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幽兰居士东京梦华録巻之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清明节

    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①。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②。子女及笄③者,多以是日上头。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宗室南班⑤近亲,亦分遣诣诸陵坟享祀,从人皆紫衫,白绢三角子青行缠,皆系官给。节日,亦禁中出车马,诣奉先寺、道者院⑥,祀诸宫人坟。莫非金装绀幰⑦,锦额珠帘,绣扇双遮,纱笼前导。士庶阗塞,诸门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迭成楼阁之状。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各携枣、炊饼、黄胖⑧、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谓之“门外土仪”。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但一百五日最盛。节日,坊市卖稠饧、麦糕、乳酪、乳饼之类。缓入都门,斜阳御柳;醉归院落,明月梨花。诸军禁卫,各成队伍,跨马作乐四出,谓之“摔脚”。其旗旌鲜明,军容雄壮,人马精锐,又别为一景也。

    [注释]

    ①大寒食:即寒食节。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云:“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间以一百四日始禁火,谓之私寒食,又谓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扫蔡先茔,经月不绝。”②子推燕:清明节放在门前的一种食品,为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取为此名。高承《事物纪原》卷八云:“故俗每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则以面为蒸饼样,团枣附之,名为子推。穿以柳条,插户牗间。相缘云,介子推逃禄,晋文公焚山求之。子推焚死,文公为之寒食断火,故民从此物祀之,而名子推。”③及笄:笄,即簪子。及笄,即是指古时候女孩子结发如成人,相当于男孩子的冠礼。女孩子及笄的年龄一般为15岁。《礼记·内则》云:“女子……十有五年而笄。”④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节”与“日”二字应当调换一下,为“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原本有误。⑤南班:即南班官,见本书卷之六“十四日车驾幸五岳现”一节注⑦。⑥道者院:见卷之六“收灯都人出城探春”一节注⑥。⑦绀幰:天青色的车幔。《隋书·礼仪志》卷五云:“犊车……五品以上,绀幰碧裹,皆白铜装。”这里谓“金装绀幰”,“金装”当为金色装,即铜装。⑧黄胖:土制的泥偶。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戊集《黄胖诗》有注云:“韩侂胄以春日宴族人于西湖,因土为偶,名曰黄胖。”

    [译文]

    清明节,通常京城里以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为大寒食。大寒食的前一天,叫做“炊熟”,人们用白面蒸制飞燕形的枣,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头上,叫做“子推燕”。家中有十五岁的女孩子的,都要在这一天将头发束起来。寒食节的第三天,就是清明节了。凡是新坟都在这一天拜奠祭扫,因此京城里的人们都纷纷到郊外扫墓。而宫中在半月之前就安排人们准备车马拜祭皇陵,皇家宗室及南班官等近亲子弟们,也分别被派遣前往各陵墓进行祭祀。随从全都身穿紫色长衫,白绢三角子青行缠头,这些全都由官府配发。清明节当天,宫中还要派出车马,前往奉先寺、道者院两处,祭祀各宫嫔的坟墓。宫中派出的祭祀车队,全都是青色的车幔,铜饰的车身,锦绣的横额,珍珠的垂帘,一对宫扇遮挡,另有两排纱笼前导。出门祭祀的百姓在各处城门都会驻足观看,而使道路拥挤堵塞。卖纸马的店铺,都在当街用祭祀用品摆放成楼阁的形状,供人观看和购买。郊外四野像集市一般,很是热闹。祭祀扫墓之人,往往就在绿树之下,或田园之间,摆放上杯盘果品,拜祭祝告。京城里的歌舞艺人,遍布于各个园亭中,到日暮才返城,各自携带着枣、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等,这些叫做“门外土仪”。出城的轿子都用柳枝、杂花装饰在轿顶上,四边垂下来,将轿门遮掩起来。从寒食节开始的三天中,城里的人们都会出城上坟,但是要数在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那天的人最多、景象最为壮观。节日期间,集市上卖的吃食有稠饧、麦糕、乳酪、乳饼等。傍晚,人们缓步进入城门,斜阳辉映着御道两旁的杨柳;乘醉回到自家院,明月的清光洒在庭院满树洁白的梨花上。各类军士及侍卫,各自排列成整齐的队伍,骑马奏乐,四处游玩,叫做“摔脚”。所有这些队伍都是旗帜鲜明,军容雄壮,人马精锐,又是京城里一道独特的景观。

