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序曲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古来艺术家有两种类型:其一,纯粹是一个“艺术家”或“技术家”。我们鉴赏他的艺术的时候,只要看他的作品,不必晓得他的人格如何与生活如何。其二,不仅是一个艺术家或技术家而是一个“人”。我们要理解他的作品,先须理解他的性格与生活。不能离开了其“人生”而仅看其“作品”。

    就近代画家中找求最适当的实例,前者是印象派画家莫奈(Claude Monet)(1),后者便是后期印象派画家梵高。这两种艺术家孰是孰非,孰优孰劣,不是现在的主要问题。现在所要表明者,梵高的作品,都是其热狂的人生中的苦恼、忧愁、愤激、铭感、欢喜、活悦的发现,都是热血所染成的“人生记录”。换言之,在梵高看来,“生活是其作品的说明文”。

    梵高死于距今三十年前(2)。生前无人理解他的作品,世间只当他是一个自己用剃头刀割脱耳朵的狂人;死后不久却受到全世界的认识与追崇。到了死后三十年的今日,其作品的复制品已遍播于亚东各地,早为日本人所珍惜,现又渐为中国人所注目了。世界艺坛的进步,真是快速的啊!“梵高的生活是其作品的说明文”,“我们不能离开了其人生而仅看其作品”,所以记叙梵高的生活,其功德与普通的作传记或述逸事略有不同。这不仅是独立的一篇传记或逸话。他的行为都同他的绘画有深切的关系,他的“生活日记”完全等于他的“作画日记”。

    在叙述这热狂的画家的奇离的生活情状之前,先要给他的人生描写一个大体的“轮廓”,作为这“人生剧”的开幕前“序曲”。

    在十九世纪后期“科学万能”的呼声中,欧洲艺坛上也弥漫了现实主义的精神。艺术家的头脑都被冷静化,艺术品都被客观化了。画界中这倾向更为显著:印象派画家似乎只有一双眼睛而没有头脑,只知照样描写眼前的形状、光线与色彩,而没有一点热情的表现。甚至但求外形的写实,而不问所描写的是何物。莫奈把稻草堆的光线色彩的变化反复描写了十五遍,西涅克(Signac)(3)用点彩的画法,像组纸细工一般地用色彩的圆点来缀成景物的形状,他们被更名为“新印象派”。

    然而这绝不是可以使现代人满足的艺术!这仅是冷冰冰的一片客观,全无一点可以动人的热情。他们的画法,只是客观的模仿,不是主观的创作;只是自然的再现,不是艺术的表现。极言之,他们的作品是“感觉的数学”,是“色彩的游戏”。

    库尔贝(Courbet)(4)以来的自然主义的绘画,一时适合了现实主义时代的人们的胃口。然而这终究是一时的流行,仅足以救济前时代的浪漫主义的空虚而已。印象派竟走入了自然主义的彻底的地步,西涅克的色彩的游戏,是自然主义的山穷水尽了。

    于是世间对于这等冷冰冰的客观记录的绘画,渐渐厌倦起来。他们觉得这种艺术过于肤浅,过于缺乏情味,过于与人生无关系了!他们正在要求一种更深刻的、更刺激的并且深入人类精神的艺术。

    然而世间一般的要求总是迟迟而起的。当世人正在热衷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的艺术的时候,欧洲已有几个先觉的艺术家,预知半世纪以后的时代精神,早在那里反对印象派的机械的画法,而标榜主观主义的热情流露的艺术了。然当时世间的凡夫俗子,哪能理解他们的高远的心呢?大家众口同声地非难他们,冷遇他们,展览会不要他们的出品,美术商人拒绝他们的制作。世间都当他们为狂徒,就中尤“狂”的要算梵高。

    画家的梵高,一生不曾受得世间一文钱的物质的报酬!要是没有他慈爱的父亲和厚谊的弟弟的理解与保护,十九世纪末的艺坛一定还要经过长期的沉闷,不知哪一天能实现现代的有生命的艺术咧!

    荷兰地方一个虔敬的牧师,娶了一个牧师家的女儿为妻。生下一个根器充实的宗教种子,名叫梵高。这儿子外貌庄重,内心深刻。一腔热血,满怀同情,对此沉沦的尘世,从小怀抱牺牲的精神。幼时常钻在大自然的怀里,仰观俯察,心有所感,就如入梦一般地耽入沉思。这都是造成大人格者与大艺术家的预备的工夫。又天生一手巧妙的技能;八岁时候,就显露其绘画的天才。然而穷困的家庭和环境,哪里有力给他专门的教育呢?稍长大后,就非命他出外糊口不可。幸有一个叔父在一所美术商品店内当经理,就带他去做学徒。

    这个学徒很奇怪:他欢喜批评店里的名画。而且大家认为名作定价昂贵的时流作品,却都被这学徒看轻。顾客挟了大笔的金钱,上门来购买高贵的名作,这学徒非但不招呼,且用冷眼嘲笑他们。因为他心中已经悟得真正的艺术的妙谛,眼中全然看不起当时流行的所谓“大作”。然而这对于商人是致命伤!店主怎敢再用这个学徒呢?就打发他回家。

    贫乏的家里养不起成丁的儿子!父母谆谆地劝诫了他一番,又托叔父保送他到英国伦敦的一所支店内去。然而他对于伦敦的画界更看不起。非但没有改善他的脾气,反而愈加激烈了。一进店,就和店内的同事不能和合;六个礼拜之后,他同经理先生大起口角。痛骂了一顿,打起铺盖出店。

    这回失业之后,没有面目回家去见父母。他就在伦敦找到一个贫民小学的教师的位置。校长穷得很,请来的先生除教书之外,又须挟了账簿,去向学生家族的贫民催索学费。这位先生到任之后,也免不了这差使。他第一次勉强索了一些归来;第二次再去的时候,目睹贫民窟里的种种苦况,心中忍不住悲哀,竟背了空囊回校。校长就免他的职。

    幸有贤明的父亲,认识了他的天才。自己力图收入,积省家用,供给儿子的学费,送他入比利时的大学去研究神学。这果然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