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一百二十三 贵州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龙里卫军民指挥使司东至新添卫六十里,东南至都匀府二百里,西南至定番州百里,西至贵阳府六十里,西北至底寨长官司百里。自卫治至布政司见上,至江南江宁府四千一百五十里,至京师七千六百二十五里。

    汉为西南夷地。唐、宋时,皆为罗甸蛮地。元置平伐等处长官司,属新添葛蛮安抚司《志》云:元初置龙里州,隶八番罗甸宣慰司。至元末,改为平伐长官司。大德元年,平伐首领内附,乞隶亦奚不薛千户,从之。寻改隶新添葛蛮安抚司。明朝洪武二十三年,置龙里卫,属贵州都司。二十九年,又升为军民指挥使司《志》云:洪武四年,置龙里驿。十九年,改曰龙里站。二十三年,始置卫,属贵州都司,而总领于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一年,增置贵州布政司,卫仍属贵州都司,领长官司一。今以龙里卫并龙里长官司,置龙里县,属贵阳州。

    卫咫尺会城,噤喉要地。脱有不虞,则黔、楚之路绝,而肘腋之患至矣。故曰:欲保贵阳,先守龙里。此前鉴也天启初,安邦彦作乱,犯贵阳,先据龙里,以绝官军之援。既而官军克龙里,贼遂引而西。

    ○龙里废县卫东南五十里。《志》云:元初置县,属龙里州,寻省入平伐长官司。又龙里废州,在今卫治西。亦元初置,寻废。今卫城,明洪武二十三年筑,以石,有门四,城周四里。

    平伐废长官司卫东南六十里。元置,明初因之。万历十八年省,今见贵阳府。又哝耸、古平等处废长官司,《志》云:在卫东十里。元置,隶新添葛蛮安抚司。明初废。

    ○龙架山卫南一里。卫西南一里又有回龙山。卫西一里又有马鞍山。《志》云:卫城东有紫虚观山,又龙里站旁有潮音山,参差角立,为近郊之险。

    冗刀山在废平伐司西南八里。峰峦如列戟,上有营垒故址,今见贵阳府。又长冲山,在卫西四十里,旧为苗贼出没之所,成化间,置哨堡以守之。

    ○簸箕河卫北四里。入新添卫境,下流合清水江。又原溪在卫西南五里。东北流,合于簸箕河。今其地有广济桥,为往来者必经之道。○加牙河,在废平伐司北,源出卫东南谷者寨,流入大平伐之瓮首河。

    ○长冲关卫西十七里。又龙耸关,在卫东二十里。俱洪武二十五年置,设兵戍守。《志》云:卫西一里有西关,东一里有东关。又卫西五里有永通关,二十里有黎儿关,皆戍守处也。

    龙头营在卫东。天启初,安邦彦犯会城,抚臣王三善赴救,自新添抵龙头营,败贼兵,夺龙里,是也。○白杵营,在卫东南。安邦彦犯会城,其党洪边土司宋万化据龙里,官军不能进。别将杨愈懋等与贼战于江门白杵营,死之。

    莲花堡在卫西。天启三年,安邦彦再犯会城,使贼党何中尉据龙里。抚臣王三善遣别将祁继祖等下龙里,破莲花堡,连烧上中下三牌贼寨百余处。于是龙里之路始通。又高寨亦在卫西。王三善克龙里,引兵复进,夺高寨、七里冲,乘胜进兵毕节铺,遂抵会城,是也。○龙里驿在卫城西。又龙里站,亦置于此。大平伐长官司卫南八十里。洪武十九年置,授土酋宋隆豆为副长官,属贵州卫。二十八年改今属,编户四里。今亦设平伐司。

