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概说第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吾华美术,以制瓷为第一。何者?书画、织绣、竹木、雕刻之属,全由人造,精巧者可以极意匠之能事。独至于瓷,虽亦由人工,而火候之深浅,釉胎之粗细,则兼借天时与地力,而人巧乃可施焉。故凡百工艺,欧美目吾华皆若土苴等视(1),独瓷则甘拜下风,尊为瑰宝。诚以瓷货之美,冠绝全球,虽百图仿效,终莫能及,盖得于天地者厚也。宜夫“钗拿”之名(2),代表国号。释其义,则“支那瓷”之省文也。其声名洋溢,固已久矣。

    三国 青釉莲花尊

    【注释】

    (1)土苴(jū):渣滓,糟粕。

    (2)钗拿:英语China的音译。

    【译文】

    我国的艺术以烧制陶瓷为第一。为什么呢?因为书画、织绣、竹木、雕刻之类完全是人工制造的,器物的精巧可以尽工匠之能事。唯独瓷器,虽然也是由人工制造,但是火候的深浅、釉胎的粗细,却也要依仗于天时和地力,然后才能施展人的技巧。所以,我国制造的各种工艺品,欧美人都视若渣土,唯独对瓷器甘拜下风,尊为瑰丽珍宝。这实在是因为瓷器的精美,世界无比,欧美人虽然千方百计仿造,到底不如,因为得于天时地力太多了。这就难怪欧美用“钗拿”来代我国号。解释“钗拿”的意思,实际就是“支那瓷”的简称。由此可见瓷器声名远播,确实已经很久了。

    瓷质之贵,在于瓷泥(1)。瓷泥也者,以地质学语释之,乃一种富于黏性之冲积土也。大抵由山水冲激,积而成砂,砂复滤细,则成为泥。是种土砂,非随处所恒有。复分各色,有紫、有黄、有褐、有白,而以白为最贵。紫也、黄也、褐也,均无法使之白。而白之一种,千百年来独尊景德镇之所制焉。

    【注释】

    (1)瓷泥:制作陶瓷的主要原料。因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为最佳而得名,别称“高岭土”。

    【译文】

    瓷器质量之好,在于瓷泥。所谓瓷泥,用地质学的话来说,就是一种富有黏性的冲积土。一般情况下是由山水冲积成砂石,砂石又经过滤变细,就成为泥子。这种砂土,不是什么地方都有的。又分为各种颜色,有紫色,有黄色,有褐色,有白色,而以白色最为珍贵。紫色、黄色、褐色的,都无法使它们变为白色。而白色的瓷,千百年来以景德镇所制为最好。

    吾华制瓷,可分为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窑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1)。更有均窑(2),亦甚可贵。其余各窑,则统名之曰小窑详后《说窑》章。而元之一代,历年较短,与宋末不甚相远,亦可附于宋焉。明之最盛,在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数朝(3)。清又可分为五期,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光绪(4),均为一代制作之杰出者。此时代之大较也。至于宋以前,虽隋唐时代有作者,然皆于故录识其名,罕得目睹其物,兹编故断自宋代为始。

    【注释】

    (1)柴:指柴窑。传为五代后周世宗柴荣时所烧造,故名。惜柴窑之瓷,今已无完品。汝:指汝窑。我国宋代名窑之首,以在汝州(今河南汝州),故名。官:指两宋官窑。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由官府直接经营,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南宋时在今浙江杭州凤凰山南麓乌龟山郊坛另设新窑,称郊坛下官窑,又称南宋官窑。哥:指哥窑。相传宋代龙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哥者称哥窑,为宋代名窑之一。所烧造以纹片著称。至今仍有成品传世,但其窑址未发现。定:指定窑。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曲阳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

    (2)均窑:即钧州窑。古代名窑,始于唐,盛于北宋。以其地处河南禹县,因古属钧州,故名。

    (3)永乐(1403——1424):明成祖朱棣年号。宣德(1426——1435):明宣宗朱瞻基年号。成化(1465——1487):明宪宗朱见深年号。嘉靖(1522——1566):明世宗朱厚熜年号。万历(1573——1620):明神宗朱翊钧年号。

