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岱峰李永选撰辑南山张善贵校刊

    ○区 域

    六里区域,汉属东冶,郡为会稽,又曰东部侯官。东汉置侯官是吴属建安郡,置典船校尉。(故长乐别称曰吴航)。晋改为晋安郡,移建安郡于建安县治。太康三年,省典船校尉,立原丰县以为郡治。宋、齐因之。梁复改为东侯官,省侯官入焉。隋开皇九年,改名原丰。十二年,更名闽县,唐因之。后唐长兴四年改为长乐。清泰元年仍旧。后晋天福六年又为长乐,宋属福州治。元属福州路。明清为福州府治。民国二年废府改道,并闽县、侯官二县,称为闽侯。晚近又改为林森。原为七里,曰外者,别内七里也。去归义,故以六里称之。

    宋分闽县为十二乡,统里三十有七,曰合浦南里,属晋安东乡;曰光俗里,曰至德里,属开化东乡;曰高详里,属开化西乡;曰绍惠里,曰钦仁里,曰归义里,属赞善乡。外七里也。元因其制。明改合浦南北闽江口岸之里,称江左、江右,同时又并其他一里,定闽县为三十六里,一百二十六图。清无变制,惟雍正十三年间以光俗、至德、江左、三里奉文设置营前县丞,隶属管辖。嗣又并入高详、钦仁、绍惠、统六里。高详里统图一,墩十;江左里统图二,墩四;光俗统图三,墩十,至德里统图四,墩八;钦仁里统图二,墩六;绍惠里统图一,墩三。(以上俱见《闽侯县志》)

    民国成立,闽侯新定区划一十有一:东南一区曰外七里。区西至高详里,枕峰过山与内七里区接。西北至峡南,与仁南区之峡北两山对峙如门亦曰峡门者接。南至白田即玉田及蕉岭与罗田接。北至营前濒江东至浮岐与泽里接。由营前江干至赤屿十里,由赤屿至白田十五里,南北相距纵约二十五里。又由峡南至营前十五里,由营前至洋屿二十里,由洋屿至南岸二十里,由南岸至浮岐十五里。东西相距横约七十里。全区计三段,以黄石下洋为西段,营前里邑称界里为中段,洋屿以下至浮岐为东段。(见《闽县乡土志》)

    十六年十二月三日,福建省农工厅厅长黄展云向省政府委员会提议划出营前分县区域为模范农村,归农工厅直接管辖,以试验推广国民党对于农工各政策。经省政府委员会于第五十一次会议通过,划营前分县区域为模范农村。经费以营前县佐公署经费拨充。境内一切粮税如丁粮、烟酒、屠宰、印花等概归整理征收,照原定之额缴交财政厅及各直接征收机关。模范农村不抵触法令,得制定各种实施条例试行之。其试办期间,定为三年,认为有继续必要得延长之。(见《模范村概况》)

    营前模范村位置在闽江下游,罗星塔南岸,距省城水程三十余里,距长门海口亦约三四十里。北面沿闽江,西端起自峡兜,东端至浮岐,约四十里。东南以河阳港及营前港与长乐县为界,西南通福清县,西以高二千余尺之大象山与内七里为界。(《模范村概况》)

    地形为不等边之三角形,恰似干鱼翅。北面沿江有山为蔽,山后平原,东部地势较狭,幅广约四五里,西部幅广十余里。有田二万余顷。中通小港上下洞江两道,一为营前港通坑田,一为太平港通县城,潮水涨时可通航八九十吨之火轮。(《模范村概况》)

    村庄大小计七十有七。大者居民七八百户,人口二三千;小者四五户,人口十余。全面统计户九千四百五十,口三万八千四百二十五,学龄儿童八千余人。(《模范村概况》)

    经济状况。平原山谷地无不辟,现已开垦成田者计有四万余亩,每人平均有田地一亩。夏秋二熟,平均可收谷八百斤,田主、佃户各半。佃农耕田一亩,收入约四百斤,中等以上佃农,每户男女幼稚四五人合作耕地十亩,每年收入谷四十担,除谷种、肥料、耕牛临时帮工须耗二十担,净入不过二十担。每担按照民国十九年粮价以五元计算,终年正项收入不过一百元,副产番薯及冬季菜类,至多亦不过三四十元,衣食、疾病、人事往来均取给于是。其次,自耕农或半耕农稍足自给,然亦大都以番薯米混饭为食,粗衣蔽体。(《模范村概况》)

    人民聚族而居。各族之组织有族长、房长、宗祠理事等,族长、房长依序数、年岁而承继,为当然产生人员。惟以年岁太高,精神不及,或以本支衰微,力量单薄,乃于族、房长之外,添置理事,以乡中之有力者充之。族、房长之外,又有股长,以每房中各派年长者充之。遇有重大事件,则由房长招集股长、理事公议办法,其组织亦颇可观。然以是之故,姓自为界,股自为派,不免大姓鱼肉小姓,强房欺凌弱房之弊。(《模范村概况》)

    营前县丞时代地丁之额数,年3658.31两,每两征价2030文。粮米额征数42,474,800,限征米数2,734,000,000。应解省仓米数2,954,000,000,折价完缴。折征钱数,每石7300文,合银四两九钱九分。(《闽侯县志》)

