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治:研究。

    (2)其左皆从“木”:指表示与木有关的字,其左边都以“木”为意符。现在一般认为,下面所举“戋”的例子中,“戋”仍然是声符,但是声符可兼表意,未必一定以右符为意符。

    (3)歹:残骨。

    (4)贝:上古时期曾以贝为货币。

    【译文】

    王子韶研究文字学,推演文字的规律,认为右边的部件表示字义。古代的字书,字义都从左边的部件。一个汉字,其类别在左半边,其语义在右半边。比如木类,其左半边都从木旁。所谓的“右文”之说,比如“戋”字表示小的意思,所以小的水称为“浅”,小的金称为“钱”,小的歹称为“残”,小的贝称为“贱”。像这样的情况,都由“戋”来表达字义。

    王圣美为县令时,尚未知名,谒一达官,值其方与客谈《孟子》,殊不顾圣美,圣美窃哂其所论(1)。久之,忽顾圣美曰:“尝读《孟子》否?”圣美对曰:“平生爱之,但都不晓其义。”主人问:“不晓何义?”圣美曰:“从头不晓。”主人曰:“如何从头不晓?试言之。”圣美曰:“‘孟子见梁惠王’,已不晓此语。”达官深讶之,曰:“此有何奥义?”圣美曰:“既云孟子不见诸侯,因何见梁惠王?”其人愕然无对。

    【注释】

    (1)哂(shěn):讥笑。

    【译文】

    王子韶担任县令的时候,还不知名,一次去谒见一位达官,赶上他正与客人谈论《孟子》,完全没有理会王子韶,王子韶私下讥笑他们的谈论。过了很久,那位达官忽然想起王子韶,问道:“你也曾经读过《孟子》吗?”王子韶回答道:“我平生爱读此书,但是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主人问:“什么地方不明白?”王子韶答道:“从头不明白。”主人问:“怎么就从头不明白了?说说看。”王子韶说:“‘孟子见梁惠王’,这句就已经不明白了。”达官非常惊讶,问道:“这有什么深奥的意义?”王子韶说:“既然说了孟子不见诸侯,那为什么要见梁惠王?”那人惊讶得无言以对。

    杨大年因奏事论及《比红儿诗》(1),大年不能对,甚以为恨。遍访《比红儿诗》,终不可得。忽一日,见鬻故书者有一小编(2),偶取视之,乃《比红儿诗》也,自此士大夫始多传之。予按《摭言》(3),《比红儿诗》乃罗虬所为(4),凡百篇,盖当时但传其诗而不载名氏,大年亦偶忘《摭言》所载。

    【注释】

    (1)杨大年:即杨亿,字大年,北宋大臣。参《故事》卷一注。

    (2)鬻:卖。

    (3)《摭言》:即《唐摭言》,五代时王定保撰,记载唐代士人贡举活动及制度、文人逸事、诗文等。

    (4)罗虬(qiú):台州(今属浙江)人。唐代士人,累举进士不第,作有《比红儿诗》百首。

    【译文】

    杨亿因为奏事时皇帝谈起《比红儿诗》,自己不能对答,感到特别遗憾。于是到处寻找《比红儿诗》,最终还是找不到。忽然有一天,看见卖旧书的人有一个小册子,偶然拿来阅读,发现是《比红儿诗》,从此《比红儿诗》在士大夫之间开始流传起来。我查阅《唐摭言》,《比红儿诗》是罗虬所作,一共有百篇,当时只是流传了诗歌而没有记载作者姓名,杨亿也是偶然间忘记了《唐摭言》的记载。

    晚唐士人专以小诗著名,而读书灭裂。如白乐天《题座隅诗》云(1):“俱化为饿殍(2)。”殍作孚字押韵。杜牧《杜秋娘诗》云(3):“厌饫不能饴(4)。”饴乃饧耳(5),若作饮食,当音“飤”(6)。又陆龟蒙作《药名诗》云(7):“乌啄蠹根回。”乃是乌喙(8),非乌啄也。又“断续玉琴哀”,药名止有续断(9),无断续,此类极多。如杜牧《阿房宫赋》误用“龙见而雩”事(10),宇文时斛斯椿已有此缪(11),盖牧未尝读《周》《隋书》也。

