缘故,得到国守额外关照。于是,当地的百姓都称心怀僧人为第一供奉,非常尊崇他。

    后来,美浓地方疫疠流行,病死的不计其数,当地百姓忧虑不安,除驰报当时在京的国守外,在南宫社前,协力举办讲解百遍仁王经的法会。百姓们都深信这次法会必能获得神佑,因此,按照经文所载的仪式,全力来筹备这一庄严盛事,没有一个人不尽心竭力的。他们在会场两旁悬起巨大的幡旗,点起千盏明灯,另外,还准备了法器音乐。

    当时,是聘怀国供奉来担任法会的总讲师,这位供奉原是筑前国守源道成朝臣的胞弟,学识超人,善于讲经,而且还像他胞兄一样长于诗词歌赋,讲说故事。许多居士都和他朝夕盘桓成为知交,是一位富有盛望的名僧,后来怀国供奉深得一条天皇崇信,在驾前诵经多年,到了一条天皇驾崩,他就不那么受人重视,他看到世事无常,奥援已失,今生也就没有成为阿阇梨之望了,深感年岁已老,京中也无可留恋之处,便立刻发起道心,离开京城到美浓国一座有名的山寺中隐居起来。美浓的百姓们,本打算特请一位道高德重的僧人担任讲师,如今见他就隐居在当地,极是方便,因此决定请他前来。

    怀国本来是比睿山上的一位得道高僧,他有许多弟子都是富有学识的僧人。当时有人主张要先探听一下供奉的口气,便派人将希望他担任讲师的意见,私下陈述一遍,怀国供奉闻言说:“我寄身贵地,蒙各方照顾,这次法会是为当地百姓祈福,我怎能袖手旁观呢,我一定负起此任。”

    当天,在法会就要开始的时候,怀国供奉走出房来在××地方披上袈裟,穿戴整齐,一行人抬着轿子,撑着伞盖,乐师们奏着乐器,前来迎接。当这位讲师手捧香炉登上轿子时,伞盖遮住轿身,便把他抬往讲坛上去,其余的一百位讲师也随之而上。讲坛上按次高悬佛、菩萨、罗汉圣像各有百幅,每幅圣像都画得很庄严,花瓶里插着纸花,各种佛前的供品罗列盈桌。

    总讲师正面对佛像将要开始祷告时,那位被称为第一供奉的心怀僧人,穿着一件镶黑边的褐色袈裟,卷着裤脚,率领着七八名手提长刀的僧人,从讲坛后面走出。他站在离总讲师不过一丈来远的地方,把袖子往上撩,手里高高地摇晃着扇子,怒气冲冲地说:“我说这位讲师,在比睿山,你当然是位学识渊博的高僧,不过在这个地方,太守一向把我推为首座的僧人,别的地方姑且不谈,只要在这个地方举行法会修积功德,不论贫富贵贱,就必得邀请我这个第一供奉。今天这场法会,即使你比我高贵,也应该由我担任总讲师,而现在却把我搁在一边请你来了,这岂不是故意跟国守作对吗?今天哪怕是法会办不成,也不能叫你担任讲师,虽然是很对不起你。来呀!跟我来的僧人们快把这个总讲师的讲坛给我掀翻!”言还未了,就见众僧走上前来立刻动手掀翻讲坛,这时,讲师滚下坛来,由于他身材不高,头朝下直接倒摔了下来。

    跟讲师前来的弟子们抱起师父,从讲坛的空隙间逃出,随后,这位第一供奉便一步跳上了讲坛,怒不可遏地做起来总讲师应做的法事。那些讲师,这时早吓得失神丧胆,却又不敢躲藏,于是乱作一团。在场的许多人,生怕迁怒到自己身上,便从场后逃散,结果场内剩下来的人已是寥寥无几。法会收场,第一供奉把准备布施给总讲师的那些礼品,一概取走,留下来的人们,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转瞬间不觉国守任期已满,这位人称第一供奉的心怀也随着转回了京城。过了二三年,国守死去,心怀失去依靠无处安身,生活就极其窘困。不久,他染上了白癜风,他的义母乳娘,也嫌他肮脏不准他近前,心怀无处投奔,只得到清水、坂本 [23] 附近的草棚里藏身。就在那里,他也为那些病人所不容,未过三日便死去了。

