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治军第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救大乱之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是以有文事必有武备,故含血之囊,必有爪牙之用,喜则共戏,怒则相害,人无爪牙,故设兵革之器,以自辅卫。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于所任之将也。非民之将,非国之辅,非军之主。故治国以文为政,治军以武为计;治国不可以不从外,治军不可以不从内。内谓诸夏,外谓戎狄。戎狄之人,难以理化,易以威服,礼有所任,威有所施。是以黄帝战于涿鹿之野,唐尧战于丹浦之水,舜伐有苗,禹讨有扈,自五帝三王至圣之主,德化如斯,尚加之以威武,故兵者凶器,不得己而用之。夫用兵之道,先定其谋,然后乃施其事。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习兵革之器,明赏罚之理,观敌众之谋,视道路之险,别安危之处,占主客之情,知进退之宜,顺机会之时,设守御之备,强征伐之势,扬士卒之能,图成败之计,虑生死之事,然后乃可出军任将,张禽敌之势,此为军之大略也。夫战者,人之司命,国之利器,先定其计,然后乃行,其令若漂水暴流,其获若鹰隼之击物,静若弓弩之张,动如机关之发,所向者破,而敌自灭。将无思虑,士无气势,不齐其心,而专其谋,虽有百万之众,而敌不惧矣。非仇不怨,非敌不战。工非鲁般之目,无以见其工巧;战非孙武之谋,无以出其计远。失计谋欲密,攻敌欲疾,获若鹰击,战如河决,则兵未劳而敌自散,此用兵之势也。故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惧。是以智者先胜而后求战,暗者先战而后求胜;脸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此顺逆之计也。将服其成、士专其力,势不虚动,运如圆石,从高坠下,所向者碎,不可救止,是以无敌于前,无敌于后,此用兵之势也。故军以奇计为谋,以绝智为主,能柔能刚,能弱能强,能存能亡,疾如风雨,舒如江海,不动如泰山,难测如阴阳,无穷如地,充实如天,不竭如江河,终始如三光,生死如四时,衰旺如五行,奇正相生,而不可穷。故军以粮食为本,兵以奇正为始,器械为用,委积为备。故国困于贵买,贫于远输,攻不可再,战不可三,量力而用,用多则费。罢去无益,则国可宁也,罢去无能,则国可利也。

    夫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故善攻者不以乓革,善守者不以城郭。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坚甲锐兵,不足以为强。敌欲固守,攻其无备;敌欲兴阵,出其不意;我往敌来,谨设所居;我起敌止,攻其左右;量其合敌,先击其实。不知守地,不知战日,可备者众,则专备者寡。

    以虑相备,强弱相攻,勇怯相助,前后相赴,左右相趋,如常山之蛇,首尾俱到,此救兵之道也。故胜者全威,谋之於身,知地形势,不可豫言。议之知其得失,诈之知其安危,计之知其多寡,形之知其生死,虑之知其苦乐,谋之知其善各。故兵从生击死,避实击虚,山陵之战,不仰其高,水上之战,不逆其流,草上之战,不涉其深,平地之战,不逆其虚,道上之战,不逆其孤;此五者,兵之利,地之所助也。夫军成于用势,败于谋漏,饥于远输,渴于躬井,劳于烦扰,佚于安静,疑于不战,惑于见利,退于刑罚,进于赏赐,弱于见逼,强于用势,困于见围,惧于先至,惊于夜呼,乱于暗昧,迷于失道,穷于绝地,失于暴卒,得于豫计。故立旌旗以视其目,击金鼓以鸣其耳,设斧钺以齐其心,陈教令以同其道,兴赏赐以劝其功,行诛伐以防其伪。昼战不相闻,旌旗为之举,夜战不相见,火鼓为之起,教令有不从,斧钺为之使。不知九地之便,则不知九变之道。天之阴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五间之道,军之所亲,将之所厚,非圣智不能用,非仁贤不能使。五间得其情,则民可用,国可长保。故兵求生则备,不得己则斗,静以理安,动以理威,无恃敌之不至,恃吾之不可击。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以实侍虚,以生待死,以众待寡,以旺待衰,以伏待来。整整之施,堂堂之鼓,当顺其前,而覆其后,固其险阻,而营其表,委之以利,柔之以害,此治军之道全矣。

    钺为之使。不知九地之便,则不知九变之道。天之阴阳,地之形名,人之腹心,知此三者,获处其功。知其士乃知其敌,不知其士,则不知其敌,不知其敌,每战必殆,故军之所击,必先知其左右士卒之心。五间之道,军之所亲,将之所厚,非圣智不能用,非仁贤不能使。五间得其情,则民可用,国可长保。故兵求生则备,不得己则斗,静以理安,动以理威,无恃敌之不至,恃吾之不可击。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以实侍虚,以生待死,以众待寡,以旺待衰,以伏待来。整整之施,堂堂之鼓,当顺其前,而覆其后,固其险阻,而营其表,委之以利,柔之以害,此治军之道全矣。

    【译文】

    治理军队、整顿军备的目的是固守边疆,巩固边防,挽救大的危机,维护国家的威势和尊严。诛伐暴逆,这是使国家社稷永保、江山安定的办法。

    所以国家除了应有的日常活动外,还应进行军备建设,连那些弱小的动物都有爪牙,他们平时高兴时共同嬉戏,发怒时相互用爪牙攻击,人没有锐利的爪牙可以互相搏斗,所以制造了兵器,用以自我保卫。因此国家以军队做自卫的辅佐手段,君主以群臣做幕僚,如果做为辅佐的军队或者幕僚强大,国家就安全,反之,国家就会有危难,关键在于领导部队的将帅是否选用得当。

    能力低下的将领,不能统领百姓,不能考虑国家的利益,不是国家的辅佐,更无法主持军政。所以,治国以文为主,治军以武为大计,治国不能不从外部着手,治军不能不从内部着手。所谓内部是指华夏诸族,所谓外部是指戎狄各族。戎狄等民族民性强蛮,难以驯化使其归顺,便可以用威武之势使他们臣服,礼义有被使用的地方,威严也有能够被施加的地方,所以黄帝与量尤大战于涿鹿,唐尧与三苗战于丹浦,舜讨代有苗族,禹讨伐有扈族,象三皇五帝这样的圣明贤君,以德化教人,还要使用武力,所以,军队这种凶器,是不得己才能应用的。用兵的方法,要首先制定策略,然后再实施行动。用兵时,要考察天时与地利,调查人心的归向,要不断地进行军事技能训练,让士兵熟悉各种兵器,明确赏罚的条件,鼓励士兵英勇作战,观察敌人的战术策略,察看道路的平坦与险要,掌握敌人的动向,区别安全与危险的可能情况,比较敌我力量对比,了解进退的有利时机,充分部署,做好戒备,加强进攻征讨的力量与声势,尽量发挥士兵的积极作用,充分估计成功与失败的可能,考虑到可能的伤亡,做好了上述准备,才可以领兵出征,展开进攻的攻势,这就是用兵的大略。将领是三军主帅,国家社稷的保障,在行动时,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然后才能出兵打仗。将帅发布的命令应象洪水暴发般有雷霆万钧之势,在出击时应象鹰隼追逐猎物一样迅速快猛,安静时象弓弩蓄机待发,行动时要象射出的利箭,使敌人无力招架,自取灭亡。如果将帅没有周密的思虑,士兵也没有强大的气势,上下不齐心,只是凭借个人的计谋办事,就是领导了百万大军,敌人也不会产生畏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