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楔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恺撒和阿里欧维斯图斯————日耳曼首领在讲话————威胁和背信弃义

    晨曦从一座山丘从广阔的平原后面徐徐升起。两支外表和服饰迥异的马队从山的两侧同时向山头挺进。一支队伍穿着革制盔甲,无袖的古罗马束腰外衣。战士肩上披的军氅随着马蹄声在空中抖动。他们头戴青铜军盔,一缕缕又黑又长的头发在军盔下随风飘荡。战士们人人身佩一把阔剑,背负护身圆盾,右手紧抓着缰绳和长矛。另一支队伍身上紧裹着兽皮外衣,头上戴着用牡鹿或野牛的皮革做成的帽子。从这些兽皮帽檐下散落出金黄色卷曲的长发,兽皮帽也就是他们的头盔了。他们身上佩的剑比较长和窄,其中很多人还另戴着一把弯形的匕首。他们的长矛用来戳刺似乎比投掷更合适。

    走在这两支队伍前面的是他们的首领,穿着与他们的部下同样的衣服,不过色彩更为绚丽鲜艳。他们各由一名扛举着旗徽的传令骑兵引路。一边举着的是一块刻着SPQR四个大字的鹰盾;另一边举着的是一面粗糙的旗帜,上面画着一只看上去像个公牛头的动物形象。他们在离山顶数百步的斜坡上停了下来,传令兵过来接受命令。发出来的命令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然后,两个司令官离开队伍,各带数十名卫兵向山上走去。不一会儿,他们在山顶见了面,互相致意,但并未下马。

    这两个人就是罗马的恺撒和条顿的阿里欧维斯图斯。事情发生在命运之河————莱茵河以西数英里的高卢地区,今天则称为米卢斯的地方。时间是公元前58年。两千多年来,就在这里,沿着他们的足迹发生过多次战争和战役。但在当时,在这个特定的日子里,他们还是先礼后兵,首先寻求和平的途径。

    这两个人,年龄都在四五十岁,彼此并不陌生;相互听到过对方的大量传闻。今天同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罗马长官恺撒第一次到高卢来,来此的目的是为了和比他先来一步的征服者商量分享这块土地的。阿里欧维斯图斯则曾以帮助受苦的高卢族为由,通过易北河和奥德河向西跨过莱茵河,捷足先登,征服了那时可能还是自由的部落,并与遥远的罗马缔结了条约。罗马元老院对此耿耿于怀,曾设想以封授和恩赐的办法来战胜和控制这个北方陌生的野蛮民族。对于这个以掠夺闻名的条顿族,罗马人早有所闻,并对它相当恐惧不安。但今天,恺撒是以世界强国的名义到高卢的,他不能对被条顿赶出了家园的奥杜伊的抱怨叫屈充耳不闻。

    恺撒大理石塑像

    恺撒(前100——前44年),古罗马共和国领袖和军事统帅。恺撒征战一生,多谋善断,具有不同凡响的高超的战略眼光。他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为西方许多著名军事统帅所效仿,对西方军事学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恺撒是罗马帝国的奠基人,被誉为“无冕之王”。虽然罗马的第一顶皇冠没有戴在他的头上,但他的丰功伟业和对罗马的贡献比后来的任何一位罗马皇帝都更加值得罗马人尊重。

    当天在这座山上两个人说的话,恺撒相当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记住,阿里欧维斯图斯!”恺撒开始说,“我和我们的元老院已经给了你一切特权,我们承认你为国王,接受你为罗马人民和国家的朋友,这是很少人能得到的荣誉。但是你要知道,奥杜伊也是罗马的盟友。不要对他们发动战争。不要反对他们的盟邦。把他们的人质放回去。即使你说不服你的部下退到莱茵河那边去,至少要保证不进高卢来。”(Caesar:Bellum Callicum第一卷四十三章。————原作者注)

    对于这位罗马人的一副居高临下的态度和讲话,阿里欧维斯图斯怒不可遏,他跨在马鞍上给予了回答。根据恺撒的记录,这番“不正面的回答要求,而是更多地强调自己的功绩”的讲话,显然是事先准备好的。他说道:

    并不是我自己想越过莱茵河,是高卢人恳求我来给他们帮助的,为了他们,我和我的战士不得不弃乡离土!也不是我首先发动战争反对高卢人,而是他们先反对我!根据他们的自愿,他们不能拒绝,迄今还一直向我献纳贡金!感谢罗马人对我的友谊,但如果这种友谊影响了我的权益,那我必须抛弃它。的确,我带领了条顿人来到了高卢。但是我一点也不想打扰这个国家,因为并不是我进攻他们,我只不过在保卫自己!简单地说,如果你让我安安稳稳地行使权力,我将尽力帮助你赢得一切你想赢得的战争。但如果你继续留在这块属于我的土地上,我将马上认为你是我的敌人!一旦我在战争中杀了你,并取得了胜利,很多强大高贵的罗马基督教徒将欢欣鼓舞。他们曾通过密使告诉我,对我十分信任,答应恺撒死后即向我伸出友谊之手。现在你一切都知道了。恺撒!你自己进行选择吧!

