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得一录卷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范氏义庄规条

    同善会章程

    ○范氏义庄规条

    卷一之一

    从古睦婣任恤。礼有明文。一本之亲。谊应加厚而近世俗情但知广蓄积辟田园。牢守悭囊。于族人之疾苦颠连不遑过问。祇以供不肖子孙荡废者。比比皆是。此范文正公义田所以为万世师也。述范氏义庄规条

    家规记

    文正公初定规矩 忠宣公奏

    忠宣右丞侍郎公续定规矩

    后跋

    主奉能浚增定规矩

    钱公辅义田记

    附常郡王氏参改义庄规条

    △家规记

    规所自立。维义田也置田而设之规。程可守式可久也。文正定于前。而忠宣诸公修于继。制之密虑之周也。后贤恢广义田而代有加。绍先型培世泽也。要而论之。掌庄者得其人。则规显日□也奉祖规以垂宪。敷泽于有家。尚祇承于勿替也。

    △文正公初定规矩 忠宣公奏

    知开封府襄邑县范纯仁奏。窃念臣父仲淹先任资政殿学士日。于苏州吴长两邑置田十余顷。其所得租米。自远祖而下。诸房宗族。计其口数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谓之义庄。即于诸房选择子弟一名管。其勾。亦逐旋立定规矩。令诸房遵守。今诸房子弟不遵规矩之人州县既无 敕条。本家难为伸理。六七年间渐至废坏。遂使子孙饥寒无依。伏望朝廷特降指挥下苏州。应系诸房子弟有违远犯义庄规矩之人。许令发司受理。伏候 敕旨。右奉圣旨宜令苏州依所奏施行。 右中书札子 札付苏州准此

    治平元年四月十一日 押

    文正位 勘会

    先文正公于平江府兴置义庄赒给宗族。德泽至厚。其始定规矩。虽有版榜不足久传。及有治平元年所得。 朝旨亦未揭示族人。兼有后来接续措置可为程序者。未曾刊定。深虑岁久渐至隳废。今尽以编类刻石。置于天平山白云寺先公祠堂之侧。子子孙孙遵守勿替。今具如后。

    一逐房计口给米。每口一升。并支白米。如支糙米。即临时加折。【支糙米每斗折白米八升、逐月实支每口白米三斗、】

    一男女五岁以上八数

    一女使有儿女在家及十五年。年五十岁以上听给米。

    一冬衣每口一疋。十岁以下五岁以上各半疋。

    一每房许给奴婢米一口。即不支衣。

    一有吉凶增减口数尽时上簿。

    一逐房各置请米厯子一道。每月米于掌管人处批请。不得预先隔跨月分请。掌管人亦置簿拘辖簿头录诸房口数为额。掌管人亦行破用。或探支与人。许诸房觉察勒赔填。

    一嫁女支钱三十贯。【七十七陌下并准此】 再嫁二十贯。

    一聚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

    一子弟出官人。每还家待阙守选丁忧。或任川广福建官。留家乡里者。并依诸房例给米绢并吉凶钱数。虽近官实有故留者。亦依此例支给。

    一逐房丧葬。尊长有丧。先支一十贯。至葬事又支一十五贯。次长五贯。葬事支十贯。卑幼十九岁以下丧葬通支七贯。十五岁以下支三贯十岁以下支二贯。七岁以下及婢仆皆不支。

    一乡里外姻亲戚。如贫窘中非次急难。或遇年饥不能度日。诸房同共相度诣实。即于义田米内量行济助。

    一所管逐年米斛。自皇佑二年十月支给逐月糇粮并冬衣绢。约自皇佑三年以后。每一年丰熟桩留二年之粮若遇荒歉。除给糇粮外。一切不支。或二年粮外有余。却先支丧葬。次及嫁娶。如更有余。方支冬衣。或所余不多。即吉凶等事众议分数均匀支给。或又不给。即先凶后吉。或凶事同时。即先尊口后卑口。如尊卑又同。即以所亡所葬先后支给。如支上件糇粮吉凶事外。更有余羡数目。不得粜货桩充。三年以上粮储或虑陈损。即至秋成日方得粜货回换新米桩管。