    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

    三月一日,州西顺天门外开金明池①琼林苑②,每日教习车驾上池仪范。虽禁从,士庶许纵赏,御史台有榜不得弹劾。池在顺天门街北,周围约九里三十步,池西直径七里许。入池门内南岸西去百余步,有面北临水殿,车驾临幸,观争标、锡宴③于此。往日旋以彩幄,政和间用土木工造成矣。又西去数百步,乃仙桥,南北约数百步,桥面三虹,朱漆阑楯,下排雁柱,中央隆起,谓之“骆驼虹”,若飞虹之状。桥尽处,五殿正在池之中心,四岸石甃,向背大殿,中坐各设御幄,朱漆明金龙床,河间云水戏龙屏风,不禁游人。殿上下回廊,皆关扑④钱物饮食伎艺人作场勾肆,罗列左右。桥上两边,用瓦盆内掷头钱⑤,关扑钱物、衣服、动使。游人还往,荷盖相望。桥之南立棂星门,门里对立彩楼。每争标作乐,列妓女于其上。门相对街南,有砖石甃砌高台,上有楼观,广百丈许,曰宝津楼,前至池门,阔百余丈,下瞰仙桥、水殿,车驾临幸,观骑射、百戏于此。池之东岸,临水近墙皆垂杨,两边皆彩棚幕次,临水假赁,观看争标。街东皆酒食店舍,博易场户,艺人勾肆,质库⑥,不以几日解下,只至闭池,便典没出卖。北去直至池后门,乃汴河西水门也。其池之西岸,亦无屋宇,但垂杨蘸水,烟草铺堤,游人稀少,多垂钓之士,必于池苑所买牌子⑦,方许捕鱼,游人得鱼,倍其价买之,临水斫脍,以荐芳樽,乃一时佳味也。习水教⑧罢,系小龙船于此。池岸正北对五殿,起大屋,盛大龙船,谓之“奥屋”,车驾临幸,往往取二十日。诸禁卫班直簪花、披锦绣、捻金线衫袍、金带勒帛之类,结束竞逞鲜新。出内府金枪,宝装弓剑,龙凤绣旗,红缨锦辔。万骑争驰,铎声震地。

    [注释]

    ①金明池:汴京城新郑门外大街路北的一处人工湖,周长约九里。五代后周时周世宗欲伐南唐,开凿此湖训练水军,演习水战。北宋时成为京城外一处风光秀丽的游赏之地。秦观有《金明池》词,写金明池事,后来“金明池”成为词牌名。宋徽宗时在池边建造一些亭台殿阁,有宝津楼、宴殿、射殿等。②琼林苑:在汴京城新郑门外大街路南,与金明池南北相对,是皇帝宴请新科进士的地方。北宋初大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赐宴新科进士于琼林苑,后成为一种定例,每一科考试放榜之后,都要在琼林苑赐宴,叫“琼林宴”。③锡宴:即赐宴。“锡”是“赐”的通假字。④关朴:赌戏名。见卷之六“正月”一节注①。⑤头钱:进行关扑时,先投一份钱,取得资格,这份钱即是“头钱”。⑥质库:即当铺,又称“解库”。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有“特质钱为解库”一节,记述宋代质库交易情形颇详尽。⑦于池苑所买牌子:池苑所即“金明池与琼林苑管理处”。“牌子”,即准许捕鱼的证件,相当于现在说“要想钓鱼先到池苑所买门票”。⑧习水教:水军水战的教练或演习。金明池是北宋时京师教演水军的地方。明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八云:“宋太平兴国七年,太宗尝幸其池,阅习水战。”

