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幽兰居士东京梦华録巻之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军头司

    军头司每旬休,按阅内等子①、相扑手、剑棒手格斗。诸军营殿前指挥使直②,在禁中有左右班、内殿直、散员、散都头、散直、散指挥。御龙左右直,系打御从物;御龙骨朵子直、弓箭直、弩直、习驭直、骑御马、钧容直、招箭班、金枪班、银枪班。殿侍诸军东西五班,常入祗候,每日教阅野战。每遇诸路解到武艺人,对御格斗。天武、捧日、龙卫、神卫,各二十指挥,谓之上四军,不出戍。骁骑、云骑、拱圣、龙猛、龙骑,各十指挥。殿前司、步军司有虎翼各二十指挥,虎翼水军、宣武各十五指挥,神勇、广勇各十指挥,飞山、床子弩、雄武、广固等指挥。诸司则宣效六军。武肃、武和、街道司诸司诸军指挥,动以百数。诸宫观宅院,各有清卫厢军、禁军剩员十指挥。其余工匠修内司、八作司、广固作坊、后苑作坊、书艺局、绫锦院、文绣院、内酒坊、法酒库、牛羊司、油醋库、仪鸾司、翰林司、喝探、武严、辇官、车子院、皇城官、亲从官、亲事官、上下宫皇城黄皂院子、涤除,各有指挥,记省不尽。

    [注释]

    ①等子:宋代军事制度中一种下级军官的名称,比等子再高一级为军头。宋赵升《朝野类要》卷一云:“军头引见司等子,旧是诸州解发强勇之人,经由递传至京师。今则只取殿前旧司捧日等指挥人兵拣为之。……等子之上,谓之忠佐军头,皆由百司人兵亲兵及随龙人年劳升为之,或幕士带之。”②直:宋代军制中军官的名称,叫“某某直”,“直”当是指在一定的岗位上负有一定责任的意思。下文中“御龙左右直”、“弓箭直”、“弩直”等,总称为诸班直。见《宋史》卷一四一“兵制二·禁军下”。

    [译文]

    军头司每过十天,就按照考核范围内的等子、相扑手、剑棒手进行格斗训练。各军营殿前指挥使直,在宫中各有左右班、内殿直、散员、散都头、散直、散指挥;御龙左右直,负责皇帝出行时的护卫及持举各种皇家仪仗的工作,包括御龙骨朵子直、弓箭直、努直、习驭直、骑御马、钧容直、招箭班、金枪班、银枪班。负责宫殿防务的禁军有东西五班,经常进入宫中候命,还要每天进行野战训练。每逢各路解送到京城的武艺高强的艺人,都要在皇帝面前进行格斗表演。天武、捧日、龙卫、神卫四军,各有将领二十指挥,称为上四军,一般不承担京城之外的任务。骁骑、云骑、拱圣、龙猛、龙骑这五军,各有部署十指挥。殿前司、步军司各有虎翼禁军二十指挥,虎翼水军、宣武军各有部署十五指挥,神勇、广勇两军各有十指挥。飞山、床子弩、雄武、广固等各设有指挥,各司则有宣效六军,武肃、武和、街道司等各军指挥,常常动辄百人以上。京城中各处的宫观宅院,也都各有清卫厢军、禁军剩员十指挥。其余的如工匠修内司、八作司、广固作坊、后苑作坊、书艺局、绫锦院、文绣院、内酒坊、法酒库、牛羊司、油醋库、仪鸾司、翰林司、喝探、武严、辇官、车子院、皇城官、亲从官、亲事官、上下宫皇城黄皂院子、涤除等部门,各有所属指挥,凭借记忆记录,难以详细记述。

    皇太子纳妃

    皇太子纳妃,卤簿①仪仗,宴乐仪卫。妃乘厌翟车②,车上设紫色团盖,四柱维幕,四垂大带,四马驾之。

    [注释]

