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 省港大罷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開始數日,共產黨中有一部分同志,有這樣一種機械論的見解,說:“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罷工是無產階級的事情,所以省港罷工應完全由共產黨獨立領導,不要國民黨來過問;國民黨來過問便會奪去領導權。”其實領導權共產黨是不是會失掉,那要看共產黨在罷工工人群眾中的工作是不是努力才能決定,拒絕國民黨過問是不能保證共產黨對罷工領導權的鞏固的,並且這種拒絕國民黨過問,實際竟拒絕國民黨幫助,假若當時不取得國民黨幫助,的確罷工不到一個星期便要倒台。試問十幾萬人的伙食經費從何取得?無疑的這種機械論的幼稚見解是不對的,當即被黨否決。不僅要國民黨過問,而且要拉國民黨來過問,這樣才能取得國民黨目前迫切的物質幫助,這與領導權問題全是兩件事。的確當時國民黨因劉楊戰爭剛畢,新勝之餘,對於民眾運動極為援助,特別是劉楊戰爭之中,鐵路工人與海員工人罷工給予他們軍事上很大的便利(請參看下一章[註 13]),所以使得他們懷好感,省港罷工起,共產黨要求國民黨經濟援助,他們很慷慨的承認而且實行了。

    後來才接各方面的捐款。從罷工開始直到一九二六年六月,罷工委員會收入是這樣:國內捐二十五萬元,海外華僑捐一百十三萬元,租捐及政府收到各方捐款二百八十萬元,殷實紳富捐二萬元,拍賣英貨四十萬元,罰款二十萬元,其他二十萬元,共四百九十萬元。

    的確,國民政府財政部,自始至終是每月送給罷工委員會一萬元。

    當然國民黨內部對於罷工的態度是不一致的:右派是始終反對,左派在罷工的頭半年的確是熱誠擁護的。左派擁護罷工的原因,在政治方面,我們在上面已經說了許多,很明顯的他們那時完全要依靠工人幫助才能把握政權,故不能不擁護罷工。在經濟方面,我們來多說幾句話。

    自罷工以後,國民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九二二年,廣東全省收入為一千萬元,平均每月為八十三萬三千元。一九二四年收入僅七百九十八萬六千元,平均每月為六十六萬五千元。一九二五年罷工以後,八月收入為一百五十萬元,已比前兩年每月收入之平均數增加不少。到十月,收入達到三百六十一萬六千元。十一月收入為三百八十萬元,則較前兩年每月收入之平均數多至六————七倍了。

    為什麼呢?因為一方面是由於廣東統一的影響,但另一方面則因為省港罷工,斷絕與香港交通,把大門關住,好讓政府來從容的有計劃的從事財政的整理。原來廣東經濟向來是受香港所操縱和支配。比方廣東政府所設立之中央銀行,孫中山在時,舌敝唇焦要求人民信任他們紙幣,但結果經不起香港紙幣之操縱,使得中央銀行紙幣價格起落不常,信任動搖。直到罷工以前,中央紙幣一元還只當三四角用。罷工以後,加以沙基慘殺,於是廣東人民抵製香港紙幣,又兼封鎖,故香港紙幣當時幾乎絕跡於市面,而中央銀行乘此加以整理,再不受香港紙幣的操縱,因此信用恢復,營業擴張,紙幣變為十足十用。舉銀行就可以概其餘。

    從上面的事實,就可以解釋當時左派政府為什麼熱誠擁護罷工;又何況政府每月送給罷工委員會的一萬元,事實上是政府從各方面收得的罷工捐款,慷他人之慨於已毫無所損,又何樂而不為。

    但是這些左派,到一九二六年一月以後,對於罷工就有些冷淡了,當然廣東統一了,不再需要罷工工人了,又加上右派借罷工如何“不法”的誣衊事實,專門與左派為難,小資產階級動搖的根性發作了,遂日益與罷工工人離開。

    三月二十日政變,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新右派掌握政權以後,無疑的是反對省港罷工,其所以不敢斷然解散罷工者,因他們自己力量還感覺不足,一時還不能脫離無產階級,因為省港罷工到此時確已形成一個堅固的力量,而且是正在與帝國主義鬥爭著,無端解散罷工,於力固所不能,於理亦所不順。