    (4)康熙(1662——1722):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雍正(1723——1735):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年号。乾隆(1736——1795):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道光(1821——1850):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年号。光绪(1875——1908):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年号。

    【译文】

    我们中国制作陶瓷可以分为三大时期:即宋、明、清。宋代最有名的窑有五个,就是所谓的柴、汝、官、哥、定。还有均窑,也非常名贵。其他的窑则一概称为小窑详见后面《说窑》一章。而元代历时较短,且与宋末相距不远,也可附属在宋代。明代制瓷最鼎盛时期是在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数朝。清代又可分为五个时期,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光绪都是一代制作的杰出者。以上是时代的大致划分。至于宋代以前,虽然隋唐时期也有制作的瓷器,然而都只是在过去的文献中得识它们的名称,很少能见到实物,因此本书自宋代说起。

    陶之为物,发明最古,自有虞氏已见经籍(1)。此后汉晋瓦器,六朝偶俑(2),近年筑路出土者,填溢市肆(3),可见吾华历朝制作之大概焉。若瓷之发明,自晋始见于记载。其后元魏、隋、唐(4),骎骎渐盛(5)。观陆羽《茶经》所载,则唐时茶具已极精美,可知唐代以越窑著称(6)。陆龟蒙诗云(7):“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8)。”孟郊诗云(9):“越瓯荷叶空。”顾况《茶赋》云(10):“越泥如玉之瓯。”诗人屡见诸吟咏,其妙品当可想见。然代远年湮,流传极罕。虽近时出土间有发现,然已在存疑之列,殊难一一考证。清高宗《题鸡缸诗》云(11):“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12)。”清初已如此,今更可知矣。

    【注释】

    (1)有虞氏:即虞舜,姓姚,名重华,上古部落联盟的首领。

    (2)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世称为“六朝”。偶俑:陶制或木制,以替代真人的人形殉葬品。这里指陶俑。

    (3)填溢市肆:充满市面上的古玩店铺。

    (4)元魏:即北朝时期的魏朝,以孝文帝迁都洛阳,改本姓拓跋曰元,故称。

    (5)骎骎(qīn):马跑得飞快的样子,比喻事情发展很快。

    (6)越窑: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也称“秘色窑”。在越州境内(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

    (7)陆龟蒙(?——约881):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吴江(今江苏苏州)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和农学家,著有《耒耜经》、《松陵集》等。

    (8)“九秋风露”二句:《全唐诗》卷六二九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九秋,即秋天,秋季三个月为九十天,故称。

    (9)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著有《孟东野诗集》。引诗出《全唐诗》卷三八〇孟郊《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篇。

    (10)顾况(727——815):唐代诗人,字逋翁,自号华阳真逸。苏州(今江苏苏州)人。著有《华阳集》、《顾逋翁诗集》。

    (11)清高宗:清乾隆皇帝,庙号高宗。

    (12)“李唐”二句:李唐,唐朝皇帝姓李,故唐朝又被称为“李唐”。赵宋,宋朝皇帝姓赵,故宋朝又被称为“赵宋”。

    唐 青瓷双螭耳尊

    【译文】

    陶器的制作,起源最早,在典籍的记载中从虞舜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以后如汉晋瓦器、六朝陶俑,近些年来因修路而出土的器物充斥市面古玩店铺,由此可以大致了解我国历朝历代陶瓷制作的情况。至于瓷器的发明,直到晋代才有所记载。以后到北魏、隋、唐时期很快兴盛起来。看陆羽《茶经》所记载,唐代的茶具已非常精美了,并且也可以知道唐代越窑著称于世。陆龟蒙的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孟郊的诗:“越瓯荷叶空。”顾况的《茶赋》写到:“越泥如玉之瓯。”诗人们常常吟咏瓷器,瓷器美妙的品质可想而知。但是因为年代久远,实物流传很少,尽管近世出土时有发现,但也已列入存疑之列,更难以一一考证。乾隆皇帝曾作《题鸡缸诗》:“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清初已是如此,至今更可想而知了。