    ○谷峡山司治东北,连峰峭壁,中一径可通。旧与平伐长官司分界。

    ○瓮首河司东南二十里,下流合清水江。

    ◇新添卫军民指挥使司东南至都匀府一百五十里,东北至平越府七十里,西南至龙里卫六十里,北至乖西长官司五十里。自卫治至布政司一百二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四千二百九十里,至京师七千五百六十里。《禹贡》荆、梁南境。秦为黔中郡地。汉为西南夷柯郡地。宋为羁縻蛮地《志》云:宋嘉泰初,土官宋永高克服麦新等地,以其子胜守之,改麦新曰新添。元至元间,置新添葛蛮安抚司初隶湖广行省,后改属云南行省。至正间废。明洪武四年,置新添长官司。二十二年,增置新添千户所,属贵州卫。二十三年,改所为卫。二十九年,又升为军民指挥使司,隶贵州都司都司仍统于四川。永乐中,始增置贵州布政司,而卫所悉属于贵州都司。后仿此,领长官司五。今置新添卫。

    卫当出入之交,居形援之要。会城有警,新添无恙,折冲不虞无术也。盖根柢滇黔,控扼蛮左,卫实居其上游矣天启初,安邦彦之乱,贵阳围,龙里陷。贼方分兵下瓮安,袭偏沅,以断我军。时主师者出平越,抵新添,西指会城,贼旋引却。瓮安县,见平越府。

    ○新添长官司附郭。明洪武四年置,授土酋宋仁贵。初属贵州卫,寻为卫治。《城邑考》:卫城俱洪武二十二年筑,以石,有门四,城周五里有奇。编户〔十〕里。

    瓮城都桑废长官司卫西南二十里。元置,属新添安抚司,明初废。○金星山在卫城西。又西二里有银盘山。又象鼻山,在卫北一里。卫北十里,又有杨宝山,峰峦秀耸。○文笔山,在卫南六里,亦名笔峰山,以山势高耸也。城南十里又有天马山,与文笔山对峙。谷定山卫西北五里。又卫东北十里,有蔡苗山。上有飞泉,悬崖而下,宛如玉虹。《志》云:县东十里有东山,南十五里有松牌山。

    猪母洞卫东二十里。天启初,安邦彦围贵阳,抚臣王三善自平越赴援,至猪母洞。明日次新添,是也。《志》云:猪母洞今名凭虚洞,其后又有雷鸣洞。

    ○清水江卫西北三十里。自贵阳府流入界,又东北入平越府境。○大笼河,在卫东六十里,北流入清水江。又八字河,在卫东二里,有东西二水,合流如八字,其下流亦入清水江。

    瓮城河卫西南二十里。源出龙里卫废平伐长官司界。东北流经此,下流亦入于清水江。天启初,安邦彦犯会城,据龙里。王三善进兵平越,别将徐时逢败,死于瓮城河。又官军讨邦彦于水西,不克,退屯威清。苗仲乘官军之溃,大掠龙里。至瓮城,尸横四十里。即此。《志》云:瓮城河受众水之流,涨溢独甚。横截官道,津济为艰。旧有浮梁,弘治六年改建惠政桥于其上。其处即元瓮城司废址也。○乾溪,在卫西十里,流合瓮城河。又麦新溪,在卫城西,流合八字河,上有麦新桥。

    ○谷忙关卫东十五里,与平越卫接界。又卫西南十五里,有瓮城关,俱洪武二十三年建。《志》云:卫城东有东关。又有西关,在卫西。○新添驿,在卫城北。又新添站,亦置于此。

    小平伐长官司卫西南五十里。元为雍真、乖西、葛蛮等处长官司,属顺元路军民安抚司。《志》云:元为雍真等处蛮夷长官司。大德初,改平伐等处兼雍真蛮夷长官司,似误。明洪武十五年,置小平伐长官司,授土酋宋斌保,属贵州卫。二十三年,属龙里卫。二十九年,改今属。编户〔六〕里。