    香港帝國主義態度的變化與廣東政局

    香港帝國主義對於罷工的態度經過好幾次的變化,這些都與廣東政局有關。

    第一期,強硬時期。罷工開始時,香港方面急於在求一戰,所以他們的什麼公民大會兩次電求倫敦出兵攻打廣州。出兵被倫敦否決後,香港則專心一致實行“以華製華”政策:一方面勾結北方軍閥侵粵,一方面勾結廣東內部一切反動勢力作亂。第一著便是香港暗中資助胡許兩派政變,文華堂二百萬元之賄賂,江門梁鴻楷部隊新軍械之發現,皆其鐵證,於是而有廖仲愷的被刺。但因為當時共產黨幫助國民黨左派實行斷然處置,胡許被逐,香港的第一著政策失敗。第二著便是香港資助陳炯明鄧本殷兩路進攻廣州。陳炯明當時在香港設立機關,招兵買馬,在香港市上得以自由逮捕過往汕頭的罷工工人、海陸豐的農民以及革命的學生達二百人。香港政府又復勾引北洋四艦南來,幫助陳鄧反攻。再則又嗾使土匪袁帶、林警魂陷落中山縣。此時罷工委員會本已準備解決罷工,九月二十八日香港中等華商代表來省,罷工委員會將香港沙面工人及學生要求之三十餘條件交其帶回香港。香港總督扳起面孔對華商代表說:“誰叫你帶回條件來!”很明顯的,香港帝國主義此時在指揮如意的搗亂廣東,此種計劃還未實驗,如何肯解決罷工!但因為當時罷工工人幫助國民黨左派堅決進攻陳、鄧,東江南路都次第收復,而香港第二著政策又失敗。

    第二期,軟化時期。原來陳炯明佔領汕頭時,汕頭罷工立被解散,港汕交通恢復,但革命軍攻入汕頭時,本地罷工工人又捲土重來,封鎖香港。鄧本殷受香港八十萬元,專僱輪船八艘,載運糧食赴港,但革命軍攻入瓊崖時,此項接濟又被本地工人截斷了。勾引南來之北洋艦隊,見陳鄧已敗,不敢進窺虎門,只得悄悄率隊北返。香港亦無可奈何。同時又因香港中等華商見罷工已久,憤恨香港政府不予解決,使他們受“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之慘痛;又見國民政府著著勝利,同情廣東,於是而有“懇親團”之組織,十二月二十六日來廣州,共代表三百餘人。繼而又有“華僑參觀團”之組織,不久亦來廣州,其人數亦相若。香港中等華商這些舉動,無疑義的直接對廣東政府同情,間接即對香港政府示威。香港帝國主義知大勢已去,外既軍事失利,內又居民叛離,於是戲法為之一變,宣布派遣四個全權代表,赴廣州解決罷工,以安香港方面的人心。同時又派華商代表八人先行來廣州,以探廣東方面的意旨。八個華商代表抵省以後,與罷工委員會商量經濟條件,罷工委員會答覆: “我們固然要經濟條件,同時也要政治條件;只談經濟條件,何能謂為根本解決?”並矚其轉告香港政府,所派定的四個全權代表,放膽來省,可以商量解決罷工。無論如何香港帝國主義此時確有軟化的表示。

    第三期,猶豫時期。一九二六年一月,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以後,廣東政局內即發生新的醞釀,原因是共產黨在國民黨大會時採取了對於新右派的退讓政策,以致新右派得以紛紛回粵活動,於是左派的政權隱隱發生動搖。蔣介石以左派的資格一變而為新右派的領袖,暗中準備反革命的政變。這種內容,香港帝國主義豈有不知之理,認為廣東既要發生政變,左派倒塌,右派登台,那麼又何必急急於解決罷工!所以香港政府派定的四個全權代表,始終遲遲不來。不僅如此,香港政府還於一月二十五日,率性宣布停止解決罷工,以示決絕。

