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第三十八 寺观类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sp; 安定里。显德元年号仙宗。后改今额。

    旧产钱一贯二百八十八文。

    云居院  待宾里。三年置。

    旧产钱一十二文。【“曾记”:一十一文。】

    法云院  灵运里。同年置。

    旧产钱二百四文。【“曾记”:一百三十四文。】

    宝胜院  北平里。【(底本作“北平里”,库本作“比平里”。)】皇朝建隆二年置。

    旧产钱四百八十七文。【“曾记”:四百八十三文。《县申》:四百一十七文。】

    闽山院  太平里。乾德四年置。

    旧产钱二贯一百二十五文。【《县申》:一贯一百二十五文。】

    弥陀院  杨崎里。开宝二年置。

    旧产钱九百七十三文。

    普明院  怀贤里。三年置。

    旧产钱三百三十三文。【“曾记”:三百三十文。】

    兴福院  遵化里。四年置。

    旧产钱一贯二百三文。

    普济院  胜平里。同年置。

    旧产钱七十七文。

    兴庆院  忠信里。七年置。

    旧产钱六百二十二文。

    华严院  观风里。同年置。

    旧产钱三百三十九文。

    药师院  越城里。八年置。

    旧产钱二百六十五文。

    资圣院  钦德里。九年置。

    旧产钱三百一十七文。【“曾记”:三百四十文。】

    普闻院  怀贤里。太平兴国二年置。

    旧产钱三百六十一文。

    崇福院  越城里。同年置。

    旧产钱一百七十文。

    三峰院  兴城里。三年置。

    旧产钱一贯六百六十六文。

    宴云院  德风里。同年置。

    旧产钱七百一文。

    云林院  同里。同年置。

    旧产钱一贯五百二十三文。

    慈云院  施化里。七年置。

    旧产钱二百一十二文。【“曾记”:二百一十七文。】

    奉慈院  同里。同年置。

    旧产钱八百一十文。【“曾记”:八百七文。】

    仰山院  德风里。雍熙四年置。

    旧产钱一百一十八文。

    报恩尼院  超胜里。同年置。

    旧产钱一贯五百一十五文。【“曾记”:一贯五百一十三文。】

    大仙宗院  怀贤里。同年置。

    旧产钱二贯四百三十二文。

    白云院  江阳里。端拱元年置。

    旧产钱三百五十八文。

    西台院  【“曾记”、《县申》并作西室。】崇江里。【(本志“叙县·侯官乡”条云:“乡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旧有崇江里,后并。”此处及以下“般若院”仍称其里名,存疑。)】淳化五年置,王太师墓墩为基。

