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日本文明的天性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引言

    许多人以《心》为小泉八云著作中最有力量的杰构,这是确然不容怀疑的事情,本篇便是这书中的一篇。写成本篇的地点是神户,那时他是《神户年鉴》编辑部的一份子。那时他渐渐的不注意日本国内表面上的事情,而只用他的全力,专为“事物的中心”作说明。

    “我想这是在神户,”威德摩夫人(Mrs. Wetmore)写着说,“他达到了他最高的理智程度。在他的感觉敏锐中,他就写明了这篇。‘日本文明的天性’,里面充满着纽约城(New York City)可惊的描写,和东方世界难于捉摸的心灵上精微的观察。”

    神户

    这栋神户的建筑物有着科林斯式的石柱,显得非常雄伟。从这张摄于1882年左右的照片来看,当时的外国人居留地,只有横滨和长崎能与之相比。

    一

    从未损失过一条船,打过一次败仗的日本,曾将中国的势力摧毁过,造成了一个新朝鲜,将伊自己的领土扩大了,使东方的政治方面,全部变了颜色。这种使人惊奇之处,似乎是在政治方面,而格外可以惊奇的却在心理学方面;因为这代表着一种极大力量的发展,从来为国外所不知道的————是一种程度很高的力量。心理学家都知道,所谓“西方文明的采取”,三十年来对于日本人任何器官或能力的脑筋中,素来所没有的,并没有加添什么。他也知道这在日本民族心智的或道德的性格上,并不能算作一种突然的变化。所有的变化,都不是在三十年中所造成的。转运来的文明,工作得要比较的慢些,必须要有数百年的光阴,才能产生出若干永久的心理学上的结果来。

    外国人在日本合影

    从明治中期开始,很多西方人来到日本,他们带来的西方文明加速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日本传统舞蹈

    这种传统舞蹈以手部动作为主,五个舞者身上绑着缎带,以便能够更清晰地表现出手的动作。

    就在这种光明中,日本成了世界上最非常的国家,而在伊“西方化”的全时代中,最奇妙的乃是伊的民族脑筋,竟能担任得下这样重大的一个震动。可是在人类的历史上,事实固然是这样了,究竟在实际方面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无非将已有的思想之机能加以一部分的改组罢了。在千万个勇敢的少年心思看来,便是死也不要紧。西方文明的采取,并不像一个没思想的人所想像的那样容易。这是很明白的,代价很大的心力上的整顿,只在民族显出特种力量的趋向上得到良好结果。因此,西方实业发明的应用,在日本人的手掌中,显出了极好的成绩————根本着他们民族所熟习的种种技术,产生了卓越的结果,许多年来,另是一种面目,格外的精巧。没有什么变化,————至多不过是将旧能力改成了新能力,达到了较大的范围。种种科学的职业,也可见出同样的情形来。有几种科学,例如药学外科(世上没有比日本人再好的外科医生),化学,显微镜学,日本人的天性是自然而然的适合的;在这些事上,成绩的惊人,世人已有口皆碑了。战争时和国家有什么大事业时,他们更显出了奇妙的大能力;不过在他们的历史中,他们最著名的,还是他们军事政治的大能力。然而外国的趋向,对于他们的民族性,并没有成功什么伟大之处。例如在西方音乐、西方艺术、西方文学这许多研究方面似乎不过浪费光阴罢了。(在某种有限制的意义上西方艺术已经影响了日本的文学和戏剧;不过影响的性质,却证明了我所说的种族的差异。欧洲戏剧为了日本舞台改形了,欧洲小说为了日本读者改写了。文学的迻译是不很注意的;因为原来的事实、思想和情绪,对于普通的读者和观者,都得不到了解。情节是选取的;情感和事实就完全的改变了。“新马格大连”(New Magdalen)成了和一个“秽多”结婚的日本少女。嚣俄的《哀史》(Les Mirerables)成了一个日本内战的故事;而恩茄拉斯(Enjolras)便成了一个日本学生。出于例外的略有几种,其中有那《少年维特(Werther)之烦恼》照文字上翻译而得到显著成功。)这些事情,对于我们的情绪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他们日本人的情绪生活却没有这样的重要。每一个切实的思想家,都知道个人的情绪,要用教育来转变是不可能的。想像那一个东方民族的情绪性格,会能在短短的三十年间,因和西方思想接洽之故而能转变的,那简直不合理。情绪生活,比理智生活更根本,更深刻,决不能因环境的改变,而有所突然的不同,正像镜子的表面不为种种反映所改变一样。所有日本所以能有这种不可思议的成绩的原故,都不是自己的转变;那些想现在的日本在情绪上已比三十年前更和我们接近了的人,完全不知道科学上确切不可移的事实。