    香港帝國主義此時一方面靜候廣東的政變,一方面則用盡一切方法以加速這一政變。比方那時他們加緊“英國決用十萬大兵進攻中國”的宣傳。上海英國帝國主義的機關報,登載這樣一個消息:說“倫敦方面決將用武力干涉中國,預定十萬大兵,北攻天津,中攻滬漢,南攻廣州”。同時,英國公使向北京政府提出質問:“究竟能否制止廣東排英運動?否則,英國當代加重大教訓。英國國會業已同意,預算將來對粵每日軍費一百五十萬。”很顯然的,這種恫嚇的作用,只是給右派一種藉口,好來提議解散罷工。再則就是勾結廣東右派加緊對於罷工工人的進攻。伍朝樞等此時與香港政府已經發生密切關係。在此時期,伍朝樞萬事不管,專門在國民政府委員會上,替外國商人告發罷工糾察隊的“不法”。又如公安局長吳鐵城向市民宣傳,“罷工工人比劉楊兵士還兇”,簡直開槍射擊罷工工人。很顯然的,這種造謠中傷的作用,一面是離間左派對於罷工的信任,一面也是給右派將來藉口強迫解散罷工打下基礎。香港帝國主義此時還有一個得意之作,就是嗾使粵海關停關。中國海關稅務司,按照不平等條約都須盡用英人,粵海關稅務司不用說亦是英人。二月二十二日粵海關突然宣告停關,藉口是“罷工糾察隊扣留八艇貨物,未經稅關查驗,糾察隊如此行動,彼實不能執行職務”。並對廣東政府說:“罷工會不聽政府命令,我來替你教訓。”又對廣東商人說:“我之停關,係為減少你們受糾察隊之壓迫。”又很明顯的,這種挑撥離間的作用,都只為了一個目的,就是催促廣東政變加速的到來。

    但一切陰謀,當時是被我們一一加以打擊,故一時未能生效。

    直到三月,香港帝國主義見廣東政變竟未發生,不覺猶豫起來了,於十九日派人到廣州面見汪精衛說:“香港政府有誠意解決罷工,已內定輔政司、律政司、華民政務司為代表,只須汪主席親筆寫一函去,三代表就可來省。”可見香港帝國主義此時還有意解決罷工。恰恰第二天廣東發生蔣介石的政變,罷工委員會亦被兵包圍,即所謂三月二十日中山艦事件,於是香港帝國主義的態度又為之一變。

    第四期,重新強硬時期。三月二十日蔣介石的政變,使香港帝國主義從此根本取消解決罷工的意思。三月二十日政變消息傳到香港以後,香港總督召集西商大會,興高采烈的說:“恭賀諸位!報告你們一個好消息,就是二十日廣東政府已上軌道了。”聽眾報以歡笑,高呼萬歲!所以香港政府內定的三個代表,遂不出發。四月九日,再派人到廣州與伍朝樞談說之後,香港政府率性宣布“香港政府對於罷工期內工金及不能複業損失賠償,均不給予,亦不容許此項辦法”。以前香港帝國主義雖因面子關係,不願出錢,然而並未正式宣布決絕;香港商人出錢,香港政府至少已經默許,如一九二五年年底派八個華商代表到廣州談經濟條件可以證明。今則露骨的不承認出錢原則,而且布露天下,咸使聞知,態度何等鮮明,何等堅決!無疑的這是三月二十日政變的影響。香港帝國主義從此重行抱持強硬的態度,以至於後來的“中英談判”,仍堅決的把罷工問題撇開,我們在後面再說。

    這次省港罷工,本有極大的直接勝利的可能性,然而有了三月二十日的政變,這種可能性完全取消了。

    罷工與北伐

    北伐是中國革命過程的一件大事,因為有了北伐,使中國革命發展到最高度,革命領土擴張到長江流域,中國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很迅速的得到長足的進步。北伐自然是當時中國全國范圍內革命高漲的需求,然而直接促進北伐則省港罷工實為很大的動力。廣東統一以後,就開始了北伐的準備,雖然經過三月二十日蔣介石的政變,但北伐終是革命的要求,終不能因任何障礙而阻止它的進行。六月,北伐出師了。在這次北伐中,省港罷工工人不用說是積極的參加。他們照東征南征一樣,組織運輸隊、宣傳隊、衛生隊,隨師北伐。特別是運輸隊三千餘人,給予北伐軍巨大的幫助。湘粵之交,為五嶺山脈,崇山峻嶺,道路異常險阻,又兼濕暑炎蒸,罷工工人重擔渡嶺,其困苦可知。也就因此,罷工工人病者好幾百人。北伐軍因得罷工工人這種幫助,出師異常迅速,八月便收復全湘,九月便直抵武漢,中國革命得到空前的發展。