    心怀获此下场,不是为了别的,是他以卑贱之身,嫉妒得道高僧,搅乱了庄严法会,所以遭到现报。由此看来,应知嫉妒是天道所不容的,人们永远不可存此恶念。

    第三十六篇

    河内国守贪悭遭现报

    古时,河内国赞良郡有位郡司,深信三宝,唯恐死后受苦,所以绘画佛像,抄写经书,只是未在当时供奉起来。过了多年以后,这位郡司把平生积蓄尽皆拿出,选择吉日来举办供奉法会,并特请比睿山××阿阇梨担当这次法会的讲师。

    在举办法会的那一天,河内国的上下人等都赶来听经,一时间,郡司府门庭若市,听道的人在场内密密成行。郡司双手合十,曲着身子坐在讲坛下面,正当讲师高声朗读表文时,坛下的听众突然交头接耳,纷纷离席。郡司便问:“出了什么事?”但是谁也不回答。讲师也××××,半晌无言,停了一会,只见那位年纪衰迈的老国守××××,由众家将搀扶下马,又搀扶着走上了席位,国守在席位中央落座后说,“我听说这里修庄严的佛事,特来结个佛缘。”说罢,揉搓着双手向讲师道:“请你快讲吧!”这位讲师原本认为听经的人,都只是些庸俗之辈,正有些苦无知音之感,如今见这位才华盖世的老国守到来,心想他必然听过许多名僧讲经,能知佛教中的三昧,不由得振作起来,放高嗓音,摇起折扇,一手高举如意,拉开袈裟准备要卖弄一番。这时国守道:“老朽来到这里,已经疲惫不堪,也只能结个佛缘,现在想去休息休息。”说罢,〔推说为了〕给讲师筹备礼物,离座而去 [24] 。

    讲师见国守不等他讲完道就半途离去,郡司也站起身来陪伴国守,不禁大为扫兴。但是他想,这篇表文至少要等郡司回来再读,又因希望落空,就随意之所至讲起来,讲的全是些无关紧要的繁言琐语。所幸没有什么懂得之人,况且所讲的也都是经文,总算是一桩功德,但总觉得有些乏味。这时,已经有人在国守面前摆上了许多食物,国守一面说着“太丰富了!我尽量多吃”,一面连饮了两三杯。然后他对郡司说:“这位讲师乃是当世的著名圣僧,如果你布施的礼物过于粗陋,必然贻笑大方,而这种事又不是乡下人所能了解的。不知你是怎样预备的,装璜是否得体?拿来让我看看,可以叫这些家将们去取。”郡司闻听喜出望外,他本来正担心自己途中退席不听诵经势必获罪,如今听国守这番话,十分高兴,立刻把准备的三包布施取来,放在国守面前。三包里面,一包是三十匹绫,一包是三十匹八丈绢 [25] ,另外一包是五十匹普通绢。包包都是些精美之物。

    国守一见这些绫罗绸缎,便说道:“准备得很周到!足见你也是个深懂事理的人,而且也是因为有福有德才能这样。不过你应该向上缴纳的官绢也相当不少,就把这些东西收下作国税吧。你可再照这样另准备些布施敬献给讲师。必须要知道,不要轻慢尊贵的讲师!”接着又说:“来人啊!把这些东西给我拿走!”说罢,只见有两名家将走来,把三包绸缎一并抱走。

    随后,国守又命人拉出坐骑,爬上马背扬长而去。郡司一见不禁目瞪口呆,×××茫然多时,过了半晌他才泪如雨下,失声哭泣,仆地不起,子女和亲眷人等瞧见这般光景,个个感到无限哀怜,大家奔走,为他筹措来三十匹劣绢,作为送给讲师的布施。

