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幽兰居士东京梦华録巻之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说“五代史”评书,文八娘则以叫果子闻名。其余的各种表演艺人及表演形式不可计数。不论是刮风下雨、热天冷天,每个戏棚里的观众都是日日爆满。教坊司和军乐队,每逢旬休日就到外面练习演唱、奏乐,并允许百姓们观看。每逢宫中办宴会的前一个月,教坊司就开始召集学员们练习队舞、奏乐,杂剧节目依次表演。

    娶妇

    凡娶媳妇,先起草帖子①,两家允许,然后起细帖子,序三代名讳,议亲人有服亲田产官职之类。次檐②许口酒,以络盛酒瓶,装以大花八朵、罗绢生色或银胜八枚,又以花红缴檐上,谓之“缴檐红”,与女家。女家以淡水二瓶、活鱼三五个、箸一双,悉送在元③酒瓶内,谓之“回鱼箸”。或下小定、大定④,或相媳妇与不相。若相媳妇,即男家亲人或婆往女家看中,即以钗子插冠中,谓之“插钗子”;或不入意,即留一两端彩段,与之压惊,则此亲不谐矣。其媒人有数等,上等戴盖头⑤,着紫背子⑥,说官亲宫院恩泽;中等戴冠子,黄包髻,背子,或只系裙,手把青凉伞儿,皆两人同行。下定了,即旦望媒人传语。遇节序,即以节物头面羊酒之类追女家,随家丰俭。女家多回巧作之类。次下财礼,次报成结日子。次过大礼,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妆冠帔花粉,女家回公裳花幞头之类。前一日,女家先来挂帐,铺设房卧,谓之“铺房”。女家亲人有茶酒利市之类。至迎娶日,儿家以车子或花檐子发迎客,引至女家门,女家管待迎客,与之彩段,作乐催妆上车。檐从人未肯起,炒咬利市⑦,谓之“起檐子”,与了然后行。迎客先回至儿家门,从人及儿家人乞觅利市钱物花红等,谓之“拦门”。新妇下车子,有阴阳人⑧执斗,内盛谷豆钱果草节等,咒祝,望门而撒,小儿辈争拾之,谓之“撒谷豆”,俗云厌青羊等杀神也。新人下车檐,踏青布条或毡席,不得踏地,一人捧镜倒行,引新人跨鞍蓦草及秤上过,入门,于一室内当中悬帐,谓之“坐虚帐”。或只径入房中,坐于床上,亦谓之“坐富贵”。其送女客,急三盏而退,谓之“走送”。众客就筵三杯之后,婿具公裳花胜⑨簇面,于中堂升一榻,上置椅子,谓之“高坐”,先媒氏请,次姨氏或妗氏请,各斟一杯饮之;次丈母请,方下坐。新人门额,用彩一段,碎裂其下,横抹挂之,婿入房,即众争扯小片而去,谓之“利市缴门红”。婿于床前请新妇出,二家各出彩段,绾一同心,谓之“牵巾”,男挂于笏,女搭于手,男倒行出,面皆相向,至家庙前参拜。毕,女复倒行,扶入房讲拜,男女各争先后对拜毕,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妇女以金钱彩果散掷,谓之“撒帐”。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段、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然后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饮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宫院中即亲随人抱女婿去,已下人家即行出房,参谢诸亲,复就坐饮酒。散后,次日五更,用一桌,盛镜台、镜子于其上,望堂展拜,谓之“新妇拜堂”。次拜尊长亲戚,各有彩段、巧作、鞋袜等为献,谓之“赏贺”。尊长则复换一匹回之,谓之“答贺”。婿往参妇家,谓之“拜门”。有力能趣办,次日即往,谓之“复面拜门”,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赏贺亦如女家之礼。酒散,女家具鼓吹从物,迎婿还家,三日,女家送彩段油蜜蒸饼,谓之“蜜和油蒸饼”。其女家来作会,谓之“暖女”。七日则取女归,盛送彩段头面与之,谓之“洗头”。一月则大会相庆,谓之“满月”。自此以后,礼数简矣。