    右仰诸房院依此同共遵守。 皇佑二年十月 日

    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杭州事范 押

    △忠宣右丞侍郎公续定规矩

    一诸位子弟得贡赴大比试者。每人支钱一十贯文。【七十七陌下并准此】 再贡者减半并须实赴大比试乃给。即己给而无故不试者追纳。

    一诸位子弟以人力采取近坆竹木。掌管人申官理断。

    一诸位子弟内选曾得辞或预贡有士行者二人。充诸位教授。月给糙米五石。【荒遇米价每石及一贯以上即每石只支钱一贯文】 虽不曾得辞预贡。而又行为众所知者。亦听选。仍诸位共议。【本位无子弟入学者不得与议】 若生徒不及六人。止给三石。及八人给四石。及十人全给。【诸房量力出钱以助朿修者听】

    右三项以熙宁六年六月 日二相公指挥修定

    一掌管人侵欺。及诸位辄假贷义庄钱斛之类。并申官理断偿纳。不得以月给米折除。

    一族人不得租佃义田。【诈主名字同】

    一掌管子弟。若年终当年。诸位月给米不阙。支糙米二十石。虽阙而能支及半年以上无侵隐者。给一半。已上并令诸位保明后支。若不可保明。各具不可保明实状申 文正位。

    一义庄勾当人。催租米不足。随所欠分数克除请受。【谓如交米及一分即只支九分请受之类】 至纳米足日全给。【己克数更不支】 有情弊者申官决断。

    右四项以元丰六年七月十九日二相公指挥修定

    一身不在平江府者。其米绢钞并勿给。

    一兄弟同居虽众。其奴婢月米。通不得累过五人。【如谓七人或八人同居止共支奴婢五人之类】

    一未娶不给奴婢米。【虽未娶而有女使生子在家及十五年 五十岁□以上者自依规给米】

    一义庄不得典买族人田土。

    右四项以绍圣二年二月初八日二相公指挥修定

    一义庄费用虽阙。不得取有利债负。

    一义庄事虽听掌管人依规处置。其族人虽是尊长不得侵扰干预。违者许掌管人申官理断。即掌管人有欺弊者。听诸位具实状同申 文正位。

    右二项以绍圣二年四月二十九日二相公指挥修定

    一义仓内族人不得占居会聚。非出纳勿开。

    一因出外住支月米者。其归在初五日以前。取诸位保明诣实。听给当月米。

    一义宅有疏漏。惟听居者自修完。即拆移舍屋者禁之。违者掌管人伸官理断。若义宅地内。自添修者听之。【本位实贫乏无力修完而屋舍疏漏实不可居者听诸位同相视保明诣实申 文正位量支钱完补即不得乞添展舍屋】

