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乾坤为天地

    史贻直

    《易·说卦传》:“乾为天。”又:“坤为地。”按:唐陆肱有《乾坤为天地赋》。

    太极中含蕴,萌芽肇窈冥。一奇还一耦,成象更成形。动静根相互,阴阳户自扃。德原昭健顺,撰巳体清宁。阖辟从兹起,周流未始停。潜龙占地位,牝马合天经。六子绵生化,三才聚秀灵。珍符归阐握,圣道契千龄。

    起二句原题,三、四句点题。五句至八句言对待,十一句至十四句言流行。佳在九句、十句折转有力,使通篇气机灵活,脉络分明。结四句,从天地推到人,从人推到圣人,亦极有次第。

    太极  《易·系辞传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王湜《易学论·太极》:“‘极’,训‘中’,又训‘穷’。物理至中而极。阳穷于南之中而阴生焉,阴穷于北之中而阳生焉。太极则寂然不动,而会归于一。所谓阳极生阴,阴极生阳者,皆由是而后出焉,故能生两仪也。”

    萌芽  扬雄《剧秦美新文》:“权舆天地未祛,睢睢盱盱,或玄而萌,或黄而芽。”李善注:“言天地方开,故玄黄异色,而生萌芽也。”

    窈冥  《老子·第二十一章》:“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河上公注:“道惟窈冥无形,其中有精,实神明相薄,阴阳交会也。”

    一奇 一耦  陶宗仪《说郛二·京氏易略》:“奇耦之数,取之于乾坤。”按:《系辞传》称“阳卦奇,阴卦耦”,乃通诸卦言之,非乾坤之奇耦。坊注引之误。

    成象 成形  《易·系辞传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韩伯注:“象况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也。”

    根相互  周子《太极图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朱子注:“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已也。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分之所以一定而不移也。”

    户自扃  元稹《纪异》诗:“吾闻阴阳户,启闭各有扃。”许慎《说文解字·第十二》:“‘扃’,外闭之,关也,从户同声。”

    健顺  《易·说卦传》:“乾,健也。坤,顺也。”孔颖达疏:“乾象天,天体运转不息,故为健也。坤象地,地顺承于天,故为顺也。”

    撰  《易·系辞传下》:“以体天地之撰。”韩伯注:“撰,数也。”

    清宁  《老子·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河上公注:“一无为,道之子也。言天得一,故能垂象清明;地得一,故能安静不动摇。”

    阖辟  《易·系辞传上》:“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孔颖达疏:“凡物先藏而后出,故先言坤,而后言乾。阖户谓闭藏万物,若室之闭阖其户。辟户谓吐生万物,若室之开辟其户。一阖一辟谓之变者,开闭相循,阴阳递至。或阳变为阴,或开而更闭;或阴变为阳,或闭而还开,是谓之变也。”

    周流  《易·系辞传下》:“周流六虚。”孔颖达疏:“言阴阳周遍流动,在六位之虚。”

    潜龙  《易·上经·乾卦》:“初九,潜龙勿用。”李鼎祚《周易集解》:“马融曰:‘物莫大于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始动于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也。’”

    牝马  《易·上经·坤卦》:“坤,元亨利牝马之贞。”朱震《汉上易传》:“乾为马,坤变之为牝马,牝马地类也。无疆者,乾之行也。坤依乾为行,以柔承刚,以顺承健,乃能行地无疆,故曰利牝马之贞。”

    地位 天经  陆肱《乾坤为天地赋》:“乾为奇矣,以三而契彼天经。坤盖偶焉,以六而昭乎地位。”

    六子  《易·说卦传》:“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孔颖达疏:“此一节说乾坤六子,明父子之道。”王氏云:“索,求也。以乾坤为父母,而求其子也。得父气者为男,得母气者为女。坤,初求得乾气为震,故曰长男。坤,二求得乾气为坎,故曰中男。坤,三求得乾气为艮,故曰少男。乾,初求得坤气为巽,故曰长女。乾,二求得坤气为离,故曰中女。乾,三求得坤气为兑,故曰少女。”

    生化  《列子·天瑞篇》:“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

    三才  《易·系辞传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秀灵  关朗《易传动静义·第九》:“人皆天地之灵,五行之秀也。灵全秀淳,则为君子。灵秀不具,则为小人。千人一灵,万人一秀。”

    珍符  班固《东都赋》:“于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吕延济注:“握,持也。乾符,赤伏符也。阐,开也。坤珍,《洛书》也。”

    千龄  《晋书·礼志》:“创千龄之英范。”

    菊残犹有傲霜枝

    王式丹

    苏轼《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园圃初冬日, 椮满眼看。入檐霜气重,匝野木声干。独有黄花好,无妨绿叶残。孤标非附热,晚节岂惊寒?缟缟方铺砌,鲜鲜自覆栏。留香三径冷,得气一枝单。蟋蟀藏应久,芙蓉伴亦难。满头还乱插,傍夕好供餐。天意迟清景,吾生爱古欢。和陶新得句,泛酒莫阑珊。

    起四句先写秋之萧瑟,然后“菊残”二字说得有根,“独有”二字出得有力。此题前聚势之法。亦因篇幅稍长,故不妨如此展步。五句至十二句,正写题面,十三句至二十句,题后咏叹以足之,结还出处亦隐秀。通首一气相生,神完力聚。

    “干”字颇险。然本岑嘉州“踏地叶声干”及李义山“霜野物声干”句。凡押险韵,须有根据方稳适。

    椮  《楚词·九辩》:“萷 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王逸注:“华叶已落,茎独立也。”

    黄华  《礼·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卫湜《礼记集说》:“严陵方氏曰:桃华于仲春,桐华于季春,皆不言‘有’。独于鞠言‘有’者,以万物皆华于阳,独鞠华于阴而已,故特言‘有’。《春秋传》曰:‘有者,不宜有也。’桃华之红,桐华之白,皆不言其色,独鞠言其色而曰黄者,以华于阴中,其色正应阴之盛故也。”

    绿叶  钟会《菊花赋》:“缥干绿叶。”

    孤标  韩琦《和崔象之紫菊》诗:“孤标只取当筵重,不似寻常泛酒花。”

    附热  杜甫《去矣行》:“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晚节  韩琦《九日水阁》诗:“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鲁直诗云:‘黄花晚节尤可惜,青眼故人殊不来。’与魏公‘且看黄花晚节香’,皆于黄花用‘晚节’二字。盖草木正摇落之时,惟黄花独秀,故可用此二字。”按:宋祁《重阳不见菊》诗已有“留取金英晚节看”句,而魏公语特传,诗以人重尔。

    惊寒  阴铿《侍宴赋得夹池竹》诗:“垂翠不惊寒。”

    缟缟  夏侯湛《秋可哀赋》:“阶缟缟以受霜。”

    鲜鲜  韩愈《祖席前字》诗:“霜晓菊鲜鲜。”

    三径  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一枝  公乘亿《秋菊有佳色》诗:“金剪一枝花。”

    蟋蟀  苏轼《和子由记园中草木诗·第十首》自注:“八月十一日夜宿府学,方和此诗。梦与弟游南山,出诗数十篇,梦中甚爱之。及觉,唯记一句云:‘蟋蟀悲秋菊。’”

    芙蓉  苏轼《芙蓉》诗:“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坐看池莲尽,独伴霜菊槁。”

    满头 乱插  杜牧《九日齐安登高》诗:“菊花须插满头归。”

    傍夕 供餐  《楚词·离骚经》:“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清景  陆云《逸民赋》:“望灵岳之清景兮,思佳人于云端。”

    古欢  汉无名氏《古诗·第十六首》:“良人惟古欢。”李善注:“良人,念昔之欢爱。”

    和陶  苏轼《东坡和陶诗引》:“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有九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其为我志之。”按:《唐彦谦集》有《和渊明咏贫士韵七首》,则和陶不始于东坡,盖偶未考。

    得句  左思《三都赋序》,李善注:“臧荣绪《晋书》曰:‘左思,字太冲,齐国人。少博览文史,欲作《三都赋》,遂构思十稔,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疏之。’”李商隐《闲游》诗:“得句总堪夸。”

    泛酒  陶潜《饮酒诗·第七首》:“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阑珊  白居易《咏怀》诗:“诗情酒兴渐阑珊。”黄公绍《古今韵会·平声上》:“阑珊,凋散貌。”

    西王母献益地图

    陈世倌

    王应麟《玉海·地理部》:“《书·帝验期》:‘西王母于大荒之国得益地图,慕舜德,远来献之。’”张君房《云笈七签·墉城集仙录》:“昔黄帝讨蚩尤之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帝之庭,授以地图。其后,虞舜摄位,王母遣使授舜白玉环,又授益地图。遂广黄帝之九州为十有二州。”按:唐钱起有《盖地图赋》,然《初学记》引《帝王世纪》,已作益地图。《路史》称长胡献白狼之霜,西母进益疆之版,与《集仙录》合。钱赋亦阐发“益”字意。“盖”字,殆传刻误耳。

    蒲坂垂裳治,瑶池纳赆趋。南风闻雅操,西母献神符。花说三千岁,人经五万途。来时青鸟报,贡处白环俱。形势金瓯拓,文章玉字殊。封山增舜典,括地补河图。契合群灵助,馨香一德孚。还如收月 ,奕世仰神谟。

    起四句点题,五句至八句写“西王母献”,九句至十二句写“益地图”,十三、十四句能抉题之所以然。

    蒲坂  桑钦《水经·河水四》:“又南过蒲坂县西。”郦道元注:“皇甫谧曰:‘舜所都也。’或言蒲坂,或言平阳及瀵者也。今城中有舜庙。”

    垂裳  《易·系辞传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孔颖达疏:“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大,故云垂衣裳也。”

    瑶池  《穆天子传》:“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纳赆  颜延年《赭白马赋》:“暨明命之初基,罄九区而率顺。有肆险以禀朔,或逾远而纳赆。”李善注:“《苍颉篇》曰:‘赆,财货也。’《说文》曰:‘赆,会礼也。’”

