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欧阳文忠常爱林逋诗“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之句(1),文忠以谓语新而属对新切。钩辀,鹧鸪声也,李群玉诗云(2):“方穿诘曲崎岖路(3),又听钩辀格磔声(4)。”郭索,蟹行貌也。扬雄《太玄》曰(5):“蟹之郭索,用心躁也。”

    【注释】

    (1)欧阳文忠:即欧阳修,字永叔,北宋大臣,谥文忠。参见《故事》卷一注。林逋:字君复,北宋隐士。参见《人事》卷十注。钩辀(zhōu):鹧鸪叫声。

    (2)李群玉(808——826):澧州(今湖南常德)人。以诗献唐宣宗,得赐弘文馆校书郎,后辞官归故里。

    (3)诘(jié)曲:曲折,屈曲。

    (4)格磔(zhé):鸟鸣声。

    (5)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汉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有《甘泉》《河东》等赋,著有《太玄》《法言》等。

    【译文】

    欧阳修喜欢林逋诗中“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一句,认为语言清新而对仗贴切。“钩辀”说的是鹧鸪的叫声,李群玉的诗有:“方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辀格磔声。”“郭索”说的是蟹行走的状貌。扬雄的《太玄》说:“蟹之郭索,用心躁也。”

    韩退之集中《罗池神碑铭》有“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1),今验石刻,乃“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古人多用此格,如《楚词》“吉日兮辰良”,又“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2)。盖欲相错成文(3),则语势矫健耳。杜子美诗(4):“红稻啄余鹦鹉粒(5),碧梧栖老凤凰枝。”此亦语反而意全。韩退之《雪诗》:“舞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亦效此体,然稍牵强,不若前人之语浑成也。

    【注释】

    (1)韩退之:即韩愈,字退之,唐代大臣。参见《辨证》卷四注。

    (2)“吉日兮辰良”三句:出自《九歌·东皇太一》。

    (3)相错成文:语词颠倒成文,即倒装。

    (4)杜子美:即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被后人称为“诗圣”,亦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等。玄宗时上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史之乱后,追随肃宗到凤翔,被授左拾遗。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后入蜀,受严武接济,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去世后流落夔州等地。有《杜工部集》。

    (5)稻:原作“飰”,据津逮本等及杜甫诗改。按:《秋兴八首》诗原作“香稻啄余鹦鹉粒”。

    【译文】

    韩愈集中《罗池神碑铭》有“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一句,现在对照石刻参看,乃是“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古人多用这种格式,比如《楚辞》“吉日兮辰良”,又如“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这是有意形成相错成文的效果,使语势更加矫健。杜甫的诗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也是语词颠倒而诗意丰富。韩愈的《雪诗》:“舞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也是仿效这种格式,但是稍显牵强,不如前人的用语自然浑成。

    唐人作富贵诗,多纪其奉养器服之盛,乃贫眼所惊耳,如贯休《富贵曲》云(1):“刻成筝柱雁相挨。”此下里鬻弹者皆有之(2),何足道哉?又韦楚老《蚊诗》云(3):“十幅红绡围夜玉。”十幅红绡为帐,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脚?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

    【注释】

    (1)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五代时画僧,著有《禅月集》。

    (2)鬻(yù)弹者:卖唱的人。

    (3)韦楚老:字寿朋,长庆四年(824)进士,官至国子祭酒。

    【译文】

    唐人写作的富贵诗,多描写其衣食器用的丰盛,不过是穷人眼中感到惊奇罢了,比如贯休的《富贵曲》道:“刻成筝柱雁相挨。”这些东西乡间卖唱的人都有,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又比如韦楚老的《蚊诗》道:“十幅红绡围夜玉。”拿十幅红绡做帐子,四面还不到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脚?这就是没见过富贵世面。

    诗人以诗主人物,故虽小诗,莫不埏蹂极工而后已(1)。所谓旬锻月炼者,信非虚言。小说崔护《题城南诗》(2),其始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以其意未全,语未工,改第三句曰:“人面只今何处在。”至今传此两本,唯《本事诗》作“只今何处在。”唐人工诗,大率多如此,虽有两“今”字,不恤也(3),取语意为主耳,后人以其有两“今”字,只多行前篇。

    【注释】

    (1)埏蹂(shān róu):反复修改、锤炼诗文。

    (2)崔护(772——846):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州)人。贞元十二年(796)进士,大和三年(829),任京兆尹,迁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