    [译文]

    三月初一日,在城西顺天门外(即新郑门)开放金明池和琼林苑,每天在这里演习皇上车驾到来时的各种礼仪。虽然是皇家禁地,也准许一般士大夫和百姓前来观赏,御史台曾出榜明示,对来这里游玩的官员不得进行弹劾。金明池在顺天门大街以北,周围约九里零三十步,池东西向的最大宽度约七里。进入金明池内,顺着池的南岸往西去约百余步,有一座面朝北而建的临水大殿,皇上常亲临此处,观看比赛夺标、举办赐赏宴会。

    以前皇帝驾临时只是在这里用彩色布幔围成一处幕帐,到了政和年间则用土木建造成一座大殿了。又往西去几百步,是仙桥,桥南到桥北长约几百步,桥面由三个拱门相连,如同三条彩虹,大红油漆的栏杆,下面并排有两行桥柱,桥的中央宫门高高隆起,称为“骆驼虹”,远远望去犹如天上彩虹。桥北的尽头,在池的中心建有五座殿,池的四岸都用石头砌成,五殿和南岸的大殿正相对着。殿中的座位,各设置有皇帝专用的帐幔,还有朱红漆、镶金的龙床,河间云水戏龙屏风,同样不禁止游人观赏。五殿上下回廊都有关扑钱物、出售饮食、表演伎艺的各种商贩,艺人勾栏、瓦肆等场所。仙桥上面及桥的两边,都可在瓦盆里投掷头钱,以此关扑钱物、衣服及各种器具。游人来往,凉伞翠盖相接于路,十分热闹。仙桥的南头竖立着一座棂星门,门里边相对搭起两座彩楼。每逢比赛夺标奏乐时,这彩楼上都排列着演奏的妓女。与棂星门相对的街南边,有一座砖石砌成的高台,高台上建有楼观,面积有一百平方丈左右,叫宝津楼。楼前到金明池的正门,宽一百多丈。在宝津楼上可以俯瞰仙桥与水殿,皇上车驾至此,就在这里观看骑射、百戏表演。金明池的东岸,临近和靠近围墙的地方都是垂柳,两边都是彩棚和帷幕,临水位置的彩棚和帷幕可以出租,在此观看夺标比赛。街东边都是酒食店铺、赌博交易场所以及各种伎艺表演的场所。交付在当铺里抵押的物品,不论放了多少天,一到金明池关闭之日,便将所有典当物品没收或出卖。往北去直到金明池后门,就是汴河上的西水门了。金明池的西岸,没有房屋等建筑,但见垂柳轻拂水面,芳草遍铺堤岸,游人稀少,大多数是垂钓之士。钓鱼者须先到池苑所买牌子,才准许进园捕鱼。游人若想得到钓鱼者钓上来的鱼,就要用比市面上高出一倍的价钱买下,还可以在池水旁现场烹调成佳肴,真是难得的美味了。有时在金明池举行水军的教练或演习,操练之后就将小龙船停泊在此处。池岸正北对着五殿之处盖有一座高大的房子,用来停放较大的龙船,叫做“奥屋”。皇上临幸金明池,通常会选择在三月二十日。这一天,禁军各班直的卫士头上簪花、身披锦绣、穿着捻金线的衫袍、腰束金带勒帛之类的打扮,竞相地炫耀着新奇艳丽的军装。而且还要手持内宫的金枪,佩带镶有珍宝的良弓美剑,举着龙凤绣旗,骑的是披挂着红缨锦辔的好马。万马奔腾,铃声震天动地。