    中英談判

    因為北伐的原故,因為“得以進行本國統一革新之工作”的原故,罷工委員會同意國民政府致函香港政府提議商量解決罷工。六月五日,國民政府去函,香港帝國主義答覆謂:“罷工已成過去事件,願派代表商量排英貨問題之解決。”國民政府回函聲明罷工仍為政治上經濟上一件要事,但亦可磋商廣東人民業已維持一年以上之排英貨運動的方法與手段。九月十五日,中英談判終於在廣州外交部實現了。第一次會議(十五日)只國民政府致了一篇歡迎辭。第二次會議(十六日)國民政府代表提出一意見書,大意是說廣東人民發生排英貨之直接原因,由於沙基慘案:沙基慘案之重要背景,由於上海“五卅”慘案。廣東為什麼有省港罷工與經濟絕交之排英運動?因為“廣州為中國民族主義最大中心點,無怪其於此案堅持民族主義以相對峙,而視為中國民族主義與外國帝國主義間鬥爭之顯著表示也”。中國以民族主義辦外交,並坦直指斥帝國主義,這算是中國外交史上的第一次。此外並質問為什麼香港對廣東實行經濟財政封鎖?為什麼拒絕國民政府在沙基慘案發生後所提議的解決條件?第三次會議(十九日)英國代表提出答覆書,謂“五卅”屠殺是自衛行動;沙基慘案系中國先開槍;省港罷工系少數人強迫;香港並未封鎖廣東。第四次會議(二十一日)國民政府代表提出反駁書,引證據理,指斥其推諉圖賴。談判到此,國民政府提出解決辦法,組織一公正的第三者考察法庭,惟此事須延宕時日,如為早日恢復兩國關係計,主張兩方協力分任擔負:第一,應保障不再有類似沙基慘案發生,此種保障,在於整頓沙面海陸駐兵,並限制英國砲艦停泊國民政府領土河面;第二,根據極公平原則,撫卹沙基慘案死傷者家屬;第三,解決因香港廣東通常關係破裂所發生的大失業問題,應籌備大宗款項。英國代表對組織第三者考察法庭表示須請示本國政府;對早日恢復關係之三條件,表示反對,並聲言解決問題不能包含賠償在內。國民政府代表表示讓步,提議在第三者法庭未成立以前,應行借款,此項借債,雙方分別擔任,如將來英國在第三者法庭得到勝利,香港擔負之借款,由國民政府償還。英國代表表示反對,提議實業借款貸予中國,以為黃埔開埠之用,而以建築粵漢、廣九兩鐵路接軌為條件,其監督借款則依照廣九鐵路協約,僱用英國總工程師總管賬各一人。此日,罷工委員會偕同廣東工農商學各界召集十萬餘人之示威大會,發布力爭沙基慘案與省港罷工條件的宣言。第五次會議(二十三日)雙方以其提議寫成條文,繼續討論,雙方皆表示須請示本國政府,而中英談判就此告一段落。其名延期,實則破裂。總而言之,中英談判雖為廣東自有獨立政府以來第一次與外國開的對等會議,為國民政府的新紀錄,但對於罷工解決是毫無結果。

    取消對香港的封鎖

    中英談判延期以後,罷工委員會發出致全國同胞書、致海外華僑書、致全國工會書、致世界工會書、致國民黨與國民政府書,除敘述中英談判經過外,請教三事:

    一 其將不念先烈沉冤,無條件屈服乎?

    二 抑將不但屈服,且進而接受英國所提出的實業借款條件乎?

    三 或不願屈服,須再接再厲,繼續奮鬥,以求最後之勝利乎?

    對於三條道路,罷工委員會說:“因我等罷工,事關民族問題,並非純屬我等一己問題,何去何從,毫釐千里,故不能不要求海內外同胞立予決定者也。”罷工委員會又申明:“我等奮鬥,犧牲一切,本身利害,久非所計,如荷同胞指示,我們惟敬謹遵循,雖赴湯蹈火,決不瞻顧。”罷工委員會發出這信之後,各方面紛紛回答,都說“應當繼續奮鬥,誓為罷工後盾,以求得最後之勝利”。