    【注释】

    (1)白乐天:即白居易,字乐天,唐代大臣,诗人。参《乐律》卷五注。

    (2)殍(piǎo):饿死的人。

    (3)杜牧:字牧之,晚唐诗人。参《辨证》卷四注。

    (4)厌饫(yù):吃得太饱。饴(yí):麦芽糖。

    (5)饧(xíng):麦芽糖。

    (6)飤:同“饲”,喂养。

    (7)陆龟蒙(?——881):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长洲(今属江苏)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8)乌喙(huì):附子的别称,多年生草本,可入药,主治中风瘫痪、腰痛脚冷、头风、耳鸣等。

    (9)续断: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主治腰膝疼痛、筋伤骨折等。

    (10)龙见而雩(yú):指《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一句,沈括认为典出“龙见而雩”,所以“未云何龙”应该作“未雩何龙”。其实杜牧盖用《易》“云从龙”典。雩,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活动。

    (11)斛斯椿(493——534):字法寿,广牧富昌(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南)人。狡猾多能,先后投靠尔朱荣、元悦、尔朱兆等,官至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卒赠大司马。

    【译文】

    晚唐士人专以写作小诗而著名,但是读书方面却粗疏不精。比如白居易的《题座隅诗》道:“俱化为饿殍。”“殍”字当成了“孚”字押韵。杜牧的《杜秋娘诗》道:“厌饫不能饴。”“饴”是指麦芽糖,如果用作饮食的意思,应当读作“飤”。又如陆龟蒙《药名诗》道:“乌啄蠹根回。”说的乃是乌喙,而不是乌啄。又如“断续玉琴哀”,如果是药名的话只有“续断”,没有“断续”,这类例子极多。又如杜牧的《阿房宫赋》误用“龙见而雩”一事,宇文氏王朝时的斛斯椿就已经犯了同样的错误,是杜牧没有读过《周书》《隋书》的原因。

    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辈始为平文(1),当时谓之古文。穆、张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方论文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穆修曰:“马逸(2),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曰:“有犬死奔马之下。”时文体新变,二人之语皆拙涩,当时已谓之工,传之至今。

    【注释】

    (1)穆修(979——1032):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山东汶上)人。大中祥符间进士,授泰州司理参军,后为颍州、蔡州文学参军,徒居蔡州。继柳开之后倡导古文,著有《穆参军集》。《宋史》卷四四二有传。张景(970——1018):少年时曾与柳开结交,柳开赠其藏书。

    (2)马逸:指马脱离缰绳而奔跑。

    【译文】

    以往的士人多喜欢对偶的骈文。穆修、张景等人开始写散文,当时称为古文。一天,穆修、张景一起去上朝,在东华门外等待天明,在他们正讨论文章写法的时候,恰好看见有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二人分别记下这件事,来比较行文的工拙。穆修写道:“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写道:“有犬死奔马之下。”当时文风刚刚发生变化,二人的语言都比较呆板生硬,但是当时就已经算是好的了,所以一直流传到现在。

    按《史记·年表》,周平王东迁二年,鲁惠公方即位。则《春秋》当始惠公,而始隐,故诸儒之论纷然,乃《春秋》开卷第一义也。唯啖、赵都不解始隐之义(1),学者常疑之。唯于《纂例》隐公下注八字云(2):“惠公二年(3),平王东迁。”若尔,则《春秋》自合始隐,更无可论,此啖、赵所以不论也。然与《史记》不同,不知啖、赵得于何书?又尝见士人石端集一纪年书,考论诸家年统,极为详密。其叙平王东迁,亦在惠公二年。余得之甚喜,亟问石君(4),云出一史传中,遽检未得,终未见的据。《史记·年表》注东迁在平王元年辛未岁(5),《本纪》中都无说,《诸侯世家》言东迁却尽在庚午岁(6),《史记》亦自差谬,莫知其所的。

    【注释】

    (1)啖:即啖助(724——770),字叔佐,赵州(今属河北)人。历官任临海尉、丹杨主簿。通经学,著有《春秋集传》《春秋纂例》等。赵:即赵匡,字伯循,河东(今属山西)人。官至洋州刺史。师从啖助,著有《春秋阐微纂类义疏》。二人之说现保存于陆淳《春秋集传纂例》中。