    五重塔下的京都街道

    这张珍贵的照片以著名的五重塔为背景,街道两边商店林立,是少有的图片资料。幕府末期,一次奇怪的大火烧毁了京都近三万家商店,后来才慢慢重建起来,1877年才恢复到照片上的这种规模。

    同情是为理解所限制的。我们同情的程度,以我们的理解为标准。一个人可以想像他对日本人或中国人表同情;但是同情的程度,决不会超出普通情感生活中几点极简单的小范围————就是孩童和成人一般的几点。更复杂的东方感情,是由祖先的和个人的经验结合而成的,和西方生活并没有真正显著的连带关系,因此我们也不能完全了解他们。反过来说,日本人,虽然他们愿意,也不能给欧洲人以最好的同情。

    日本艺伎

    艺伎是日本文化的一种象征,她们脸上涂着厚厚的脂粉,从小就要接受严格的舞蹈、乐器和仪态谈吐的训练。艺伎实际上是一种艺术表演者,以自己的高雅风度让客人彻底放松。

    可是西方人一方面始终不明白日本理智或情绪(两者本是混合的)生活的真面目,一方面他也始终要想象日本生活比他自己的生活是很渺小的。这固然是文雅,这固然含着极为珍贵,极有趣味的可能性,可是这又何等的渺小,比较起来,西方生活似乎是超自然了,因为我们必须判断着可见可量的实物。这样判断起来,西方和东方的情感与理智方面,是怎样一个不同的对照呀!日本京都街上,无非是轻飘飘的木头建筑,而巴黎或伦敦的大道上,则到处非常的坚实,是常见的事。试将东方和西方对于它们的梦想、愿望和感触所发表的言论和著作,加以比较————天主教大礼拜寺之与神道教庙宇,凡提(Verdi)的歌剧或华格纳(Wagner)的三幕剧之与艺妓的登场,欧洲叙事诗之与日本小诗————在情绪的卷帙、想象的能力、艺术的综合这种种方面,相差的距离,真是不可以道里计!

    真的,我们的音乐实在是近代的艺术;不过回顾着我们的已往历史,创作能力上的分别,不是不显明的,————不一定是在有云母石的圆形剧场,和属地遍天下的伟大的罗马时代,也不一定是在雕刻达到神圣,文学达到绝顶的希腊时代。

    京都金阁寺

    这座寺院原为足利义满的北山别墅,根据遗言在他死后改建为鹿苑寺院,寺院的一部分保留至今即是金阁寺,由于当时寺院主体建筑舍利殿的外墙全部贴有许多雅致的小金箔而得名。1950年曾经烧毁,五年后重建。

    由此,我们可以谈到日本势力突进中的另一件奇妙的事实了。伊在生产方面和战争方面所显出来的那种伟大的新力量,所有物质的表征在那里呢?没有什么地方!我们在伊的情绪和理智生活上所找不出的,在伊的实业和商业生活上也找不出,————伟大!土地还是和从前一般;它的表面上,因明治维新而增加起来的并不算多。小规模的铁道和电杆,桥梁和隧道,在那历古以来青葱满目的原野中,差不多没有谁能注意到。所有的城市里,除了通商的口岸和小部份的外国人居留地之外,要想在街上找出那并列成行的绿树,以求出一些西方思想的影踪,也很令人难得。你可以作深入内地二百里的旅行,你决不能看见什么新文明的大发展。你也不能在什么地方找出巨厦巍峨的大货栈,以示商业的雄心,也不能找出基地数十亩,用着机器的大工业。一个日本城市,还和十世纪以前一般,仅仅比了竹篱茅舍的村野略胜一筹————的确是风景美丽的,和纸糊的灯笼一般,玲珑而脆弱。不论何处,没有什么大的扰动和喧嚷,————没有热闹的交通,没有隆隆之声,与轰轰之音,没有急如星火的匆促。倘使你愿意,你在东京城里也能享受到乡村的生活。这种使人看不见或听不见的新势力,现在正在威吓着西方的商业,改变着远东的地图,不禁令人发生着奇异,我甚至要说妖妄的感觉。当你跋涉了数里的寂寞长途,到了什么神道教的庵宇,而所见的只是空虚与孤零时,你差不多就要感觉到,————只是一件渺小荒凉的木建筑,在千年的暗影中发着微斑。日本的力量,和伊那古信仰的力量一样,用不着什么巨大的物质宣示;它们的所在地,就是那不论那一个大民族真正最深力量的所在地————在那“民族的灵魂中”。