    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

    驾先幸池之临水殿,锡燕①群臣。殿前出水棚,排立仪卫。近殿水中,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②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又有一小船,上结小彩楼,下有三小门,如傀儡棚,正对水中乐船。上参军色③进致语④,乐作,彩棚中门开,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垂钓,后有小童举棹划船,辽绕数回,作语,乐作,钓出活小鱼一枚,又作乐,小船入棚。继有木偶筑球舞旋之类,亦各念致语、唱和乐作而已,谓之“水傀儡”。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船尾面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候⑤监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水戏呈毕,百戏乐船,并各鸣锣鼓,动乐舞旗,与水傀儡船分两壁退去。有小龙船二十只,上有绯衣军士各五十余人,各设旗鼓铜锣。船头有一军校,舞旗招引,乃虎翼指挥兵级也。又有虎头船十只,上有一锦衣人,执小旗立船头上,余皆着青短衣,长顶头巾,齐舞棹,乃百姓卸在行人也。又有飞鱼船二只,彩画间金,最为精巧,上有杂彩戏衫五十余人,间列杂色小旗绯伞,左右招舞,鸣小锣鼓、铙、铎之类。又有鳅鱼船二只,止容一人撑划,乃独木为之也。皆进花石朱勔⑥所进。诸小船竞诣奥屋,牵拽大龙船出诣水殿,其小龙船争先团转翔舞,迎导于前。其虎头船以绳索引龙舟。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阔三四丈,头尾鳞鬛,皆雕镂金饰,楻板⑦皆退光,两边列十子,充为歇泊中,设御座龙水屏风。楻板到底深数尺,底上密排铁铸大银样,如桌面大者,压重,庶不欹侧也。上有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龙头上人舞旗,左右水棚排列六桨,宛若飞腾。至水殿,舣之一边。水殿前至仙桥,预以红旗插于水中,标识地分远近。所谓小龙船,列于水殿前,东西相向。虎头飞鱼等船,布在其后,如两阵之势。须臾,水殿前水棚上,一军校以红旗招之,龙船各鸣锣鼓出阵,划棹旋转,共为圆阵,谓之“旋罗”。水殿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为二,各圆阵,谓之“海眼”。又以旗招之,两队船相交互,谓之“交头”。又以旗招之,则诸船皆列五殿之东,面对水殿,排成行列,则有小舟,一军校执一竿,上挂以锦彩银碗之类,谓之“标竿”,插在近殿水中。又见旗招之,则两行舟鸣鼓并进,捷者得标,则山呼拜舞。并虎头船之类,各三次争标而止。其小船复引大龙船入奥屋内矣。

    [注释]

    ①锡燕:即“赐宴”,二字皆为通假字。②棹刀:即掉刀。本书卷之五“京瓦伎艺”有“杂剧、掉刀、蛮牌”,可参照。③参军色:宋代杂剧表演中饰演的官人角色。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云:“优人杂剧,必装官人,号为参军色。”在演出时常执竹竿、念致语、指挥舞队进场退场,又称为“竹竿子”,参见卷之九“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一节。④致语:艺人在表演百戏之前所念诵的献辞,多为赞颂语气的对偶文字,相当于当代文艺演出时报节目的解说词。宋代不少著名文人都曾撰作过这一类的致语,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大家的文集中都有这样的致语。彭乘《墨客挥犀》卷十记云:“赵叔平罢参政致政,居睢阳,欧阳永叔罢参政,居汝阴。叔平一日乘女舆来访永叔。……于是欧公自为优人致语及口号。”⑤虞候:宋代官僚雇用的侍从。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雇觅人力”一节云:“凡雇倩人力及干当人……虞候、押番、门子……俱各有行老引领。”⑥朱勔:北宋末苏州人,与其父朱冲一同谄事蔡京,被升为防御使,借为皇帝采办花石纲之名在东南一带大肆巧取豪夺,民愤极大。方腊起义就打着诛朱勔的旗号而起兵。靖康元年,宋钦宗将他羁押在循州,又派使者将他斩杀。⑦楻板:即“艎板”。“艎”即是船。

    [译文]