    至于彩色之发明,亦颇久远。陆羽《茶经》谓:瓯(1),越器青,寿州瓷色黄(2),洪州瓷色褐(3)。又谓:碗,越州为上。其瓷类玉、类冰,青而益茶;邢瓷类银、类雪(4),白而茶丹。《杜甫集·韦处乞大邑瓷碗》诗云:“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至如吴越钱镠时有所谓秘色者(5),蜀王建时又有所谓金棱碗者(6),观于此则唐时已有青色,有黄色,有褐色,有白色,有金色,几于五光十色矣。近人睹宋代均、哥诸器,制作古朴,色亦简单,遂遇形式古朴者,概以宋元赅之。乌知乎唐代制器,已力求华美如是哉。

    【注释】

    (1)瓯:盆盂类瓦器。

    (2)寿州:今安徽淮南,此指寿州窑。

    (3)洪州:今江西丰城,此指洪州窑。

    (4)邢瓷:即邢州窑所出瓷器。邢州窑旧址在今天的河北邢台内丘、临城一带。

    (5)至如:连词。表示另提一事。吴越钱镠(liú,852——932):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五代吴越国创建者。

    (6)蜀王建:五代十国时前蜀皇帝王建(847——918),字光图。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一作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903——918年在位。

    【译文】

    至于彩色的发明也很久远了。陆羽《茶经》说:瓯,越州窑瓷色青,寿州窑瓷色黄,洪州窑瓷色褐。又说:碗,以越州窑为上品。这种瓷器似玉似冰,色泽青而与茶色相协调;邢州窑的白瓷似银似雪,白而茶色发红。《杜甫集·韦处乞大邑瓷碗》诗:“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至于吴越王钱镠时有所谓的秘色瓷,五代前蜀王建时期又有所谓的金棱碗,由此可见唐代已有青色、黄色、褐色、白色、金色等,几乎是五光十色了。现在人们看见宋代的均窑、哥窑等瓷器制作古朴、釉色简单,于是碰到形式古朴的瓷器,便以宋、元一概而论,哪里知道唐代制作的瓷器已经如此力求华美呢?

    至于瓷而有花,就余所见,则宋时已极精美。宋瓷花之佚丽者(1),莫如粉定(2)。粉定雕花者,穷妍极丽(3),几于鬼斧神工。而哥瓷亦有加彩者。若元窑,余亦见有暗花者。余曾见一半瓷半瓦之盘雕凹花加五彩者(4),其彩与花异常古拙,是否宋以前物,未敢决定。可知瓷之有花,其滥觞为已古矣(5)。至于明代,则各种花绘,穷态极妍。《佩文斋书画谱》载明代嘉靖官窑花瓷(6),有五十余种之多,其彩画之诡奇,绘事之伟丽,几于不可方物(7)。所惜者上方贵品,既罕流及人间,而历年既多,残缺不少。重以贾胡辇载(8),搜及岩穴,遂令朱明遗器(9),粗伪者充塞市廛(10),精真者珍同拱璧。然间或一遇,亦足考见前代美术之一斑焉。

    【注释】

    (1)佚丽:美丽,精美。佚,通“昳”(yì),美。

    (2)粉定:瓷器的一种。仿定窑瓷器而和以石粉者称之为粉定。

    (3)穷妍(yán)极丽:极其艳丽。妍,美丽。

    (4)半瓷半瓦:指介于陶与瓷之间的一种器物。

    (5)滥觞: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

    (6)《佩文斋书画谱》:一百卷。王原祁、孙岳颁、宋骏业、吴暻、王铨等纂辑,康熙四十七年(1708)成书。书中书画家传记的引证,均注明出处。保存了许多重要的资料,为中国第一部集书画著作之大成的工具书。

