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反动之分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对于“反动”二字的意义及用法,我很早就感兴趣。记得在四、五年以前,有一次和一位精研国学不问时事的学者谈天。我们谈到某某朋友思想左倾,某某朋友赞成国民党。后来谈到他自己在政治上应属于哪一党派时,他想来想去,忽然大笑道:“我是一个反动派”。接着,他又用一个法文字补一句说,“我是一个reactionaire”。“反动派”不论是什么意义,大概一般人总认为是个坏名词,而这位可尊敬的学者,乃竟以反动派自居,一方面足见他颇有自己嘲笑自己的幽默感,一方面他似乎也觉得“反动”二字多少可以表示他的一些真实态度。因为他研究国学,尽力欣赏并发扬中国固有文化中有永久价值的宝藏,表面上似乎有些复古守旧,意态上也不免厌恶时下流行的主义,轻视时髦翻新的花样。因为我素来敬佩他,所以,“反动”二字从他口里说出来,在我心中便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

    在政府的报纸和政治宣传品中,常常看见骂共产党为反动的话。同时在共产党的报纸和宣传品中,又常常看见骂政府为反动,骂国民党人为反动分子的文字。这种互骂对方为反动的情形,使我感到:(一)“反动”是被滥用来骂人的坏名词,不足重视。(二)反动二字似欠缺确切含意。(三)究竟谁是反动,是非不明。这使我感到困惑,有时甚至于令我隐约觉得,也许双方都有一些反动分子。

    自从美国马歇尔特使和司徒雷登大使批评中国政局常常使用“反动分子”一名词后,使我对于“反动”二字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他们似乎把“反动分子”、“顽固分子”或“极端分子”等字认作同义而互用,指责这些分子为阻碍中国进步、妨碍中国和平的主要人物。他们说得那样恳切明白而直爽,几乎使人对于所谓反动分子呼之欲出,可以指认。马歇尔批评中国政局的言论,我这里没有保存着材料,不能确切引证。司徒大使于杜鲁门总统向国会提出援华声明后,曾发表致全中国人民书,里面有这样一段:“问题重点在增进一般平民福利,且使其不受极端反动自私分子与极端激烈分子横暴革命手段之威胁。此二集团均有严密组织,且两者均认为党派与个人利益,远高于贫苦民众之利益”。这里所谓反动分子与激烈分子所指的是谁,自属不言而喻。

    试从司徒大使所说的话分析起来,便可看出,极端反动与极端激烈相对立,换言之,亦即极端守旧,不求进步,不求改革的反动分子与极端左倾,用横暴激烈手段以推翻现状的激烈分子相对立。但在这对立的两者之间却存在着共同之点,即(一)两者皆有严密组织;(二)两者皆认为党派与个人利益远高于贫苦民众的利益。反动分子与激烈分子虽遭到并列的指斥,但谁也都知道“反动分子”是一较坏的名词,甚至于比起“激烈分子”来,尤令人难堪的坏名词,动辄以这种坏名词加在爱讲面子的中国政府人士头上,无怪乎政府发言人,于记者招待会上,要公开否认中国政府中有反动分子,并指陈:美国报纸在评论中国时,常以反动一词指称中国政府,乃系“滥用名词”、“荒谬背理”和“赤化宣传”。不过依我们看来,以外交大员指责友邦政府中有反动分子,从外交辞令和惯例礼貌来说,是否妥当,虽成问题,但一个虚怀进步而不过文饰非的政府,总应有自己的反省、接受外国友人衷心诚挚的忠告的雅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本文的目的不在于批评政府是否反动,而在于想弄明白反动一词的确切含意。以上这番讨论只不过是初步的引言,引起我们下列几点看法:第一,我总觉得反动与守旧或右倾有别,譬如西洋民主国家的国会里,永远有保守派、右倾分子,这些保守派有时得势,有时失势,但不能谓为反动。又如英国人习于保守,但英国人一般讲来却并不反动。英国保守党为一大政党,人数众多,但没有人说英国的保守党为反动党,保守党员为反动分子。尤其在文化方面,有“怀古之幽情”,赞赏古典文明,保持优良传统的人很多,这种人也不能说是反动分子。在国会里,右倾分子、左倾分子、自由分子,互为消长,互有得失,绝不能专指右倾分子为反动。第二,反动虽多少含有趋于极端的意思,但反动分子绝不同于极端分子,我们虽可以说右倾不反动,但极端右倾便是反动。同样,极端左倾,也可以说是反动。不过,极端的自由主义者,极端爱好和平,极端爱国爱民的人,我们也无法说他们是反动分子。甚至那些始终一贯、数十年如一日的保守分子或革命分子,我们也不能说他们是反动分子。为对于“反动”一词的意义求得正确了解,我还想进一步把政治意义的反动,归还为心理学意义的反动。由讨论政治上所谓反动分子或反动的人,进一步讨论心理学上所谓反动的行为,或反动的态度。同时也就把含有贬斥的坏义的反动,而从心理事实去客观分析其中立的、自然的、无所谓好坏的性质。

    就心理事实来说,凡一刺激之来必引起反应或反感。如对外来刺激不起反应或反感,那就是麻木不仁,失其有机体正常的情态。但同一刺激对不同的个人,则可引起多种不同的反应或反感,大约可以分为三种:第一为自然的反应,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一般对外物所起的喜怒哀乐的反应,只要不矫揉造作,出于自然或人之常情,都可叫做自然的反应。第二为合理的顺应。即出于个人理性自主自动自由,予以适当的处理。宋儒所谓“物来而顺应,裁诸吾心而安,揆诸天理而顺”,即是合理顺应的行为。第三为意气的反动。反动既非麻木,亦非自然的反应。它也不合于理性,而乃是基于主观偏激的意气或感情的冲动。自然的反应,每每当下直接,不知有我,亦不自觉其自私。理性的顺应,当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