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周易上經泰傳第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乾下坤上

    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易者,象也,神之用也。故泰象於天地交,而萬物生。上下交而人治成。陽内得時而隂外也。健發於内其道順行於外。親内君子,踈外小人,君子之長也。是以損削之道往,而豐大之道來,吉而通者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天地合其時以養物也,聖人興其財以豐人也。結網罟,作耒耜,能輔相天地之宜,成天地之道。因時而通利,而左右其民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彚,征,吉。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拔茅而連出也,君子道長,上下交志,以其类,征吉。離内以之外,志求其成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乾降為泰,而得其中,能通天下之情,知天下之用,而不過其當也。朋黨何由興乎,志在其中,不失其治,應之而行,可謂光大已矣。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象曰:无往不復,天地際也。

    乾下通而泰也,物不可終通,則天道復其上,地道歸其下矣。平陂則險矣,有往則復矣。君子見其交會,思其所終,慮患而艱守之,不失其正。則可无咎而全其吉,保食其福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物各歸本也,隂陽之情皆相求也。四所以下者,非顧其陽,自樂其歸,不賴陽之治也。與其衆同志,翩翩,輕舉不富鄰而自備不戒,約而自孚,皆乘中心之願而行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隂居貴盛而委質於二,靜而無為,居貴有祉,理得於中。願心而行,非權之逼也。忘巳而與能,聖人之道也。故元吉矣。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塹隍以為城,取下以為上也。其終則復隍矣。下為上使者,通其志也。終不能通,命亂者也。以之用衆,衆不從也。以之告邑,命不行也。猶以為正也,終惜已矣。

    坤下乾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隂而外陽,内柔而外剛,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天地之道,各守其所,上下不相通志,而非人道之治。隂在内而陽失時,内其柔邪而外其剛直,小人爭内而君子踈逺也。時否閉矣。無復人之道也。小人道長,不利君子正,為小人疾也。是以大善之事往,而小惡之事來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禄。

    上下隔塞,其志不通,其道不行也。則動而見疑矣。故晦道薄德,懼時之用,以避其患也。

    初六,拔茅茹,以其彚,貞吉亨。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易也者,聖人所以體其時,而利其行也。天地不交,君子不榮以禄。夫吉凶生乎動,動其始,則其終不能禁矣。處否初位,而愼其動,得君乃行。故牽類而守正,終?其吉亨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羣也。

    柔履順中,承其上,小人得一時之中,故獲一時之吉。君子得其大中也,當其否也。不能包承於上,亦不能非小人,必避世異俗,安卑保命而已,故雖否而終通也。

    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位陽也,而隂處之。包承,柔佞之過也。是以羞辱及矣。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上近至尊,下據其民,咎以專也。五之休否,有命任已,卑以奉上,正以率下,其志得行,亦又何咎。誰麗其福乎。乃巳之致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大人者知存亡之道也。羣小竝進雖可全正,雖得尊位憂其危亡。順而從之,不敢以力,息於否之時也。其道乃固矣。正當其位,物猶不陵,故保其吉,而終遇也。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否之終否,其傾矣。極終則變,何可以久。君子當其極,故先否也。困極以道通也。故後喜也。

    離下乾上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彖曰:同人于野,柔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天下之器大矣,其為務多矣。治之而不謬者,其唯同人乎。所以同其同而無方也。二一隂也,得中而羣陽歸焉。能得物之情,故曰同人。其德乾之德也。下之功,上使之也。為上能同於下者,鮮矣。能同之,則其德大矣,其務成矣。其聖人之功歟。上之不與,雖下求其同不可得也。非文明辨於内,剛健行於外,中正而相應者,不能同也。此君子之正而能通天下之志也。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天體大也,火體小也。火曰炎,上同於天也。必時曦燥,而後盛乎。俟天之與也。上下之位旣列,得其同,則上能與下也。君子象之,而類其族,辨其物。志可同者與之,不遺其細者也。則天下何有焉。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象曰:同人于門,又誰咎也。

    卦一隂。而近者多得也。或尊而保之也。初比於二,不繫其常,出門同之,無與爭者,得之先也。誰之咎矣。

    六二,同人于宗,吝。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不能大同守宗獨應。失其于野之義,可惜也已。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歳不興,安行也。

