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第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语译】

    见太阳病中篇。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方九。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杯。

    【语译】

    见太阳病中篇。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属桂枝甘草汤。方十。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语译】

    见太阳病中篇。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属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十一。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语译】

    见太阳病中篇。

    发汗后,腹胀满者,属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十二。

    厚朴半斤,炙 生姜半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语译】

    见太阳病中篇。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属芍药甘草附子汤。方十三。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六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语译】

    见太阳病中篇。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属调胃承气汤证。十四。用前第五方,一法用小承气汤。

    【语译】

    见太阳病中篇。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属五苓散。方十五。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语译】

    见太阳病中篇。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属五苓散证。十六。用前第十五方。

    【语译】

    见太阳病中篇。

    伤寒汗出而渴者,宜五苓散;不渴者,属茯苓甘草汤。方十七。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语译】

    见太阳病中篇。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属真武汤。方十八。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白术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语译】

    见太阳病中篇。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属生姜泻心汤。方十九。

    生姜四两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语译】

    见太阳病下篇。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属大柴胡汤。方二十。

    柴胡半斤 枳实四枚,炙 生姜五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名大柴胡汤。

    【语译】

    见太阳病下篇。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鞕不可攻之。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二十一。

    蜜煎方

    食蜜七合

    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许,长二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疑非仲景意,已试甚良。

    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语译】

    见阳明病篇。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属调胃承气汤证。二十二。用前第五方。

    【语译】

    见阳明病篇。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属四逆汤证。二十三。用前第五方。

    【语译】

    见厥阴病篇。

    发汗后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二十四。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煎二物,取五升,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一二沸,分再服。得利者,止后服。

    【语译】

    见阳明病篇。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方二十五。

    柴胡四两 桂枝一两半,去皮 黄芩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个,擘 人参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甘草一两,炙

    上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语译】

    发汗过多,损伤阳气而出现谵语的,不可用攻下法治疗,可给柴胡桂枝汤,调和病人的荣卫,以通畅津液,然后病可以自然痊愈。

    辨不可吐第十八 合四证。

    【提要】

    本篇概括地指出了不可吐之证:太阳病表证不可用吐法;少阴病里证不可用吐法;阴寒内盛和正虚之人均不可用吐法。归纳言之,凡属表证、里证、虚证、寒证皆禁用吐法,如妄用之,必败胃气。

    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若得病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语译】

    见太阳病中篇。

    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者,此为吐之内烦也。

    【语译】

    见太阳病中篇。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

    【语译】

    见少阴病篇。

    诸四逆厥者,不可吐也,虚家亦然。

    【语译】

    参见厥阴病篇。

    辨可吐第十九 合二法,五证。

    【提要】

    本篇首言“春宜吐”之法,以应天时升发之机。继而论可吐之证情:胸膈有痰浊,宿食在上脘、病有正气驱邪并寓上越之机者,皆当因势利导而吐之。

    大法,春宜吐。

    【语译】

    治疗的基本法则,在春季宜用吐法。

    凡用吐汤,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

    【语译】

    凡使用催吐法,服汤药达到涌吐效果就应当停药,不必服完全剂。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撞咽喉不得息者,此为有寒,当吐之。一云,此以内有久痰,宜吐之。

    【语译】

    见太阳病下篇。

    病胸上诸实一作寒。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迟,寸口脉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则止。

    【语译】

    患胸上实邪阻塞证,胸中郁闷作痛,不能饮食,并想叫人按抚胸部,反而有痰涎唾沫,一天下利十多次,病人的脉反见迟象,寸口脉微滑,这可以用吐法治疗。涌吐以后,下利就会停止。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者,宜吐之。

    【语译】

    见少阴病篇。

    宿食在上管[1]者,当吐之。

    注[1]上管:即上脘,指胃口以上。

    【语译】

    食物停滞在胃上脘的,当用涌吐法治疗。

    病手足逆冷,脉乍结,以客气在胸中,心下满而烦,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之。

    【语译】

    见厥阴病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