    ○谷阻山司东五里。又司西十里有陇冒山。

    ○雍真河在司治西,流入清水江。元长官司以此名。

    把平寨长官司卫南六十里。元置,属顺元路安抚司。明洪武五年,仍置司,授土酋萧任成,属贵州卫。二十三年,属龙里卫。二十九年,改今属。编户〔二〕里。

    ○摆笼山司东二十里。又司北十五里有翁黄山。

    ○翁黄河在翁黄山下。又司南有罗鸭溪。皆流入瓮城河。

    丹平长官司卫西南百里。《志》云:元置丹平等处蛮夷长官司,属广西南丹州,后废。明洪武三十年,仍置司,授土酋莫谷送,改今属,后废。永乐元年复置,编户〔四〕里。○陇黄山在司治南。又司东二十里,有摆铺山。司东北三十五里,有洞得山。○甲港溪司东十五里,亦流入瓮城河。

    丹行长官司卫西南百二十里。《志》云:元置丹行等处蛮夷长官司,属广西南丹州,后废。明洪武三十年,仍置司,授土酋罗海。又改今属,寻省。永乐元年复置,编户四里。

    ○睹虎山司西十里。多林木,谓之睹虎大箐。又藤茶山,在司治西南。

    ○藤茶河在司东南。源出藤茶山,东北流,亦瓮城河之上源也。◇威清卫指挥使司东至贵阳府六十里,东南至定番州百三十里,南至金筑安抚司八十里,西至平坝卫六十里,北至水西鸭池河百里。自卫治至布政司见上,至江南江宁府四千四百九十里,至京师七千七百五十里。

    汉为西南夷地,后为郡地。唐、宋羁縻蛮地。元为贵州宣慰司地。洪武二十一年,置威清站,隶贵州卫。二十三年,改置卫,隶贵州都司。〔今亦设威清〕卫。卫肘腋会城,控扼孔道,襟带山川,拒塞苗左,西偏要地也。

    ○威清城今卫治。洪武二十六年建,以石,有门四,城周四里有奇。○马鞍山卫城东南。又有笔山,亦在城东。《志》云:卫西北五里,又有蜜蜂山。○铜鼓山,在卫西南二十里。相传诸葛武侯南征,获铜鼓于此。又羊耳山,在卫北。天启初,别将张彦方败水西贼于此。

    香炉岭在城西。又城南一里,有曹本洞,明敞如堂室。又卫西南十里,有凉伞洞,一名华盖洞。近时或易为云龙洞,其相对者曰扁洞。洞口匾窄而中宽广。○耸翠峰,《志》云:在卫东十里石宫堡。

    ○的澄河卫西八里。《志》云:源出普定九溪坝,东流入界,经卫西入山洞中。伏流十里,至青山长官司界而复出,合于陆广河。今有的澄河巡司,在卫西五里,永乐中置。鸭池河卫西北百里,与水西为界。天启初,王三善解会城之围,乘胜而前。一军屯陆广,向大方。一军屯鸭池,向安邦彦巢穴。贼纠其党攻陷陆广,乘胜赴鸭池,王师退屯威清。既而官军复振,贼堑鸭池以自守,是也。大坝洪卫西北百五十里,入水西境内。天启初,别将张彦方败贼于羊耳,追至鸭池河,深入大坝洪、红冈岛,即此。○汲波塘,在卫西南二十里,壅溪涧诸流,灌田甚广。

    ○的澄关卫西八里,临的澄河上,因名,路出滇南。○三坌寨,在卫西北,与水西接境。崇祯初,督臣朱燮元讨水西,分兵三道。一出三坌,一出陆广,一出遵义,即此。又威清驿,在卫城南,威清站亦置于此。

    ◇平坝卫指挥使司东至威清卫六十里,南至金筑安抚司九十里,西至普定卫六十里,北至水西界百里。自卫治至布政司百二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四千六百七十里,至京师八千五十里。

    汉为南夷地,后为柯郡。唐、宋俱为罗国地。元为金竹府地。明洪武二十三年置卫,属贵州都司。今亦设平坝卫。

    卫背负崇冈,面临沃野,山川环峙,控扼要冲。

    ○平坝城今卫治。洪武二十三年建,有门四,周四里有奇。

    ○鹿角山卫城南十里。石峰耸立,形如鹿角。又马头山,在卫东南二十五里。群山连络,高耸凌空,状如马首。○天马山,在城西一里,又城南一里,有圆帽山。三里,有笔山。八里,有蹲狮山。亦名狮子山。又团山,在城内,卫治南小山也。又卫治西南,有观音山。