    南风  《礼·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郑玄注:“《南风》,长养之风也,以言父母之长养己。其辞未闻也。”孔颖达疏:“此《南风》歌辞未得闻也。如郑此言,则非《诗·凯风》之篇。熊氏以为《凯风》,非矣。”案,《圣证论》引《尸子》及《家语》难郑云:“昔者,舜弹五弦之琴。其辞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郑云‘其辞未闻’,失其义也。”今按,马昭云:“《家语》,王肃所增加,非郑所见。又《尸子》杂说,不可取证正经,故言未闻。”按,高诱注《淮南子》曰:“《南风》,凯乐之风。”曹植《灵芝篇》曰:“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退咏南风诗,洒泪满帏抱。”亦暗合郑注。盖汉魏间皆主此说。然《家语》虽王肃伪撰,而尸子乃商鞅之师,则“阜财解愠”之词,其来已久,故至今仍主王说。

    雅操  刘向《琴赋》:“葳蕤心而自愬兮,伏雅操之循则。”

    西母  《尔雅·释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郭璞注:“觚竹在北,北户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次四极者。”按:西王母,本国名。《大戴礼记》《竹书纪年》亦载之,不言灵异。《穆天子传》《山海经》,稍谈神怪。《汉武内传》之类,托名班固,乃辗转增加。然司马迁不信《山海经》。郭璞自注《山海经》《穆天子传》,而注《尔雅》此句,曾不一言。盖作史释经,谨严如是。陆氏《释文》,邢氏疏中乃引之,陋矣。文人引用,始于相如《大人赋》,今已沿为故实。词章藻绘,原所不拘,而不可不知源委。

    神符  扬雄《剧秦美新文》:“与天剖神符,地合灵契。”李善注:“分天之符,合地之契,言应录而王也。”

    三千岁  班固《汉武帝内传》:“又命侍女索桃,须臾,以盘盛桃七枚,大如鸭子,形色青,以呈王母。母以四枚与帝,自食三桃。桃之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辄录核。母曰:‘何谓?’帝曰:‘欲种之耳。’母曰:‘此桃三千岁一生实耳。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如何?’帝乃止。”

    五万途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桑钦《水经·河水一》:“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

    青鸟  徐坚《初学记·岁时部下》:“《汉武故事》曰: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而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来。’”

    金瓯  《南史·朱异传》:“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玉字  张君房《云笈七签·三洞经·教部·内音玉字经》云:“天真皇人曰:‘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字方一丈,自然而见空无之上。八角垂芒,精光乱眼。灵书八会,字无正形。其趣宛奥,难可寻详。’”

    封山  《书·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孔安国《传》:“肇,始也。禹治水之后,舜分冀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始置十二州。封,大也。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

    括地  罗泌《路史·后纪·疏仡纪·夏后氏》:“始禹之治水七年矣。伤功未就,愁然沉思。于是上观于河,河精授图。”罗苹注:“《书·中候》云:伯禹曰:‘臣观于河伯,人首鱼身,出曰:吾河精也。授臣河图, 入渊。’伯禹拜辞。注:即《括地象》也。”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述古之秘画珍图,《河图括地象十一》。《周礼·地官·大司徒》,孔颖达疏:“《河图括地象》曰:‘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又云:“极广长,南北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

    契合  杜甫《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诗:“契合动昭融。”

    群灵  徐陵《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率土依风,群灵禀朔。”张九龄《奉和圣制烛龙斋祭》诗:“精意允溢,群灵鼓舞。”按:孝穆所云“群灵”,谓含生之属。曲江所谓“群灵”,则谓群神。此当用曲江义。

    馨香  《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孔安国《传》:“政治之至者,芬芳馨气,动于神明。”

    一德  《书·咸有一德》:“眷求一德,俾作神主。”

    月  《汉书·扬雄传下》:“西厌月 。”注:服虔曰:“ ,音窟,穴之窟。月 ,月所生也。”

    奕世  《国语·周语上》:“奕世载德。”按:“奕”字,韦昭无注。毛晃《增韵》曰:“奕叶,犹累叶也。”则“奕世”当训“累世”。

    河源飞鸟外

    阿克敦

    郎士元《送杨中丞和蕃》诗:“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

    赤阪新通道,黄河旧有源。朝宗归渤澥,疏派自昆仑。果否通银汉?依稀问火敦。飞时鸿不度,寻去马应烦。俊鹘排风势,盘雕没草痕。天低惟断影,地阔更荒原。投笔心仍壮,乘槎路尚存。当年持虎节,曾忆下西蕃。

    三、四句立言有体。“俊鹘”四句,“飞鸟外”三字写得出。坊刻试帖,往往互易姓名,独此诗未遭移掇。文勤两使西域,不能假借他人也。

    赤阪  《汉书·西域传》:“又历大头痛、小头痛之山,赤土身热之阪。”鲍照《代苦热行》:“赤阪横西阻。”

    通道  《书·旅獒》:“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

    朝宗  《书·禹贡·荆州》:“江汉朝宗于海。”孔安国《传》:“二水经此州而入海,有似于朝百川,以海为宗。‘宗’,尊也。”按:“朝宗”字,亦见《诗·小雅》,《郑笺》所解与孔不同。此诗以“朝宗”对“疏派”,盖用孔说。二卷《清济贯浊河》诗,以“朝宗”对“经纬”,则从郑说也。

    勃澥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浮勃澥。”司马贞《索隐》:“案,《齐都赋》云:‘海旁曰勃,断水曰澥也。’”《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至洚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疏派  骆宾王《咏水》诗:“疏派合天津。”

    昆仑  《尔雅·释水》:“河出昆仑虚,色白。所并渠千七百,一川色黄。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通银汉  罗隐《黄河》诗:“解通银汉应须曲。”按:河通银汉,古无是说,始于刘义庆《集林》。殆因《河图·括地象》有“河精上为天汉”之语而附会。详四卷《查客至斗牛》诗。

    依稀  谢灵运《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依稀采菱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李善注:“响像,犹依稀,非正形声也。”

    问火敦  《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按河源在土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余泓,沮洳散涣,弗可逼视。方可七八十里,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以故名火敦脑儿。火敦,译言星宿也。”

    鸿不度  李益《听晓角》诗:“无限塞鸿飞不度。”

    马应烦  曹植《洛神赋》:“车殆马烦。”

    俊鹘  杜甫《朝诗·第一首》:“俊鹘无声过。”

    排风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浴雨排风。”

    盘雕  许棠《成纪书事诗·第二首》:“天垂大野雕盘草。”

    投笔  《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乘槎  杜甫《有感诗·第一首》:“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按:张骞乘槎,《史记》《汉书》皆不载。始见宗懔《荆楚岁时记》,亦详四卷《查客至斗牛》诗。

    虎节  《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郑玄注:“山多虎,平地多人,泽多龙。以金为节,铸象焉。必以其国所多者于以相别,为信明也。今汉有铜虎符。”

    恭赋御制农事遍东皋

    张廷璐

    节序方初夏,郊原正麦秋。霓旌临绣陌,烟舍带新畴。柳色青如画,桑阴翠欲流。香风闻煮茧,晨露听驱牛。处处催秧马,村村候雨鸠。庙堂宵旰虑,编户稻粱谋。朱火行将满,黄云渐欲收。尧天皆乐土,击壤遍歌讴。

    起二句序时令。“霓旌”二句,从巡省落到“东皋”。“柳色”二句写“东皋”,“香风”二句写农事,“处处”二句写“遍”字,“庙堂”二句即农事,足上文,即以起下文。

    麦秋  《礼·月令》:“孟夏之月,麦秋至。”卫湜《礼记集说》:“严陵方氏曰:‘凡物生于春,长于夏,而成于秋。而麦独成于夏,故于是月言麦秋至。盖于时为夏,于麦为秋故也。’”

    霓旌  宋玉《高唐赋》:“霓为旌。”

    绣陌  陈暄《长安道》:“长安开绣陌。”

    烟舍  李商隐《子初郊墅》诗:“亦拟城南买烟舍。”

    新畴  陶潜《和刘柴桑》诗:“新畴复应畬。”

    青如画  孙鲂《杨柳枝词·第一首》:“一行如画隔遥津。”

    翠欲流  陆游《老学庵笔记》:“东坡《牡丹》诗云:‘一朵妖红翠欲流。’初不晓‘翠欲流’为何语。及游成都,过木行街,有大署市肆曰:‘郭家鲜翠红紫铺。’问土人,乃知蜀语‘鲜翠’,犹言鲜明也。东坡盖用乡语云。”

    煮茧  李郢《暮春山行田家歇马》诗:“茅厨煮茧掉车声。”范成大《缲丝行》:“舍后煮茧门前香。”

    驱牛  柳宗元《田家诗·第一首》:“驱牛向东阡。”

    秧马  苏轼《秧马歌·引》:“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日行千畦。较之伛偻而作者,劳佚相绝矣。《史记》:‘禹乘四载,泥行乘橇。’解者曰:‘橇形如箕,擿行泥上。’岂秧马之类乎?”