    ①卤簿: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出行的目的不同,随行的仪仗也各不相同。汉应劭《汉官仪》卷下记云:“天子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汉代以后,卤簿也用于后妃、太子及王公大臣,唐代制度对于四品以上官员皆给卤簿。原本作“卤部”误,今改。②厌翟车:用翟羽作为遮蔽的车子。翟,即是雉鸟。《周礼·春官·巾车》云:“王后之五路……厌翟,勒面缋总。”《隋书·礼仪志五》记隋代皇后的车驾有十二等,第二等为厌翟。

    [译文]

    皇太子纳妃的典礼上,使用皇家的卤簿仪仗队,宴会上有仪仗侍卫。太子妃乘坐厌翟车,车上置有紫色的圆形车盖,车盖的四柱上挂有帷幕,四角悬挂着大彩带,用四匹马驾车。

    公主出降

    公主出降①,亦设仪伏、行幕、步障②,水路。凡亲王公主出则有之。皆系街道司兵级数十人,各执扫具、镀金银水桶,前导洒之,名曰“水路”。用檐床③数百,铺设房卧,并紫衫卷脚幞头天武官④抬舁。又有宫嫔数十,皆真珠钗插、吊朵玲珑、簇罗头面、红罗销金袍帔,乘马双控双搭,青盖前导,谓之“短镫”。前后用红罗销金掌扇遮族,乘金铜檐子⑤,覆以剪棕,朱红梁脊,上列渗金铜铸云凤花朵。檐子约高五尺许,深八尺,阔四尺许,内容六人,四维垂绣额珠帘,白藤间花。匡箱之外,两壁出栏槛,皆缕金花,装雕木人物神仙。出队两竿十二人,竿前后皆设绿丝绦,金鱼勾子勾定。

    [注释]

    ①出降:公主出嫁。帝王地位尊崇,其公主出嫁故称“降”。唐代已用此词,如唐李肇《国史补》卷中云:“太和公主出降回鹘。”②步障:用以遮蔽风尘或障蔽内外的屏幕。古代贵族女子出行时要设置步障。《世说新语·汰侈》云:“君夫(王恺)作紫丝布步障、碧绫裹四十里。石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步障”或作“步鄣”,《晋书·列女·王凝之妻谢氏传》云:“乃施青绫步鄣自蔽。”③檐(dn)床:即下文“檐子”。或谓“檐床”的“檐”为“擔(担)”,不确。④天武官:禁军上四军的军官名称。见前“军头司”一节。⑤檐子:古代达官贵人出行时乘坐的轿子,有上盖和四边屏障的称为舆,无上盖和四边屏障的称为檐子。唐代时已经很流行,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曾有诏禁止,但却未能禁住,到宋代依然使用。高承《事物纪原》卷八引《旧唐书·舆服志》云:“开成末定制,宰相三公诸司官及致仕官疾病官许乘檐子,如汉魏载舆之制。”

    [译文]

    公主出嫁时,也设有仪仗、行幕、步障,并且要求水路。凡是亲王的公主出嫁,都要有这样的规格。街道司的士兵几十人,每人都拿着洒扫工具和镀金镶银的水桶,在仪仗队伍前面清扫路面并且洒水,此谓之“水路”。仪仗使用的轿子多达数百个,上面铺设有内室卧具,并由身穿紫衫、头戴卷脚幞头的天武官抬着。又有宫嫔几十名,全都头戴珠翠金钗、珍贵玉饰及华美的绢花、吊朵等,身着红罗销金长衣和披风,骑着马并排前行,另手执青色华盖的人做前导,这叫做“短镫”。仪仗队伍前前后后都用红罗销金掌扇遮蔽、簇拥着,公主乘坐的是镶金裹铜的檐子,轿顶上盖着剪花的棕榈装饰,檐子的梁脊是大红色的,上面排列着渗金铜铸的云凤花朵。轿子高约五尺,深八尺,宽四尺左右,轿内可容纳六人,轿子的四面都垂挂着有刺绣横额的珠帘,配有白色的藤蔓并点缀着花形图案。轿子的轿厢外面,两边高出档壁的栏槛上都雕刻着金花,装饰着雕刻的人物或神仙。轿子的两边,列有两队兵士共十二人,抬竿前后都装饰有绿丝带,用金鱼钩子固定。