    这时,郡司来到讲师的坛前,说道:“这种邪魔外道妨碍我修积功德,真是太使人伤心了!”讲师见他这样大声喊叫,无法再讲下去,只得走下讲坛问道:“怎么回事?”郡司见问,只是哭泣,一句话也答不出来。他的儿子走来,如此这般说了一遍,讲师闻言说道:“你何必这样伤心呢!我纵然得不到什么布施,也绝不会忽略了讲经。你已经年纪衰迈,自己虽然贫穷,却能把多年积蓄都备置了布施,眼看得遂心愿,不料出现一个大魔障,这也正因为缺少真正功德的缘故。不过,我已经发起道心,要虔诚地诵讲佛经,一定能有助于你的后世。讲师如果不认真讲经,那才真正有碍功德呢,至于给我的布施,纵然出了差错我也心领盛情了,你千万不要再悲痛了!”郡司闻听这番话,感激涕零地说:“讲师这样说,真使我感激不尽!”

    讲师暗想,这个国守真是造孽太大,心中非常恨他,于是,回到京城便把这桩丑事传扬出去。后来,为时不久,那位国守便身死了。

    至于这人死后该遭多大罪过,可想而知。世人千万不可见财起意,这样巧取豪夺。

    第三十七篇

    因贪财女儿被鬼所噬

    古时,在大和国十市郡奄知村的东头,住有一个姓镜造的人,家道富有,只有一个女儿,生得端庄秀丽,看不出半点村姑的模样。

    女儿待字闺中,附近一带门户相当的人家都纷纷前来求亲,但是,多少年来,他们一直是坚辞不允。有一个人当时曾再三求亲,也遭到他们的拒绝。一天,这个人满装了三车财宝,送上门来,父母瞧见这些财物,顿时起了贪心,终于放弃原意答应这人的请求,就把女儿许配他了。

    于是,择定良辰吉日,这人前来招亲。他一到家中,立即进入洞房和姑娘成婚。当时,正是夜半更深,只听姑娘高声喊道:“痛死我了!痛死我了!”一连叫了三声。父母听见呼声,都悄声说:“这是初婚之痛,她还没有经惯。”大家也就安睡了。

    第二天早晨,女儿还是迟迟未起,母亲惊奇便去呼唤,但是总也听不见回答。这时,母亲动了疑心走近一看,只见一摊鲜血,自己的女儿除了只剩一个人头和一个手指之外,全身肢体都已不见。父母看见这番情景,真是悲痛欲绝。这时他们立刻去查看送来的那些财宝,原来都是些牛马骨头,装积财宝的三辆车子不过是些茱萸树干。父母知道女儿不是被恶鬼变化人形吞噬了,就是得罪神灵遭了冥谴。正当他们惊疑悲痛的时候,邻近的人闻讯赶来观看,无不纳罕。事后,姑娘父母特为女儿修做佛事,把她的头装在木箱之中,在头七这天,把木箱摆在佛前,邀请僧尼诵经替她超度。

    由此看来,为人切不可过分贪图财物。“这件事就是我们贪财造成的。”姑娘的父母言下不胜悲悔。

    第三十八篇

    石川沙弥作孽遭现报

    古时,有个石川沙弥,虽然是幼年剃度的,但未受佛戒,因而没有法号,世人只是称他为石川沙弥。沙弥之妻是河内国石川郡的人氏,因此沙弥也住在那里。

    石川虽然打扮得像是个僧人,却是性好窃盗。有时,借修塔为名,骗取钱财,然后交给妻子,命她买些鱼鸟来吃,如此习以为常。他住在摄津国半岛郡时,还经常砍取舂米寺的塔柱充当薪材。若论触犯佛法,破坏清规,谁也没有胜过他的了。

    一天,石川沙弥来到岛下郡味木村,突然身得暴病,喊叫说:“烫死我了!”说着,跳起离地有三尺多高,附近赶来观看的人们问道:“你为什么这样喊叫呢?”沙弥说:“地狱的火焰蹿上来烧了我的身子,因此我才大叫呢!”说罢,立即身死。