    (3)不恤:近体诗,特别是绝句,一般避免出现重复用字的现象,这里说崔护为了表达诗意,不惜犯此忌讳。

    【译文】

    诗人作诗以表现人物为主,因此即使是小诗,也没有不花功夫仔细锤炼润色之后才成稿的。所谓的“旬锻月炼”,即经年累月的锤炼,确实不是虚言。小说家记载崔护的《题城南诗》,开始作:“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来因为其诗意表达不完整,语言不工稳,于是就改了第三句作:“人面只今何处在。”到现在流传了这两种版本,唯独《本事诗》作“只今何处在。”唐人作诗工稳,大多如此,即使有两个“今”字也不在乎,作诗以语言和诗意为主,但是后人因为其中有两个“今”字,所以一般只通行前一篇。

    书之阙误,有可见于他书者。如《诗》:“天夭是椓(1)。”《后汉·蔡邕传》作“夭夭是加”,与“速速方谷”为对。又“彼岨矣岐,有夷之行(2)。”《朱浮传》作“彼岨者岐,有夷之行(3)。”《坊记》:“君子之道,譬则坊焉(4)。”《大戴礼》:“君子之道,譬犹坊焉。”《夬卦》:“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王辅嗣曰(5):“居德而明禁。”乃以“则”字为“明”字也。

    【注释】

    (1)天夭是椓(zhuó):出自《诗经·小雅·正月》,意为上天降祸于民。夭,灾祸。椓,打击,加害。其下改“天”为“夭”,意为灾祸一个连一个地降临百姓。

    (2)彼岨矣岐,有夷之行:出自《诗经·周颂·天作》,为祭祀先王之诗。

    (3)彼岨者岐,有夷之行:本句沈括指出于《后汉书》,然《后汉书·朱浮传》中无此句,见于《后汉书·西南夷列传》。

    (4)君子之道,譬则坊焉:出自《礼记》。此句意为君子之道就像设防而使之不逾礼。坊,通“防”。

    (5)王辅嗣:即王弼(226——249),字辅嗣,山阳郡(今山东金乡)人。曾任尚书郎。好儒道,著有《老子注》《周易注》等。

    【译文】

    典籍的缺漏、谬误之处,有的可以在别的书中见到。比如《诗经》中有:“天夭是椓。”《后汉书·蔡邕传》作“夭夭是加”并与“速速方谷”对仗。又如《诗经·周颂·天作》的“彼岨矣岐,有夷之行。”《后汉书·朱浮传》作“彼岨者岐,有夷之行。”《礼记·坊记》中有:“君子之道,譬则坊焉。”《大戴礼》作:“君子之道,譬犹坊焉。”《夬卦》有:“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王弼说:“居德而明禁。”这是误把“则”字作为“明”字了。

    音韵之学,自沈约为四声(1),及天竺梵学入中国(2),其术渐密。观古人谐声(3),有不可解者。如“玖”字、“有”字多与“李”字协用;“庆”字、“正”字多与“章”字、“平”字协用。如《诗》“或群或友,以燕天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终三十里,十千维耦”;“自今而后,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陟降左右,令闻不已”;“膳夫左右,无不能止”;“鱼丽于罶,鲤,君子有酒,旨且有(4)。”如此极多。又如:“孝孙有庆,万寿无疆”;“黍稷稻粱,农夫之庆”;“唯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则笃其庆,载锡之光”;“我田既藏,农夫之庆”;“万舞洋洋,孝孙有庆”;《易》云“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5);班固《东都赋》“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长兮膺天庆”,如此亦多。今《广韵》中“庆”一音“卿”(6)。然如《诗》之“未见君子,忧心怲怲;既得君子,庶几式臧”;“谁秉国成,卒劳百姓;我王不宁,覆怨其正”(7),亦是“怲”、“正”与“宁”、“平”协用,不止“庆”而已,恐别有理也。