    一诸位请米历子。各令诸位签字圆备。方许给。给讫请人亲书交领即去。失历子者住给。勒令根寻。候及一年。许诸位及当管人保的申 文正位。得报。别给历头起支。

    一积留月米并请者勿给。

    一诸位不得于规矩外妄乞特支。虽得 文正位指挥与交。亦仰诸位及掌管人执守勿给。

    一义庄人力船车器用之类。诸位不得借用。

    一诸位子弟官己升朝。愿不请米。捐助赡众者听。

    一诸位生男女。限两月。其母或所生母姓氏及男女行第小名报义庄。义庄限当日再取诸位保明讫。注籍即过限不报。后虽年长不理为口数给米。

    一遇有规矩所载。不尽事理。掌管人与诸位共议定保明。同申文正位。【本位有妨者不同申】 虽己申而未得 文正位报不得止凭诸位文字施行。

    右十项以元符元年六月 日二相公三右丞五侍郎指挥参定。

    一诸位开报义庄事。虽尊长并于文书内著名。仍不得竹纸及色笺。违者义庄勿受。

    右一项以元符二年正月十七日二右丞指挥修定

    一义庄遇有人赎田其价钱不得支费限当月内以元钱典买田土辄将他用勒掌管人偿纳

    右一项以崇宁五年十月十二日五待郎指挥修定

    一诸位辄取外姓以为己子。冐请月米者勿给。许诸位觉察报义庄。义庄不为受理。许诸位经申 文正位。公议移文平江府理断。【其大观元年七月以前己收义庄给米者不得追讼】

    右一项以大观元年七月初十日五侍郎及二相公指挥参定

    一诸位子弟在外不检。生子冐请月米。掌管人及诸位觉察勿给。即不伏。掌管人及诸位申 文正位。移文平江府理断。

    右一项以政和三年正月二十日五侍郎指挥修定

    一族人不得以义宅舍屋私相兑赁质当。

    右一项以政和五年正月二十九日五侍郎指挥修定

    右仰义庄及诸位遵守施行内文意前后相妨窒碍者。从后规。若有违犯。仰掌管人或诸位备录治平元年中书札子所望

    圣旨申官理断。各令知委。

    政和七年正月十三日 高平开国之印

    朝散大夫充徽猷阁待制提举亳州太清宫范

    通直郎知颖昌府长社县事正图书 掌管庄事直誾立石

    义庄规矩元立于天平山忠烈庙。曩岁融虐延燎。断石不存久矣。至元甲午。命工以旧本重刊。寘之岁寒堂。庶几先世遗训永保勿替。季澣裔孙邦瑞士贵谨识。

    △后跋

    语云莫为之前。虽美弗章。莫为之后。虽盛弗传。观于明祖所遗义庄益信矣。义田为文正公不朽盛事。尤得忠宣清宪两公条奏义庄规矩。明宣德朝世孙原理续呈义庄规矩。廵抚胡公饬府榜行。故后先恪守弗替已而太仆□方公振颓废于前。少参石公公捐千亩以广义泽。助修祠于后。煌煌继承辉映矣。乃主事非其人。广义泽者徒滋中饱。助修祠者任其颓剥。虽贤不肖之相去。良由义庄规矩申明乏其人奉行不恪也。度与吾族恳伏庵公主之公于是清义泽。葺先祠。时沈阳忠贞公抚浙。安定鹤鸣慕公藩吴。善公之志。各倡捐祠安度与一二族尊竭蹶襄事兴厘。一时称盛焉。续申义庄规矩十则。请诸当事饬榜先祠。度亦与参其说。其中谨出纳。审互稽严罚规。恤贫矜寡备荒劝学。务洁已以律人正身以善族公之宰天下亦犹是规矣。宜其蒲轮早贲。玉署名高祖宗灵爽实式凭之。天之报施象贤何如哉。迨解组归田再葺祖庙。刊布续申规矩。与吾族共守之。殆心忠宣清宪之心而继述益远矣。度老不堪襄事。惟念前贤世泽。为之后者代有其人。代申规矩。故感而获传又感天报施象贤如是之不爽。因跋一言以俟后之贤者。

    康熙己巳三月二十世郎中房孙提管安度谨跋

    △主奉能浚增定规矩

    浚按祖规子姓给米惟均。本年加给之例。独丧葬嫁娶读书与试则优。惟十千至五十千不等。后世田减赋加。子孙且数倍于昔。合而计之。昔之一口。当今之三十口。固宜赒给之数相去悬殊。而优给诸项亦难为继也。近代以来。冬绢嫁娶奴婢米已不支放。子孙至成丁始给。而增给寡妇优老二项。盖体国家书齿励节之意。亦维风化之善经也。乃相沿既久。老者有增年冐领之弊。寡妇有恃寡多求之弊。丧葬有远年复支之弊。预期不先陈明。临时无厌乞觅。本事修睦。旋复起争。虽云世道之偷。亦属贫乏所使。浚不才。叨任主奉统族。因与掌庄诸位执事。再四酌定。以补前条所未备。窃思子孙当优老。而寡妇独优少。盖惟青年矢志。子孙幼弱未能赡养。情更可悯。今自守节三年为始。仿优老例。较年加给。其丧葬则必限年。若不限年。则年远者皆可诡称。今岁葬祖。明岁葬父盈千子姓。纷纷陈请。欲尽应其求。则义米无多。何以惠及生者。古制大夫葬以三月。士以踰月。今身故者即于本年缴厯时照。例酌给丧葬。过期不葬。已属违法。虽陈请勿给。又参议公助用本房亲支义米向优给不等。今依五服之制。推恩遍减五世以上。庶有限止。其纸笔米。祖规激劝读书。最为优渥。今物力维艰。不得不为酌省。因更为增减前条。以示鼓励其有当随时补救者。复为酌增。浚自癸酉任事之后。行之数载。族情颇安。尚当请宪饬遵。今为附载于后。