    本來罷工委員會有好幾次準備收束罷工。當一九二五年八月廖仲愷被刺的前後,曾有一度準備,因那時“五卅”運動,在北方各地已依次低落,廣東孤軍奮鬥,如何做得?於是而有“北上外交代表團”之發起,由各界各出代表二人及罷工代表八人共同組織之,將省港罷工所提的政治條件交付此代表團聯合全國去爭,而罷工委員會只與香港解決經濟條件便可複工。但此種準備,一方面固然因香港帝國主義一時還不願意解決,一方面確因當時東征南征,須要罷工封鎖香港,將帝國主義對於反革命派之援應斬斷,好讓我們關起門來在家裡捉賊,所以第一次準備收束罷工的計劃就作罷。一九二六年一月國民黨大會的前後,我們又有一次準備收束罷工,因東江南路均已收復,我們須準備北伐工作,如果香港帝國主義接受相當條件,亦可複工,故當時廣東方面派一重要官員到香港,作非正式之探詢;香港亦曾派一重要官員到廣州,非正式的表示要將罷工條件分為政治經濟二部,廣東方面答應如經濟方面原則上能承認,分開亦無不可;後來香港方面對於恢復工作一層,因謂商店倒閉,無業可複,完全復工,有些困難,廣東方面表示可以相當讓步。但因國民黨大會後廣東政局有新的醞釀,右派紛紛回粵,香港帝國主義因為有新的希望遷延解決,我們亦擬維持罷工,以預防右派的叛逆行動的發生,因為罷工工人經常聚集廣州者近五六萬人之多,造成一種革命的濃厚空氣,實在是鎮壓右派的一種力量,所以第二次準備收束罷工的計劃又作罷。三月二十日政變發生了,民族資產階級乘機進攻,此時當然我們不願即於收束罷工,自己解除武裝。到五月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的前後,我們因急於需要出師北伐,又有一次準備收束罷工。勞動大會提出由國民政府、香港政府、廣州商人、香港商人和罷工委員會五方面舉出代表組織委員會,商量解決罷工。這個五方面共同組織的委員會,亦含有打破香港方面謠言的作用,因為當時香港有一種謠言說:“香港出錢未為不可,不過恐其落在罷工領袖及過激派手中,仍里為繼續反對香港之用。”罷工委員會曾以此辦法,慫恿廣州商人派兩代表到香港,徵求香港商人同意,並託其轉徵香港政府同意,結果是香港帝國主義者置之不理,所以第三次準備收束罷工又作罷。陳獨秀、魏琴當時大罵廣東的黨部“太左,自始至終就無半點意思收束罷工,簡直是胡鬧”!據他們的意思,應該無條件解散罷工。自然他這種意見,我們無論如何不能贊同。但當時譚平山在上海的共產黨中央機關報宣布:“省港罷工終止了!”省港罷工在廣州分明沒有終止,而他們卻在上海宣布已經終止,這簡直是工賊的作用。

    七月北伐出師了,而且所向克捷,收復全湘,直趨武漢,我們此時以為時機已至,決定自動的收束罷工,首先是取消對香港的封鎖。取消對香港封鎖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對於廣州沿海農民的讓步。自罷工以來,封鎖香港,所以沿海一帶農產物一律禁止出口。當罷工初起時,罷工糾察隊封鎖海口,的確得農民的幫助不少,當時愛國熱潮甚高漲,農民也捲入這個熱潮之中。但封鎖實在太長久了,農產物停滯不能出口,農民當然大感不安,到一九二六年五月以後,農民與糾察隊在海口常常發生衝突,因為農民偷運農產物出口,糾察隊當然截留。此時正是新農產物上市時期,農民非得出口不行。罷工糾察隊封鎖以來,在各海口常常發生戰爭,如沙魚涌之戰,糾察隊與鐵甲隊死者數十,是香港以兵艦飛機巨砲協助土匪幹的。太平之戰,糾察隊死者八人,是香港指使當地奸商土匪幹的。中山之戰,糾察隊全隊覆滅,是香港以機械資助土匪幹的。其他還有白鵝潭之戰,淡水之戰,前山之戰,大概都是奸商土匪協同幹的。在這些戰爭中,農民還有幫助糾察隊的,至少是守中立。但到此時便不然了,農民反對糾察隊,如寶安,好幾個鄰近英界的村莊農民,簡直與糾察隊取了武裝對抗的形勢,雖被糾察隊征服了,但農民不平之氣確是與日俱增。這一點也是逼得我們不得不取消封鎖的。

    關於取消封鎖自然需要收束罷工有一根本解決才行,罷工工人代表大會對此問題經過鄭重的討論。罷工委員會提出辦法,在關稅上附加二五稅,以此稅作為收束罷工之用。每一罷工工人先領一百元,到各處尋找工作,最好到香港尋找工作,六個月後,如不能尋找工作,可以回廣州,罷工委員會依然供其宿食。二五附加稅當然不是一次便夠發給所有罷工工人,可分五批發給:每批二萬人,以五個月發齊。此問題決定後,以二五附加稅由政府通知各國領事,期在必行,各帝國主義無法,只得在罷工工人這種偉大權威之下承認了。