    (7)不可方物:不能识别,无法分辨。此指无可比拟。方物,识别。

    (8)贾胡:外国商人。辇载:车载运输。辇,车。

    (9)朱明: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被称为“朱明”。

    (10)市廛(chán):指商肆集中的地方,又称“市井”。

    【译文】

    至于说瓷器表面有花纹,就我所见,宋代时就已经非常精美了。宋瓷中花纹最为精美的要数粉定。粉定雕花的图案极其艳丽,真如鬼斧神工一样奇妙。而哥窑也有施以彩绘的器物。若说元代瓷器,我也见过暗花的。我曾见过一件介于陶与瓷之间的盘子,雕刻凹花,并加五彩,色彩和花纹都异常古拙,未敢轻易判定是否为宋代以前的器物。可见瓷器上绘有花纹,起源是很早了。到了明代,各种花绘美姿都达到了极点。《佩文斋书画谱》记载,明代嘉靖官窑的花绘彩色达五十多种,彩画的怪异奇特,绘工的宏伟壮丽,简直无可比拟。可惜的是皇家珍贵的瓷器很少流散到民间,而且长年累月,已经残缺不少。加之外商多方搜购并且外运,竟然使明代遗留下来的瓷器,粗劣伪造的充满市中店铺,而精美的真品就像大的玉璧一样珍贵。但是,偶尔遇到一件,也就足以考证前代美术的一个方面了。

    西哲有言:“世愈近则愈进化。”以此原则衡之华瓷,乃大不然。观于宋瓷,汝、均、哥诸器,制作凝重古雅,而瓷质之腴润(1),釉色之晶莹,历千载而常新。粉定则精丽妍巧(2),与清乾隆同臻极轨(3)。至于元,则反古拙,有类于土缶硎羹(4)。明永乐影青一种(5),迥非康、乾之所能及。明宣祭红(6),天下称为瑰宝,而天启、崇祯(7),甚至卑无闻焉。康熙花卉人物,似华秋岳、陈老莲(8)。雍正花卉,纯似恽南田(9),而人物则逊于康熙。至乾隆研炼,瓷质胜于康、雍,而绘画则除古月轩外(10),稍未之逮。其官窑多作锦地(11),参入泰西几何画法(12),虽穷妍极巧,错采镂金,然视康、雍之浑雅高古,雅人视之,殆不如矣。道光则别开一派,虽属小家法,亦有足观者焉。若夫咸、同(13),殆卑之无甚高论。而光绪近年仿康、乾诸制,往往逼真,鱼目混珠,识者憎之,然不能不谓其美术之精进也。统观诸朝,或盛或衰,殆无常轨,衡以“世愈近则愈进化”之说,乃迥不相侔(14)。律以“人存政举,人亡政熄”之言(15),则庶几相近(16)。盖瓷虽小道,而于国运世变亦隐隐相关焉。

    【注释】

    (1)腴(yú)润:丰润。

    (2)精丽:精华美丽。妍巧:妍丽奇巧。

    (3)同臻(zhēn):同时达到。臻,到。极轨:最高境界。

    (4)土缶:即土罐。硎(xíng):通“铏”,盛羹的器皿。羹: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

    (5)影青:又名映青,即青白瓷。是一种胎体薄而能映见手影的青瓷。

    (6)明宣:明代宣德年间。祭红:又名霁红、宝石红、鸡红、积红等。祭红釉的配方由红铜条、紫英石合成,兼配碎器、宝石、玛瑙等组成。

    (7)天启(1621——1627):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崇祯(1628——1644):明思宗朱由检年号。

    (8)华秋岳(1682——1756):即华喦,字秋岳,一字空尘,号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等。福建临汀(今福建永定)人,侨寓扬州。清代著名画家。陈老莲(1598——1652):名洪绶,字章侯,因好画莲,自号老莲,晚年又号悔迟、勿迟等。浙江诸暨(今浙江诸暨)人。明末清初杰出的画家,工山水、花鸟、书法,尤以人物画成就最高。

    (9)恽南田(1633——1690):名格,字寿平,号南田。武进上店(今江苏常州)人。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著有《瓯香馆集》等。

    (10)古月轩:指一种清代的工艺品。它以珐琅彩在玻璃胎上施以彩绘,经高温烧制而成。它是瓷器装饰技法的一种。又称瓷胎画珐琅,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

    (11)锦地:用漆填或描绘出华美的纹样作衬地,其上再饰各种图案。

    (12)泰西:犹极西。泛指西方国家,一般指欧美各国。

    (13)咸、同:即咸丰、同治。咸丰(1851——1861),清文宗爱新觉罗·奕年号。同治(1862——1874),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

