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71.分战

    凡与敌战,若我众敌寡,当择戍平易宽广之地以胜之。若五倍于敌,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三倍于敌,二术为正,一术为奇。所谓一以当其前,一以攻其后。法曰:“分不分为縻军。”①

    梁将陈霸先②、王僧辩③讨侯景④,军于张公洲⑤。高旗巨舰,截江蔽空,乘潮顺流。景登石头⑥,望之不悦,曰:“彼军士有如是之气,不可易也。”帅铁骑万人,鸣鼓而前。霸先谓僧辩曰:“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首尾相应。贼今送死,欲为一战。我众彼寡,宜分其势。”僧辩从之,以劲弩当其前,轻锐蹂其后,大阵冲其中。景遂大溃,弃城而走。⑦

    【注释】

    ①分不分为縻军: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或称《唐李问对》)卷下。

    ②陈霸先:即陈武帝,南朝陈的建立者。梁时曾任太守、刺史等职。梁元帝承圣元年(公元552年),率兵与王僧辩讨平侯景叛乱后,镇守京口(今江苏镇江),不久杀僧辩,迎梁敬帝复位,自为相国,封陈王。后代梁称帝,国号陈。

    ③王僧辩:南朝梁将。梁右卫将军王神念之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侯景叛乱时,受诏入朝,以大都督讨景,与陈霸先破景于石头城,累功任太尉,封永宁郡公。后因从此齐主高洋谋立贞阳侯萧渊明为帝,被陈霸先袭杀。

    ④侯景: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人,字万景。先属北魏尔朱荣,继归东魏高次,拥众十万,镇守河南。梁中大同二年(公元547年)降梁,封河南王。次年,勾结梁宗室萧正德举兵叛乱,攻入建康(今南京),自立为汉帝。所部到处烧杀抢掠,使长江下游地区遭到极大破坏。后被陈霸先、王僧辩等消灭。

    ⑤张公洲:长江中的小洲,位于今南京西南的长江中。

    ⑥石头:即石头城,又名石首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该城背山面江,南临淮口,当交通要冲,六朝时为建康的军事重镇。

    ⑦本篇史例出自《陈书·高祖本纪》。

    72.合战

    凡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兵家之常情也。若我兵分屯数处,敌若以众攻我,当合军以击之。法曰:“聚不聚为孤旅。”①

    开元②时,吐善③入寇,报新城④之役,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王忠嗣⑤策马而进,左右驰突,如此无不辟易⑥,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而击之,吐蕃大败。⑦

    【注释】

    ①聚不聚为孤旅:语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②开元:唐玄宗的年号。

    ③吐蕃: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名。公元七至九世纪,建立于青藏高原。

    ④新城:地名。故址在今青海门源。

    ⑤王忠嗣:唐将。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本名训,九岁时,因其父在对吐蕃作战中阵亡,为唐玄宗收养于宫中,并赐名忠嗣。及长,从军守卫西北边防,因战功卓著,任河西陇右节度使,佩四将印。

    ⑥辟易:惊退。

    ⑦本篇《合战》,马本及唐本均无史例引文,今据汪本《合战》补入,其史例出自《旧唐书·王忠嗣传》。

    73.怒战

    凡与敌战,须激励士卒,使忿怒而后出战。法曰:“杀敌者,怒也。”①

    汉光武建武四年,诏将军王霸②、马武②讨周建④于垂惠⑤。苏茂将兵四千余救建,先遣精骑遮击马武军粮,武往救之。建于城中出兵夹击武,武恃霸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势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⑥与吾相恃,两军不一,败道也,今闭营坚守,示不相救,彼必乘势轻进;武恨无救,则其战当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乘其敝,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兵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数十人断发请战。霸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遂败走之。⑦

    【注释】

    ①杀敌者,怒也:语出《孙子兵法·作战篇》。

    ②王霸:东汉将领。颍阳(今河南许昌西南)人,字元伯。新莽末,从刘秀起兵,破王邑、王寻,累功拜上谷太守,长期戍守北部边疆,后封淮陵侯。讨周建时任偏将军。

    ③马武:湖阳(今河南唐河湖阳镇)人,字子张。新莽末从刘秀破王寻等,刘秀称帝后,任捕虏将军,封杨虚侯。

    ④周建:东汉初地方割据势力。

    ⑤垂惠:地名。故址在今安徽蒙城北。

    ⑥捕虏:指捕虏将军马武。

    ⑦本篇史例出自《后汉书·王霸传》。

    74.气战

    夫将之所以战者,兵也;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盛①者,鼓也。能作士卒之气,则不可太频,太频则气易衰;不可太远,太远则力易竭。须度敌人之至六七十步之内,乃可以鼓,令士卒进战。彼衰我盛,败之必矣。法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②

    春秋,齐师伐鲁,庄公将战,曹刿③请从,公与之同乘,战于长勺④。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鼓之,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⑤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刿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是以败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⑥,故逐之。〕⑦

    【注释】

    ①盛:马本及各本皆作“胜”,从文义和下文“彼衰我盛”来看,当为“盛”,故改。

    ②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语出《尉缭子·战威第四》。

    ③曹刿(guì):春秋时期鲁国武士。齐鲁长勺之战中,他辅佐鲁庄公打败齐军进攻。

    ④长勺:古地名。春秋鲁地。因商遗民长勺氏居此而得名。故址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⑤轼(shì):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其形如半框,有三面。

    ⑥靡:披靡,倒下。

    ⑦本篇史例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75.逐战

    凡追奔逐北,须审真伪。若旗齐鼓应,号令如一,纷纷纭纭,虽退走,非败也,必有奇也,须当虑之。若旗参差而不齐,鼓大小而不应,号令喧嚣而不一,此真败却也,可以力逐。法曰:“凡从勿怠,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①

    唐武德元年,太宗征薛仁杲②,其将宗罗睺拒之,大破于浅水原③。太宗帅骑追之,直趋折墌④围之。仁杲将多临阵来降,复还取马,太宗纵遣之。须臾,各乘马至。太宗具知仁杲虚实,乃进兵合围。纵辨士⑤喻以祸福,仁杲遂降。诸将皆贺,因问曰:“大王破敌,乃舍步兵,又无攻具,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卒下之,何也?”太宗曰:“此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且罗睺所将皆陇外人,吾虽破之,然斩获不多。若缓之,则皆入城,仁杲收而抚之,未易克也;迫之,则兵散陇外,折墌自虚,仁杲破胆,不暇为谋,所以惧而降也。”⑥

    【注释】

    ①凡从勿怠,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语出《司马法·用众第五》;但“凡从勿怠”句原文作“凡从奔勿息”。

    ②薛仁杲:一作“薛仁杲”。

    ③浅水原:一名“鹑觚原”。故址在今陕西长武西北。

    ④折墌:马本及各本皆误作“圻墌”,今据史校改。故址在今甘肃泾川东北。

    ⑤辨士:谓能言善辨之士。辨,通“辩”。

    ⑥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太宗本纪上》。

    76.归战

    凡与敌相攻,若敌无故退归,必须审察,果力疲粮竭,可选轻锐蹑之。若是归师,则不可遏也。法曰:“归师勿遏。”①

    汉献帝建安三年,曹操围张绣②于穰③。刘表④遣兵救之,绣欲安众⑤守险,以绝军后。操军不得进,前后受敌,夜乃凿险〔为地道〕伪遁,伏兵以待。绣悉兵来追,操纵奇兵〔步骑〕夹攻,大败之。谓荀彧⑥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