    皇上的圣驾首先幸临金明池的临水殿,赐宴于朝中各位大臣。临水殿前面搭建有水棚,在此排列站立着仪仗和卫士。靠近临水殿的水中,一字排列着四条彩船,上面有禁军各部表演百戏,如舞大旗、扮狮豹、耍掉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旁边另外排列的两条船,上面都是乐队。又有一条小船,船上搭一座小彩楼,小彩楼下面有三个小门,楼的外形就像表演傀儡戏的棚子,正对着水面上的乐船。乐队船上先有一位扮作“参军色”的角色上场,向观众致辞,此时随着音乐声起,小船上彩楼的小门开了,从门中走出一个小木偶人。小船上有一个身穿白衣的人在水中垂钓,他的身后有个小童在举桨划船,小船回环旋转数次,钓鱼者和小童对话致辞,音乐声起,钓竿竟钓出一条活小鱼。音乐声再起,小船回到棚子里去了。继而有木偶、筑球、舞旋之类的表演,也各有致辞、相互唱和以及音乐伴奏等,这样的表演叫做“水傀儡”。又有两条彩船,船上竖着秋千架,船尾处表演百戏的演员正在表演登竿,左右有禁军指挥部的虞候监管表演,有鼓笛等乐器伴奏。又有一人表演荡秋千,当秋千荡到和水平一样高时,突然他翻着筋斗飞身入水,这叫做“水秋千”。水戏表演完毕,百戏船和乐队船,还有各船鸣锣鼓、伴奏、舞旗的,与水傀儡船一起分别往两边退去。这时,有小龙船二十只,每条船上有穿红衣的军士五十多人,且各船上设置有旗鼓和铜锣,船头上站有一名军人,舞动彩旗进行引导,这些人是禁军中虎翼指挥的军官。又有虎头船十只,每条船上有一位身穿锦衣的人,手执小旗站立船头上,其余的人都身穿青色短衣,戴着长顶子的头巾,一齐划着船桨,这些人是由百姓和卸任的差役组成的。又有两条飞鱼状的船,船身由五彩描画并且间有镶金,制作的很精巧,上面有身穿杂彩戏衫的五十多人,其间还排列着杂色小旗和红伞,左右有挥旗引导以及敲击小锣鼓、铙、锋等乐器的人。又有两条鳅鱼形状的船,每条只能容一个人划,因为这种船是用一块整木料制造的,都是那位采办花石纲的防御使朱勔进献的。各条小船竞相奔向奥屋,牵引拉拽着一条大龙船来到水殿前面,其他各条小龙船争先围绕着大龙船旋转划行起舞,在前面进行迎导。还有那些虎头船用绳索牵引大龙船。大龙船大约长三四十丈,宽三四丈,头尾的龙鳞、龙鬣,都是雕刻或镂空并加以镶金装饰的,船板的油漆都已失去亮光。船身两边排列着十个小房间,供妃嫔休息时用,中间设有皇上的御座,座后安有龙水屏风。从船板到船底深达数尺,船底上密密排放着铁铸的大银锭形状的铁块,每一块都像桌面那么大,用其压重,使大船身不至于发生倾斜、侧翻。大龙船上建有两层楼的看台和栏杆、门槛、阶梯等,中间设有皇上的御座。龙头上有人挥舞着旗帜,左右两边的水棚中,各排列着六支船桨,划动起来就像龙在水面飞腾一般。大船行至达水殿前,停泊在一旁。从临水殿前到仙桥,预先把红旗插在水里,用以标明水道的距离。前面说到的小龙船,排列在水殿前,东西相对。虎头船和飞鱼船等分布在小龙船的后面,就像两军交战的阵势。不一会儿,水殿前的水棚上,有一名军士用红旗发出号令,小龙船各自鸣锣击鼓划行出阵,船桨划动使船旋转,共同组成一个圆形的阵势,这叫做“旋罗”。临水殿前,又用红旗发号令,这些船分为两队,各自组成圆阵,这叫做“海眼”。又用红旗发出号令,两队船相互交叉行进,这叫做“交头”。之后又见红旗发号令,只见那些船都排列在五殿的东边,面朝着水殿排成行列,这时有一只小船上面站着一名兵士,手里执一长竿,竿上挂着锦彩、银碗之类的东西,这叫做“标竿”,插在靠近五殿的池水当中。又见有红旗发出号令,两列船队在鸣鼓声中齐头并进,先到达终点抢到标竿者得胜,这时观众一齐高呼并手舞足蹈。还有虎头船等各类船只,分三次进行夺标比赛之后,便告结束。那些小船又牵引着大龙船进入奥屋里面去了。