    一子孙年十六岁。本房房长同亲支父兄于春秋祭祀时。亲同诣祠中。具申文正位验实。批仰典籍注籍给厯至各门支本名一户米。年至六十以上。加优老一户。七十以上加二户。八十以上加三户。九十以上加四户。如内有无子孙者。再加一户。如有废疾不能自营衣食者。再加一户。加给之数。通不得过五户。如有家道殷富。不愿支给者听。

    一寡妇守节满三年者。本房房长及亲支保明批给本名一户米。五年以上加一户。十年以上加二户。十五年以上加三户。二十年以上加四户。过此不加给。三十岁以内守节至五十岁者。已合国家旌表例。优加五斗而止。如内有无子孙者。再加一户。□给之数。通不得过五户。如本族聘他女未成婚而夫亡能归本族夫家守节者。给加少寡。不归夫家者不给。以上如矢志不终者不给。冐支者追还所给之数。

    一子孙寡妇身故者。即于本年具呈缴厯支给。丧葬过期者不准给。以杜冐支。葬祖父者加给五斗。无子孙而侄与侄孙葬伯叔祖父者亦如之。葬祖母亲母如祖母亲母存日曾给过寡妇义米。即以本名连加给之数作丧葬给之。如祖父母而先故者不给。侄与侄孙葬伯叔祖母伯叔母例例同。祖父葬子孙者如子孙存日曾给过义米。即以本名应给之米作丧葬给之。如无所出者加给三斗。无子孙而兄弟相为葬者亦如之。如遇大工大祲。捐给义米之岁。仍于本年具申文正位。批仰注籍。俟下年补给。不先呈明者不准给。子孙未成丁者不给。葬妻者不络。

    一参议公同高祖巨川公后亲支必字号加给无人。自族侄孙以下遽减能字号加给一户。兴字号加一户。仪字号以下不加给。同祖北溪公后亲支必字号加给无人。自堂侄孙以递减能字号加给二户。兴字号加二户。仪字号加二户。德字号加一户。弘字号以下不给。

    一诸房读书子弟书院春秋面课制义成篇者。量给纸笔米五斗。二义粗通。与考者给一石。补郡邑诸生者给二石。贡监与大比试者一体均给。遇赴省试时给科举米五石。给而不赴试者追缴。得贡八太学生者。给匾额米四石。乡试中式者五石。成进士者倍之。及第者再倍之。武选自游庠至登第者。各照数减半。其有向系能文。曾在书院面课。屡试不售年老者。仍准支向年所给之数。如年少无故不与试。及出入衙门舞文弄法者。俱罢给。奉祀不在此例。

    一诸房子孙呈禀。须由本房房长及典籍执事者用钤记。于春秋官祭家祭及有公事会集之期申报。或有争衅小嫌。先赴本房房长及亲支族老调处未协。然后申诉文正位。同掌庄诸位公断。违者概不受理。其公呈亦须诸位亲自签押。如有擅自兴讼及捏名。公呈妄渎官府者。当以悖规陈官法究。

    一诸房向有不肖子孙。或犯事故逃遛他乡。或挈家出外。不知踪迹者。其为玷辱门户之事俱未可定。向后如遇似此之人归宗者。不准给历支米。其以前曾给过米者。仍行追历。若年幼随父兄不得自由者。临期酌断。

    一吴县多山田。长洲县皆泽田高下既殊。如遇旱潦。丰歉各异向呈分别给族修祠。不许挪混。如遇大祲。仍当通融协济。尽完赋次祖先祭祀。其余主奉执事房长守祠鸣赞酬劳烧香纸笔丧葬赒给等项。或减给。或缓给。或捐给。临行酌行。无致悞公。仍行晓示阖族。

    右主奉能浚增定庄规。因时裁制。斟酌得中。倘后世子孙有能扩而充之者。不妨重为改定也。

    △钱公辅义田记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羣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其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若地方有溺女之风者此条尤当加意】 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娶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没。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其子纯佑纯仁纯礼纯粹皆贤佑仁尤行仁义仁继公为宰相】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己。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余尝爱晏子好仁。齐候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帑之富。止乎一已而己。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公之忠义满朝庭。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附常郡王氏参改义庄规条

    一建义庄房屋若干。坐落某县。某图捐田【若干】 亩。俱系绝产。开具田号细数呈请咨 部立案并请藩宪给帖遵守。立义庄户名。完纳银漕。永远不准放粮过户。以杜日后易瘠盗废诸弊