    由此可知,他死后将要遭受何等苦痛。看见和听到此事的人都不禁怜悯他说:“真是可怜啊!”这人恣意胡为所以遭此现报。人们要知道,千万不可作孽。

    第三十九篇

    清泷河畔僧傲慢受挫折

    古时,有一僧人在清泷河畔搭起一座茅舍,他就在那里修行了多年。每逢他想用水时,就用法力使水瓶飞起自动去汲取清泷河水,多年来他常常暗自思忖:“像我这样有法力的修道僧,恐怕再难找到了!”他是一个缺乏智慧的僧人,自然也就不知省察他这种错误的傲慢想法了。

    后来,他不时发现从河水上游,飞来一只水瓶汲水,僧人瞧见后,十分纳闷,心想是谁在河上游飞瓶取水呢,于是决心要去寻访。

    这天,那只水瓶照例又来汲水,取得水后飞返原地,僧人跟在后面顺着水瓶飞去的方向,向上游走了一里多路,隐约望见一座茅庵,及至走近跟前一看,原来是三间茅舍,有佛堂也有斋舍,式样很是庄严。庵前种着橘树,橘树下面有一条行道 [26] 踏成的小径,阏伽架下堆积着许多花茎,不论庵顶还是庭院,到处长满青苔,一望而知是个年代已久无限庄严的所在。他轻轻地走到房前,从窗隙中向里窥视,只见书棹上散放着许多法文,摆着经卷,室内充满着不断的檀香,芬芳四溢。

    僧人再仔细一望,只见一位年近七十的老僧,仪表端严肃穆,手握独钴 [27] ,凭几假寐。僧人窥视之后,打算试探一下他的道法如何,便悄悄来到老僧身边,暗地施展法术念起火咒来。老僧睡着不动就取来散杖 [28] 蘸着香水向四方滴洒,香水刚滴在僧人身上,他的衣服立刻起火,蔓延开来,只烧得僧人高声大叫,倒在院中翻滚。这时,老僧惊醒过来,睁开双目瞧见此情,又用散杖醮了些香水,洒在这个被火烧的僧人头上,火焰立即熄灭。老僧走近前来问道:“你是何方僧人,为何烧得这般模样?”僧人回答说:“我是一位得道的僧人,在清泷河畔修盖了一座茅舍,在那里修行多年。因为我经常发现有只水瓶从河水上游飞来汲水觉得惊奇,因而前来寻访,看它究竟是什么人的水瓶,当我来到这里瞧见你时,想要试探试探,就念起咒语来,不想吃了这么大苦头,看来您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圣僧,现在我愿做您的弟子,来服侍您!”老僧闻言道:“那太好了!”说罢用目远望,没对僧人作何表示。这个僧人想到自己所见不多,缺乏智慧才起傲慢之心,致为三宝不容,遇到这样高僧,遭受挫折,就懊悔不迭地返回庵中去了。

    所以说,一个人千万不可自恃聪明,产生骄傲之心。

    第四十篇

    义绍院不识化人施舍被拒

    古时,元兴寺里有一僧人名叫义绍院,是位学识渊博的修道僧。

    在一年严冬时节,义绍院从京城去往元兴寺,路经泉川河滩,当时刮着大风,极为寒冷。义绍院走到夜立森林时,望见坟墓后面躺着一个腰围草席的僧人,他心想,这人必已冻毙,赶到勒马向前仔细一看,这人还在蠕动。义绍院问他:“你是个什么人,为何躺在这里呢?”这人气息奄奄地回答说:“我是个乞丐。”义绍院又问:“你不冷吗?”乞丐回答说:“我浑身都已冻僵,没有知觉了!”义绍院闻言,觉得十分可怜,立时把身上穿的一件衣服脱下,从马上扔在丐僧身上,嘴里还说:“你把这件衣服拿去穿吧。”这时丐僧突然站起身来,一把抓起盖在脸上的衣服扔了回去,忽地一下打在义绍的脸上,义绍吃惊地说道:“这是干什么?”丐僧道:“如果你想施舍,就该以礼待人,从马上下来,可是,你竟在马上扔给我,谁能接受这种无礼呢?”言还未了,就消失不见。

    义绍在这时才知道这不是凡人,必是菩萨化身,不由得悲从中来,赶忙下马,捧着这件扔回来的衣服,朝着乞丐所在的地方,哭泣叩拜,但已无济于事。义绍呆在那里出神,直到黄昏时分始终不见任何动静,便拉马步行走去,直到走出二三里路,还追悔不已。后来他对人说:“千万不可藐视乞丐!”