    旧产钱一百文。

    报恩院  宁棋里。大中祥符八年置。

    旧产钱一贯二百四十三文。

    重林院  待宾里。天禧元年置。

    旧产钱一贯二百六十六文。

    鹫峰院  施化里。天圣二年置。

    旧产钱二贯五百九十文。

    仙宗塔院  忠信里。七年置。

    旧产钱一贯一百五文。

    西峰院  太平里。宝元元年置。

    旧产钱八百八十二文。

    马鞍山地藏院  太平里。二年置。

    旧产钱八十八文。【“曾记”:二十八文。《县申》:八十六文。】

    龙安院  清善里。庆历元年置。

    旧产钱三百四十二文。

    兴圣院  太平里。三年置。

    旧产钱四百四十七文。【“曾记”:一贯九十七文。】

    灵源院  同里。五年置。

    旧产钱五百七十七文。

    盐山院  宁棋里。八年置。

    旧产钱一百三十八文。

    庆云院  超胜里。先是,闽王舍花园为之,后废,皇祐元年复置。

    旧产钱一贯二十四文。

    南塔院  忠信里。同年置。

    旧产钱二百九十二文。【“曾记”:四百九十一文。】

    荐福院  江阳里。二年置。

    旧产钱四百六十文。

    秀峰院  忠信里。四年置。

    旧产钱七百九十二文。

    万安院  施化里。嘉祐元年置。

    旧产钱一贯一百二十七文。

    观音尼院  忠信里。二年置。

    旧产钱三百八十二文。【《县申》:一百八十二文。】

    螺峰院  太平里。同年置。

    旧产钱四百五十五文。【“曾记”:一贯一百三十五文。】

    弥勒院  崇福里。三年置。

    旧产钱八十文。【“曾记”:一百八文。】

    资圣院  怀贤里。熙宁三年置。

    旧产钱二百八十九文。

    三明院  胜平里。六年置。

    旧产钱二百八十文。

    长生院  施化里。元丰三年置。

    旧产钱一贯四百八十三文。

    大慈院  忠信里。三年置。

    旧产钱五百三十二文。【“曾记”:五百二十一文。】

    建兴院  黄信里。四年置。

    旧产钱一贯二百四十八文。【“曾记”:一贯四十三文。】

    般若院  崇江里。六年置。

    旧产钱五百一十五文。

    罗汉院  稷下里。七年置。

    旧产钱四百四十二文。【“曾记”:四百二十二文。】

    云际院  同里。同年置。

    旧产钱三百五十一文。【“曾记”:三百五十七文。】

    丁山院  兴城里。元祐二年置。

    旧产钱六十二文。【“曾记”:一百二十文。】

    报先院  钦德里。五年置。

    旧产钱七十五文。

    祥山尼院  崇福里。八年置。

    旧产钱二百三十六文。【“曾记”:一百三十五文。】

    释迦尼院  太平里。同年置。

    旧产钱八十二文。

    保安院  长寿里。绍圣二年置。

    旧产钱二百五十四文。

    保福院  遵化里。三年置。

    旧产钱三百一十五文。

    菩提院  钦德里。元符二年置。

    旧产钱二百四十六文。

    资福尼院  孝悌里。崇宁二年置。

    旧产钱三百三文。

    昙山尼院  北平里。五年置。

    旧产钱二百二十八文。

    鹿苑院  钦德里。同年置。

    旧产钱八十一文。

    瑞云院  兴城里。政和二年置。

    旧产钱四百一十五文。

    崇福院  稷下里。六年置。

    旧产钱一贯五百六文。【“曾记”:五百五文。】

    灵光寺  清平里。建炎四年重修凤凰亭。

    旧产钱一贯二十二文。

    崇林尼院  长寿里。绍兴二十年置。

    旧产钱二百六十三文。【“曾记”:二百五十有奇。】

    资福院  遵化里。

    旧产钱二贯四百五十五文。【“曾记”:二贯四百六十四文。】

    灵峰院  同里。

    旧产钱二百七十八文。

    资国院【(底本作“资国院”,崇抄作“资福院”。)】  钦德里。

    旧产钱二贯三百八十五文。

    兴福院  兴城里。

    旧产钱一贯三百四十文。

    崇福院  同里,蕉溪屯。

    旧产钱六百六十四文。

    报恩尼院  同里。

    旧产钱三百九十一文。

    翠云院  同里。

    旧产钱一百三十一文。

    保福院  同里。

    旧产钱一百一十一文。

    灵石尼院  同里。

    旧产钱九十二文。

    观寂院  钦德里。

    旧产钱三百六十文。

    建瑞院  恭顺里。

    旧产钱一百八十二文。

    新兴院  高迁里。

    旧产钱五文。

    观音院  顺安里。

    旧产钱九百三十文。

    资福院  太平里。