    雨鸠  陆佃《埤雅·释鸟》:“鹁鸠,灰色,无绣项。阴则屏逐其匹,晴则呼之,语曰‘天将雨,鸠逐妇’者是也。”

    庙堂  《淮南子·主术训》:“揄策于庙堂之上。”《楚词·九叹·逢纷》:“始结言于庙堂兮,信中途而叛之。”王逸注:“庙者,先祖所居也。言人君为政举事,必告于祖庙,议之于明堂。”

    宵旰  徐陵《陈文帝哀策文》:“勤民听政,旰食宵衣。”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诗:“宵旰忧虞轸。”按:仇兆鳌《杜诗详注》引《左传》注“旰食”字,引《仪礼》注“宵衣”字。不知《仪礼》“宵衣”之“宵”,郑氏明注即“绡”字。盖古文假借,意义迥别,仇氏抄撮类书《韵府》成此注,多不检验本书,故讹谬往往类此。

    编户  《汉书·高帝纪》:“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故与帝为编户民。’”注,师古曰:“编户者,言列次名籍也。”

    朱火  陈子昂《感遇诗·第十三首》:“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赢。”

    黄云  孙奕《示儿编·诗说》:“诗人喜荆公‘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之句,而不知其有斧凿痕。窃谓雪不成缲,云不可割,请易‘缲’为‘卷’,易‘割’为‘收’,则丝麦自见。”

    尧天  《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司马贞《索隐》:“如天之涵养也。”杜审言《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诗:“长此戴尧天。”

    乐土  《诗·魏风·硕鼠》篇:“适彼乐土。”郑玄笺:“乐土,有德之国。”

    击壤  谢灵运《初出郡》诗:“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声。”李善注:“周处《风土记》曰:‘击壤者,以木作之。前广后锐,长四尺三寸,其形如履。将戏,先侧一壤于地,遥于三四十步,以手中壤击之,中者为上。’”《论衡》曰:“尧时,百姓无事,有五十之民,击壤于涂。”按:四尺三寸,《困学纪闻》作“尺三寸”。

    春从何处来

    钱陈群

    吴均《春日》诗:“春从何处来,拂水复惊梅。”

    草意金钩屈,冰痕水镜开。温暾知气暖,倏忽已春回。谁遣如期到,端应有自来。偶然相问讯,转觉屡疑猜。烟暖莺微觉,风和柳暗催。寻踪空杳蔼,伫目但徘徊。万紫千红遍,三才一气该。雷从何处起?程邵试详推。

    唐试帖亦有此道。痴写春光,下四字消归乌有。论者曲为之词,正如拙于女红,反嗤纂组为伤巧。此乃课虚叩寂,妙入希夷。

    金钩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桐江诗话》云:“曼卿一日春初,见阶砌初生之草,其屈如钩,而颜色未变,因得一句云‘草屈金钩绿未回’。”

    水镜  白行简《春从何处来》诗:“消冰水镜开。”

    温暾  陶宗仪《辍耕录》:“南人方言曰‘温暾’者,怀暖也。唐王建《宫词》‘新晴草色暖温暾’,又白乐天诗‘池水暖温暾’,则古已然矣。”

    倏忽  《楚词·招魂》:“往来倏忽。”王逸注:“倏忽,疾急貌也。”

    莺微觉  钱可复《莺出谷》诗:“拂柳宜烟暖,冲花觉路春。”

    柳暗催  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诗:“春迟柳暗催。”

    杳蔼  陈琳《柳赋》:“蔚昙昙其杳蔼。”

    徘徊  《汉书·高后纪》:“徘徊往来。”注,师古曰:“徘徊,犹彷徨不进之意也。”

    万紫千红  朱子《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才一气  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雷从何处起  朱子《二程遗书·二十二·张绎师说》:“邵尧夫谓程子曰:‘子虽聪明,然天下之事亦众矣,子能尽知耶?’子曰:‘天下之事,某所不知者固多。然尧夫所谓不知者何事?’是时,适雷起,尧夫曰:‘子知雷起处乎?’子曰:‘某知之,尧夫不知也。’尧夫愕然曰:‘何谓也?’子曰:‘既知之,何用推数也。以其不知,故待推而后知。’尧夫曰:‘子以为起于何处?’子曰:‘起于起处。’尧夫瞿然称善。”

    禁林闻晓莺

    陈惪华

    按:唐陆扆有《禁林闻晓莺》诗。

    上林天欲曙,出谷有新莺。未许双柑听,先来五柞鸣。一枝宫树稳,百啭晓风清。细细催银箭,飞飞绕玉京。瀛洲吟草色,长乐闻钟声。待漏趋三殿,流音入九成。曲惟天上有,春到禁中生。载笔从容客,歌应次第赓。

    首二句点“晓莺”,三、四拍醒“禁林”,措语警策。以下八句,“晓”字、“禁林”字,分配匀整。“待漏”二句,随手带入“闻”字作收,布置完密。

    上林  扬雄《羽猎赋序》:“武帝广开上林,东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滨渭而东,周袤数百里。穿昆明池,象滇河。营建章凤阙,神明 娑,渐台泰液,象海水周流方丈、瀛洲、蓬莱。游观侈靡,穷妙极丽。”

    出谷  李绰《尚书故实》:“今谓进士登第为迁莺者,久矣。盖自《伐木》诗:‘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又曰‘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并无莺字。顷岁省试《早莺求友》诗,又《莺出谷》诗,别书固无证据,岂非误欤?”王楙《野客丛书》:“《东皋杂录》曰:《诗》‘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郑笺》云:‘嘤嘤,鸟声。’正文与注皆未尝及黄鸟。白乐天作《六帖》,始类莺门中,又作诗每用之。其后多祖述之也。洪驹父谓《禽经》称‘莺鸣嘤嘤’,要是后人附合。仆观张平子《东京赋》:‘雎鸠丽黄,关关嘤嘤。’然则以嘤嘤为黄鹂用,自汉已然,不可谓自乐天始也。”按:《东京赋》亦概举鸟声,未必分属。梁昭明太子《锦带书·姑洗二月启》曰:“啼莺出谷,争传求友之声。”始明出“莺”字。唐人诸诗,盖沿此而误。

    双柑  冯贽《云仙杂记》:“戴颙春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原注:《高隐外书》。

    五柞  葛洪《西京杂记》:“五柞宫有五柞树,皆连三抱,上枝荫数十亩。”

    一枝  《全唐诗话》:“义府初遇,以李大亮、刘洎之荐。太宗召令咏乌,义府曰:‘日里扬朝彩,琴中闻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帝曰:‘与卿全树,何止一枝?’”

    百啭  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诗:“百啭流莺绕建章。”

    银箭  《周礼·夏官·挈壶氏》郑玄注:“郑司农云:悬壶以为漏,漏之箭昼夜共百刻,冬夏之间有长短焉。太史立成法,有四十八箭。”贾公彦疏:“此据汉法而言,则以器盛四十八箭,各百刻。以壶盛水,悬于箭上节,而下之水,水淹一刻,则为一刻。四十八箭者,盖取倍二十四气也。”《诗·齐风·东方未明》篇,孔颖达疏:“刻,谓置箭壶内,刻以为节,而浮之水上,令水漏而刻下,以记昼夜昏明之度数也。”陈祥道《礼书》:“孔颖达谓:‘浮箭壶内,以出刻为准。’贾公彦谓:‘漏水壶内,以没刻为度。’盖各述其所闻而已。虽浮没不同,大概一也。《浑仪制》曰:‘铸金铜人为胥徒,居壶之左右。以左手握箭,右手指刻,以别早晚。’则出刻之说,与此合欤。”徐陵《劝进梁元帝表》:“蓂荚伺晨,无劳银箭。”按:银箭,盖以银为漏箭之饰。李峤《咏银》诗亦用饰箭事,必有故实,今不可考。

    玉京  葛洪《枕中书》:“《真书》曰:‘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又,《真记》曰:‘元都玉京七宝山,周回九万里,在大罗之上。城上七宝宫,宫内七宝台,台有上中下,三宫如一宫。城一面二百四十门。方生八行宝林,绿叶朱实,五色芝英,上有万二千种芝。沼中莲花,径度十丈。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元圣母所治。中宫,太上真人、金阙老君所治。下宫,九天真皇、三天真王所治。’”

    瀛洲 草色  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东风已绿瀛洲草。”

    长乐 钟声  《三辅黄图》:“钟室在长乐宫。”徐陵《玉台新咏·序》:“厌长乐之疏钟。”钱起《赠阙下裴舍人》诗:“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待漏  李昉《太平御览·天部二》:“《东观汉记》曰:‘樊英每当直事,常晨驻车待漏。’”

    三殿  王应麟《玉海·宫室部》:“三殿者,麟德殿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三院。结邻郁仪楼,即三殿之东西廊也。”程大昌《雍录》:“盖三殿也者,南北相重,先含元,次宣政,又次紫宸。”按:二说不同,以唐事考之,王伯厚所说为是。

    九成  《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孔安国《传》:“备乐九奏,而致凤凰。”孔颖达疏:“成,谓乐曲成也。郑云:成,犹终也。每曲一终,必变更奏。故《经》言‘九成’,《传》言‘九奏’,《周礼》谓之‘九变’,其实一也。”《周礼·春官·大司乐》贾公彦疏:“言六变、八变、九变者,谓在天地及庙庭而立四表,舞人从南表向第二表为一成,一成则一变。从第二至第三为二成,从第三至北头第四表为三成。舞人各转身南向于北表之北,还从第一至第二为四成,从第二至第三为五成,从第三至南头第一表为六成。若八变者,更从南头北向第二为七成,又从第二至第三为八成。若九变者,又从第三至北头第一为九成。”

    天上  杜甫《赠花卿》诗:“此曲只应天上有。”

    禁中  蔡邕《独断》:“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元稹《生春诗·第五首》:“何处生春早?春生晓禁中。”

    载笔  《礼·曲礼上》:“史载笔,士载言。”孔颖达疏:“史,谓国史书录王事者。王若举动,史必书之;王若行往,则史载书具而从之也。不言简牍,而言笔者,笔是书之主,则余载可知。”

    从容  《史记·留侯世家》:“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注:“师古曰:‘从容,闲语也。从,音千容反。’”

    歌 赓  《书·益稷》:“乃赓载歌。”孔安国《传》:“赓,续;载,成也。帝歌归美股肱,义未足,故续歌。先君后臣,众事乃安,以成其义。”孔颖达疏“《诗》‘西有长赓’”,《毛传》亦以赓为续,是相传有此训也。

    蚕月条桑

    汪由敦

    《诗·豳风·七月》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郑玄笺:“条桑枝落之,采其叶也。”毛苌《传》:“远,枝远也;扬,条扬也。”孔颖达疏:“言‘远,枝远者’,谓长枝去人远也;‘扬,条扬者’,谓长条扬起者,皆手所不及,故枝落之而采取其叶也。”