    像义绍这样有智慧的得道高僧,尚且不辨真假,更何况那些愚痴之人,又怎能看破菩萨的化身呢!所以,即使对一个普通乞丐也该以礼相敬。

    第四十一篇

    高市中纳言忠正感动神灵

    古时,女帝持统天皇在位时,有位中纳言名叫大神高市麻吕,为人正直,性极聪慧,又曾熟读文章,通达事理。天皇对他十分信任,便将朝中大事全部委托于他,于是高市麻吕就肩负起治国抚民的重任。

    有一次,天皇要往伊势地方行围射猎,诏令有司从速准备驻跸等事。当时,正是三月,高市麻吕奏道:“目前正是农忙时节,圣驾所过,势必烦扰百姓,因此,请罢此行。”天皇不纳高市麻吕的谏奏,传谕说:“朕一定去!”但是,高市麻吕仍然直言谏奏说:“如今正是耕种时期,不宜增加百姓的愁苦,务请停止此行。”由于高市麻吕的谏阻,天皇终于打消此念,万民闻之无不欢喜。

    一年,天旱缺雨,高市麻吕就堵住水渠,不灌溉自己稻田,而让水流入百姓的田里,宁可舍水与人,而把自己的田地枯干,他舍己爱民之心由此可见一斑。高市麻吕这片诚心感动了天神,命龙王降雨,但是,雨水只落在高市麻吕的地里,其他人的田里却不见降雨。这完全是他一片至诚感动了天地,所以才特加佑护。

    所以说,为人必须心地正直,永远不可产生邪恶之心。这位中纳言的故居就在大和国城上郡三轮乡,后来,这所宅院改为佛寺,取名三轮寺。寺中的主持一直由中纳言的后裔承袭。

    第四十二篇

    女人性情清净感应成仙

    古时,大和国宇陀郡里有个女子,她生性清静,所以永无灾祸。她生下七个儿子,但是她家里很贫穷,缺少食物,所以也没有养育子女的方法。可是这女子每日必沐浴净身,穿着一件粗布褴衫,常到郊外挖野菜充饥,在家中时,就一心打扫房屋庭院,还经常把烧好的菜蔬装在器皿里,和和气气地送给别人吃。由于她心地正直,终于感动了天神,就降些灵异,要度她成仙,终于自然地发生了感应。一年春天,她到郊外去挖野菜时无意中吃了仙草,结果飞升天界。

    性情清净的人,纵然不修佛法,也可得食仙药,因此化成仙人,这种仙人被称为服药仙。只要心地正直,吃下仙药,即便是女子,也可以飞升成仙。可见性情清净,就是永离灾祸之道。

    第四十三篇

    天文博士预戒避祸枇杷大臣心术纯正邀天佑

    古时,在朱雀天皇天庆年间,天文博士 [29] 上封奏 [30] 说,“正月将有贼星犯大将星座,因此应请左右近卫二大将军格外谨慎。”当时,任左大将的就是人称枇杷左大臣的仲平,任右大将的乃是左大将的侄男小野宫实赖。