    (2)《纂例》:即《春秋集传纂例》。

    (3)惠公二年:公元767年。

    (4)亟(jí):急切。

    (5)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

    (6)庚午岁:公元前771年。

    【译文】

    根据《史记·年表》,周平王东迁第二年,鲁惠公才即位。那么《春秋》应当从惠公开始,实际上却始于隐公,所以学者们对此说法不一,这是《春秋》开篇第一个问题。唯独啖助、赵匡都不解释《春秋》从隐公开始的意义,学者常存疑问。在《春秋集传纂例》中,只在隐公下面注了八个字说:“惠公二年,平王东迁。”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春秋》自然应该从隐公开始,没什么可讨论的,这是啖助、赵匡之所以不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但是这与《史记》的记载不同,不知啖助、赵匡是根据哪本书得出的结论?我又曾经见到士人石端编纂的一本纪年书,考论各家的纪年统序,极为详细周密。他叙及平王东迁,也说在惠公二年。我看到以后非常高兴,马上问石君出自何处,石端说出自某一史传,我马上去检查,也没找到,最终还是没有确凿的证据。《史记·年表》注东迁的时间在平王元年辛未岁,《周本纪》中却没有提及,《诸侯世家》却说东迁时间在庚午岁,《史记》本身记载也有差错,不知以哪种说法为准。

    长安慈恩寺塔,有唐人卢宗回一诗颇佳(1),唐人诸集中不载,今记于此:“东来晓日上翔鸾,西转苍龙拂露盘。渭水冷光摇藻井(2),玉峰晴色堕阑竿。九重宫阙参差见,百二山河表里观。暂辍去蓬悲不定,一凭金界望长安(3)。”

    【注释】

    (1)卢宗回:字望渊,南海(今广东广州)人。元和十年(815)进士,官至集贤校理。

    (2)藻井:绘有纹饰如井状的天花板。

    (3)金界:指佛寺。

    【译文】

    长安慈恩寺塔上,有唐人卢宗回的一首题诗很好,唐人的别集中没有记载,现在记在这里:“东来晓日上翔鸾,西转苍龙拂露盘。渭水冷光摇藻井,玉峰晴色堕阑竿。九重宫阙参差见,百二山河表里观。暂辍去蓬悲不定,一凭金界望长安。”

    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1)。“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2),元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后人稍稍有效而为者。

    【注释】

    (1)王荆公:即王安石,字介甫北宋宰相,封荆国公。参《故事》卷一注。

    (2)王籍:字文海,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南朝梁诗人,非南朝宋人。天监末任湘东王萧绎咨议参军,迁中散大夫等。

    (3)一意:即诗病中的“合掌”,指一联之中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为诗家之忌。

    【译文】

    古人的诗中有“风定花犹落”的句子,认为无人能对出下句,王安石对以“鸟鸣山更幽”。“鸟鸣山更幽”本来是南朝王籍的诗,原来的对仗句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个意思;而“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是静中有动,下句是动中有静。王安石开始写作集句诗,写的长的达到百句,都是集合前人诗句而成,语意对偶,往往比原诗更佳。后人逐渐开始仿效着作。

    欧阳文忠尝言曰:“观人题壁,而可知其文章矣。”

    【译文】

    欧阳修曾经说:“看一个人在墙上的题辞,就能知道他的文章水平。”

    毗陵郡士人家有一女(1),姓李氏,方年十六岁,颇能诗,甚有佳句,吴人多得之。有《拾得破钱诗》云(2):“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又有《弹琴诗》云:“昔年刚笑卓文君,岂信丝桐解误身。今日未弹心已乱,此心元自不由人。”虽有情致,乃非女子所宜也。

    【注释】

    (1)毗陵:今江苏常州。

    (2)《拾得破钱诗》:此诗的妙处在于以残月比喻残破的铜钱,以清光比喻完整的铜钱,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译文】

    毗陵郡士人家有一位女子,姓李,年方十六岁,颇能写诗,有不少佳句,江浙士人多有耳闻。她有《拾得破钱诗》道:“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想得清光未破时,买尽人间不平事。”又有《弹琴诗》道:“昔年刚笑卓文君,岂信丝桐解误身。今日未弹心已乱,此心元自不由人。”虽然很有情致,但不是女子应该作的。

    退之《城南联句》首句曰:“竹影金锁碎。”所谓金锁碎者,乃日光耳,非竹影也。若题中有日字,则曰“竹影金锁碎”可也。

    【译文】

    韩愈的《城南联句》首句说:“竹影金锁碎。”所谓的“金锁碎”说的是日光,而不是竹影。如果题目中有“日”字,那么说“竹影金锁碎”就可以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