    月令占鸠羽,蚕家饲马头。闺中携伴侣,陌上竞筐钩。纤手虽频摘,高柯未尽收。正当枝叶茂,无惜斧斨求。翠折和烟堕,青肥带露柔。功期资黼黻,事偶似薪槱。稍觉清阴减,仍余老干留。丰年甘雨足,转眼绿云稠。

    “条桑”与“猗彼女桑”有别,依据注疏,语最分明。起二句点“蚕月”,三、四句转到“桑”字,五、六句借“猗彼女桑”衬出“条”字。以下切定“条”字发挥。末四句挽到颂扬,亦极有力。

    鸠羽  《礼·月令》:“季春之月,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郑玄注:“蚕将生之候也。”

    马头  荀子《赋篇·第二十六》:“帝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杨倞注:“女好,柔婉也。其头又类马首。”《周礼》:“马质禁原蚕者。”郑玄云:“天文,辰为马。故《蚕书》曰:‘蚕为龙精,月值大火,则浴其种。’是蚕与马同气也。”

    筐钩  《晋书·礼志》:“蚕将生,择吉日,皇后著十二笄步摇,依汉魏故事,衣青衣,乘油画云母安车,驾六 马,女尚书着貂蝉佩玺陪乘,载筐钩。”按:《韵府·因志》文有“汉魏故事”字,遂误以汉魏故事,标为书名,而载此文于下。考《隋志》《唐志》,古无此书。

    纤手  《诗·魏风·葛屦》篇:“掺掺女手。”毛苌《传》:“掺掺,犹纤纤也。”孔颖达疏:“掺掺,为女手之状,则为纤细之貌,故云犹纤纤。”《说文》云:“纤手,好手。”《古诗》云“纤纤出素手”是也。

    高柯  颜延之《秋胡诗·第五首》:“蚕月欢时暇,桑野多经过。佳人从所务,窈窕援高柯。”

    枝叶茂  《庄子·外篇·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黼黻  《礼·祭义》:“夫人缫三盆手,遂布于三宫。”夫人,世妇之吉者。使缫,遂朱绿之,玄黄之,以为黼黻文章。《考工记》:“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采备谓之绣。”郑玄注:“此言刺绣采所用。”《书·益稷》:“黼黻 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孔安国《传》:“黼为斧形,黻为两已相背。”孔颖达疏:“黼若斧形,盖半白半黑,似斧刃白而身黑。黻谓两已相背,刺绣为两已字,以青黑线绣也。”按:孔说“黼黻”与《考工记》不同,各据其事言之耳。郑玄注《周礼》“黼扆”,杜预注《左传》“火龙黼黻”,牵合为一。夫斧形用白黑,两已用青黑可也。黼必为斧形,黻必为两已,恐不必然。

    薪槱  《诗·大雅·棫朴》篇:“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毛苌《传》:“槱,积也。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郑玄笺:“白桵相朴属而生者,枝条芃芃。然豫斫以为薪,至祭皇天上帝及三辰,则聚积以燎之。”

    清阴  陶潜《和郭主簿诗·第一首》:“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老干  岳珂《桯史》:“张紫微《题万杉寺》诗云:‘老干参天一万株。’”

    绿云  刘仲尹《琴调相思引》词:“蚕欲眠时日已曛,柔桑叶大绿团云。”按:《合璧事类·桑部》引杜甫“桑柘绿如云”句,杜集无此语。《群芳谱》又作李白句,李集亦无此语。

    精卫衔石填海

    赵大鲸

    《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北山经》所志,精卫事相传。偶尔随湘女,还如化杜鹃。无情宁作蝶,有恨肯为蝉。奋翼凌双鹄,回澜障百川。直凭心匪石,拟待海成田。浪阔鳌空抃,河深鹊自填。从来天可补,不信水无边。清浅蓬莱畔,经今又几年?

    句句精悍,驾昌黎旧作而上之。叠用故实,不觉堆排,笔有炉冶故也。

    湘女  《楚词·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王逸注:“帝子,谓尧女也。降,下也。言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返,堕于湘水之渚,因为湘夫人。”

    杜鹃  许慎《说文解字·第四》:“嶲周,燕也,从隹,屮象其冠也。冏声。一曰:蜀王望帝,淫其相妻,惭亡去,化为子嶲鸟。故蜀人闻子嶲鸣,皆起云‘望帝’。”陆佃《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苦啼,啼血不止。一名怨鸟,夜啼达旦,血渍草木。凡始鸣,皆北向。啼苦,则倒悬于树。《说文》所谓蜀王望帝化为子嶲,今谓之子规是也。至今寄巢生子,百鸟为哺其雏,尚如君臣云。《尔雅》曰‘嶲周’,即此鸟也。”

    作蝶  周密《癸辛杂识》:“杨大芳娶谢氏,谢亡未殓。有蝶大如扇,其色紫褐,翩翩自帐中徘徊,飞集窗户,终日乃去。”按,李商隐《青陵台》诗:“莫遣韩凭为蛱蝶。”姚培谦注引《搜神记》曰:“宋大夫韩凭娶妻美,宋康王夺之。凭怨王,自杀。妻阴腐其衣,与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著手化为蝴蝶。”今《搜神记》无此语。

    为蝉  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第八》:“牛亨问曰:‘蝉名“齐女”者何?’答曰:‘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

    双鹄  汉无名氏《古诗·第五首》:“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按:五臣《文选》注本作“双鸿鹄”。

    百川  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心匪石  《诗·邶风·柏舟》篇:“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毛苌《传》:“石虽坚,尚可转。”

    海成田  葛洪《神仙传》:“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

    鳌 抃  《楚词·天问》:“鳌戴山抃,何以安之?”王逸注:“鳌,大龟也。击手曰抃。”《列仙传》曰:“有巨灵之鳌,背负蓬莱之山,而抃戏沧海之中,独何以安之乎?”

    鹊 填  白居易《六帖·鹊部》:“《淮南子》:‘乌鹊填河成桥,渡织女。’”韩鄂《岁华纪丽·七夕部》:“《风俗通》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按:《淮南子》《风俗通》皆无此语。又考梁以前咏牛女,无用填河事者。范云《望织女》诗始云:“不辞精卫苦,河流未可填。”尚未言鹊。惟《颜氏家训·勉学》篇称:“吾有一亲表,作《七夕》诗云:‘今夜吴台鹊,亦共往填河。’”庾肩吾《七夕》诗云:“倩语雕陵鹊,填河未可飞。”其说似起于齐、梁间。马缟《中华古今注》曰:“鹊,一名神女,俗云七月填河成桥。”缟乃唐人,但称俗语,则鹊桥事无出,明矣。

    天可补  《列子·汤问》篇:“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

    水无边  张籍《求仙行》:“蓬莱无路海无边。”

    清浅  李白《拟古诗·第十首》:“海水三清浅。”

    巨灵擘太华

    刘统勋

    张衡《西京赋》:“左有崤、函重险,桃林之塞。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以流河曲,厥迹犹存。”薛综注:“华,山名也。巨灵,河神也。巨,大也。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开其上,足踏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迹,于今尚在。”李善注:“《遁甲开山图》曰:‘有巨灵胡者,遍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扬雄《河东赋》曰:‘河灵矍踢,掌华蹈襄。’”按:《水经注》亦载此事,云出左丘明《国语》,疑传刻之误。

    太华谁能擘?遗踪想巨灵。金天通户牖,玉女启窗棂。导水排双阙,开山胜五丁。耸原亏日月,劈忽走雷霆。一朵披莲蕊,三峰豁翠屏。云根惊坼裂,石骨破珑玲。练界中央白,螺分两道青。至今仙掌畔,五指尚真形。

    句句切定“擘”字,又能切定“太华”,虚实并到。

    金天  杜佑《通典·礼六》:“先天二年,封华岳神为金天王。”唐玄宗《途经华岳》诗:“五位配金天。”

    户牖  杜甫《九成宫》诗:“凿翠开户牖。”

    玉女  张衡《思玄赋》载:“太华之玉女兮,占洛浦之宓妃。”李善注:“《列仙传》曰:‘毛女者,字玉姜,在华阴山中,体生毛。所止岩中有鼓琴声。’”李昉《太平广记·女仙四》:“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山顶石龟,其广数亩,高三仞,其侧有梯磴。远皆见玉女祠,前有五石臼,号曰‘玉女洗头盆’。其中水色碧绿澄澈,雨不加增,旱不减耗。祠内有玉石马一匹焉。”原注:“出《集仙录》。”按:玉女、毛女,自是二人,诸书所载甚明。善注合为一人,误。

    窗棂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玉女窥窗而下视。”按:此因“玉女”字而借用之。

    双阙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峰双阙。善能云举,望若阙焉。”

    五丁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曳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

    亏日月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岑岩参差,日月蔽亏。”裴骃《集解》按,《汉书音义》曰:“高山壅蔽,日月亏缺,半见。”

    走雷霆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雷霆走精锐。”

    一朵  刘得仁《监试莲花峰》诗:“青危一朵秾。”《一统志·陕西华州山川·华岳志》:“岳顶中峰,曰莲华峰。”

    三峰  崔颢《行经华阴》诗:“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翠屏  孙绰《游天台山赋》:“抟壁立之翠屏。”

    云根  谢灵运《山居赋》:“愒层台兮涉云根。”按:《公羊传》称“泰山之云,触石而生”,故相沿以石为云根。晋张协《杂诗·第十首》曰:“云根临八极。”又《世说新语》曰:“适见令史受杖,上拂云根。”乃言云脚下垂,如有根株然,又自为一意。注家引张诗,解杜甫“穿石忽云根”句,误也。

    坼裂  韩愈《南山》诗:“勃然思坼裂。”

