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四周易下經咸傳第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艮下兑上

    咸亨利貞,取女吉。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説,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二氣之相感應也,中無間也,故得萬物變化乎其内,天氣下降而地氣上,濟陽下陰而陰從陽也。止於所説,其利之正也,故取女以之吉也。而感應之道取焉,聖人無為與天地準,寂然虚中通天下之情,因其情而通天下之故,而咸得其治則天下和平矣。夫相下而不私則感之而通也。觀天地萬物之情,而感一也。彖語其感大者,如此也。至於爻則形相趨也,利相逐也,豈及於感之至哉。天下忘於情而有累於質者,則於物不盡矣,故見利則躁,後時則絶,皆凶悔之道也。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虚受人。

    澤,説來也。山,止受也。君子感人之來,虚中以止之,受其情也。情之得,治之生也。失其情,得治者未之有也。

    初六,咸其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拇,體於下者。將行之物也。有應於外始有志於感而未行也。未涉於吉凶之鄉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下體之中,當於腓之為物,足往。斯往矣,獨而往之,即妄動也,何益於行乎。妄動則不見其情也,不得於事冝,其凶哉。居以守位,順以待令,吉矣。得其中者也。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

    志在隨人,所執下也。居下體之上,隨上體而往止,亦非自處之物也。感止於下,以下事而求感也,豈由已乎。執賤隨感可惜者也。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升於上體而兼於下,始以兩體相逐追也。凡物以形利相感者,未極於志也。神遇者,豈假役哉。無慮澹然而居於形之上,不言而信,不行而至天下,感之況於明乎。而以形質相感,未感則害至,故貞吉。而獲悔亡,憧憧相追,朋乃從思。

    九五,咸其脢,无悔。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至脢,心脊之肉,近於心也。感近於情而非志也,故無悔而己。可以言者,物之質也,況其脢乎。

    上六,咸其輔頰舌。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説也。

    感至極,未有至於言説而已,於情逺矣,何足咸哉。浮之甚也。

    巽下震上

    恒亨无咎,利貞,利有攸往。彖曰: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相應,恒。恒亨无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恒而得其久也。

    剛上而柔下,剛柔交而下承也。雷行風從,増其大逺矣。巽而動,往無不從也。剛柔皆應外内逹也。此可久之道也。能久則通矣。保其無咎矣。利而得正矣。久而得其終始之道也。則何往而不利焉。天地恒久也,而萬物生。聖人恒久也,而天下化。以恒久而觀之,天地萬物之情得其恒者,長也。

    象曰: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雷之震,風必從之。君子行,必由其道。得其恒而増,其恒而増其大也。故獨立其所不以物易。

    初六,浚恒,貞凶。无攸利。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恒者,久於其道,不煩而物自歸也。處於極下,深底者也。不修其恒,不度其分,遂求其應,初以深極而求於人。人斯竭之矣,何以終乎。正之凶而無所利也。

    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非其位久失道也,剛而自正,退而久中,可以悔亡。

    九三,不恒其徳,或承之羞,貞吝。象曰:不恒其徳,无所容也。

    三者,終下至上之地,進退之所也。不能修徳守位,而復上以求應,無其恒也,何以容哉。以是為政可惜者也。

    九四,田无禽。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承上之地,柔以奉上而剛居之。求應於下位已失矣,安所獲乎。

    六五,恒其徳,貞婦人吉,夫子凶。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從係以為正,守中而為恒,婦人以之吉也,夫子可以制義矣。而從人之政,狹之至矣,固其凶也。

    上六,振恒,凶。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極上,終盡之地,柔振而將久之道窮也,久何之乎。雖有其應,不足振也。失時之極,無功已矣,凶之道也。

    艮下乾上

    遯亨,小利貞。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

    陰長而君子外於時也。隱其道,逃其情,從而正之,而後乃亨。夫彼之生也,微其終大而不可禦者,時之來也。故君子觀其兆,而不待其至也。當位而應,猶不果制,與時行而已矣。陰浸而長,其患未害,我志猶行也,故小利而貞。剛而應柔,和而不同,遯而反制,非大徳不能消息也。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逺小人,不惡而嚴。

    山侵於天,下通上也。君子逃情於小人,不以力爭,嚴以制也。

    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遯,以逃避患也。患未至而首遯之,則逺於患矣。陰過二矣,而後遯焉,遯之尾也。見而逃之,反相疑也。不往而和,則何災哉。

    六二,執之用黄牛之革,莫之勝説。象曰:執用黄牛,固志也。

    小人之道,狹而鮮親,至於履位,人多逃也。則以法執也,或係之以利,質之以愛,然後人不得去。堅其志而不可拔也,乃得小人之中,而獲其順矣。

    九三,係遯有疾厲,畜臣妾吉。象曰:係遯之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係志於陰,不能遯也。為小人所制,危憊之道也。施於畜臣妾,吉也。係於鄙賤,豈可大事乎。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君子知幾絶而好遯小人,情係不能遯也。

    九五,嘉遯,貞吉。象曰:嘉遯貞吉,以正志也。

    當位相應,能制於内,遯情而治,志在乎正,可謂遯之嘉也。

    上九,肥遯,无不利。象曰: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

    過於卦外,無應小人,不勞慮於進退,可謂遯之肥而無不利也。

    乾下震上

    大壯,利貞。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陽剛也,大也,剛而不邪,大而能周,時而後動,故大者壯,而得其正也。天地以正,大而得其生。聖人以正,大而天下化。其道剛動而大者正也。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雷在天上,陽氣大行,君子得其道也。非禮弗履,保其壯也。