    於是一九二六年十月十日,罷工委員會召集廣州各界群眾大會,宣布取消對香港封鎖,並宣言“我們對香港封鎖的取消,是為了將來根本收回香港的準備”。

    十月十一日,便於海關附近另建二五附加稅徵收機關,由政府與罷工委員會共同組織,開始徵收。

    於是對於省港封鎖,便這樣的告一結束。

    二五附加稅是由省港罷工開始的,這又是中國革命史中的新紀錄。此例一開,不僅國民政府領土內一切海關照例舉行,就是當時北方軍閥亦向帝國主義要求援例開辦,罷工工人所爭得的果實,不期軍閥也能得受實惠,真是出人意料之外。

    此後省港罷工便辦理結束,實際上罷工並沒有完結,罷工委員會一切機關依然存在,罷工食堂與宿舍亦一律存在,一直到一九二七年整個國民黨叛變以後,汪精衛回粵,知省港罷工工人為一不可侮的勢力,於十月方用武力強迫解散罷工工人,罷工才算完結。所以正確計算,省港罷工從一九二五年六月起,應算至一九二七年十月為止,共計兩年零四個月。

    這次罷工的意義與教訓

    這是一個為世界職工運動有史以來所未聞見的長期罷工,它的意義的確超過“罷工”以上。很明顯的這個罷工在中國大革命的廣東時代,無疑的起了無產階級的領導作用。省港罷工委員會本身的確有獨立的政權性質(香港帝國主義所罵的“第二政府”),它當時在南中國的確成了各社會民眾團體的總領袖,它在廣東的地位的確有舉足輕重之勢,它的影響的確是巨大無比。也就因此使廣東方面全省工人組織起來,全省農民(九十四縣之中有八十五縣)也組織起來。共產黨由四百餘人的小團體一變而為上萬數的真正群眾的政黨;以致無產階級和共產黨在政治上得到巨大的威信。幼弱的國民黨、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更是得到省港罷工的幫助,鞏固了革命根據地,統一了廣東,實行了北伐,使革命高潮推向前進。所以省港罷工的意義,的確是不能以“罷工”的意義來解釋的,因為它超過了“罷工”的意義以上了。

    省港罷工的策略是不是有錯誤呢?如就罷工範圍內所有主要的策略來說,我們直到現在始終還未發現錯誤,認為是正確的。關於個別的局部錯誤,當然是不免的,但與根本策略無關。的確省港罷工所採用的策略達到了最高的形式,不是工廠範圍的形式,也不只是國內範圍形式,而是國際範圍的形式,這在中國,這種罷工策略之最高形式,應該說是自省港罷工才開始的。我們要說這些策略便是我們的教訓,讀者可自去領會,這裡不重說了。

    省港罷工遺傳下來的種子,直接影響到一九二七年十二月的廣州公社的誕生。

    註釋

    1  出自《國家與革命》第一版跋。

    2  中國共產黨是成立於一九二一年。此處及第二章所說“一九二○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是指共產主義小組而言。

    3  據當時報紙和一九四九年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出版的《朝鮮民族解放鬥爭史》所載,均為三月一日。即舉世聞名的朝鮮“三一”運動。本書所載二月,當系三月之誤。

    4  蔣先雲同志在一九二七年在武漢國民政府軍隊北伐河南時作戰犧牲。

    5  據一九二六年五月出版的《嚮導》週報第一百五十五期所載,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代表有組織的工人二十萬。

    6  據一九二五年八月北京民國大學出版的《五卅慘案調查記》所載:死者八人,受傷者十六人,被拘捕者七十五人。

    7  根據一九二七年六月上海建國書店出版的《工人運動》所錄該決議案原文,本書此處遺漏如下的幾個字:“鬥爭中,各國資產階級”。

    8  據一九二五年五月十七日出版的《嚮導》週報第一百一十五期刊載的羅亦農五月九日廣州通訊《中國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之始末》一文所記為張纛。

    9  據同上刊物所載為馬超俊。

    10 據同上刊物所載為苗鳳鳴。

    11 據同上刊物所載為諶小岑。

    12 據一九二五年八月北京民國大學出版的《五卅慘案調查記》所載:據當時地方警察廳和地方檢查廳兩廳的調查:死者十名,受傷者二十一名。後據學生會調查:陽邏撈獲被槍殺之屍體二十五具,連同前十名共死約近四十人。

    13 鐵路工人和海員工人的罷工對平定劉楊戰爭的巨大支援,按著者原來的編寫計劃是要寫在“廣東時代極盛期”一章(見“著者申明”)中,後來因著者忙於革命的實際工作,原來的編寫計劃未能實現。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