    珑玲  《汉书·扬雄传上》:“前殿崔嵬兮,和氏珑玲。”注,孟康曰:“以和氏璧为梁,璧带其声,珑玲也。”晋灼曰:“以黄金为璧,带合蓝田璧。珑玲,明见貌。”师古曰:“珑玲,晋说是也。珑,音聋。玲,音零。”

    练 白  徐凝《庐山瀑布》诗:“今古常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螺 青  刘禹锡《君山》诗:“遥望洞庭山翠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仙掌  王涯《太华仙掌辩》:“西岳太华华之首峰,有五岩。北壑破岩而列,自下远而望之,偶为掌形。旧俗土记之传者皆曰:昔河自积石出而西流,既越龙门,遂弭。南驰者千数百里,折波左旋,将走东溟,连山塞之,壅不得去。有巨灵于此,力擘而剖其中,跖而北者为首阳,绝而南者为太华。河自此泄,茫洋下驰,故其掌迹犹存巨灵之迹也。”

    真形  班固《汉武帝内传》:“帝又见王母巾笈中有一卷书,盛以紫锦之囊。帝问:‘此书是仙灵方耶?不审其目,可得瞻盼否?’王母出以示之曰:‘此五岳真形图也。’”

    更达四门聪

    张鹏翀

    王维《三月三日勤政殿侍宴应制》诗:“仍临九衢宴,更达四门聪。”按:刻本此题一作“更辟四门聪”。乃孙逖《奉和御制登鸳鸯楼即目应制》诗句,语意相同,未审孰是。

    黼幄咨群牧,云衢辟四门。圣聪能遍达,治道许深论。俊乂升三德,风谣纳五言。心惟人共见,身以相弥尊。启沃嘉谟裕,赓飏微意存。彤庭留直草,阿阁哕祥鹓。襄赞维臣志,明扬是国恩。共趋阊阖晓,端冕正临轩。

    “辟四门”与“达四聪”,各自一事。右丞牵合为一句,殊嫌捏凑。然既以命题,不得不随题赋咏,故诗兼二意言之。

    黼幄  刘禹锡《许州文宣王新庙碑》:“外饰觚棱,中设黼幄,向明当宁,用王礼也。”

    咨群牧  《书·舜典》:“咨十有二牧。”孔安国《传》:“咨,亦谋也。”

    云衢  《汉乐府古词·艳歌》:“相从步云衢。”《晋书·郤诜阮种华谭袁甫传论》:“郤诜等并韫价州里,裒然应召,对扬天问,高步云衢。”

    辟四门  《书·舜典》:“询于四岳,辟四门。”孔安国《传》:“开辟四方之门未开者,广致众贤。”孔颖达疏:“门者,行之所由,故以门言仕路。以尧舜之圣,求贤久矣。今更言开门,是开其未开者,谓多设取士之科,以此广致众贤也。”

    俊乂  《书·皋陶谟》:“俊乂在官。”孔颖达疏:“马、王、郑皆云:‘才德过千人为俊,百人为乂。’”

    三德  《书·皋陶谟》:“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孔安国《传》:“三德,九德之中有其三,言能日日布行三德,早夜思之,须明行之,可以为卿大夫。”

    风谣  《后汉书·羊续传》:“观历县邑,采问风谣。”

    五言  《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孔颖达疏:“帝言:我欲以六律和彼五声、八音,以此乐之音声,察世之治否。又乐之感人,使和易调畅,若乐音合度,则言必得理。以此乐音,出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乃君之发言,合彼五德,施之于人,可以成其教化,是出五言也;人之五言,合彼五德,归之于君,可以成讽谏,是纳五言也。”

    人共见  《宋史·太祖纪》:“汴京新宫成,御正殿坐,令洞开诸门。谓左右曰:‘此如我心,少有邪曲,人皆见之。’”

    相弥尊  杜甫《述古诗·第二首》:“舜举十六相,身尊道何高?”

    启沃  《书·说命上》:“启乃心,沃朕心。”孔颖达疏:“当开汝心所有,以灌沃我心。欲令以彼所见,教己未知故也。”

    嘉谟  《书·君陈》:“尔有嘉谟嘉猷,则入告汝后于内。”

    赓飏  见前《禁林闻晓莺》诗。

    微意  《后汉书·庞参传》:“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

    彤庭  《后汉书·班固传》:“玉阶彤庭。”章怀太子注:“前书曰:‘昭阳殿,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

    直草  《宋书·符瑞志》:“黄帝轩辕氏,天下既定,圣德光被,群瑞毕臻。有屈轶之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草指之,是以佞人不敢进。”

    阿阁 祥鹓  《宋书·符瑞志》:“黄帝黄服,斋于中宫,坐于元扈。洛水之上,有凤凰集,不食生虫,不履生草。或止帝之东园,或巢于阿阁。”

    襄赞  《书·皋陶谟》:“皋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孔颖达疏:“郑玄云:‘赞,明也。襄之言畅,言我未有所知所思,徒赞明帝德,畅我忠言而已。’”

    明扬  《书·尧典》曰:“明明扬侧陋。”孔颖达疏:“帝又言曰:‘汝当明白,举其明德之人,于僻隐鄙陋之处。’”

    阊阖  《楚词·离骚经》:“吾令帝阍开关兮,依阊阖而望予。”王逸注:“阊阖,天门也。”

    端冕  《礼·乐记》:“魏文侯问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郑玄注:“端,玄衣也。”孔颖达疏:“端,玄衣也者,谓玄冕也。凡冕服,皆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 尺二寸,故称端也。”按,《楚语》曰:“圣王正端冕。”韦昭注曰:“端,玄端之服也。冕,大冠也。”较疏文为明晓。

    临轩  《晋书·舆服志》:“临轩大会,则陈乘舆车辇旌鼓于其殿庭。”按:“临轩”,始见于《晋书·武帝纪》。《玉海·礼仪部》引《晋起居注》曰:“武帝太康元年诏:‘江表初平,于东堂小会作乐。五月庚寅,临轩大会于太极殿。’”则临轩即在正殿。《晋书·礼志·元会仪》引《咸宁注》曰:“其陛卫者,如临轩仪。”则临轩别有仪注,然史无明文。《礼志》又称:“荀 等所定新礼,遣将御临轩。”又称:“惠帝之为太子,将冠,武帝临轩。”又称:“咸宁二年,临轩,遣太尉贾充册立皇后杨氏。”又《宋书·礼志》:“大明元年,诏以前太子步兵校尉祗男歆绍南丰王朗。有司奏:朗先嗣营阳,告庙临轩,检继体为旧;不告庙临轩,下礼官议正。”则临轩乃举行大礼,不比常朝。又《通典》载:“开元礼,皇帝加玄服、纳后、册命皇后、册命太子、册命诸王大臣,皇太子加玄服、纳妃,皆有临轩仪注。”又《唐六典》载:“凡元日,大陈设于太极殿,皇帝衮冕临轩,展宫悬之乐,陈列代宝玉舆辂,备黄麾仗。”但皆不解何以名“临轩”。《康熙字典》曰:“殿堂前檐特起,曲椽无中梁者,亦曰轩。天子不御正殿而御平台,曰临轩。”亦不言所出。考《汉书·史丹传》曰:“天子自临轩槛上, 铜丸以擿鼓。”师古注曰:“槛,栏版也。”既近栏版,当在前檐之下矣。

    恭和御制赋得“山气日夕佳”元韵

    梁诗正

    陶潜《饮酒诗·第五首》:“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气罨将夕,清晖望转佳。苍茫传画本,丹翠入诗牌。霞彩峰峰别,烟光树树皆。淡添云迹迥,静与古心谐。伫月来萧寺,横琴坐瞑斋。悠然无尽意,俯仰惬秋怀。

    不规规于点缀而生趣宛然,此为传神之笔。凡空旷萧瑟之题,最忌铺排饾饤。

    清晖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苍茫  潘岳《哀永逝文》:“视天日兮苍茫。”何逊《行经范仆射故宅》诗:“苍茫落日晖。”

    画本  陆游《舟中作》:“村村皆画本。”汤垕《画论》:“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前辈多宝蓄之。盖其草草不经意处,有自然之妙。”

    丹翠  杨慎《升庵外集·谢华启秀》:“瀑布飞流,丹翠交曜。”原注:谢灵运。按:今本谢集无此语。

    诗牌  林逋《孤山寺》诗:“张祜诗牌妙入神。”按:唐人以木板题诗,谓之诗板。张祜《题灵彻上人旧房》诗曰:“满堂诗板旧知音。”郑谷《送进士吴延保及第后南游》诗曰“胜地昔年诗板在”是也。宋人始谓之诗牌。其牌或挂壁上,或揭梁间。王安石《平淮碑》诗曰:“当挂庙壁为诗牌。”陆游《老学庵笔记》曰:“至华之郑县亭,曰西溪。盖杜工部诗所谓‘郑县亭子涧之滨’者,有楠木板揭梁间,甚大,书杜诗。”

    霞彩  江淹《翡翠赋》:“霞轻重而成彩。”

    烟光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烟光凝而暮山紫。”

    云迹  于邵《玉版玄记颂》:“幽阴肃爽,处处云迹。”

    古心  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

    伫月  详四卷《停琴伫凉月》诗。

    萧寺  程大昌《续演繁露》:“《国史补》曰:‘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匾于小亭以玩之,号为萧斋。’”按:此则萧寺者,乃因萧字而名也。刘禹锡《送如智法师》曰“前日过萧寺,看师上法筵”,则是概以僧寺为萧寺,恐不然也。今人亦多误用。按:文人引譬之词,不必限于其地。故陶唐而后,凡阶皆曰尧阶。汉武以来,凡苑皆曰上苑。佛寺既盛于梁武,则萧寺即通用之佳名。程氏斯言固之甚矣。又按:王僧孺《中寺碑铭》曰:“萧宫改构,梵宇方壮。”其序称:“寺立于晋,太元五年重修。”于梁天监十五年,正当武帝之世,已称晋寺为萧宫,则萧寺盖茅庵之意。原不定指梁武帝姓,故此诗用以对“瞑斋”。