    [注释]

    ①草帖子:古代议婚的程序中,经媒人说合之后先写成的书面契约,男家、女家各写一份,上面写明家庭中三代的姓氏、官职及田产等。下帖子共有两次,第一次写得较简略,叫草帖子;第二次写得较详细一些,叫细帖子。②檐:即“担”的通假字。以下“缴檐”、“花檐”、“檐从人”、“起檐子”、“车檐”等皆同此。③元:通“原”,原来的。④小定、大定:古代议婚程序中,下彩礼称为下定。下彩礼一般分两次,第一次叫“纳彩”,初步定下联姻意向,称为小定;第二次叫“纳币”,确定结婚的日期,称为大定。⑤盖头:古代妇女所戴的一种头巾,或称为幞头。这里是指上等媒人所戴的那种比较高档的头巾。⑥背子:古代服装的一种样式,即只遮挡前胸和后背,而没有袖子,又称为“半臂”。相当于今天所谓的坎肩、马甲之类。这里是指媒人所穿的那种紫色的坎肩。⑦炒咬利市:炒,同“吵”。炒咬利市,是说抬新人的轿夫们喧嚷着要喜钱。⑧阴阳人:以占卜、看相、测风水等事项为职业的术士,或称阴阳家、阴阳先生。古代在举办婚礼时也往往要请这样的人来担当一定的角色。⑨花胜:本义是古代妇女所戴的花形首饰,剪彩为之。这里指在婚礼上新郎官头上戴的花胜,与平时女子所戴的花胜有所不同。这种规矩在北宋时比较流行,但也有人不太赞成。司马光《书仪》卷三“婚仪上”云:“世俗新婿盛戴花胜,拥蔽其首,殊失丈夫之容体。必不得已,且随俗戴花一两枝、胜一两枚可也。”

    [译文]