    袈裟岩卫南五里,削壁千仞,如展袈裟,其相接者又有包玉岩。○南仙洞,在卫东南十五里,石壁高十丈,入洞二十余武,地势广平,可容千人。其西有深潭。又洛阳洞,在卫东十五里,下有洛阳河。

    ○车头河卫南十里,水势百折。又南十里有麻绵河,卫东十五里为洛阳河,其水皆汇流而东北入于鸭池河。○东溪在卫城东,源出东北石洞中。流灌田亩,人赖其利。又龙洞泉在卫南二十五里龙洞堡侧,亦有灌溉之利。

    ○滴水关卫南三十里。又平坝驿,在卫城东南。又卫城南有沙作站。◇普定卫军民指挥使司东至平坝卫六十里,东南至金筑安抚司界百里,西至安庄卫六十里,东北至水西界百里。自卫治至布政司一百八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四千三百六十里,至京师七千八百里。

    古西南夷地。汉为郡地。晋为兴古郡地。唐为罗甸蛮地《志》云:唐为罗鬼、犵狫、可历刂苗民所居,号普里部。元初,置普定府,属云南行省《志》云:元初置普定万户,寻改为府。至元中,又创置罗甸宣慰司于此。二十七年,司罢,仍为普定府,领安顺、永宁、镇宁、集安四州。大德七年,改府为路仍属曲靖宣慰司。寻改属湖广行省。明洪武十四年,仍置普定府,属贵州布政司。未几,增置普定卫。十八年府废。二十五年,改置普定卫军民指挥使司,仍属四川领三州,六长官司。正统中,始割隶贵州布政司。正统三年,改属贵州都司。

    卫山川扼塞,民夷辐辏,襟带三州谓四川、云、贵,控引百蛮,边鄙一都会也。

    ○普定城今卫治。《志》云:故城在今城东二十里。洪武十四年筑,明年,改筑今城,以石,府卫皆治焉。有门四,水关三,城周八里。

    ○旗山卫东南一里,峻拔如卓旗。又城东有马鞍山。城西一里,有龙井山。二里有印山。三里有大林山、小林山。又有唐帽、猫儿等山。《志》云:卫治东南有东胜山,高数仞,长倍之,俗名青龙山。又治西有西秀山,上有浮图七级,二山皆在城内,与近城诸山互相掩映。○搏翠山,在卫东北五里。其上危峰雄峙,下有龙潭洞,泉石甚胜。又玄真山在卫西十五里杨家桥铺。山高险,一径逶迤,可达其巅。

    欢喜岭卫北二里。洪武中,蛮贼攻城,指挥顾成大破之于此。军民皆喜,因名。《志》云:卫东南二里,有清虚洞,亦幽胜。

    ○九溪河卫东南四十里,溪流九曲,萦回而东,即威清卫的澄河之上源也。○龙泉,在城西一里,出龙井山。又永济泉,在城西北二里,水出石中,涌流成溪。又枪凿泉,在城西十里,自山麓下流。俗传诸葛武侯驻兵于此,将士以枪凿之,泉即涌出。又圣泉,在卫东北五里,亦自山麓引流。《志》云:卫城四面皆深濠,山溪水注之,萦纡四达,皆流会于九溪河。

    思腊河在卫北境,接水西界。天启初,官军议讨水西,使黔兵繇普定渡思腊河,径趋贼巢,谓此。

    ○罗仙关卫东十里。又杨家关,在卫东三十里。老虎关,在卫西三十里。牛蹄关,在卫西五里。大屯关,在卫西十五里。旧皆为戍守处。何买寨在卫北。洪武十年,安陆侯吴复遣将杨文击普定贼,破何买等寨,是也。又穿心堡,在卫东二十里,有穿心堡桥。《志》云:卫西十里,有诸葛营,相传武侯遗址。○普利驿在城南门外,隶安顺府。又城西一里,有普定站。