    【注释】

    (1)四声:指古代汉语中的平、上、去、入四声。沈约曾著有《四声谱》,提出“四声八病”说,开创了永明体。

    (2)天竺:指印度。

    (3)谐声:即押韵。下面的“协用”亦指押韵。

    (4)“或群或友”数句:分别出自《诗经》中《小雅·吉日》《王风·丘中有麻》《卫风·木瓜》《周颂·噫嘻》《鲁颂·有》《大雅·文王》《大雅·云汉》《小雅·鱼丽》。

    (5)“孝孙有庆”数句:分别出自《诗经》中《小雅·楚茨》《小雅·甫田》《小雅·裳裳者华》《大雅·皇矣》《小雅·甫田》《鲁颂·宫》及《易·坤》卦、《白雉诗》。

    (6)《广韵》:本名《切韵》,隋陆法言撰,将12158个汉字分为206韵,唐代重新刊定,改名《唐韵》,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又命陈彭年、邱雍等重修,赐名《大宋重修广韵》。

    (7)“未见君子”数句:分别出自《诗经》中《小雅·弁》《小雅·节南山》。

    【译文】

    音韵学,从沈约发明四声开始,等到来自印度的梵学传入中国,其理论逐渐精密。看古人的押韵谐声,有一些不能理解的情况。比如“玖”字、“有”字多与“李”字通押;“庆”字、“正”字多与“章”字、“平”字通押。比如《诗经》中的“或群或友,以燕天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终三十里,十千维耦”;“自今而后,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陟降左右,令闻不已”;“膳夫左右,无不能止”;“鱼丽于罶,鲤,君子有酒,旨且有。”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又比如:“孝孙有庆,万寿无疆”;“黍稷稻粱,农夫之庆”;“唯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则笃其庆,载锡之光”;“我田既藏,农夫之庆”;“万舞洋洋,孝孙有庆”;《易》有“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班固《东都赋》“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长兮膺天庆”,像这样的例子也很多。现在的《广韵》中“庆”又读为“卿”。然而像《诗经》中的“未见君子,忧心怲怲;既得君子,庶几式臧”;“谁秉国成,卒劳百姓;我王不宁,覆怨其正”,也是“怲”、“正”与“宁”、“平”通押,不只是“庆”而已,恐怕另有道理。

    小律诗虽末技(1),工之不造微(2),不足以名家。故唐人皆尽一生之业为之,至于字字皆炼,得之甚难,但患观者灭裂(3),则不见其工,故不唯为之难,知音亦鲜,设有苦心得之者,未必为人所知。若字字是,皆无瑕可指,语意亦掞丽(4),但细论无功(5),景意纵全,一读便尽,更无可讽味(6),此类最易为人激赏,乃诗之《折杨》《黄华》也(7)。譬若三馆楷书作字(8),不可谓不精不丽,求其佳处,到死无一笔,此病最难为医也。

    【注释】

    (1)小律诗:此相对于排律而言,指八句的律诗。

    (2)造微:达到微妙的境地。

    (3)灭裂:草率,粗略。

    (4)意:原作“音”,据《类苑》三十九引改。掞(shàn):铺张。

    (5)功:《类苑》引作“切”,胡道静据改,亦可通。

    (6)讽味:讽诵玩味。

    (7)《折杨》《黄华》:古代的民俗小曲。

    (8)三馆:指广文馆、太学馆、律学馆。

    【译文】

    小律诗虽然是末等技艺,但是锤炼得不细腻,也不足以成名。所以唐人都穷尽一生的精力去作诗,以至于字字都要锤炼,要写好很难,就怕读者匆匆读过,无法领略其中的精妙之处,所以不仅写作很难,能得知音的也很少,即使有费尽心力而写作的诗句,也未必被别人了解。如果一首诗每个字都没有瑕疵,语意也铺张而华丽,但是仔细推敲起来又没什么佳处,即使写景与意境周全完备,也是一读就透,没有什么可以讽诵玩味的,这类诗反而最容易为人激赏,属于诗中的《折杨》《黄华》之类。就像三馆学士用楷书写字,不可谓不精致、不典丽,但是要找出其中佳处,到死也找不出一笔,这种病最难医治。

    王圣美治字学(1),演其义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2)。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3),贝之小者曰“贱”(4)。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注释】

    (1)王圣美:即王子韶,字圣美,太原(今属山西)人。进士出身,为王安石引入条例司,擢监察御史里行。后出知上元县,迁湖南转运判官。神宗召论字学,擢礼部员外郎。累官吏部郎中、卫尉少卿、出知济州,后以太常少卿召,进秘书监,拜集贤殿修撰、知明州。卒赠显谟阁待制。《宋史》卷三二九有传。治:研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