    情係者,德之累也。妄興者,凶之道也。居下之長,而據尊之應,潛構兵戎,以敵於五。在下之上,曰髙陵也。至五而三,象三歳也。五勝而不能興也。禍自致也。安所行哉。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與三攻,以求二,乘其墉也。猶隔之矣。二可得乎,其義固不克也。求之不得也。困而反其則矣。乃遇其吉也。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剛健中正,求其同而為治也。夫求其同,固有不同者矣,故下剛。有役其公而私其同焉,以力正之。未獲其志,故先號咷而後笑也。非私也,求其治而中直以正也。剛而難遇也。之而後合,同人之道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居其外也。已過其内,無與同者,患爭之,悔則免矣。求同無與,志何得也。

    乾下離上

    大有,元亨。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柔得大中之位,而上下歸焉,無有逺邇,皆大有之也。其德剛健而行,文明以辨,大位德應於天,以時行,是以大亨也。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明得其時,上無不容也。善者,道之大也,故揚之。惡者,道之小也,故遏之。上舉其善則惡止矣。君子順其時,美其命而已,故大有之也。

    初九,无交害,匪咎。艱則无咎。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夫欲其豐,害物以求有者,斯害來矣。此害之交也。咎可逃乎。初得於主,始有之矣,守其分而不躁,難其志以自保,則終有大而无咎也。未涉於交害矣。易所以戒。大有,剛健之初,先逺害而利,自至矣。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无咎。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剛健之中,力之大者也。上之所任事,委於中,致逺,不泥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為下之長,富有其民,公之位也。為五所有,志達乎尊,以奉其主也。小人不可用也。以上之柔德,則不克,通而謀其害之矣。大有,容之也。御小人者,其道異乎,可大有之而不任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晳也。

    柔得尊位,而上下咸願應之以時,近親難處之地也。能知禍福之端,畏天下之所覩。如非在五旁,兢以自警,不敢怙恃,可无咎矣。非明辨者不能至也。可謂智矣。剛能處柔者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備也。

    以柔德而居主位,虚中孚誠民亦奉其誠也。志交信矣。何所備乎。故易然,而保其尊。威如,而獲其吉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剛居極上,尊柔奉之,可謂上賢而順高,而得終。履其信也。得其終也。内符於天,與天合德也。則自天佑之矣。何不利焉。

    艮下坤上

    謙,亨。君子有終。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陽,天也,而下其隂,是以謙。無不通。君子所以保終也。天之道,寒暑日月也。盈則虧之,損則益之。地之道,山川丘陵谷也。髙則傾之,卑則受之。鬼神依人,謙則福之,盈則禍之。人道惡盈,盈則慢之,以人惡已。謙則下人,故人好也。尊而謙之,益光大矣。卑而謙之,人莫之踰。君子所以保終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山下於地,而得地中,謙也。君子謙以下人,得人心也。多者損己,以聚之寡者減己,以益之稱物而平施。不失其常乃平也。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柔以處下,謙之謙也。君子用謙於初,自養其德,雖涉難而吉也。

    六二,鳴謙,貞吉。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陽者衆隂之所求也。二承而親之,旣得於心,聲以發外,謙而鳴之,辭也。守中而不敢自大,得正之吉也。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居下之上,為衆之,則勤於正,衆雖勞,而謙厚之至也。謙以保位,萬民服也,故得保其終,吉矣。

    六四,无不利,撝謙。象曰:无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謙以在位,不僭不偪,不違其則者也。以之奉五,而待於三,奉事得宜,指撝皆從,无不利也。謙敬之利,道之然也。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柔居上位,止而順之,謙也。柔之過,盜之心生,故至用師也。居尊而著於謙,得衆之道也,故不待富鄰而利以侵伐也。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上雖應三,二近相與,故中心未得也。徒聲鳴而已。然正應無爭,辭謙無怨,是以外助也。分衆受命,纔堪征邑國而已,非不利者也。

    坤下震上

    豫,利建侯,行師。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隂者小人之道也。治之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