    凡是要娶媳妇的,首先应起草一份草帖子,等男女两方家庭同意,然后再写一份细帖子,上面按顺序写明家中曾、祖、父辈三代人的名字,还有定亲人的身份、田产及官职之类的情况。紧接着,男方家准备一担许口酒,酒瓶要用花络罩上,还要装饰八朵大花以及新鲜颜色的罗绢或八个银白色的花胜,再用花红绸子缠系在酒担上,这叫做“缴担红”,送到女方家。女方家用淡水两瓶、活鱼三五条、筷子一双,全都放进男方家送来的酒瓶中,这叫做“回鱼箸”。之后,男方家再商议下小定或是下大定的时间,以及要不要亲自去女方家相看一下媳妇。如果要相看媳妇,则男方家的一位亲人或未来的婆婆要陪同去女方家里,相看得中意,就用一支钗子插在女方的帽子上,这叫做“插钗子”;如果相得不满意,就留下一两块彩缎给女方压惊,这也就代表此亲事不成了。媒人们也分为好几等,上等媒人头戴盖头,身穿紫色坎肩,专门说合那些官宦人家、宫廷里的显贵人家以及其亲戚的婚事。中等媒人头上戴帽子,或用黄色的头巾包髻,身穿坎肩,或者不穿坎肩而只系一件裙子,手拿一把遮阳伞。媒人必须是两人同行。待男方下了定之后,就主要由媒人在两家之间进行传话。每逢各种节日,男方家就将应节的礼品以及羊肉和酒水之类的物品送往女方家中,所送的礼品可根据男方家的经济状况,随意就行。女方家则一般都回赠一些自家做的食品或小礼物之类的东西。然后就是正式下财礼,再接着,就是确定成婚的日子。最后是过大礼,在婚礼的前一天或者是当天一早,男方家将催妆的冠帔和花粉等送到女方家,而女方家则要回送一套公服及花幞头之类的东西。举办婚礼的前一天,女方家人先来到男方家,在新房里挂上帐子,铺设婚床及摆放嫁妆等,这叫做“铺房”,男方家则要对来者招待茶酒和赠送喜钱等。到迎娶的当天,男方家的迎亲车或花轿出发,迎亲队伍热闹地来到女方家门前。女方家热情款待前来迎亲的客人,并送给他们彩缎,之后开始奏乐催妆,新娘上了车或花轿,而车夫或轿夫们却不肯起程,嚷嚷着要喜钱,这叫做“起担子”,给了喜钱才肯起程。迎亲的队伍回到男方家门前,随行人以及男方的亲友们都纷纷索要赏钱或礼物,这叫做“拦门”。新娘准备下车或轿时,有阴阳先生一只手里拿着斗,斗里盛着谷子、黄豆、铜钱及果物等,口中不停地念着祝福的话,同时抓起斗里的东西向前抛撒,小孩子们争先抢拾,这叫做“撒谷豆”,世俗认为这样可以镇住青羊等杀神。新娘下了车或轿,脚踏青布条或者毡席,不能踩到土地上。同时前面有一人捧着一面镜子倒退着行走,引领新娘从马鞍、草垫及秤上跨过,进门后新娘要坐在屋内悬挂的帷帐之内,这叫做“坐虚帐”。也可让新娘直接坐在新房中的座上,叫做“坐富贵”。女方家送新娘来的客人们,每人饮酒三杯后就告辞了,这叫做“走送”。待所有前来贺喜的宾客入席并饮过三杯之后,新郎身穿礼服,头戴花胜,满面春风,在中堂摆上一个木榻,木榻上面再放一把椅子,然后坐在椅子上,这叫做“高坐”。先请媒人过来,再请姨娘或妗子这些长辈过来,各斟一杯饮了;再请丈母娘过来敬上一杯,才下坐。新房的门额横楣上,将一块彩缎的下边撕裂成条,横挂上边,等新郎进入新房后,贺喜的客人们便争先撕扯一缕而去,这叫做“利市缴门红”。新郎在床前请新娘出来,男女两家各拿出一块彩缎,绾成一个同心结,这叫做“牵巾”。新郎把这巾挂在笏板上,新娘把巾搭在手上,新郎倒退着出门,两人面对面,一同到家庙前参拜。拜完之后,新娘倒退而出,由人搀扶着到新房中进行互拜礼。新郎、新娘对拜之后,就来到床边,新娘面向左坐着,新郎面向右坐着,这时妇女们用金钱彩果等向床上抛撒,这叫做“撒帐”。接着,男在左女在右,各自取下一缕头发,两家人拿出缎带、钗子、木梳、头须之类的扎系在一起,这叫做“合髻”。然后将两个酒杯用彩带连接在一起,新郎和新娘互饮一杯,这叫做“交杯酒”。饮完后把酒杯连同花冠子掷于床下,如果酒杯一仰一扣,按照风俗认为这是“大吉”,众人则连忙道喜。然后将床帐掩上。这时院子里有亲随的人便将女婿抱持到外边,其他人也都出了新房,拜谢各位亲友,之后都坐下来饮酒。酒宴散后,在第二天五更的时候,在一张桌子上摆放上镜台、镜子等,新娘要对着中堂行跪拜礼,这叫做“新妇拜堂”。然后拜谢各位尊长和亲戚,并各赠送一份花布、制作精巧的鞋袜等作为礼品,这叫做“赏贺”。尊长们则另换一匹绸缎回赠,这叫做“答贺”。女婿到岳父岳母家参拜,这叫做“拜门”。有财力能够很快就把彩礼办妥的,第二天就要前往,这叫做“复面拜门”,或者过三天或七天再去也都是可以的,送的礼品也都和女方家所送的礼品差不多。待酒宴散后,女方家准备着鼓乐班子及礼物,送女婿归家。第三天,女方家要派人送彩缎、油蜜、蒸饼到男方家,这叫做“蜜和油蒸饼”。娘家人到婿家来聚会,这叫做“暖女”。第七天则来接女儿回娘家,或者送来一些彩缎、头饰等礼物给女儿,这叫做“洗头”。结婚满一个月之后,则要举行一次大的聚会以示庆贺,这叫做“满月”。从这之后,各种礼数就简单多了。