    旧产钱六百九十七文。

    北天王院  同里。

    旧产钱二百六十四文。【“曾记”作保圣天王,二百四文。】

    新兴尼院  同里。

    旧产钱八十文。

    报先院  北平里。

    旧产钱六百四十四文。

    泗洲院  稷下里。

    旧产钱五百九十五文。

    前观音院  同里。

    旧产钱五百七十二文。

    后观音院  同里。

    旧产钱四百五文。

    五云院  同里。

    旧产钱三百五十二文。

    秀峰院  同里。

    旧产钱二百七十四文。

    资福院  同里。

    旧产钱二百一十六文。

    中兴院  同里。

    旧产钱一百六十一文。

    慈峰院  越城里。

    旧产钱四百二十三文。

    大善院  长寿里。

    旧产钱三百九十一文。

    西峰院  温泉里。

    旧产钱一百二十五文。

    庆安院  高迁里。

    旧产钱三百九十一文。

    凤山院  忠信里。

    旧产钱一百一十三文。

    香山尼院  江阳里。

    旧产钱一百七十五文。【“曾记”:一百一十三文。《县申》:二百九十九文。】

    净安院  德风里。

    旧产钱一百五十六文。

    西灵院  江阳里。

    旧产钱八十六文。

    西林尼院  同里。

    旧产钱六文。

    山院  观风里。

    旧产钱一百四十三文。【林殆庶《记》:五代时创。】

    白莲院  宁棋里。

    旧产钱一百九文。

    观音院  崇福里。

    旧无产钱。

    石泉院  杨崎里。

    旧产钱九十二文。

    宝峰院  怀贤里。

    旧产钱八十八文。【“曾记”:八十九文。】

    泗洲院  西安里。

    旧产钱八十三文。

    【以上《州籍》。】

    香灯地藏院  杨崎里。

    旧无产钱。【《县申》:新产十四文。】

    【已上四十所,未会到起置年代。(底本、崇抄皆作“四十所未会起置子粒”,库本作“田十所未会到起置子粒”。末二字疑误,今据上例改“子粒”为“年代”。)】

    ○道观  山附

    山川胜概,神仙之所栖宅,餐霞饮水,与世迥隔,故耳目不至者,率常以为荒诞。吾州东郭外榴洞,南山间甘果,与城东南突兀号九仙者,此固杳漠无所追据。至升山、怡山、福山、霍童、高盖、洞宫、石竹,则悉有遗迹可验。自后汉徐登,吴董奉,梁王霸、林玄光,唐法权、法群,皆家世吾郡,踵相继见记传者,岩岫深秀,泉石清古。是以任敦又自临海,【(据出土之王审知夫人任氏墓志铭中作“任敖”,而本志中各处皆作“任敦”,注之。)】邓伯元自吴郡,王玄甫自沛国,褚伯玉自盐官,咸不远数千里而至,学成名著,后人间即其地慕求之。于是,有道观焉。

    惟道家以清净求不死为术,彼安分委命,来向者寡矣,非若释氏以死后祸福恐动惊怖,故寺院无数,而道观至今才有其九,自非时代好尚,祠、宫、斋宇亦卑隘无足言者。唐祖混元帝,始广所建;皇朝祥符间,奉《天书》;崇、观后,尊道学,故于近郡兴置特伟。今天庆、光孝观,紫极宫,是也。其首冠他所,以朝谒、焚修与祈禳之地,故灵迹古怪又非六者所能尽云。

    闽县  天庆观  州东七里。皇朝大中祥符六年置。先是后唐长兴中,闽王建东华宫。【时王鏻方信道士陈守元,既建宝皇宫,又建东华宫。】大中祥符元年,诏以正月三日【(底本作“一日”,据库本、崇抄及下文郎简《记》,并检《宋史·真宗纪》改。)】天书降,为天庆节。二年,令天下建天庆观。五年,圣祖降,复令建殿。是岁正月,州乃以东华宫为之。【时,张邓公为广东转运使,会诏建观,因请即旧为之,以纾天下土木之劳。】十一月建殿,崇奉圣祖。【八年,郎简为《记》云:“元正三日,改元祥符,(底本作“改元□□”,库本作“改元天禧”,崇抄作“改元”,不示缺。按:此为祥符八年作《记》,当追记前事,非其后之“天禧”,当作“祥符”为是。)特立令节,广建灵宫;简自帝心,咸称‘天庆’。然后东封岱宗,西祀睢上,致神人叶梦,语扬天意。(底本、库本作“语扬”,崇抄作“阐扬”。)乃设位延恩,端圭清夜,祥云飘然以纷郁,圣祖倏尔而来格,仙官肃侍,列位惟六。皇帝钦承明训,抚育黎庶,复诏列藩,严祠立像。盖尊尊而敦孝也。六年春,敕赐为天庆观。旁倚翠巘,雅为逍遥之墟;杳隔红尘,宛是清净之奥”云云。】岁时,长吏率官属朝谒。有金宝牌。【大中祥符六年,有进烧金法,以铁为之,凡百余两为一饼,每饼辐解为八片,谓之鸦咀金。真宗令上方铸为金牌数百。天禧元年,玉清昭应宫成,遂颁天尊万寿金宝牌,镇天下名山福地。】

    旧产钱二贯九百七十九文。

    闽县  报恩光孝观  崇宁三年建。先是二年十月,诏天下建崇宁观。或谓:州南东西两山,左弱右强。乃建观九仙山之巅,号“天宁万寿”,楼阁岿然,遂与乌石相峙,为一州之胜。绍兴七年,改为报恩广孝观。十三年,改“广”为“光”。