    皇后出乘舆

    皇太后、皇后出乘者,谓之“舆”①。比檐子稍增广,花样皆龙,前后檐皆剪棕,仪仗与驾出相似而少,仍无驾头、警跸耳。士庶家与贵家婚嫁,亦乘檐子,只无脊上铜凤花朵,左右两军自有假赁②所在。以至从人衫帽、衣服从物,俱可赁,不须借措。余命妇王宫士庶,通乘坐车子,如檐子样制,亦可容六人。前后有小勾栏,底下轴贯两挟朱轮,前出长辕约七八尺,独牛驾之,亦可假赁。

    [注释]

    ①舆:古代的代步工具,用牲畜拉动的叫舆车,用人力抬行的叫肩舆。舆车在魏晋时已十分流行,有车厢,像轿子一样有盖有壁有门。《宋书·礼志五》云:“魏晋御小出,常乘马,亦多乘舆车。舆车,今之小舆。”《南齐书·舆服志》亦记云:“舆车,一曰小舆,小行幸乘之。”肩舆在晋代也已经盛行。《晋书·王导传》云:“会三月上巳,(元)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当时舆的制作,是用两根长竿,中间设软椅坐人。起初上面没有加盖,后来加覆盖遮蔽物,成为轿舆。这里所谓的皇太后、皇后乘坐的是舆车,因为后文说到它用“独牛驾之”,而不是只用人抬。②假赁:租借、租赁。

    [译文]

    皇太后、皇后出行时乘坐的叫做“舆”。比檐子稍宽大一些,其上面装饰的图案都是龙,舆的前后顶檐上都是用修剪过的棕片进行装饰。出行时的仪仗队同皇帝出行时的规格大体相似,只是人数略少一些,没有驾头、警卫而已。普通百姓人家与权贵之家有婚嫁之事,都可以乘坐檐子,只是檐子主梁上没有铜凤花朵装饰。檐子左右两侧的仪仗,都有可以租用的地方,甚至随从的衣帽及有关用品,都可以租用,完全不须自己到各处去筹办。其他的朝廷命妇、宫中宦官及一般官僚士大夫,都乘坐车子,车子的式样如同檐子,也可容纳六人。车子的前后均有小勾栏,车厢下面有一条长轴贯穿并钳住两边的朱红色车轮。车前边伸出长约七八尺的车辕,仅用一只牛驾车。这样的车和牛也都可以租用。

    杂赁

    若凶事出殡,自上而下,凶肆各有体例。如方相①、车舆、结络、彩帛,皆有定价,不须劳力。寻常出街市干事,稍似路远倦行,逐坊巷桥市,自有假赁鞍马者,不过百钱。

    [注释]

    ①方相:古代用来驱疫避邪的神像。《周礼·夏官·方相氏》即有记述。后来民间在办丧事时用竹条和纸扎制成神像模型,在送葬时烧化,也叫方相。

    [译文]

    如果遇到有丧事出殡,从上到下所有事情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在专售丧葬用品的店铺都有一定的规矩。如送葬的方相、车舆、结络、彩帛等,都各有规定的定价,不须再劳费精力。平常到外边办事,如果嫌路远而不愿行走,各处的街坊里巷、桥头集市上,均有租借马匹鞍具者,所有花费不会超过一百文钱。

    修整杂货及斋僧请道

    倘欲修整屋宇,泥补墙壁,生辰忌日,欲设斋僧尼道士①,即早辰②桥市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夫,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

    [注释]

    ①设斋僧尼道士:即通常所谓的“斋僧”,也就是备斋饭施舍给僧人。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六朝时候这种“斋僧”的活动就比较流行了。五代和北宋时期,朝廷或民间办理丧事时也要斋僧,这已成为一种习俗。宋王溥《五代会要》卷四“忌日”一节云:“每遇国忌行香,宰臣跪炉,僧人表赞……行香之后,斋僧一百人,永为定制。”②早辰:即早晨。“辰”通“晨”。

    [译文]

    如果要整修房屋,泥补墙壁,或者生辰、忌日,打算设斋请僧尼或道士做法事超度,则每日早晨在桥头或街巷口的集市上,都可以找到做木工活的匠人,叫做“杂货工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