    公园街大楼

    于1899年建成的公园街大楼曾经是纽约市早期的一幢摩天大楼,在建成后近十年的时间内一直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

    二

    我默想起来,一个大城市的记忆,就回到了我的脑筋里————是一个壁垒耸天,闹声如海的城市。那种闹声的记忆先回转来,然后是看见的景象。一条深壑,那是一条街;嵌在群山之间,那是房屋。我倦了,因为我在那些石工所造的峰峦中,已经走了许多里路,已经好久没有踏着一片土————只有石片————已经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只有暴乱的轰雷,在那极大的街面之下,我知道另有一个非常的空阔世界:组织重重,千头万绪,管理着水和汽和火。街的两边,有许多窗户层层的屋面高高的对峙着,————这是遮住日光的建筑之悬崖。上面惨淡的一片青天,被密密的蛛网割得粉碎,————这是数不清的电线网。右边那一区宅子中,住着九千个灵魂;房客们每年所付的租金是一百万元。稍远的一区所值的钱,总在七百万元以上,这样的区域,也不知有多少。钢铁梯和水泥梯,铜梯和石梯,装着最重的栏杆,扶摇直上,高至数十层,可是从来没有足迹踏到它们过。用着水力,用着汽,用着电,人人上下自如;对于肢体的应用,这些高度太眩人了,距离太大了。我的朋友,住在相近的一个巨宅十四层楼上,房金是五千元,从来没有踏过他的梯子。我因为好奇心的原故,就独自步行着;如果正经的讲,我是不应该步行的:空间太阔了,时间太宝贵了,对于这样慢慢的努力,————人都是用汽力从这地到那地,从家到办公室的。高度太大了,声音传不到;命令的授受,都是藉着机器。藉着电气,远远的门户开放了;轻轻的一触发,百间屋里都亮起来热起来了。

    神户港

    神户港历史始于1868年,是专门为西方人而开辟的通商口岸,岸边外国领事馆和商社云集,图片显示的是1878年时的情景。

    所有这些巨大,都是艰难的,令人目瞪口呆的;这是达到坚固耐久的利用目的,应该用着科学力量的巨大。这些高楼大厦,商店工场,不论是描摹得出或描摹不出的,都不是美丽,不过是不祥。谁感觉到这些创作它们的巨大生命,是没有同情的生命,这些发扬的浩漫力量,是没有怜惜的力量,谁也要感到沮丧的。它们是新实业时代建筑的宣示。车走如雷声,人足和马蹄如暴风,没有一些休止。问一句话,必须尽量的呼喊,被问者方才能听得见;在那样高压力的声浪传达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须要有经验。不习惯的人,免不了要有住在狂风大浪,惊波怒涛中的感觉。可是所有这些都还是个秩序。

    怪奇的街道,借着石桥网桥,跳过了江河,跨过了海口。目力所极的地方,桅樯纷纷,绳索成网,将那石工造成如悬崖绝壁一般的岸边遮得密不通风。森林中的树木,树木的枝干,比了那样令人目眩心骇的长杆短橛,真显得贫薄,真显得稀疏。可是所有这些,都还是个秩序。

    三

    总而言之,我们的建筑要耐久,而日本人则要无常。在日本普通用物中能有耐久观念的,实在没有多少。每次旅行的途程上,草屦破了又换了;身上的衣服,用几块布松松的一缝便可穿着,简单的一拆便可浣洗;旅邸中的新客人,每次可以用到新筷子;窗户上和墙壁上的糊纸,只顾目前之用,一年至少换两次;席子每年秋天换一次新的;————所有种种这些事情,不过是日常生活中无数小事物的略举一二,都可以显出他们的无常。

    一个普通日本住所的故事是什么呢?早上,我离家走过那下一条街和我所住的街交叉处,我看见几个人在那边一块空地上,将竹竿竖了起来。五小时之后,我回来了,我看见那原地上,已有了一座二层楼房屋的骨骼。明天下午,我看见墙壁差不多要完工了————烂泥和芦笆。傍晚时光,屋顶已经完全盖好。又明天上午,我看见席子都已铺好,里面的粉饰也已完工。五天之内,这房子就完全造好。固然,这是一座便宜的宅子;比较优美些的,免不了还要多费些时间。不过日本的许多城市,大部份都是这种普通房屋组织成的。它们既便宜而又简单。