    九仙山  【本名于山高一百十五步。周回三百一步。(底本、库本作“三百一步”,崇抄作“三百十步”。)相传何氏兄弟九人升仙于此,因号九仙山。古《闽中记》云:“其山越王无诸,九日燕此,亦号九日山。”】

    四彻亭  【在山上。旧名九仙。唐元和中元锡造。庆历中沈邈修,更名。蔡公襄有《登四彻亭》诗:“偶尔寻幽上翠微,游人啼鸟似前期。花间行印露沾纸,山下放衙云满旗。艳艳舞衣朝日处,飘飘商橹落潮时。传杯且与乘春醉,身世悠然两自遗。”后建观,亭始废。

    《政和万寿道藏》  【政和四年,黄尚书裳奏请建“飞天法藏”,藏天下道书,】总五百四十函,赐今名,以镂板进于京。淳熙二年,令以所藏经文送于行在所。】

    圣上万寿二楼:左玉虚、右金名。【殿前。政和五年黄尚书裳建,自为记。】

    九天采访应元保运真君阁  【殿南。政和六年黄尚书裳自为记。】

    旧产钱九百九十七文。

    侯官  紫极宫  聚英坊之北。唐天宝元年,田同秀言:【(底本、崇抄皆作“田周秀”,据库本改,其事见史载。)】“老子降于丹凤门。”以锡灵符,因置混元皇帝庙。二年,改庙为宫。三年,以在京为太清宫,东宫为太微宫,诸州为紫极宫。今梁题云:“昭宗乾宁五年九月二日”,盖再建也。伪《闽录》云:光化三年创。

    旧产钱一贯三百三文。

    宁德  鹤林宫  县北七十里。梁大通二年置,霍童山下。即《洞天记》所谓霍林洞天是也。其峰最高者曰大童,次曰小童。二童之旁一峰,如香炉,曰金刚源。唐贞观六年,为第一洞天。武后时,司马炼师于此修炼,后驾鹤升天,道士王玄甫等以闻,遂赐额号鹤林。天宝六年,改曰仙游山。贞元中,钟台危侧,忽一夕风雨震电,乡人闻钟声,谓倾圮矣,迟明视之,则端然无恙。【(底本作“端然□正”,崇抄作“端然正”,不示缺,据库本改。)】后尝为支提廨院,寻复为观。

    霍童山  【高约七里,(底本作“□□七里”,崇抄作“七里”,不示缺,据库本改。)顶平可坐百人。昔,吴郡人邓伯元、(底本作“邓元”,崇抄同,据库本补。按:是篇上下文皆记及“邓伯元”。)盐官人褚伯玉、沛国王玄甫于此,授“青精饭食、白霞丹景”之法,见五脏,(底本作“见五藏”,据库本、崇抄改。)夜中能书。僧法权、法群及其童子亦于此得道。上有泉名甘露,饮之延年。有石竹廊(底本作“□名甘露□之延年有石行廊”,崇抄作“上有池名甘露饮之延年有石竹廊”,据库本改补。)三十余步,石室颇深广,石桥横跨半空。有石臼、石盆、石盂,皆天成。石坛旁生竹一枝,遇风则能自扫坛上。西北有“玉镜”,(底本作“玉镜”,库本同,崇抄作“玉铙”。)碧色鹊尾,香炉在焉。】

    桃花洲  【去合林一里。唐初始有此洲,今转高大,桃木日盛,故以名洲。】

    午日岩  【岩高数百丈,瀑布直下。程公端午日尝采药于此,故名。】

    旧产钱二百三十文。

    罗源  洞宫天庆观  县北六里。唐天宝七年。五月十三日,望□□□□□□□移置老君像此山下。樵采有禁。□□□韦尚书岫廉问,嗣而兴之,始给田度道士,□□宫观。【(底本“望”字下缺七字,崇抄末有“广州”二字;又底本“尚书”之前缺四字,崇抄有“韦”字,其余同缺;底本“宫观”二字之前亦皆缺二字。库本则自“望”字起至“宫观”止,皆无之,径以“五月十三日”下接“朱梁时”。今仍存底本所缺,待质。)】朱梁时,王氏尚佛,遂废。皇朝建隆元年,邑人林瑞复创殿一间。大中祥符二年,诏置天庆观,县令和恽挂额于殿门。有叟余成请大建堂宇,至天圣七年乃备。【有余成自为记,今存。】政和八年,以观徐真人旧宅,岁久颓损,其邻仙茅寺久据其地。可并归之。