    横琴  陶弘景《解官表》:“横琴云际。”

    瞑斋  护国《题王班水亭》诗:“弹琴坐瞑斋。”

    悠然  本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秋怀  按:谢惠连有《秋怀》诗。又元稹《解秋诗·第十首》:“秋怀方浩然。”

    日浴咸池

    蒋溥

    《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

    羲御上曈昽,天鸡唱晓风。潮来浮 洞,日出破鸿蒙。巨壑茫茫白,圆规漾漾红。六螭凌泱漭,百宝动浺瀜。浪涌乌踆跃,云消蜃气空。一轮珠耀火,万里镜磨铜。朱 何曾湿?黄人渐欲中。如升方献颂,翘首大瀛东。

    “咸池”无典可征,不得不从“浴”字落墨。然刻画纤巧,又不称题。浑写大意,雄阔绝伦,此题须有此气象。

    羲御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谷,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郭璞注:“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故《启筮》曰:‘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楚词·离骚经》:“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王逸注:“羲和,日御也。”

    曈昽  许慎《说文解字·第七》:“曈昽,日欲明也。”

    天鸡  任昉《述异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洞  贾谊《旱云赋》:“运清浊之 洞兮,正重沓而并起。”独孤及《观海》诗:“ 洞吞百谷。”

    鸿蒙  《庄子·外篇·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陆德明《经典释文》:“鸿蒙如字。司马云:自然元气也。一云海上气也。”

    巨壑  曹植《与吴季重书》:“食若填巨壑。”李善注:“《庄子》:浮芒谓苑风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取之而不竭。’”祖珽《望海》诗:“登高临巨壑,不知千万里。”

    茫茫  木华《海赋》李善注:“班彪《览海赋》曰:‘余有事于淮浦,观沧海于茫茫。’”

    圆规  张载《岁夕》诗:“白日随天回,暾暾圆如规。踊跃汤谷中,上登扶桑枝。”按:此诗见《艺文类聚·日部》,不题篇名。《文选》谢灵运《游南亭诗》注引前二句,题曰:“张载《岁夕》诗。”

    漾漾  白居易《齐云楼晚望偶题十韵,兼呈冯侍御田殷二协律》诗:“水光红漾漾。”

    六螭  徐坚《初学记·天部》:“《淮南子》云:‘顿于连石,是谓下春。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注:“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泉,羲和至此而回六螭。”按:吴淑《事类赋》亦同。今本《淮南子》作“爰止其女,爰息其马”。

    泱漭  《汉书·司马相如传》:“过乎泱漭之壑。”注,张揖曰:“《山海经》所谓‘大荒之野’也。”师古曰:“凡言此者,著水流之长远也。”

    百宝  冯惟讷《诗纪前集·禹玉牒词》:“祝融司方发其英,沐日浴月,百宝生。”

    浺瀜  木华《海赋》:“浺瀜沆瀁。”李善注:“浺瀜沆瀁,深广之貌。”

    乌踆  《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

    蜃气  《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

    珠耀火  《旧唐书·礼仪志》:“则天寻令,依旧规制,重造明堂。凡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广三百尺,上施宝凤,俄以火珠代之。”刘肃《大唐新语·文章第十七》:“长寿三年,则天征天下铜五百余万斤,铁三百三十余万,钱二万七千贯,于定鼎门内铸八棱铜柱。高九十尺,径一丈二尺,题曰‘大周万国述德天枢’。天枢下置铁山,铜龙负载,狮子、麒麟围绕。上有云盖,盖上施盘龙以抱火珠,高一丈,围三丈,金彩荧煌,光侔日月。”

    镜磨铜  苏轼《海市》诗:“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朱  木华《海赋》:“朱 绿烟, 眇蝉蜎。”李善注:“‘ ’与‘焰’同。”

    黄人  王应麟《困学纪闻》:“《符瑞图》:‘日,二黄人守者,外国人来降。’”

    如升  详后《日升月恒》诗。

    大瀛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反舌无声

    孙人龙

    《礼·月令》:“仲夏之月,反舌无声。”郑玄注:“反舌,百舌鸟。”孔颖达疏云:“百舌鸟者,蔡云‘虫,鸣蛙也。今谓之虾蟆。其舌本前着口侧,而末向内,故谓之反舌’。《通卦验》曰:‘博劳鸣,虾蟆无声。’又,縻信云:‘昔于长安中,与书生数十,共往城北水中取虾蟆,屠割视之,其舌反向后。’如此,郑君得毋不通乎?蛟夙问曰:‘诚如纬与子言为虾蟆,五月中始得水,适当聒人耳,何反无声?’是以知虾蟆非反舌。反舌鸟,春始鸣,至五月稍止,其声数转,故名反舌。时候言之,今人识之,故不从纬与俗儒也。”

    五月阴初长,微禽守口严。音虽兼百鸟,语已慎三缄。岂省金人戒?偏同石阙衔。任从蝉嘒嘒,不效燕諵諵。芳树依朱槿,深丛静绿杉。是谁扪尔舌,宛若立之监。弱羽能知候,清时久去谗。虾蟆休误注,縻信语应芟。

    “音虽”四句,极警策;“任从”四句,带补时令亦细。

    “三缄”“金人”是一事,缘相承而下,作申明上文之语,故不碍格。

    阴初长  《淮南子·时则训》高诱注:“反舌,百舌鸟也。能辨变其舌,反易其声,以效百鸟之鸣,故谓百舌。无声者,五月阳气极于上,微阴起于下,百舌无阴,故无声也。”

    微禽  沈约《反舌赋》:“有反舌之微禽。”

    守口  《晁氏客话》:“富郑公年八十,书座屏云:‘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三缄  《家语·观周》篇:“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

    石阙衔  郭茂倩《乐府诗集·读曲歌第二十九首》:“奈何许?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按:《子夜》《读曲》诸歌,多以假借生意,盖石阙即“碑”,“碑”又同“悲”也。其源出汉诗《藁砧今何在》一首。

    嘒嘒  《诗·小雅·小弁》篇:“鸣蜩嘒嘒。”毛苌《传》:“蜩,蝉也。嘒嘒,声也。”

    諵諵  光威裒三人《联句》诗:“佯惊孤燕语諵諵。”

    朱槿  《礼·月令》:“仲夏之月,木堇荣。”郑玄注:“木堇,王蒸也。”孔颖达疏:“《释草》云:‘椵木槿、榇木槿。’郭氏云:‘别二名,可食,或呼为日及,亦曰王蒸。其花朝生暮落。’”嵇含《南方草木状》:“朱槿,花、茎、叶皆如桑,叶光而厚。树高止四五尺,而枝叶婆娑。自二月开花,至仲冬即歇。其花深红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蕊一条,长于花叶,上缀金屑,日光所烁,疑若焰生;一丛之上,日开数百朵,朝开暮落。插枝即活,出高凉郡。一名赤槿,一名日及。”

    绿杉  司空图《诗品·沉著第四》:“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扪 舌  《诗·大雅·抑》篇:“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毛苌《传》:“扪,持也。”孔颖达疏:“《字书》以‘扪’为‘摸’,摸索其舌,是手持之也。”

    立 监  《诗·小雅·宾筵》篇:“既立之监,或佐之史。”毛苌《传》:“立酒之监,佐酒之史。”孔颖达疏:“燕礼乡射,并立司正乡射。注云:解倦失礼者,立司正以监之,察仪法也。即引诗云‘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则礼法自当立监。此刺者,彼则监其失礼,此乃督之使醉,名同而实异,以其俱是监察,故郑于乡射引此耳。”

    弱羽  鲍照《野鹅赋》:“升弱羽于丹庭。”

    去谗  《逸周书·时训解第五十二》:“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 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螳螂不生,是谓阴息。 不始鸣,令奸壅逼。反舌有声,佞人在侧。”杜甫《百舌》诗:“过时如发口,君恻有谗人。”

    诗书至道该

    余栋

    程行谌《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诗:“象系微言阐,诗书至道该。”

    盛代崇文治,彤庭辟石渠。将求裨道德,永念属诗书。雅颂中声在,典谟心学摅。微言根性命,余绪识虫鱼。载笔从稽古,谈经足起予。专门推伏郑,待诏引严徐。逸作还搜讨,遗编更补苴。雅言夫子教,载道复谁如?

    起四句总括,中八句分贴,末四句总收,极为工整。佳在隐含得“道”字,不泛咏诗书。

    或疑“严、徐”与“诗书”无涉,不知题本《集贤院》诗。“专门”句收足题面,“待诏”句转合题意;“搜讨”“补苴”,皆稽古论思中事也。

    彤庭  见前《更达四门聪》诗。

    石渠  《汉书·刘向传》:“会初立《穀梁春秋》,征更生受《穀梁》,讲论五经于石渠。”注,师古曰:“《三辅旧事》云:‘石渠阁,在未央大殿北,以藏秘书。’”

    中声  《国语·周语下》:“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韦昭注:“考,合也。谓合中和之声,而量度以制乐者也。”《荀子·劝学》篇:“诗者,中声之所止也。”杨倞注:“诗谓乐章,所以节声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春秋传》曰:“中声已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

    心学  《朱子语类·尚书一》:“舜禹相传,只是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只就这心上理会也。”

    微言  《前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

    性命  王应麟《困学纪闻》:“《仲虺之诰》,言仁之始也;《汤诰》,言性之始也;《说命》,言学之始也。”

    余绪  《吕氏春秋·贵生》篇:“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以为国家。”

    虫鱼  《旧唐书·经籍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陆玑撰。”《新唐书·艺文志》:“《毛诗草木虫鱼图》二十卷。开成中,文宗命集贤院修撰,并绘图象。”

    载笔  见前《禁林闻晓莺》诗。

    稽古  《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孔安国《传》:“若,顺;稽,考也。能顺考古道而行之者,帝尧。”

    谈经  文中子《中说·周公》篇:“刘炫见子谈六经。”