    一义田饷银将租麦抵办。漕粮将租米完纳。依限全完其余赡给鳏寡孤独及各项费用。日后盈余。增置义田。呈明立案。

    一庄田总理一人。族中公举老成殷实者为之。田租银钱簿册。俱归掌管。司事二人。亦必精明公正者共司其事三年一换。倘有侵挪情事随时更换。如三年内。并无错悞。或接管或更换。秉公酌议。

    一总理辛俸若干。司事辛俸若干。按季支付。扇人斛脚工食随时酌给倘有催租不力。私收亏短。察出追吐更换。

    一族中宗支浩繁不能均给。惟自某支以后。谱次详明。查得实系鳏寡孤独废疾贫乏者。概行入册。如有出继外姓。及为僧道。并入下流者概不入册。【经费多者通族均给】

    一赡给额数统以若干名为率。如人数众多。另增副额。赡给一半。俟正额缺出。按照开报入册先后。挨次项补。

    一鳏独无依。年过十六。入册开支。惟寡妇废疾。不拘此例。正额每人每月给米二斗四升。副额每月给米一斗二升。闰月照数孤子孤女。一岁至六岁。每月给米一斗。以补寡居养育之劳。至九岁每月给米。从副额递补正额。挨次候缺。孤子十八岁年终缴票。孤女出嫁缴票。支派住居名字年纪。随时注册。须查实发给。

    一孤子至十八岁年终缴票给钱若干。为谋生之计。倘年未十八自能谋生庄内一体给发以示体恤之意。且防藉词停给之端。自行缴票者停给。

    一寡妇及废疾。俟伊子成立。完姻后停给。若伊子不肖。及继嗣之子。不能供养者。仍照数给发。

    一给米定期每月二十四日。持票赴庄领米。过期次日并给。路远者四季支领。不得预支。年终更换照票。

    一册内有名身故者。赴庄缴票。给殡费钱若干。连安葬者给钱若干。十五岁以前身故者。给殡费钱若干。连安葬者给钱若干。倘匿不报明。将票冒支月米察出停给其殡葬之费亦不给发。以示薄惩

    一族中停柩在家权厝在外。无力安葬。墓在十里外者。给钱若干。墓在十里内者。给钱若干。须查明给发。

    一应试无力者。县试给钱若干。府试给钱若干。院试给钱若干。乡试给钱若干。会试给钱若干。【此欵须随各庄定数】

    一族中无力婚娶者。于吉期当日给钱若干。单传无力者。多给钱若干。嫁女照婚娶例给一半。

    一设立义学。凡孤子无力从师。均归义学教读。路远者。每节给修金若干。每节给束修。须令孤子携所读之书来庄。以便查问课程。

    一冬月严寒。册内年老废疾。难自支持者。给棉裤棉衣。九月给发。四月底归庄。给钱若干。以免当卖之弊。庄内令人修补。亦可再给。

    一庄内择有名医生。议定每季辛俸若干。择诚实药店。另立一折以便登记。如册内有名病重者。查实后。请医诊视。将方赴庄。用一戳记。到店付药。贫苦难堪酌给钱若干。以备零星等费。族中贫病相连者。通融酌济以寓疾病相扶之意。

    一族中嫁出之女寡居而贫。念祖宗一本之谊。亦归庄册。一体发给。其孤子孤女不给。

    一收租与给米时。总理必有检点。不得专听下人。恐生诸弊。银钱米麦等出入。随时登记。不准移挪。

    一本庄房屋。修葺宜勤。毌致霉烂米麦。器皿亦须收藏节省。食用一切均须从俭不得糜费。

    一每岁年终。须将旧贮新收。及各项支销。现在存贮。逐欵开明一册。以备合族查对。

    一总理谢事时。将一切事务账目对象一一交清。俾接管之人。不得推诿不致贻悞。

    此系庄规大略。须视经费盈绌。因时制宜可也。

    ○同善会章程

    卷一之二

    孟子云。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又云。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善也者。人生之命脉地方之元气也。善心既笃。则善量宜充。一乡一邑。何莫非善量之所及。力可及而不为非斯人之大不幸耶。世上苦人不少。前贤遗范具存。遵而行之。是在有心者首为倡率耳。述同善会章程