    ◇安庄卫指挥使司东至普定卫六十里,东南至安顺府九十里,西至安南卫百十里,北至水西界百二十里。自卫治至布政司二百四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四千四百二十里,至京师八千三百里。

    古西南夷地。元为永宁、镇宁二州地。明洪武二十三年,置安庄卫《志》云:洪武十四年,置纳吉堡,是年改为卫。隶贵州都司,领守御千户所一。

    卫近接黔、蜀,远控滇、粤。而关索岭者,又明初用兵之地也。洪武十六年,太祖尝谕傅友德云:关索岭非古道,古道又在西北,可以大军蹂之,开此道以接普定,即芒部渠长可尽获也。噫!用兵于西南卫,其绾毂之口矣。

    ○安庄城今卫治。洪武二十五年筑,以石。有门四,周四里有奇。

    ○青龙山在卫城南。连峰叠,委迤如龙,下有嘉乐池。其对峙者曰白虎山,亦在城南。又龟山,在卫西南五里。○东坡山,在卫东三里,逶迤盘郁,高三十里,亘十余里,卫之名山也。《志》云:卫东一里有玉京山,又有笔架山,皆与东坡山相接。

    环翠山在城北。林木苍翠,环拱卫城。又白崖山,在卫西三里,山势起伏联络。自水西至普定欢喜岭、老虎关、马场铺、龙井铺等处,绵延百里,至此而止。又慈母山,亦在卫西三里,形如母负子,俗名背儿崖。又有螺山,在卫西三十里,下有大河。○白马洞,在卫南三里。又卫西五里,有紫云洞,一名太极洞,以上圆下方也。又有巢云洞,在卫北二十里,皆有泉石之胜。又有黑洞,在卫东一里。又卫东南五里,曰仙人洞,皆深黑,非秉炬不可入。

    ○乌泥江《志》云:在卫南百里。源出山箐中,汇诸溪涧之水,其流始盛。东南流入金筑安抚司界,又东南入定番州界,流急水浑,故曰乌泥,即都泥江也。详见川渎盘江。白水河卫南三十里。源出山中,悬崖飞瀑,自高注下,三相承,凡数十仞。湍激若雷,时有云雾塞其下。《滇程记》云:白水驿达渣城有鸡背、关岭、白石堡、安笼箐,凡六亭。谚云:渣城白水,半人半鬼。盖滇路之险绝者。南流经慕役长官司,注于盘江。

    杨吉河卫西南十五里,下流注于白水河。又贺家溪,在卫城北,源出东坡山。东北流,绕卫城中西出,溉田甚广。又石溪,在卫南四十里,流入慕役长官司界,注于白水河。○荻芦池,在卫北六十里。周回八里,中有小岛,居人资以灌溉。又有石泉,在卫西三里,出石窦中,引流灌田。其相近有丰泉,出白崖山下,浸灌颇广。又清泉亦出白崖山,其下流为浦泉,合于城西五里之碧溪,入白水河。

    ○老虎关在卫东二十五里。与普定卫接界,又木各屯,在卫东南九十里,旧为戍守处。

    白水堡卫南二十五里,堡东为安庄站。又北口堡在卫南五十五里。南口堡,在卫南八十里。堡东为查城站。又有查城驿,西南至安南卫三十里。关索岭守御千户所卫南五十里。洪武二十一年,置关索岭、鸡公背二堡,寻并鸡公背入焉。二十五年,置为所,建城,以石,有门三,城周三里。亦置关岭所。

    ○关索岭即所治,滇黔通道也。洪武十五年,谕吴复等取关索岭。既又敕曰:若通关索岭,慎勿与蛮人战于岭上,当分哨直捣其巢穴,以掩袭之,使彼各救其家,不暇纠合以抗我师。其旁土寨即未能下,合兵攻之,无不克也。继而诸将克关索岭,又取其旁土寨数十。《滇程记》:鸡公背与关索岭相对,两山之趾,界以溪涧。岭凡四十三盘,至巅,有香树坡、小箐口坡、白口东坡、安笼箐坡、胡椒凹、象鼻岭,左右皆崖箐万仞,中仅有道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