    右大将闻听此事后,立即多方祈禳,春日神社、山阶寺等地都为他举行祈祷。东大寺的法藏僧都,本是左大将的祷师,他在奈良闻听山阶寺中正在为右大将祈福,心想左大将也一定会叫自己在这里为他祷告,可是他一再等待却不见什么信息,法藏觉得有些奇怪,立即上京来找左大将。左大将问道:“僧都进京为了何事?”僧都回答道:“我在奈良闻听天文博士上封奏说左右大将应多加谨慎,右大将为此已命春日神社、山阶寺等地为他祈禳,我想你必然也有吩咐,但是我等候很久不见音信,实在有些不解,所以才急速来京,我想还是祷告比较稳妥。”左大将闻言道:“你说的很对,我听了非常高兴。不过我想,既然是封奏说左右大将都应该特别谨慎,我如和右大将同样祈禳,必对右大将不利,想右大将聪明才智过人,年纪又轻,报国之日方长,至于我已然老朽不堪,纵然死去又何足惜呢!所以我决定不祈禳了。”僧都听了,感动得落下眼泪,说道:“这心正合佛的教旨,这比千百次祈告还有灵效,舍身悯人善根无量,三宝必会加护,纵然不祷告祈福也可安然无恙。”说罢,返回本寺。后来,这位左大将仲平,果真身体健壮活到七十余岁,官至大臣。

    由此看来,这人必定获得天佑,为人一定要心地正直。

    第四十四篇

    下毛野敦行甘冒忌讳助人出丧

    古时,有个右近卫府将监 [31] 名叫下毛野敦行,这位近卫府舍人,生得英俊非凡,而且骑术也很纯熟,从青年时起就深受上司的器重。他从朱雀天皇在位时开始为官,村上天皇继位后,成了显赫一时的舍人。

    后来,敦行年岁日长,临到晚年,就削发为僧,住在西京的府宅中。一天,敦行听说邻人突然死去,便去吊唁,在邻家门首遇见死者的儿子,问起他父亲死去的情形,当时,死者的儿子说:“人家说我家大门方向犯忌,出棺不吉利,可是,也没有好办法,只有冒着犯忌,从这座门抬出去。”敦行听后说:“那可不妥当,为了一家着想,是应该忌讳的。这样办吧,拆去我的隔墙,从我那里抬出好了,你父为人良善,多年来对我们很有关照,我要在这时报答他的好处。”

    死者的儿子听罢说道:“这万万使不得,怎么好从别人的府宅出灵呢!纵然犯忌,也只有出自家的大门。”敦行说:“你不要说这些儿话,只管从我家大门抬出去吧!”说完便转身回家。

    敦行回家后,把儿子们唤来,对他们说:“隔壁主人死了,真是可惜,我去吊祭时,听他儿子说:‘大门方向犯忌,出棺不吉利,可是家里就有一个门,只可从那里抬。’我觉得实在值得同情,便对他说:‘可以拆毁我的隔墙,从我家大门抬出去好了。’我就这样应允他们了。”儿子们闻听都齐声说:“您怎能这样说呢,真奇怪了,即使是一个避俗出世的圣僧,也不能这样做。虽然就应该舍己为人,但也没见有让邻人从自己家门抬出死人去的,这真是怪事!”

    这时,敦行说:“你们少说废话,还是听我的吧,我虽然年已衰迈,也不比你们糊涂。我已残年无几,你们应当听我的话,看看后来究竟如何。多存忌讳的人,寿命短也缺乏子嗣,一切不忌的人,不但长寿,子孙也兴旺。能知道感恩并舍身图报,才叫作人。上天对这种人也会见怜的。死者生前处处关怀我,我怎能不报恩呢!你们不要说些无用的话!”说罢,唤来仆人,立刻拆毁院中的桧木板墙,让邻人的棺木从自己这里抬出去。

    后来,这件事传了出去,人们对敦行这种举动,不论贤愚尊卑,都同声称赞,极为敬佩。仔细想来,敦行确是个心地仁慈、忠厚的人,上天又岂能不加庇佑。后来,敦行果然安然无恙,活到九十余岁才溘然长逝。他的子孙也都长寿多福,直到今天,下毛野氏的后裔在舍人中仍是繁衍昌盛。看见和听到此事的人,都觉得对人必须同情照顾。