    恺撒正要回答,突接一名军官报告,敌人的马队已靠近,并向罗马兵团投掷石块和箭。恺撒拔腿后撤。当条顿的话在军中传开后,士兵们个个义愤填膺。两天后,阿里欧维斯图斯建议再见一次面,并威胁说,这是能够签订和平协议的最后一天,绝不放宽。恺撒派了两名年轻军官去,其中一名过去曾受到过阿里欧维斯图斯的热情接待。但这次,他们一到那里就被当做奸细关押入狱。

    恺撒旋即准备打仗。战争的结果条顿惨败。根据普鲁塔赫记录,八万名条顿兵士被歼。为了逃生,阿里欧维斯图斯不顾自己两个妻子和妹妹落入敌人之手,自己搭乘一条小船逃过莱茵河去,并从此销声匿迹。这个曾经声名显赫的二十余岁的条顿族领袖如何终其余生就无人知晓了。

    上述这第一页历史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条顿族领袖的言行:佯装无辜,威胁恫吓,不择手段,背信弃义。恺撒使用的也是外交辞令,也是唯利是图,但他比较坦率,先礼后兵。相比之下,条顿人说了些什么呢?他的入侵高卢完全是出于一片好意,为了帮助弱者,而且自己还作出了牺牲;他以打破敌人包围为借口,动员士兵作战;外国领土是自愿割让给他的,从某种意义说,这也确实是征服者的权力。假如他杀了恺撒,罗马人将对他感恩戴德,这部分人确实曾经要求过这个被称为野蛮人的人这样去做的。他在讲话时,就一边下令动手射击;当恫吓不起作用时,他就表示愿意和解,但当谈判人抵达,他就把他们扣押入狱。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58年的事,以后的历史将同两千年前一样,没有什么改变。

    向南挺进————卖国求荣————好战的民族————他们错在哪里?

    50年前,恺撒的叔叔马里乌斯曾拯救罗马免于条顿之难,那时整个意大利笼罩着恐惧。罗马人在征服了波河平原后,以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为屏障,安居乐业,逐渐形成自己的国家。公元前113年,一支庞大的北方野蛮部族突然向阿尔卑斯山蜂拥而来,罗马人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几乎是半赤裸的巨人,“长发披肩”,人数上万,他们不仅是一支军队,他们中间有原始的帐篷车、猎具、马挽车,还有妇女和孩子。他们带着棍子和长剑,以及和人一般高的盾。走在最前面的是一群用绳索互相拴在一起的士兵,绳子一解开,他们就嚎叫起来,故意把剑拿到嘴边,以壮声势。与此同时,大批帐篷车中的妇女也大声喊叫起来,给他们助威。一旦抓到俘虏,一律处死,无一幸免。穿着灰衣服的老太婆————女祭司在已经是遍体鳞伤的囚徒身上扎上一刀,把他们的血挤出来用盆子接着,并用死者的内脏卜卦。

    高卢人

    公元前1000年,就有人在莱茵河西部居住,他们被古罗马人称为高卢人,居住在今天的比利时、法国、意大利一带。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恺撒先后八次率军征服高卢。图为当时被恺撒征服的部落,据说是现在比利时人的祖先。

    这些人就是辛姆勃里和条顿人。罗马语中辛姆勃里正好是“强盗”的意思。他们离开自己德国东北部的家乡,在维斯杜拉河、奥德河、易北河一带到处骚扰流窜,最后来到并袭击比较文明的凯尔特族。这就是历史上闻名的“辛姆勃里恐怖”时期。几百年后,当其他条顿族大肆蹂躏意大利时,人们仍然用“辛姆勃里恐怖”来表示人们的恐惧心理,在这场战争中,逐渐成熟起来的罗马顶住了北方野蛮人的袭击。

    他们来干什么?而且为什么一再到罗讷河、塞纳河、波河和埃布罗河这些地方来呢?难道北方没有这样的土地?难道他们的父辈在那里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得不幸福?他们来自德国干旱的北部,来自图林根原始大森林,总是来自北部地区。他们寻找的不是土地;那是比土地还要好的东西。这该怪谁呢!那儿很冷,他们都穿兽皮衣服,喝麦片糊,吃脱脂干酪,还有那带苦味的啤酒。一旦听说山那边终日沐浴着阳光,面粉是白的,酒是甜的,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南下,这难道不自然吗?要过好的生活就要去征服别人,要征服别人,就要把自己训练成战士。可能是寒冷的气候,贫瘠的土地使条顿人成为最强壮的民族;至少使他们始终野心勃勃。他们始终向往着肥沃的土地,暖烘烘的太阳,他们的父辈开拓奋斗过————一直到达北非洲。生活越舒适,越放荡不羁,就越软弱。出于同样的欲望,驱使他们的先辈、后人到意大利,到高卢去,也吸引他们的子子孙孙、普鲁士人、其他的半斯拉夫人,两千年来不断地到法兰西去,因为摆在他们前面的是花园,而留在后面家乡的,则是干旷的草原及原始大森林。

    条顿人被罗马人在意大利打败,一个世纪后,罗马人又被条顿人在德国打败。这就是发生在9世纪的堆陀堡森林战役的史实。这个战役揭示了德国人早期的性格与今天的完全一样。

    希望在一切方面都模仿恺撒,并完成其未竟事业的奥古斯都,终于成功地征服了德国。他计划逐步把罗马帝国扩大到北至日内瓦湖,南至黑海。同时,他还吸收了一部分来自北部人迹罕至的大森林里那些野性未驯的年轻人到宫廷里来称臣,就像维多利亚女皇偶尔也起用几个印度土邦主,借以点缀一样。根据拉丁文,名为海曼或阿尔曼纽斯王子,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