    专门  《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胜从父子建,字长卿。自师事胜及欧阳高,左右采获。又从五经诸儒问与《尚书》相出入者,牵引以次章句,具文饰说。胜非之曰:‘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建亦非胜为学疏略,难以应敌。建卒自颛门名家。”注:“师古曰:‘颛,与专同。’”

    伏郑  《汉书·艺文志》:“《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迄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秦燔书禁学,济南伏生独壁藏之。汉兴,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隋书·经籍志》:“汉初,又有赵人毛苌善《诗》,自云子夏所传《诂训传》,是为《毛诗》古学,而未得立。后汉有九江谢曼卿,善《毛诗》,又为之训;东海卫敬仲,受学于曼卿,先儒相承,谓之《毛诗》。序,子夏所创,毛公及敬仲又加润益。郑众、贾逵、马融并作《毛诗传》,郑玄作《毛诗笺》。”

    待诏  扬雄《甘泉赋序》:“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李善注:“诸以材术见知,直于承明,待诏即见,故曰‘待诏’焉。”

    严徐  任昉《奉答敕示七夕诗启》:“晚属天飞,比严徐而待诏。”李善注:“《汉书》曰:‘严安、徐乐上疏言世务。上召见,乃拜乐、安偕为郎中。’”

    逸作  《史记·伯夷列传》:“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司马贞《索隐》:“轶,音逸,谓见逸诗之文,即下《采薇》之诗是也。不编入《三百篇》,故云逸诗也。”

    搜讨  韩琦《答陈舜俞推官惠诗求全瓦古砚》诗:“宜乎今日难搜讨。”

    遗编  孔安国《尚书·序》:“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载二十余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世莫得闻。至鲁恭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王又升孔子堂,闻金石丝竹之声,乃不坏宅,悉以书还孔氏。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更以竹简写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复出此篇并序,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其余错乱磨灭,不可复知,悉上送官藏之书府,以待能者。”

    补苴  韩愈《进学解》:“补苴罅漏。”

    载道  《周子通书·文辞第二十八》:“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知仁山水德

    曹一士

    大君天锡智,元后性生仁。河岳胸襟阔,高深境界亲。阴阳归太极,流峙现全身。浩浩源头活,岩岩气象真。安敦征器量,澡雪见精神。冈阜培弥固,渊泉沦日新。呼嵩千嶂拱,朝海百川臻。乐寿知无量,乾坤仰圣人。

    起二句对举,次四句总括,中八句分配,末二句总收。沉闷题,难得如此清切。

    大君  《易上经·临卦》:“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天锡智  《书·仲虺之诰》:“天乃锡王勇智。”

    元后  《书·泰誓上》:“亶聪明作元后。”

    性生仁  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是时,试《尧舜性仁赋》,有曰:‘故得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公大称赏,擢为第一人。”按:公,谓欧阳修。

    河岳  《诗·周颂·时迈》篇:“怀柔百神,及河乔岳。”

    胸襟  刘伶《北芒客舍》诗:“闻此消胸襟。”

    高深  王勃《九成宫东台山池赋》:“美仁智之同归,信高深之纵托。”

    境界  《列子·周穆王》篇:“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

    阴阳 太极  见前《乾坤为天地》诗。

    流峙  李阳冰《上采访李大夫论古篆书》:“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形。”

    全身  王应麟《困学纪闻》:“汤伯纪自儆云:‘一点莫留余滓,十分成就全身。’”按:赵州和尚茶榜,亦有“十方世界露全身”句,盖俗语也。

    源头  朱子《观书有感诗·第一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岩岩  韩婴《诗外传》诗曰:“太山岩岩,鲁邦所瞻,乐山之谓也。”王应麟《困学纪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泰山岩岩之气象也。”

    安敦  《易·系辞传上》:“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孔颖达疏:“言万物之性,皆欲安静于土,敦厚于仁。圣人能行此安土敦仁之化,故能爱养万物也。”

    澡雪  《庄子外篇·知北游》:“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宴间,敢问至道?’老聃曰:‘汝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

    冈阜  《诗·小雅·天保》篇:“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呼嵩  《汉书·武帝纪》:“行幸缑氏,诏曰:‘朕用华山,至于中岳,获驳鹿,见夏后启母石。翌日,亲登崇嵩。’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

    千嶂  王勃《游庙山赋》:“既而雾昏千嶂。”

    朝海  见前《河源飞鸟外》诗。

    百川  《家语·观周》篇:“江海虽左,长于百川。”

    千潭一月印

    雷

    太极无边际,凝思觉浩然。一轮澄皓月,千镜印寒泉。皎皎蟾光满,深深桂影圆。静时停止水,动处贯流川。是万还为一,于渊即在天。何人情独契?此理妙难宣。体用元来合,虚明象已传。愿言参密谛,庶得会真诠。

    九句、十句精湛而自然,余亦清洒。凡理题宜如此作。

    前十句双关,后六句点明寓意,古法也。

    蟾光  见前《日浴咸池》诗。又梁昭明太子《锦带书·太簇正月启》:“对蟾光而写镜。”

    桂影  徐坚《初学记·天部》:“虞喜《安天论》曰:‘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胡曾《自岭下泛鹢到清远峡作》:“夜宿嫦娥桂影潭。”

    止水  《庄子内篇·德充符》:“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流川  董京《答孙楚》诗:“动如川之流,静如川之渟。”

    是万 为一  详后《千潭一月印》诗。

    体用  史绳祖《学斋占毕》:“先儒体用字,或以为出于近世,非也。‘乾,元亨利贞’。注疏云:‘天者,定体之名;乾者,体用之称。言天之体以健为用。’又‘天行健’。注疏云:‘天是体名,乾是用名,健是其训。’三者并见,最为详悉。余谓体用字,当本诸此。”

    虚明  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作》:“夜景湛虚明。”

    密谛  梁昭明太子《解二谛义》:“二谛者:一是真谛,一是俗谛。真谛,亦名第一义谛;俗谛,亦名世谛。”

    真诠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诗:“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

    阮学濬二首

    春蚕作茧

    按:明沈朝焕有《春蚕作茧赋》,又江盈科《雪涛诗评》曰:“杜少陵夔州以后诗,所谓‘春蚕结茧,随物肖形’。”似乎古有是语。而江引以目杜者,但未详所出耳。

    月令当春季,蚕功劝课严。三眠初入蔟,五色渐盈函。吐纳千丝运,回环一缕衔。成丹经几转,如瓮藉重缄。蝉蜕轻无迹,鸳机巧不凡。懿筐曾汲汲,纤手又掺掺。会夺天孙锦,还嗤隐士衫。圣朝勤献茧,衣被万方咸。

    险韵巧押,不足为难。难于一气流转开合,变动自如。

    劝课严  《礼·月令》:“季春之月,后妃斋戒,亲东乡躬桑。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蚕事。”

    三眠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吴蚕已三眠。”杨齐贤注:“荀卿《赋》篇曰:‘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谓之蚕理。’”注:“俯,为卧而不食,乃三眠也。”王维《渭川田家》诗,赵殿成注:“蚕将蜕,辄卧不食,古人谓之俯,后人谓之眠。”考庾信《归田》诗云:“原蚕始更眠。”又《燕歌行》云:“二月蚕眠不复久。”则六朝时已有此称矣。

    入蔟  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第三十》:“四月,茧既入蔟,趋缲剖线,具盛杍,敬经络。”

    五色  刘向《列仙传》:“园客者,济阴人也。姿貌好而性良,邑人多以女妻之,客终不取。常种五色香草,积数十年,食其实。一旦,有五色神蛾止其香树末,客收而荐之以布,生桑蚕焉。至蚕时,有好女夜至,自称客妻,道蚕状。客与俱收蚕,得百二十头,茧皆如瓮大。”

    成丹  《抱朴子·内篇·金丹第四》:“又九转之丹者,封涂于土釜中,糠火先文后武,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按:此以丹之转,譬蚕之眠。

    如瓮  苏轼《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诗:“扶桑大茧如瓮盎。”

    蝉蜕  《淮南子·说林训》:“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

    鸳机  上官仪《八咏应制诗·第二首》:“方移花影入鸳机。”

    懿筐  《诗·豳风·七月》篇:“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毛苌《传》:“懿筐,深筐也。”

    汲汲  《礼·问丧》:“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

    纤手 掺掺  见前《蚕月条桑》诗。

    天孙锦  《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天孙为织云锦裳。”

    隐士衫  冯贽《云仙杂记》:“成芳隐麦林山,剥苎织布,为短襕宽袖之衣,着以酤酒,自称隐士衫。”原注:“梁福《庐陵记》。”

    献茧  《礼·月令》:“孟夏之月,蚕事毕,后妃献茧。乃收茧税,以桑为均,贵贱长幼如一,以给郊庙之服。”

    衣被  《管子·轻重七·山国轨第七十四》曰:“某乡女胜事者,终岁绩其功业若干。以功业直时而櫎之,终岁人已衣被之后,余衣若干。”《老子·第三十四章》:“爱养万物,而不为主。”焦竑《老子考异》:“爱养,一作衣被。”顾野王《玉篇·衣部》:“衣,于祈切。上曰衣,下曰裳。又于气切,以衣被人也。”

    千潭一月印

    皓月中天照,清辉薄海覃。重轮悬静夜,素影落澄潭。宝镜团团映,璇珠颗颗含。无云微点缀,有水总渟涵。露气凝虚白,波光射蔚蓝。心源符太极,宗旨证瞿昙。只以空明悟,宁从色相探。大千昭法象,一理可微参。

    前十句双关,后六句点明,与翠庭先生诗同法。“无云”二句,亦与“是万”二句雁行。

    清辉  阮籍《咏怀诗·第十四首》:“明月耀清辉。”

    重轮  崔豹《古今注·音乐第三》:“明帝为太子,乐人作歌诗四章,以赞太子之德。其一曰《日重光》,其二曰《月重轮》。”

    静夜  沈约《应王中丞思远咏月》诗:“月华临静夜。”

