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武陵寄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村里的人)看见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地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自己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过,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很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住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别。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晋书》中刘驎,字子骥),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规”通俗版作“亲”)。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庐山的秀美,是人间第一的,逃避尘世的人往往都隐居在这。陶渊明的家乡栗里,就在这座山的山脚下。与陶渊明同一时期的刘遗民(名程之,彭城人)、周道祖(名续之,雁门广武人)两人,都因不愿为官而出名。陶渊明常与他们写诗互赠,世人称他们为“浔阳三隐士”。惠远是庐山的和尚,世人称他为远公,他住在东林寺,建立了净土宗最初的结社,人数最多达到一百二十三人。刘遗民和周道祖都加入了莲社。惠远仰慕陶渊明豁达开朗的性格,想让他参加莲社。他写了一封信邀请陶渊明,陶渊明回信说:

    “如果给我酒喝,那么我就答应。”惠远答应了,于是陶渊明便去了莲社。去了之后却没有酒,陶渊明便皱着眉头离开了。

    六朝时,人们崇尚道教和佛教,清高的人都喜欢逃离尘世参禅,世人也不认为那样做有什么不对。只有陶渊明不这么认为,因此他没有加入惠远的莲社,以没有酒而借口离开。陶渊明一生的理想,从他写的《形影赠答诗》和《神释诗》中可以看出,他因世人都顾惜自己的生命而感到很困惑,所以极力陈述以形和影二者为名为寿操劳的辛苦,并借神话来解释顺应自然的道理。形对影说:“希望你能听我的话,得到了美酒千万不要推辞。”影回答形说:“立了大功就可以得后人的喜爱,为什么不竭尽你的能力去做呢?”形不怕辛苦地养活身体而想要喝酒,影被驱使着去追求名利而想要善良。这些都是珍惜生命的理由,因此神解释说:“每天喝点酒或许可以暂时缓解不能长生的苦恼,但是时间长了说不定不但不能长生,反而减寿了!”所以在议论追求长生过程中的苦累时说:“多做善事确实是件好事,可又有谁会一直赞美你呢?”因此虽然明白了要摆脱名声的束缚,然而世人还是只知道它们会让身体减少寿命和不能得到长久的名誉,却不知道喝酒也能延长寿命,做好事也能被大家知道,那么神也将会匆匆跟随着形体而不能长久地存在。因此最后他极力解释说:“放纵而不受拘束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不因长生而欢喜,也不因短寿而悲伤。等到老天安排人生到了尽头,那就到了,不要因为这些去自寻烦恼了!”这是不因为生、死、祸、福去改变自己心中的想法,心情安定,顺其自然,于是就会得到神所说的自然,这确实能够获得长生并且流传美名。

    【评论】

    后世的诗人因为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很多人便写了《桃源行》,都把桃源看作仙境,而且称赞它是神仙的乐园。只有韩愈说:“有没有神仙这是很难说的,桃花源的说法真的很荒谬。世人哪里知道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到现在还在传说着武陵人的故事。”他们都不知道陶渊明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用意,现在来看关于桃源的记载,(表面上)以躲避秦朝为理由,更不用说魏晋时期的朝代了,这其实目的在暗指刘裕的宋朝,只是以秦朝为借口罢了。

    明白这个道理,那么陶渊明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十分明了了。后来注解的人便把桃源县(巢湖的南边)南十里的桃源山当作桃花源,并说桃花源的西北是沅水,南面有障山,东面环绕着钞锣溪,周围三十二里的地方就是桃花源。又说那个渔人姓黄,名道真,太守就是刘歆(晋朝有人叫刘歆,与汉代刘向的儿子名字一样),他们一定要考证出每个地方和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生拉硬扯,解释牵强,实在太可笑了。

    《宋书》《南史》和《文选注》都说陶渊明在宋建立之后写的文章,只书写甲子年。现在考证陶渊明作品中明确记载为甲子年的,主要是从庚子年到丙辰年的作品,在这十七年内只有九首诗,都是他在晋安帝在位的时侯写的。其中有的诗是在乙巳年三月,陶渊明做为建威参军奉命去京城的时候,经过钱溪写的。这年秋天,陶渊明做了彭泽县令,一共做了八十多天就辞官了。之后过了十六年,到了庚申年的时候,晋朝皇帝退位了,也就是宋恭帝元熙二年的时候,怎么能在晋朝皇帝还没有退位的前二十年的时候,就说自己以作为后一朝代的百姓而感到耻辱呢,他写的诗只落款为甲子年是为了与众不同罢了。沈约、李延寿、李善等人,大概没有深入考查这些吧。周续之在当时被称为隐士,然而高祖讨伐北方时,太子留在朝廷处理事务,迎接周续之到安乐寺,讲授了一个多月的礼仪知识。高祖登上皇位时,召见了周续之,在东城给他建了私塾讲堂,他并没有能拒绝权势和地位的诱惑,哪里能说得上是隐士呢?刘程之曾经做了柴桑县令,就是陶渊明的文集中称为刘柴桑的那个人。谢安和刘裕夸奖他很有才能,要向朝廷推荐他,都被他拒绝了,刘裕认为他不向世俗屈服,于是便在他的门上题写了“遗民”两个字来表扬他,他的品行本来是比周续之要高的,可惜他身心都归向了佛教。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