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自北京来稿)

    梁任公考证《老子》一书(见《哲学杂志》第七期梁启超《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谓为非与孔子同时之老聃所作。(原文结论甚笼统,惟中谓“仁义”两字为孟子专卖品,不应为老子所道,是认老子为在孟子之后。)其言信否,诚吾国哲学史上一问题。不揣鄙陋,谨述管见。

    兹于讨论梁先生所考证之先,有应研究者二事。

    (一)《中庸》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夫孔子以前,学术为王官专掌,安能有并行之道?然则孔子之为此言,当时必有与孔子并行之道可知。今考孔子之时,舍老子外,并无与孔子并行之道。若谓老子在孔子后,则孔子安得有是言?

    (二)庄子学术与老子极有关系。而《庄子》书中所称老子,明明与孔子同时。《天运》《天道》《田子方》三篇所言,又非荒唐神怪,不近人情,安能因书中有寓言,而一概抹杀,谓为不足据?若然,则《天下篇》所举诸子亦属子虚耶?且信如梁先生所考,老子年代既约在庄子先后,庄子果何因而必提高孔子后百余年之人而为孔子先辈?如以为欲尊老子而抑孔子耶?然当时之人,谁不知老子在孔子百余年之后,而孰信其言者?庄子岂不知其言之必不能达其目的?譬如居今之世,有欲推尊一人者,而曰此章学诚之先辈也。虽至愚者不出此。况《天下篇》称述老子而赞之曰:“古之博大真人。”使老子与庄子同时,或去庄子未久,则庄子不当以之为古。

    今就梁任公所考证者,一一讨论之。

    梁先生第一证引《史记》:“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宗子注,注子宫,公玄孙假。假仕汉孝文帝,假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而谓“魏为列国,在孔子卒后六十七年。老子既是孔子先辈,他的世兄还捱到做魏将,已是奇事。再查《孔子世家》,孔子十代孙藂为汉高祖将,十三代孙安国当汉景、武时。前辈老子的八代孙与后辈孔子的十三代孙同时,未免不合情理。”夫《史记》之文既自相矛盾若此,则老子为孔子先辈与《史记》所载老子世系,二者必有一真,必有一伪。果何据而谓《史记》所载老子世系必可信?如以为老子之后,至汉犹存,为史迁闻见所及,故较可信耶?然吾观《史记》疑老子为百六十岁或二百岁。夫使老子而为百六十或二百岁,则其五六代孙或至七代孙当及见之,与八代孙相去非遥。苟史迁闻见所及者而真为老子之后,则此等事而实有耶,当时不应有此疑惑。而无耶,当时尤不应有此等神话。更就梁任公以为老子在孟子后而考之。自老子之生至汉景帝时,至多不过百六十年至百七十年。依《史记》所载八代计之,每代相传年数,平均至多当二十年至二十一年。律以古人三十受室,似无二十至二十一岁而有子之理。况以孔子较之,自孔子之生至汉景帝时,凡三百八十四年,以十三代计之,每代相传之年数平均适三十年,与古人三十受室之事实相符。而较之老子每代相传年数,相差三分之一。信如梁先生所考,殊不近情理。

    其第二证云:“孔子乐道人之善。(中略)何故别的书里头没有称道一句。墨子、孟子都是好批人,他们又都不是固陋,谅不至连那著五千言的博大真人都不知道。何故始终不提一字?”别的书不知何所指,如指六经耶,则六经皆孔子赞述旧典,何有称道老子之机会?如指《论语》耶,《论语》为孔子再传弟子所记(因书中有载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一事),安能无遗漏。墨子去老子未久,且为宋人,而老子至关著书,以其时书籍传播之难,墨子之不及见亦何足异。至若孟子之未尝批评老子,更何足据以疑老子?考孟子略与庄子同时(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庄子与齐宣王、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