    陈几亭先生同善会原序

    高子忠宪公同善会规例

    枫泾同善会规条

    浙江抚藩宪通饬合属十一府一州仿行同善会牌语

    同善会照验牌筹式

    同善会愿外广善方

    奉恳各邑父母谕行同善会文

    倡会拟言

    会讲广义

    行同善会十二益

    同善会绪言六则

    同善会劝缘疏(江浙宪颁后增入)

    同善会备荒四则

    劝广行同善会文

    附奉劝深埋胔骼预绝疫端公启(乾隆八年春是启与同善会书并呈江苏陈抚院)

    高子忠宪公同善会讲语(三条)

    陈几亭先生同善会讲语

    △陈几亭先生同善会原序【公讳龙正字几亭师事高子忠宪推入室学本身心达诸经济登崇正甲戌进士仕礼部员外郎】

    序曰是会也。说倡于梦泽张公。而启新钱先生行其事。筠塘陈公益从而广之。大抵随意量捐用拯无告。因以广动其善心。高子忠宪序之详矣。有云。为善如渴而饮。饥而食。饮食岂望报耶至哉言乎愚尝推之曰。渴而饮。饮焉而渴润。饥而食。食焉而饥充。亦饮食之报也。今试闻一岂弟之言。初或漠。过觉可思。闻一雕琢尖谑之言。乍虽谐笑。过觉无味。见人行一利济事。已或未能。心安乐之。见人行一摧害事。已即不与。为恻恻然者累时。遇一人堕患难。坐视不救。身虽便安。愀然于心。救之或稍费心力。终不致悔于既费之后。是皆人人有之日日有之。长自试验然乎否耶。觉乎忘耶。人生不过求安乐耳不为善而息息怃然。昼中怅惘。梦中扰攘。病中凄惶。人生之无福盖未有迫于此者也。为善而息息油然。志意得宁血气得平魂梦得清。人生之福。未有亲于此者也。久之而众志以孚。风俗以化。气运以移。则如饮食得宜之后。可以当寒暑。可以任勤劳。其为福又孰大于此。周公咏文王也。曰求福不回。以此为善。以此求福。一感一应之间尔。存无求之心。亦操必得之劵。非最乐事耶。彼有不思饮食之人。必不觉饥渴之心。人而至于不觉饥渴也。其危哉窃惧阻人为善者曰。善在心。不在事。犹中满而语人曰。我将辟谷以长年。年其可长乎。圣人□。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在事。犹春在枝头。草枯木落。而春气已泯没不可见矣。凡具善根。愿相与成此善事。事而成也。或者一方之礼乐亦存乎其间。会讲附后。

    △高子忠宪公同善会规例

    一会名同善。每季主会。不论有爵无爵。但素行端洁料理精明者。即可公同推举。轮流任事。

    一会期定四仲月之望。傥有事须易。主会于旬日前揭于会所。

    一会日俱以已刻俟诸友毕集序揖班坐茶毕。鼓钟肃众。司讲者用通俗言语。不烦文采。务使人人易晓。感动善心。傥虑听者未谙。每会更大书讲语一纸。粘贴会所壁上。

    一会赍自九分至九钱止。【立法之初太羹元酒今嘉兴舒城等处现在扩充其数】 俱自书尊号银数。临期持付司籍者登记不赴会而愿助者。听于先期送主会处收贮。后期而愿入会者听补送。此会乃前人立下方便法每季一举。中人之家。不过每日省钱一二文。稍赢之家不过每日省银一二分即可扶穷救苦【富户捐田或每年量助银若干两】

    一会赍。随所至多寡。约为三分。以二助贫。以一给棺。助贫以劝善为主。先于孝子节妇之穷而无告者。次及贫老病苦之人。公不收于养济。私不肯为乞丐者。要在会中诸友平日咨访的确。会后五日内。即赈给以省酬应之烦。其它一切穷民。力难遍及。止于会日俟众将散时主会当面以零钱随意施舍。尽其一念而已。余日皆不给。至于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力强壮。游□游食以至赤贫者。皆不滥助以乖劝善之义。

    一访确贫老孤独。及节孝奇卓者。每季给助。其余量入为出。如春季给则夏季暂停。庶几新访者补入。通融不匮。应赈人户。逐名下注定银数。牓许某日面发。本日不必候领。其本季暂停者。先期书姓名粘贴四门。免其希求伺候之苦。余外不合助给。及贫人未入访册。而临期纷纷。自行陈乞者一槩不准。