    素影  杜审言《和康五望月有怀》诗:“风飘素影寒。”

    澄潭  张九龄《西江夜行》诗:“澄潭月里行。”

    宝镜  徐陵《为羊兖州家人答饷镜》诗:“信来赠宝镜,亭亭似团月。”

    璇珠  《穆天子传》:“用观天子之珤器,曰‘天子之珤,玉果璇珠’。”郭璞注:“璇,玉类,音旋。”

    点缀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三》:“司马太傅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在坐,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太傅因戏谢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渟涵  戴表元《张园玩月》诗:“动定极渟涵,声沉转萧瑟。”

    虚白  《庄子内篇·人间世》:“虚室生白。”方以智《通雅·宫室类》:“室之光处,谓之白。”《祭法》注:“当室之白,谓之阳厌,谓向阳光明处也。《庄子》‘虚室生白’,亦谓生光。”阎宽《春宵览月》诗:“爱见澄清景,象吾虚白心。”

    蔚蓝  杜甫《冬到金华山观因得陈拾遗学堂遗迹》诗:“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千家注》,赵曰:“蔚蓝者,茂蔚之蓝,今诗人言水曰挼蓝,然则天之青亦可言蔚蓝。近世韩子苍《出汴州即事》诗云:‘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陆游《老学庵笔记》:“蔚蓝,乃隐语天名,非可以义理解也。杜子美《梓州金华山》诗云‘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犹未有害。韩子苍乃曰‘水色天光共蔚蓝’,乃直谓天与水之色俱如蓝,恐又因杜而失之。”按:师古注杜诗,以“蔚蓝天”乃洞天之名,不言所本。杜田引《度人经》为说。然《度人经》“东方太黄皇曾天帝郁繿王明”,乃帝之隐名,非天之隐名。字作“郁繿”,亦非“蔚蓝”,其说支离不可据。当以赵次公说为得,方密之《通雅》亦以放翁说为非。

    心源  释智藏《奉和武帝三教》诗:“心源本无二,学理共归真。”

    符太极  《周子通书·理性命第二十二》:“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万分。万一各正,小大有定。”朱子注:“自其末以缘本,则五行之异,本二气之实;二气之实,又本一理之极。是合万物而言之,为一太极而已也。自其本而之末,则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故万物之中,各有一太极;而小大之物,莫不各有一定之分也。”《朱子语类·九十四·周子之书》,郑问:“‘理性命’章,何以下‘分’字?”曰:“不是割成片去,只如月映万川相似。”

    宗旨  梁武帝《敕答臣下〈神灭论〉》:“标其宗旨,辨其短长。”

    证瞿昙  《辽史·礼志》:“悉达太子者,西域净梵王子。姓瞿昙氏,名释迦牟尼。以其觉性,称之曰佛。”大川《五灯会元·南岳下》“十六世汉州无为随庵守缘禅师”条:“出峡至宝峰,值峰上堂。举永嘉曰:‘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师闻释然领悟。住后,上堂曰:‘以一统万,一月普现一切水;会万归一,一切水月一月摄。展则弥纶法界,收来毫发不存。虽然收展殊途,此事本无异致。但能于根本上着得一只眼去,方见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尽从此中示现;三藏十二部,一切修多罗,尽从此中流出;天地日月,万象森罗,尽从此中建立;三界九地,七趣四生,尽从此中出没;万千法界,无量妙义,乃至世间工巧诸伎艺,尽现行此事。所以世尊拈华,迦叶便乃微笑;达摩面壁,二祖于是安心。’”

    空明  戴叔伦《曾游》诗:“清影涵空明。”

    色相  《楞严经》,佛告阿难:“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斯则岂惟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离诸法缘;无分别性,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

    大千  《起世因本经·阎浮洲品第一》:“佛言,比丘,如一日月,所行之处,照四天下。如是等类,四大世界,有千日月所照之处,此则名为一千世界。诸比丘,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须弥山王:四千小洲,四千大洲;四千小海,四千大海;四千龙种姓,四千大龙种姓;四千金翅鸟种姓,四千大金翅鸟种姓;四千恶道处种姓,四千大恶道处种姓;四千小王,四千大王;七千种种大树,八千种种大山,十千种种大泥犁;千阎摩王,千阎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郁单越,千四天王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乐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摩罗天,千梵世天。诸比丘,此千世界,犹如周罗,名小千世界。诸比丘,尔所周罗一千世界,是名第二中千世界。诸比丘,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为一数,复满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大川《五灯会元·南岳下》“十一世广法源禅师”条:“元丰八年十月十二晚,忽书偈曰:‘廓然笑指浮云散,玉兔流光照大千。’”

    法象  《易·系辞传上》:“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

    芙蓉出水

    董邦达

    钟嵘《诗品·中》:“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颜终身病之。”

    绿沼芙蓉发,亭亭照镜奁。清香时复度,妙手若为拈。挹露迎晴旭,当风散午炎。岂惟泥不染?并觉水难沾。极净心应似,遥观意未厌。闻歌来画桨,弄影到明蟾。别有丰姿在,应无雕饰嫌。浣沙人一笑,谁屑斗无盐。

    前路写得风致,后四句归入本意,妙在无痕。

    亭亭  杜公瞻《咏同心芙蓉》诗:“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镜奁  史游《急就篇·第十四》:“镜奁疏比各异工。”颜师古注:“镜奁,盛镜之器,若今镜匣也。”岳珂《荷花盛开以病旬余不至亭上》诗:“天镜恰开奁。”

    清香  谢灵运《山居赋》:“虽备物之偕美,独芙渠之华鲜。播绿叶之郁茂,含红敷之缤翻。怨清香之难留,矜盛容之易阑。”

    妙手  鲍照《芙蓉赋》:“单蓲阳之妙手,测滮池之光洁。”

    泥不染  周子《爱莲说》:“予独爱莲,出污泥而不染。”

    水难沾  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诗:“从来不着水,清净本因心。”陆佃《埤雅·释草》:“王文公曰:‘荷华有色有香,虽生于水,水不能没。虽在淤泥,泥不能污。’”

    极净  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遥观  周子《爱莲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画桨  陆游《席上》诗:“绿波画桨浣花船。”

    明蟾  宋璟《梅花赋》:“明蟾冻夜。”

    雕饰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浣沙  赵煜《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九》:“乃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注,《十道志》:“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之诸暨苎萝山卖薪女也。西施山下,有浣沙石。”按:“沙”字,诸本多作水旁。《周礼·天官·内司服》“有素沙”,郑玄注曰:“素沙者,今之白缚也。今世有沙縠者,名出于此。”然则,古字本从水,不从糸。

    无盐  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第二十六》:“庾元规语周伯仁,诸人皆以君方乐。周曰:‘何乐?谓乐毅耶?’庾曰:‘不尔,乐令耳。’周曰:‘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

    黄钟宫为律本

    介福

    《汉书·律历志》:“其《传》曰: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注,师古曰:“泠,音零。纶,音伦。”孟康曰:“解,脱也。谷,竹沟也。取竹之脱无沟节者也。一说昆仑之北,谷名也。”晋灼曰:“谷名是也。”师古曰:“比,合也。可以生之,谓上下相生也,故谓之律本。”

    按:《志》所称《传》曰,盖指《吕氏春秋·古乐》篇。然吕氏谓黄钟之宫,长三寸九分,与诸家所说不合,难以取证,故置彼引此。

    又按:黄钟之宫,注无明文。《考工记》:“栗氏为量,其声中黄钟之宫。”贾公彦疏曰:“不直言中黄钟之声,而云之宫者,十二辰,其变声辰,各有五声,则子上有宫、商、角、徵、羽五声。具今之所中者中其宫声,不中商、角之等,故以宫言之也。”

    伶伦裁嶰竹,九寸制圆筒。候气迎南至,调元起下宫。三微开以子,五气统于中。细写牛鸣窌,遥谐凤在桐。七音生正变,六间配雌雄。损益毫厘算,阴阳上下通。至今传累黍,伊昔记吹铜。应识声希处,黄钟本化工。

    题以黄钟宫为主,与律吕相生不同。起二句总冒,三、四句清出黄钟宫;中八句实写为律本,末抉出能为律本之由,不假铺排,自然清切。

    九寸  《汉书·律历志》:“故黄钟为天统律,长九寸九者,所以究极中和,为万物元也。”《礼·月令》:“季夏之月,律中黄钟之宫。”郑玄注:“黄钟之宫最长也。”孔颖达疏:“蔡氏及熊氏,以为黄钟之宫谓黄钟少宫也,半黄钟九寸之数,管长四寸五分。六月用为候气。”按:六月林钟之律,长六寸;七月夷,则长五寸三分有余。何以四寸五分之律于六月候之乎?又,土声最浊,何得以黄钟半声相应乎?蔡、熊之说非也。

    候气  《后汉书·律历志》:“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按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所动者,其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候灵台,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历。”

    南至  《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杜预注:“周正月,今十一月。冬至之日,日南极。”孔颖达疏:“日之行天,有南有北。常立八尺之表,以候景之短长。夏至之景,尺有五寸,日最长而景最短,是谓日北至也。自是以后,日稍近南。冬至之景,一丈三尺,日最短而景最长,是谓日南至也。”

    调元  班固《东都赋》:“降烟煴,调元气。”令狐峘《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诗:“澹泊调元气。”

    下宫  《国语·周语下》:“王以黄钟之下宫,布戎于牧之野。”韦昭注:“黄钟在下,故曰下宫。”

    三微  班固《白虎通·德论》:“三微者,何谓也?阳气始施黄泉,万物微而未著也。十一月之时,阳气始养根株,黄泉之下,万物皆赤。赤者,盛阳之气也,故周为天正,色尚赤也。十二月之时,万物始芽而白。白者阴气,故殷为地正,色尚白也。十三月之时,万物始达,孚甲而出,皆黑,人得加功,故夏为人正,色尚黑。《尚书大传》曰:‘夏以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