    育子

    凡孕妇入月,于初一日,父母家以银盆,或錂①或彩画盆,盛粟秆一束,上以锦绣或生色帕复盖之,上插花朵及通草,帖罗五男二女花样,用盘盒装送馒头,谓之“分痛”。并作眠羊、卧鹿、羊生②果实,取其眠卧之义。并牙儿衣物绷③籍等,谓之“催生”。就蓐分娩讫,人争送粟米炭醋之类。三日落脐灸囟④。七日谓之“一腊”。至满月则生色及绷绣钱,贵富家金银犀玉为之,并果子,大展洗儿会。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以钗子搅水,谓之“搅盆”。观者各撒钱于水中,谓之“添盆”。盆中枣子直立者,妇人争取食之,以为生男之征。浴儿毕,落胎发,遍谢坐客,抱牙儿入他人房,谓之“移窠”。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晬”⑤。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盏于地,盛果木、饮食、官诰、笔砚、算秤等,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晬”。此小儿之盛礼也。

    [注释]

    ①錂:本义为金,这里指金属盆。②羊生:意义不明,疑有误字。③绷:原作“繃”,即小儿包被,与“襁褓”义同。④灸囟(xìn):囟,即初出生的小儿头顶前方颅骨未长严的地方。古时候流行的规矩,是在小儿初出生的第三天用中医的灸法给小儿处理一下,叫灸囟。⑤晬(zuì):古时的一种风俗。小儿出生百天叫“百晬”,一周岁叫“周晬”,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在周晬时,用盘盛放纸、笔、刀、剑等物,让小儿抓取,用来预测小儿将来长大后的志趣,这叫“试晬”,盛物之盘称为“晬盘”。

    [译文]

    凡是孕妇到了要分娩的月份,在这个月的初一那天,其父母家中要用银盆,或是金属盆或彩画装饰的盆,盛放粟秆一束,盆上用锦绣或者彩色巾帕盖着,上面插着花朵及通草,并用帖罗扎成五男二女的花样来表示多子多福,另外还要用盘盒装着馒头给女儿送过来,这叫做“分痛”。并扎制眠羊、卧鹿等模型,取其眠卧的意思,同时一起送去的还有婴儿的衣物、包被等,这叫做“催生”。分娩之后,人们争相送来小米、木炭和醋等物品。婴儿出生第三天,要为小孩剪掉脐带,用灸法灸一次囟门。出生后的第七天叫做“一腊”。到婴儿满月的时候,用彩色布、花线及铜钱制作小物件作为礼物,贵富人家就用金银、犀角或美玉为礼品,连同各种水果、点心,举办盛大的“洗儿会”。亲戚朋友们一齐来聚会,烧一大盆热汤,并在盆中放入各种干果、葱蒜等,用几千丈彩布围绕在盆上,这叫做“围盆”。然后用钗子在盆中搅动,这叫做“搅盆”。旁观的人各自把铜钱撒到水里,这叫做“添盆”。撒进盆的红枣如果有直立着的,妇女就争着捞取吃了,认为这是生男孩的征兆。给小儿洗浴完毕,为小孩剪落胎发,再对来宾道谢,之后抱着小孩到别人家的屋中,这叫做“移窠”。到孩子出生百天再置办一次宴会,叫做“百晬”。到第二年生日这天,叫做“周晬”,这时要在地上摆放一些盘盏,盘中盛放着果木、饮食、官诰、笔砚、算秤等,以及经卷、针线等日常应用的物品,观察小孩会先抓取什么,来预测他将来的志趣,叫做“试晬”。这些都是为小孩子举行的盛大典礼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