    一给棺之法。务于先期将本会现银三分之一。付木行置造较之零买工料颇良。一便也。分置四门庵寺。死者猝求。出一小票。立足应急。二便也。棺上书同善会某年某季。再以干支编号。领者难于假冒。发者无因勒索。三便也。若存银给价。袖中来往。诸弊丛生。所宜深念。【给价银者必多冒滥其端不可开也】

    一收散会赍完日主会即将助银姓号。并给进人户数目。用公费刻会籍传送会友。

    △枫泾同善会规条

    一化导

    一酌济

    一保人

    一定期

    一救难

    一疗病

    一施棺

    一扩充

    一矢公

    一持久

    一劝行

    一传书

    一化导

    一化导 高公此会。最重劝善。本名同善会讲。葢教兼养也。今议每月化导十日。公推声音响亮言语恳切者二人作司讲。朔日到公所宣讲格言果报三日。余七日移至他处寺院。各到一二日宣讲。庶境内听者略徧。司讲务期诚心化人。使闻善者踊跃兴起。去旧从新。渐至沦肌浃髓积德累功。莫大于是。动公酌送酬资须会友有力好善者几人助襄其事。久久不倦。【凡倡同善会先从此做起善心感动会自易集也】

    一酌济

    一酌济 济贫先孝子节妇。及奇卓之士颠沛莫支会例仿古人阴济法。册上书姓逸名。【此条恐滋他弊须绅士及殷实人保】 次及鳏寡孤独。年六十以上。十五以下。并无依靠。及废疾不能食力。公不收养济私不为乞丐者。至若不孝不悌。游手游食。及荡废祖业。暨衙门出入。与一切为民蠹者。槩不滥及

    一保人

    一保人 会中同人槩不作保。保人必本分行业。老成信实者。保人报名后。会中司事亲访确实然后开姓氏住居入济册。

    一定期

    一定期 定期每月十六日给发。司月邀诸同人清晨齐集公所受济者毕至。给腐饭一飧。左楹手按照验牌。逐名验悉。分极次二等给筹。右楹收筹给钱。倘有不入册而哀乞者。临散时给以零钱。月终将各项收发照录一纸贴公所

    一救难

    一救难 凡极贫人猝有危难之事。实在关性命。离骨肉者。会中支银拯救。必系会中人灼见。向司年而保访实共济。【此属偶事不拘日发】

    一疗病

    一疗病 会中现有善士施医药铺。每年捐助药材。凡茕独抱病求药者。司年随发小票支药。局虽未建而治病无虞。

    一施棺

    一施棺 会友另纠一局。仿百善堂法。排市募百家。先收每家若干文。造棺若干具。嗣后每发。随敛备造。以充原数。其间察工料。置庵寺。杜假冐。会友另掌其事。

    一扩充

    一扩充 会中赀不敷者。酌商重募。又特设一册。会友有发愿独养鳏寡若干人。附会给发者。登记急难条中。或繁费不支。会友能格外捐助者。书加愿。若募于会外以成之。书外愿。有公项盈余付入者。书余愿凡寿诞添丁。及诸得意事。省酒筵等烦费。以济穷民者。书喜愿。更有一法。俗名状元会者。约会首十人。每人纠十会。共百位。每位一月。交银一两。共百两。连交十个月为满共集千两。存当生息。数月后。便可取其息以作每月交还各位本银。摇在十次内得者。下月仍交银一两。满十月便不必再交。摇至百次。各本尽收。约八年满。取存当银千两。置义田。如此周而复始。三四十年。可置田几百亩。作善会根基。呈 宪立碑百位名下各刊助银十两。流芳百世凡会中有余力则社仓义塜恤婴恤嫠施衣施粥等事。可次第行之。惟在尽心经理。竭力撑持。以期善缘永久。同结胜果耳。

    一矢公

    一矢公 枫泾镇南属浙江嘉善。北属江南娄县。向借玉虚观给发乾隆二十年。起建同善会馆阁号桂香。敬供 文昌帝君圣像。合会逢二月三日九月九日。共将立愿永坚。矢心清洁严书誓词。通疏祷告。一祈善行精进。一示乘公无欺。列阄当公费派出。竟日素膳。又岁终董事另誊本年收发总册。俟新正上元日柬邀合会。具疏焚化 神座前。是日盘查一年管收除在总数交卸本年司年