    我第一次注意中国式屋顶弧形,犹存游牧时代篷帐的遗迹,我已记不清在什么地方了。这个思想,常常缠扰在我的心中,自从我已忘却了所从找得的书本以后,我第一次在出云看见了神道教古庙的特殊建筑。在它的山墙和屋檐上,都有奇异的十字形的突出物体,这时候,我才突地记起了那书中所说来源恐非远古的话头。不过,在日本,除了许多原始建筑的传说以外,还有许多关于民族方面游牧祖先的传说。不论何时,不论何地,要找得我们所说的坚固,完全是不可能的;在日本人的外表生活中,每一件事上,似乎都留着无常的特性,除了农民的古服,和他们用具的式样,其中大多数已竟完全消灭了。看了这种事实,格外可以使我们大胆的说,每一个日本城市,在三十年之内是一定要重新建筑过的。有几处庙宇,和若干少数巨大的炮垒,可以作为例外;可是按着通例,日本城市即使不变更它的形式,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就要变更它的实质。火灾、地震,和其他种种原因,固然是造成这种景象的一部份理由,然而主要的原因,便是所有房屋的建筑并非是传之久远的。平民都没有祖遗宅基。最宝贵的地点,不是出生的地方,乃是埋葬的地方;除了死人长眠之处,和古庙的残址以外,永久的地方是很少的。

    横滨剧场街道

    在日本的许多城市街道边,都常见这种用木头和芦席搭成的两层房屋,有着中国式的屋顶,既简单大方又造价低廉。

    土地的本身,就是无常的土地。河流时常变迁,海岸时常递嬗,而平原也时常起伏;火山的高峰,一会儿高,一会儿碎;石熔山崩,填满了幽谷;湖泊则忽隐忽现,甚至那举世无双的富士山,它那白雪皑皑的奇迹,为数世纪许多艺术家感兴的焦点,据说自从我到日本后,已经微微的变过样子了;至于在这短短时期中,完全变过形态的山岭,更不在少数。只有土地上一般的情形,自然界一般的状况,和时季的一般个性,还总算依然如故。就是风景的美丽,也往往变幻不定————是一个五光十色,烟笼雾摇的风景。在这群岛的历史中,只有熟习于美景的人,才能知道出岫的闲云,怎样的会将那已有的真正异象加以何种别的变态,预料着将来还有些什么别的幻景。

    京都三十三间堂

    公元1164年,平清盛奉命建造了莲华王院,后一度烧毁,1265年重建,因正殿内由三十三根立柱支撑而又名三十三间堂。在长约一百二十米的殿内,以正殿中央的一尊九面千手观音坐像为中心,一千零一尊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千手观音立像沿两侧一字排开,气势夺人。

    诸神确是存在着,————依依于他们的山居,在林间的微光中,散布着幽幽的宗教威严,或者是因为他们没有形体的罢。他们的庙宇,像人类的居处一样,是不曾被人遗忘的。不过每一个神道教庙宇,在相当的时间中,必须要重新建筑一过;那最神圣的一伊势的庙宇————按着旧风俗,每二十年必须拆毁一次,将它的木料切成千百根小块,分给香客们,以为灵物。

    佛教,带着它那博大精深的无常妙义,经过了中国,从亚利安印度来了。第一次在日本的佛庙建筑家————另一种族的建筑家————建作得很好,看了镰仓地方许多世纪以来还存留的中国式建筑,便可以证明,而那曾经围绕他们的大城,现在则要找寻一些残址遗迹,也不可得了。可是佛教的心灵上势力,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不能叫人类的心思喜爱着物质的稳固。它的教训,说宇宙是个幻妄,人生不过是无尽路上的略一驻足,人生事事物物所接触的,都充满着悲苦;只有将每个欲望————甚至是涅槃的欲望————压下去,人生才能达到永久的和平,的确是和那较古旧的种族情感相谐和的。虽然人民并不向着那外国信仰的精深哲学作多量的接受,而无常的教旨必定早就使民族性格受大影响了。它解释了,又安慰了;它恰与新力量,勇敢的去担任所有的事情;它将种族的癖性,忍耐,加以鼓励。甚至在日本的艺术————在佛教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倘然不是真正创造出来的————上,无常的教旨也留着它的痕迹。佛教的教训说,世界是梦幻泡影,是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