    (14)迥不相侔:完全不符。

    (15)人存政举,人亡政熄:出《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16)庶几:差不多。

    【译文】

    西方的哲人曾经说过:“世愈近则愈进化。”用这条原则来衡量中华的瓷器,就有很大的不同了。看宋代瓷器中的汝窑、均窑、哥窑等器物,制作凝重,古朴雅致,而且瓷质的丰润,釉色的晶莹,虽然经历千年而常常像新的一样。粉定的精丽奇巧,与乾隆年间的瓷器一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至于元代的瓷器,反而古拙有如古时盛酒和羹的土缶、陶硎一样。明代永乐年间的一种影青瓷,绝非康熙、乾隆两朝制品所能相比。明代宣德年间的“祭红”,世间称为瑰宝。然而天启、崇祯年间的瓷器,品质低劣,没没无闻。康熙年间的花卉、人物,好似华秋岳、陈老莲的画风。雍正年间的花卉,如同恽南田所作,而人物就不如康熙年间出色了。到乾隆时期,瓷质的细磨精炼,胜过康熙、雍正时期,绘画方面除了古月轩瓷器之外,大都不如。这一时期的官窑制品喜作锦地,并且糅合了西洋的几何画法,虽然极力追求精美华丽,而使用色彩错综、雕刻金彩等装饰,同康熙、雍正年间瓷器的古朴高雅相比,在风雅之人看来还是略有不及。道光年间又另创一派,虽然气魄不大,但也有可取之处。至于咸丰、同治年间的瓷器,则质量更差到说不上有什么特别的好处了。光绪年间仿制康熙、乾隆年间的瓷器,往往逼真而鱼目混珠,为行家所鄙视,但不能不承认这一时期美术的精到和进步。综观以上各朝,或者兴盛或者衰退,没有一定规律,如果用“世愈近则愈进化”的说法衡量,完全不符。衡量以“人存政举,人亡政熄”的古说,则还差不多。瓷器虽然是小的事物,但同国家命运和世事变化却是隐隐相关的。

    宋代制瓷,虽研炼极精,莹润无比,而体制端重雅洁,犹有三代鼎彝之遗意焉(1)。粉定妍巧极矣,而花纹源出秦镜(2),纯白一色,仍极雅净也。至宋末而加彩兴,始稍稍趋于华美。元瓷间有花彩,然大都步宋规模,且不及宋制之精,时露古拙气象。大抵蒙古历年既短,故制品稍逊于宋代欤?有明聿兴(3),制作渐备,润色承平,乃及瓷业。龙凤之文最古(4),殆沿宋制。由是而花卉,而众兽,而人物,增华饰美,然其时绘事,犹见古朴疏宕之气焉。至清康熙,专以名工制瓷,名手绘画,殆纯入于美术范围,而高穆浑雅之气,犹未尽掩。入雍正,则专以佚丽胜矣。至乾隆,则华缛极矣(5),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而古朴浑厚之致,荡然无存。故乾隆一朝,为有清极盛时代,亦为一代盛衰之枢纽也。政治、文化如是,瓷业亦然。嘉庆虽犹存典型(6),然仅虎贲中郎之似(7)。道光画笔,出以轻倩,而物料美盛,远逊前朝。咸、同一蹶不振,虽美术退化,亦时势使然也。光绪稍稍复兴,但有形式,而乏精神矣。故观于瓷业之盛衰,与历史世代变迁之局成正比例。然由朴以趋华,由简以趋赜(8),乃必循之轨也。

    【注释】

    (1)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鼎:炊器,多为青铜所制。彝:古代宗庙常用礼器的总名。

    (2)秦镜:亦作“秦鉴”。传说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的善恶。

    (3)聿(yù):文言助词,无义,用于句首或句中。

    (4)龙凤之文:龙与凤形象的纹饰。文,今字作“纹”。本书类此处皆作“文”,下不再一一注出。

    (5)华缛(rù):华采繁富。

    (6)嘉庆(1796——1820):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年号。

    (7)虎贲(bēn)中郎:宫廷卫队的将官名,以指仅能继承守旧,而不能发扬创新者。

    (8)赜(zé):深奥,玄妙。

    【译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