    一持久

    一持久 善会设或停止。则众茕绝命。获罪大矣。我枫倡始。幸有讲善者谆切指点。每到夜分。而司年等乐听。欵洽最深。切偲三年。不杂闲话所以心□意坚颇能耐久行至十数年。三家科甲远近震闻。许登南宫。谢入翰院。蔡更魁天下。迄今三载。后起济济。精勤益力。善会幸卜其未艾。

    一劝行

    一劝行 善会只济一二十里茕民。县内地方寥廓。须设几会。庶使邑无啼饥本处既举。约会友酌劝未行者。诚心奖诱。罔不乐从。小村落须另刻一单。简列规条。谷米荳麦。俱可救茕。也

    一传书

    一传书 朱子曰。刻书流传。足使世之聋盲者。有所警觉稍知蠲净非小补也。会中刻书有二一刻同善会书广传一刻最浅近猜。切善书广劝此中有无限感动在。

    △浙江抚藩宪通饬合属十一府一州仿行同善会牌语

    浙江等处布政使潘 为恳颁良法事乾隆九年四月二十七日奉巡抚部院当 批本司呈详高忠宪公同善会法一书。请通颁各属举行缘由。奉批如详通饬实力举行仍将选举姓名并参酌规条详送察夺。并候督部堂批示缴。同善会书存。奉经饬行嘉善县刷印同善会书去后。今据该县印订呈送前来。合行抄详饬发为此仰府官吏查照来文。及抄详内事理。即便转发各县暨儒学。遵照将会规大旨及奖励各条。刊示晓谕。无论绅衿上庶。务访平日品行端方者。俱准创行。不得经由役吏以及耆民乡正之手。致滋科敛。有千未便。仍将选举姓名。并参酌规条。详候转请示遵须至牌者计粘抄看【并发同善书一封】 该本司查看得睦婣任恤。宜宏保息之仁。振廪劝分。用溥推恩之化兹有江南娄县童生黄泳呈请。将高忠宪公同善会法一书通颁举行。随经批饬杭府查议去后。今据该府县议覆前来。本司备查书内所列各条。既恤贫以赒无告。复舍棺以惠徂魂节孝先沾。则人心知劝。游惰不及则窳俗可移。利济而即寓维风。活人而并谋泽骨。推行于一乡一邑之中。同游于大生广生之内。立法既善。允宜举行。惟是经费浩繁。劝助匪易。若非遴选得人恐难图终创始。应如该府县所请将同善会书颁发各属会同儒学教官。传齐绅士。公同议举殷实端正之人推会首。广为劝谕。如愿入会者。将姓氏捐数登于簿内。俟纠有成数。另选内行修洁。乡评推重者。分司其事。仍各按士俗民情。分晰酌议会规详请饬遵。其举行之始权择闲空寺院。日后经费充裕再建堂宇。听好善尚义之士。随力乐输。庶勉一篑为山之勤。自覩万间广厦之盛。未可限以岁月旦暮取效也。是否允协。拟合详请。并将同善会书呈送。伏候宪台察核批示。以便饬取原板刷印分发举行为此

    △同善会照验牌筹式

    见图

    此照验牌保后访实则付之每领钱日执此为照照毕仍付领者

    给济之日左楹验牌发筹登册右楹收筹给钱

    △同善会愿外广善方【真西山先生曰天之福泽我者非私我也予之以为善之资乃所以厚其责今富室明得此理当不徒区区捐愿于会中而遂自足也平日须节减浮费广行善事庶足以仰答天心保其富于子孙因即古人成法为愿外广善之方。】

    昔夔州推官杨旬。效周箎行感应篇十种利益事。 一凡有冤狱。必与辨雪。 二收街市弃儿。倩人乳养。 三每于仲冬朔收贫人六十以上十五以下者日给升米养之。至仲春听其自便。 四施应验汤药。救人疾苦。 五有贫不成丧者济以棺木。 六女使长大。量给衣资。听其适人不计身价。 七尃一戒杀。赎放物命。 八每遇凶岁。贵籴贱粜赈济贫民。 九修治桥梁道路。 十资给无归穷旅又常推已及人。济人之急。救人之危。今录此以为会中殷户积善之方。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