    模范村时代,田地经清丈一次,田赋制度用一条鞭办法,改丁米为银元。正杂各款应征27,048元。但未能足额。(见《县土地陈报册》)

    二十三年,闽侯县辖之第十三区,向称营前区,全区面积450方里,包括光俗、江左、高详、至德、钦仁、绍惠、六里,即营前模范村范围,划归长乐管辖,增设一区曰第七区。二十四年秋,奉令改区设署,又并为第四区。(《县土地陈报册》)

    光俗里 以浮峰山为主。环山有村曰营前(又称营田,又呼瀛洲)、伯牙潭、湖里、山下、后塘、白石桥、唐县(又呼长限)、长安(又呼唐官)、泮野、下朱、五里洋、祥洲(又称上邹),霞洲(又称下邹)、龟山、东坑、筹岐马踏顶(按《闽侯县志》有称筹歧东坑,属江左里)。

    江左里 靠山面岸。南岸与闽安北岸相对,为省会门户,形势险要,设防久矣。上接光俗里,以下洞江天然为界。有村曰洋屿、厚安、高安、象屿、猴屿(又称侯封),浮歧、芹山、岭利(又称岭地)、西庵、燕里(又作院里)、五竹,岭头(即外岭头)、岭里(即内岭头)、石龙、后洋、后山、燕洋、金狮岩、乾湖潭、瓦楼、龟宿(又作龟七或龟息,闽长交界处,亦属长乐)鹿路尾、麻竹坑、赤湾、坑口、蟛蜞、湾里(闽县原以地属闽县,故以闽县称之)、金刚腿、盐馆、菜浦潭,宫仑、白马王。邑旧志云:“县治西门由岐后、里仁、厚德、长洋至五竹桥八里,乃长、闽交界之地。沿山北至浮岐岭五十里,有长、闽分界碑。出北门三里至大帝崎,五里至石门里,三里至考溪,与闽县燕洋中隔一坑为界,四里至龟宿止焉。峰峦重迭,道路崎岖,正北下山,右为筹岩。入北乡,历过洋山、岭利村,至猴屿江八里,皆属闽县江左里界。施平过龟宿山村有诗云:“筹峰之阴有小村,或呼龟七或龟宿,看来称谓非无因、七阜如龟起还伏。星罗棋布显精神,造物钟灵信不独,一山走窜一山回,溪曲坡平堪聚族。沿途躞蹀杂牛羊,绕屋扶疏间松竹。十顷马江迎面平,百仞筹峰负背肃。风急天高四大空,扫尽红尘十万斛,夕阳西下鸟倦飞,仍恋溪山独往复”。(见《劫余诗草》)

    高洋里 位县之西偏,居乌龙江南岸。有村曰黄石、下洋(又作华阳)、东屿、横岭、塔山、大洋里、山田、后歧。案闽县今改称林森,与长乐分界之处在高详里,曰太岁坑,坑立界牌。牌之向背一书“闽侯县界”,一书“长乐县界”,两面俱附署:“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月,民政厅委员陈煌琳、闽侯县长陈世鸿、兼长乐县长王伯秋勘定。”碑高五尺。

    至德里 背负大象山,面临上洞江。有村曰歧头、洞头(又称洞江)、马头、新马、青岚、岭头、塘屿(又称唐峰)、黄李、山腰、赤屿、小安里、大田源(又呼大前门)、澧渎里(又称逐鹿里)

    绍惠里 西与林森界。有村曰琅尾、宅园、前汀(又作前厅)、琅岐(又称南琅岐)、阡中(又称村中)、大溪、老子洋(又呼为老鼠洋)。

    钦仁里 以分水岭与福清林森分界。有村曰曹洋、南门、仙坡、陈店、莲角福圣、东边过桥(以上八社)、玉田(即白田)、桃源(又称桃坑头)、上元。

    按以上六里村庄,当民国二十六年时编查保甲,列为第七区,全面划分一十七乡镇,曰:营前(称镇)、四林、霞洲、筹岐、马头、塘屿、五黄、琅尾、大溪、玉田、八社、下洋、黄石、洋屿、猴屿、浮岐、江左,以上称乡一十六,保六十有九。保名从略。至三十六年整编保甲,设乡镇公所二,曰营前镇公所,曰罗钦乡公所。罗钦乡并五都罗北、罗南、环山三保在内,于六里范围编保二十有六:曰瀛里、瀛江、安限、泮野、祥朱、霞洲、筹东、洋屿、高山、象山、猴屿、浮歧、下洋、里井、忠义、水上、湖里、三峰、唐山、赤龙、琅峰、琅阡、大溪、八社、桃源、玉田。

    户口于民国二十四年普查,在六里,旧称第七区方面,户统计一万六百一十四;口统计四万六千三百八十二,内男丁二万七千零一十二,女丁一万九千三百七十。据《生产农业普查报告书》。

    附全县户口总数备考

    民国二十四年旧历正月初一普查情况

    区别 户 数 口 数 男 丁 女 丁 有家属者口数 无家属者口数

    全 县 49568 227525 128415 99110 226577 948

    一 区 4427 19322 10609 8913 19111 211

    二 区 4414 19405 11320 8085 19352 53

    三 区 7592 40047 22743 17304 39869 178

    四 区 7430 33780 18830 14950 33650 120

    五 区 12038 55073 30502 24541 54793 250

    六 区 3053 13546 7399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