    驾幸琼林苑

    驾方幸琼林苑,在顺天门大街,面北,与金明池相对。大门牙道,皆古松怪柏。两傍有石榴园、樱桃园之类,各有亭榭,多是酒家所占。苑之东南隅,政和间创筑华觜冈,高数十丈,上有横观层楼,金碧相射,下有锦石缠道,宝砌池塘,柳锁虹桥,花萦凤舸,其花皆素馨、末莉①、山丹、瑞香、含笑、射香②等闽、广、二浙③所进南花。有月池、梅亭、牡丹之类,诸亭不可悉数。

    [注释]

    ①末莉:即“茉莉”。古籍中“茉”字通写作“末”。②射香:即麝香草,郁金香的别名。见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十四“草三·郁金香”。③二浙:如今的浙江省在唐代为浙江东道和浙江西道,南宋时为浙东路和浙西路,简称“二浙”。

    [译文]

    皇上圣驾幸临的琼林苑,在顺大门(即新郑门)大街上,苑门面朝北与金明池相对。琼林苑大门前的官道两侧都是古松怪柏。行道两边有石榴园、樱桃园之类的园林,园内各有亭阁台榭,不过大多都是属于酒家的。徽宗政和年间在琼林苑的东南角建了一处高冈,此冈高几十丈,名叫华觜冈。冈上有横向观眺用的高层楼阁,金碧辉煌,相互映照。冈的下面是花石铺砌的人行小道,还有用上等石材砌岸的池塘,垂柳轻笼虹桥,繁花萦绕凤舸。苑中那些花都是素馨、茉莉、山丹、瑞香、含笑、郁金香等由福建、两广、二浙等地进献来的南方花卉品种。岗上的月池、梅亭、牡丹园之类的亭台,难以一一记述下来。

    驾幸宝津楼宴殿

    宝津楼之南有宴殿,驾临幸,嫔御车马在此。寻常亦禁人出入,有官监之。殿之西有射殿,殿之南有横街,牙道柳径,乃都人击球之所。西去苑西门,水虎翼巷。横道之南,有古桐①牙道,两傍亦有小园圃台榭。南过画桥,水心有大撮焦亭子,方池柳步围绕,谓之“虾蟆亭”,亦是酒家占。寻常驾未幸,习旱教②于苑大门。御马立于门上,门之两壁,皆高设彩棚,许士庶观赏,呈引百戏。御马上池,则张黄盖击鞭如仪。每遇大龙船出,及御马上池,则游人增倍矣。

    [注释]

    ①古桐:即梧桐。梧桐古代亦称胡桐,方言读为古桐。②旱教:即步军操练。

    [译文]

    宝津楼的南边是举行宴会的大殿。皇上驾临,随行的嫔御及车马都停留在此处。平时也禁止行人出入,并有官员进行监管。宴殿的西边有一座射箭用的殿堂,在射殿的南边有一条横街,街两侧是砖镶的牙道和柳荫小径,这里是京城里的人们玩马球的场所。往西去是琼林苑的西门,有水虎翼巷。在横道的南边,有梧桐遮荫的砖镶人行道,道两旁也有格局较小的园圃、台榭。往南过了画桥,池水中心是大撮焦亭子,四方形的水池被路边的柳树围绕,叫做“虾蟆亭”,也被酒家占有。平常圣驾不过来的时候,禁卫军的步军就在琼林苑的大门口进行操练。皇上临驾的时候,御马挺立于琼林苑门前。大门两边的围墙处,都架设起高高的彩棚,准许士大夫和普通百姓观赏为皇上献演的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