    洞宫山  【高三百八十步。原出建州武夷山。(底本作“建□□荑山”,缺二字,崇抄作“建宁府武夷山”,据库本补。)真诰云:洞宫山,七十二福地,(底本作“洞宫山□□□福地”,崇抄作“洞宫山为第□福地”,据库本补。)此其一也。”村有神姥石。《旧记》云:昔有神姥来自罗源,所践之迹,入于磐石。”】

    仙茅山  【去洞宫四里。徐真人炼茅根之所,后于永福高盖山上升。】

    八仙亭  【开成中创。】

    旧产钱七十六文。【“曾记”:三十六文。】

    侯官  冲虚宫  西禅寺之南。梁王霸父增,自齐朝渡江入闽,【(今西禅,其宅也)】善黄老术。霸幼好之,每登怡山经宿乃返,年三十,游武夷山十六年,还旧居。乃于山南凿井,有白龟吐泉。炼药既成,点瓦为金。是岁,闽中斗米千钱,乃鬻金运米,以济贫民。后以所余药服之,旬日如醉,忽于所居皂荚木下蝉蜕而去。【林嵩记云:“梁时三月三日也”。周朴诗云:“王君上升处,信首故居前。皂荚即须朽,白龟应亦全。云间犹一日,洞里已千年。碧色坛如黛,今时谁可仙。”】唐贞元中,观察使李若初尝登楼西望,有五色云当其宅,遂以为冲虚宫,塑任敦、董奉、徐登及霸像为四仙祠。伪闽王延翰重创。其木与坛、井今存。【林嵩为记云:“坛灶基墌犹存。井有白龟,时或游泳。水能祛疾。”初王霸云:“坛坏不用修,木枯不用伐。皂木不结子,结子人得道。西南白龟井,吾乘之去来。龟归吾亦归。”庆历中,皂荚再生。王守逵诗:“修炼曾君此,(底本、库本作“曾君此”,崇抄作“曾居此”。)传闻固异常。坛留皂荚树,人去白云乡。龟向胎中息,(底本作“龟□胎中息”,缺一字,崇抄作“龟得胎中息”,据库本补。)神藏肘后方。辽东鹤未返,华表夜苍苍(底本作“□苍”,缺一字,据库本、崇抄补。)。”林安道《白龟井》诗:“古甃千龄在,寒泉味最纯”。(底本作“□龄在”、“□□纯”,缺二字,崇抄同,据库本补。)《皂荚木》诗:“海外蟠桃同永久,月中丹桂共参差”。(底本作“□参差”,缺一字,据库本补。)绍兴中,皂荚复生,然未见其异也。惟□号(底本作“推□号”,缺一字,库本作“推推号”,据崇抄改。)“真君济贫金”犹有之。旧陈植诗:“鼎边鸡犬知何在,云外龙鸾去已赊。惟有黄金馀瓦砾,贫民时复得些些。”今每风雨后,数里间耕者或得遗金,紫磨色,半瓦印文宛然,重不过三四铢。】

    景真堂    东轩【孙逢吉、吴栻有诗。】

    旧产钱三贯五百五十九文。【“曾记”:三贯六百文。】

    福清  福真观  在海口镇。元祐七年,道士林知源创。政和八年赐今额。殿西隅有丹井,饮之愈疾,侧有宣圣庙。号丹井书堂。

    旧无产钱。

    福清  灵宝观  县南一里。昔有林真君玄光于石竹山炼丹【。丹成,骑虎上山。(底本、库本作“上山”,崇抄作“上升”。)今有虎岩溪,右有井,旱不涸,或曰炼丹水。】后为观。绍圣二年,移于水南玉融山之阴。宣和三年为灵宝道院。【曹绩书额。】乾道九年,史丞相浩重修。

    旧产钱二百二十九文。

    长乐  祐圣堂  旧有之。绍兴初,县令题今额,招道士住持,遂著《州籍》。其邑人自言:“大中祥符六年,既改东华宫为观,始以上相青童君香火于今所盖造奉安。”宣和间,知神霄宫刘静一增创殿宇。【淳熙七年,邑人有请欲以旧东华广德宫额于此张挂。】

    旧无产钱。

    《三山志》卷第三十八终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