    初九,壯于趾,征凶,有孚。象曰:壯于趾,其孚窮也。

    剛以處下,不有其大,初而遂用其壯也。壯在乎趾,何以用哉,以之而征,凶其冝也,故信有窮也。

    九二,貞吉。象曰:九二貞吉,以中也。

    守正處卑,得中之道,全其壯也。故貞吉矣。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剛居上而得位也。小人知進不知退,故用其壯也。壯必見傷,正之危也。四剛在上,將陵過之,能容無忌,必羸闐矣。君子逹於幾危,故不用也。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於大輿之輹。象曰:藩決不羸,尚往也。

    為剛長之首升於上,體守於臣位,志在除邪,疑其逼也。故貞吉乃悔亡矣。往皆柔也,物無逆之,藩決而不羸也。居大臣之任,可以載其剛之用也。

    六五,喪羊于易,无悔。象曰:喪羊于易,位不當也。

    剛長也。而以柔乘之五陽也。而以陰處之,雖欲用壯,是喪其壯,而不難也。質柔而不可恃也。柔不終拒尊中獲存故無悔也。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艱則吉。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柔居壯,極非其壯,而用壯也。將觸藩矣。恃應而往,不能退也。質弱道窮,不能遂也。進退無可安所之哉,若自守其柔,艱以為志,不敢盈殆,得其吉矣。

    坤下離上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彖曰:晉,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明出地上,聖人順民而麗於大明,光於天下,方無滯於幽也。故柔進而上行,附於大明之中,極一臣之位,任為治之主,故謂為康侯錫以多馬,晝日之間而三接也。

    象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徳。

    明出地上,大明之道,可進之時也。君子著其明徳,求上知之。

    初六,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无咎。象曰:晉如,摧如,獨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有應於上,可以進也。應近於五,未獲於情,慮其得之薄,故摧如。不進,以柔守下也。復以自知,正之吉也。未為上信,未受上命,故修徳自退,寛以居之,終無咎矣。

    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得位而進,無應而愁如也。夫以謹順中正,憂勤其進,非唯獲吉,抑受其福也。五以陰而降徳也。茍能立身行道,當時大明,何必待於應乎。王母,陰尊而幽逺者,猶知福之況其明王乎。

    六三,衆允悔亡。象曰:衆允之志,上行也。

    處上又進悔之道也。衆允志合,故進不非,故悔亡也。

    九四,晉如,鼫鼠貞厲。象曰:鼫鼠貞厲,位不當也。

    上奉於五,下據其民,剛強處卑,進不當位,其竊位也。如大鼠焉,貪而無禮,不能終矣。以之為重危之道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象曰:失得勿恤,往有慶也。

    臣當君任,正之道也。以明盛而進弼成王化而為治主也。夫以明正為治者,則天下各當其才矣,何恤乎失得哉。以斯而往,吉其冝也。故無不利矣。

    上九,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无咎,貞吝。象曰:維用伐邑,道未光也。

    以柔徳治者,不能威肅天下也。故其終多用師焉。進過於禮,故曰角。進極於終,民或叛也。明正久著,人多恊焉,猶用伐邑,雖危吉也。則咎自免矣。治物不以徳,以之為政,可惜之也。

    離下坤上

    明夷,利艱貞。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内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明入地中,上無以明,天下無所見也。艱以事上,不失於正,利也。故文王内文明而外柔順也。箕子蒙難 而能正其志,晦其明者也。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涖衆,用晦而明。

    明入地中,藏其明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故君子之蒞衆也。外用晦,以使民内保。明以為治。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小人賊害之,時有明,則傷矣。初以君子之徳剛而不回,故為時忌之深也。以其無位,猶且逺患,庶以速奔也,故絶其迹,隱其形,三日而不敢食。逃難而遇人,人必疑言矣。害明之深,懼人之見也。君子畏害而速去,其義豈遑食哉。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守中順則無猜者也。而已道不行矣。夷于左股者焉,故與之拯馬而馳逐也。且内明以外順,雖傷左而右存,與時並行不失其吉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為文明之主夷終則進也。上六逺其明,雖高而至晦也。應其誅焉。時之得向明而南巡狩也。獲其大首耳,其汙俗漸正而已,不可疾也。

    六四,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象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守以下位,順以上承,自右而入於左腹,獲其心意也。順以避患,止守於分明,其歸自異矣。出於門庭,不逺行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在難之内,而能保明其中,智以藏之,愚以晦之,得其正而時不能遷也。則明豈息哉。得中之道亡而能有,故箕子當之矣。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後入于地,失則也。

    暗而過中至明夷之極,晦之至也。位高勢,崇登于天也。失道將覆,入於地也。

    離下巽上

    家人,利女貞。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正家之道在於女正,女既位而男位正也。故聖人設昬禮焉,重而娶之,當其位也。然後可保其久矣。夫婦正,家道之先,上下之始也。嚴君之道始焉,父母之道出焉,故嚴其君。則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家道咸正,而天下定矣。

    象曰: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火出而風鼓之炎,乃大也。女正而男久之,家乃成也。必由内生而外成也。言必有在而不茍行,必守常而不雜此家人之,則而正其本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