    第四十五篇

    小野篁报恩救西三条大臣

    古时,有个叫小野篁的人,当他身为大学寮学生时,因某事获罪朝廷,当时,西三条大臣良相正身为参议 [32] ,趁机转圜。小野篁心中暗自感激,多年以后,小野篁作了参议,良相参议也作了大臣。

    有一次,大臣身染重病,数日后随即病死。他死后,立被阎王差使的鬼卒抓到阎王殿上问罪,当时,阎王殿上坐着许多冥官,小野篁也在其间,大臣瞧见小野篁心中正纳闷时,就见小野篁执笏向阎王奏道:“这人是日本国的大臣,心地正直,待人宽厚,请阎君看在我的份儿上,从宽放免。”阎王听罢此话,说道:“这虽是难以破例的事,可是你既然这样求情,就饶恕他罢。”于是,小野篁吩咐鬼卒说:“赶紧把他送回去!”说罢,良相大臣刚要跟着鬼卒走,就苏醒过来了,其后,病体渐渐痊愈,心中总觉得离奇,不过,数月来一直未对人说,也没问过小野篁。

    一天,良相大臣进宫,来到朝堂时,看大臣席上只有参议小野篁一人,其他的人还没来,心想这是很好的机会,且问问他冥府之事,也好解去多日来的疑团。于是,挨近小野篁身边,低声说道:“几个月来,总未得便告诉您,那次在阴间的恩情,我实在不能忘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小野篁听了,微微笑说:“我因为感念您早年对我的照顾,所以这样答报,不过,要特别谨慎,千万不可对人言讲,这件事还没有人知道呢。”大臣闻言,越发惶悚,这才知道小野篁不是凡人,是阎王驾前的臣子。于是,他谆谆教导大家说:“为人一定要正直良善!”

    后来这件事无意中传了出去,众人都知道小野篁是阎王座前的官员,经常到冥府去,对他都不禁望而生畏。

    第四十六篇

    能登国守刚直清正获财宝

    古时,能登地方有位国守名叫××,为人刚直清正,崇信神佛,深知治国爱民,所以国内风调雨顺,四境安谧,真是阡陌纵横,五谷丰收。邻国的百姓见到这里日益富庶的盛况,都纷纷迁来,因此就连那山岗瘠地,也都变成良田,赋税自然增收,郡守也都无比富裕。能登虽然是个小国,由于治理有方,竟能如此富庶,可见是国守敬天爱民之功。别国国守不是这样,所以不能像能登这样富庶。

    有一次,国守巡视郡内农耕情况,仅仅带领四五名亲信家将,自带食盒,不受各郡款待。按照以往的惯例,国守一到郡里,郡司就得设宴招待,贡献名贵礼物 [33] ,可是,这位国守就迥然不同了,他说:“送我礼物,固然值得感谢,但是我绝不可这样,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大家努力耕种,获得丰收,节用爱物,完纳国税,这样于我于民都有好处。”众百姓听了国守这番话,无不额手称颂,俱都努力耕种,百姓们身家富足,都踊跃地缴纳课税,国守自然也就变成巨富了。

    当国守巡视各郡时,走到一个海滨,他望见海面上有个小圆球随波漂动。国守勒马问道:“那是何物?”从人回答说:“看不见有什么东西。”这时,海面上刮起一阵海风,把那个小圆球渐渐吹近岸边,国守用弓揆到面前一看,原来是一个被绳子牢牢捆住的扁木桶,捞上岸来解开捆绳,只见桶里装着一个油纸包,再打开油纸包观看时,是一个用绳子捆着的藤条编的匣子,打开匣子,里面还有一个上漆的木匣,也用绳线捆着,打开漆匣,里面是一捆四方的犀角,取出来一看,犀角还没有雕刻,足够做三条袍带的装饰材料。国守看罢,暗自思忖:“这些犀角必是震旦人的船只遇险,沉入海中偶然漂到这里来的!”国守得了犀角,欣然返家。

    到京后,他命缝制袍带的匠人用这些犀角制成三条袍带,一条镶着方形犀角,两条镶着圆形犀角,方的售为稻米三千石,圆的则每条各售一千五百石。国守知道自己得此钱财,是崇敬神佛,勤理国政所致,如今百姓富足,自己富有,而且又获得了意外的财宝,真是欣快不置。这也正是他清正刚直的好处。

    从此以后,这位国守处理政务越发力秉大公,并且尊崇神佛,待人以恩,治民以德。由此可见,国守应虔诚供奉国内神佛,秉公处理政务。

    * * *

    [1] 日本传说栖息在深山的一种灵怪,或谓月中凶神,我国史记载:天狗状如犬奔星。日本传说天狗形状如人,面赤鼻高,背生双翼,神通广大,飞行自如。

    [2] 这是涅槃经第十三圣行品中的偈语。

    [3] 即日本今日门司市的旧关。

    [4] 日本古代称身入佛门的太上皇为法皇。

    [5] 装僧衣的箱子,三衣指大衣、中衣、下衣而言。

    [6] 不动明王的咒文。

    [7] 又作“势多迦”,相传是不动明王的侍者。

    [8] 书名,天台宗的经文,法华经三大注释书之一,为我国隋代天台智巅大师口述,章安笔记,共二十卷。

    [9] 地名,在山城国葛野郡(今京都市北郊),此地原有鹣原寺。

    [10] 日本古代太上皇以下,四位以上官员所乘之牛车,车顶系用槟榔叶铺饰的。

    [11] 即在五座法坛上祷请五大明王的法令,日本古代多于天皇或国家有事时举办。五大明王,就是中央坛祀不动明王,东坛祀降三世明王,南坛祀军荼利夜叉,西坛祀大威德明王,北坛祀金刚夜叉。

    [12] 据日本史三代实录所载,染殿皇后名藤原明子,系文德天皇之后,清和天皇之母。此处原文之“母”字多系“后”字之误。

    [13] 这是日本神道教所用的一种特别编成的稻草绳,祭祀时悬挂庙宇及人物四周以示与外物隔绝。

    [14] 原文作鵄,据集韵即是鸱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鸱似鹰而稍小,其尾如舵,极美高翔,专捉鸡雀,亦称作鸢,诗经云鸢秃戾天是也,俗称鹞鹰。

    [15] 平安时代七高山之一,南麓有护国寺。

    [16] 据佛教传说,在每月的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等六日中,四天王下界察看人间善恶。人们应在这六日斋戒祈祷,故称之为六斋日。

    [17] 原文作“小领”,是官名,位在郡守之次。

    [18] 喝铜汁是佛教传说中常见的一种刑罚。

    [19] 村主原是日本上古时代的邑里之长,后来变成了区别氏族尊卑的姓氏之一。

    [20] 旧京指日本古代奠都奈良以前的飞鸟京和藤原京,即公元710年以前。

    [21] 指佛教传说附属于八热地狱的十六地狱之一。

    [22] 京都红叶名胜地。该地有一座山寺名为高雄山神护寺,乃传播真言宗之名刹,此处即指此庙而言。

    [23] 清水、坂本均在京都以东,当时似乎那一带有白癜风病人的聚居区。

    [24] 此处原文似有脱落。

    [25] 日本古时八丈岛所出的一种名绢,故名八丈绢。

    [26] 僧人礼拜佛像时,一面读诵经文一面自右向左围绕佛像行走,叫作“行道”。

    [27] 古代印度器名,后转为佛家的法具,因尖端无叉故名曰独钴,亦称金刚杵。

    [28] 密教作法时洒水的一种法器,初用茅束,后多用梅枝。

    [29] 日本古代官名,属于阴阳寮,掌管观测天体,教育天文生。

    [30] 原文作“勘文”,是日本平安时代阴阳博士上奏天皇的有关天相变异的奏章。

    [31] 日本古代官名,是近卫府的三等官,居大、中、少将之下。

    [32] 日本古代的官名,在朝廷参与国政,位在大、中纳言之下。

    [33] 日本古代款待上司时,在宴席上承献之礼物。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