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题解】

    本卷共三篇。《尼妙寂》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叶氏为父及夫复仇的故事。叶氏的父亲及丈夫被杀,托梦以隐语的方式告知叶氏凶手为何人,叶氏遍求高人破解,后来终于知道了凶手的姓名。叶氏到凶手家做佣人,潜伏数年,复仇成功。本篇极力赞扬了作为弱小女子的叶氏,克服万难,为父为夫报仇的坚韧精神。这则故事与李公佐的《谢小娥传》内容基本相似,盖《尼妙寂》改编自《谢小娥传》。《党氏女》讲述了一个叫兰如宾的人,秘密杀害了在其家居住的茶叶商人王兰,并侵吞了他的财产,以此暴富。同年兰如宾的儿子出生,这个孩子聪明漂亮,兰如宾夫妻视为至宝,然而此子花钱甚多,几年后又忽然夭折。其家境又恢复到原来的状况。多年后,一个党氏家的女儿还原了真相,那个夭折的儿子,即为党氏女的前身,也是王兰的转世,投胎做兰如宾的儿子,是为了报王兰杀身、夺财之仇,他专门挥霍家中的不义之财,财产耗尽,便夭折而去,使兰如宾痛不欲生。本故事意在说明做坏事终遭报应,丝毫不爽。《崔环》讲述了崔环在病重期间,游历冥间并返回阳间的故事,根据他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经历,描述了阴间刑法的残酷,尤其是在“人矿院”中,人被大铁椎椎得“骨肉皆碎,仅欲成泥”,令人痛苦到了极点。故事中的阴间亦同人世间,存在着人情关系及徇私舞弊,这当然是对人世间的一种影射。

    尼妙寂

    尼妙寂①姓叶氏,是江州浔阳女也②。初嫁任华③,浔阳之大贾也④。父升与华往复长沙广陵间⑤。贞元十一年春,之潭州⑥,不复。过期数月,妙寂忽梦父披发裸形,流血满身,泣曰:“吾与汝夫湖中遇盗,皆已死矣。以汝心似有志者⑦,天许复仇,但幽冥之意,不欲显言,故吾隐语报汝,诚能思而复之,吾亦何恨⑧。”妙寂曰:“隐语云何?”升曰:“杀我者,车中猴,门东草。”俄而见其夫,形状若父,泣曰:“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妙寂抚膺而哭⑨,遂为女弟所呼觉⑩,泣告其母,阖门大骇。念其隐语,杳不可知。访于邻叟及乡闾之有知者,皆不能解。乃曰:“上元县?,舟楫之所交者,四方士大夫多憩焉,而邑有瓦棺寺,寺上有阁,倚山瞰江,万里在目,亦江湖之极境,游人弭棹?,莫不登眺。吾将缁服其间?,伺可问者,必有省吾惑矣。”于是褐衣之上元?,舍力瓦棺寺,日持箕帚,洒扫阁下。闲则徙倚栏槛?,以伺识者。见高冠博带吟啸而来者?,必拜而问。居数年,无能辩者。

    【注释】

    ① 尼:尼姑,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

    ② 江州浔阳:今江西九江的古称,因古时流经此处的长江一段被称为浔阳江,而县治在长江之北,即浔水之阳而得名。

    ③ 初:当初。

    ④ 贾:商人。古时特指囤积营利的坐商。古时候称行商为商,坐商为贾。后泛指商人。《孟子•梁惠王》:“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

    ⑤ 广陵:县名。秦置,治今江苏扬州。

    ⑥ 之:往,朝某方向走,到……去。《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 似:用于比较,表示程度更甚。宋刘克庄《浪淘沙》:“岁晚客天涯,短发苍华。今年衰似去年些。”

    ⑧ 恨:遗憾,不满意。

    ⑨ 抚膺:抚胸,表示悲恨。西晋潘岳《哀永逝文》:“闻鸣鸡兮戒朝,咸惊号兮抚膺。”

    ⑩ 女弟:妹妹。

    ? 上元县:南京自唐朝起下辖的一个县,上元也是唐朝时期南京的称呼之一。上元县与江宁县同城而治,同为南京的母县,于1912年撤废上元县,并入江宁县。

    ? 弭棹(mǐ zhào):停止摇桨。南朝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弭棹薄枉渚,指景待乐阕。”

    ? 缁服:僧尼之服。南朝梁慧皎《高僧传•释道恒》:“恒等才质暗短,染法未深;缁服之下,誓毕身命。”

    ? 褐衣:粗布衣服,古代贫贱者所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

    ?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汉庄忌《哀时命》:“独徙倚以彷徉。”

    ? 高冠博带:高大的帽子,宽大的衣带,为旧时儒生的装束。后亦指穿着礼服。《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译文】

    尼姑妙寂姓叶,是江州浔阳人。当初嫁给了任华,他是浔阳的大商人。她的父亲叶升和任华常常往返于长沙与广陵之间做生意。贞元十一年的春天,他们到潭州去,再没回来。过了好几个月,有一天妙寂突然梦到父亲披散着头发,光着身子,满身是血,哭着说:“我与你丈夫在湖中遇到强盗,都已经死了。你是一个意志比较坚强的人,老天同意你来报仇,但按照阴间的意思,不能说得很明白,所以我用隐语告诉你,你如果真能明白并且报了仇,我也没什么遗憾的了。”妙寂问:“隐语说什么?”叶升说:“杀我的人,车中猴,门东草。”一会儿又看见她的丈夫,形象和父亲一样,哭着说:“杀我的人,禾中走,一日夫。”妙寂抚胸痛哭,被她的妹妹唤醒,她哭着告知母亲,全家人大惊。对隐语所包含的意思,妙寂想了很久,依然深不可知。拜访邻居中的老人和乡亲中的智者,都解释不了。于是她说:“上元县城是行船交汇的地方,四面八方的士大夫多在这里休息,城内有一座瓦棺寺,寺里有阁楼,靠山而建,可以俯视长江,一览无余,也是此地最美的景点,游人停船,无不登楼远眺。我要去瓦棺寺出家,等候可问的人,必定有能解答我的疑惑的。”她于是穿上粗布衣服去了上元县,在瓦棺寺做苦工,天天拿着簸箕和扫帚,打扫阁楼。闲暇时就在栏槛处走来走去,探察能解谜的人。看见儒生装束,吟咏歌唱的人过来,必然礼拜而问。过了几年,没人能解开谜团。

    十七年,岁在辛巳,有李公佐者,罢岭南从事而来①,揽衣登阁②,神采俊逸,颇异常伦。妙寂前拜泣,且以前事问之。公佐曰:“吾平生好为人解疑,况子之冤恳,而神告如此,当为汝思之。”默行数步,喜招妙寂曰:“吾得之矣,杀汝父者申兰,杀汝夫者申春耳。”妙寂悲喜呜咽,拜问其说。公佐曰:“夫‘猴’申生也,‘车’去两头而言猴,故‘申’字耳③。‘草’而‘门’,‘门’而‘东’,非‘兰’字耶④?‘禾中走’者,穿田过也,此亦‘申’字也。‘一日’又加‘夫’,盖‘春’字耳。鬼神欲惑人,故交错其言。”妙寂悲喜若不自胜,久而掩涕拜谢曰:“贼名既彰⑤,雪冤有路。苟获释憾,誓报深恩。妇人无他,唯洁诚奉佛⑥,祈增福海耳⑦。”乃再拜而去。

    【注释】

    ① 从事:职官名。汉刺史佐吏,如别驾、治中等皆称为从事史,通称为州从事,历代因其制,宋废。

    ② 揽衣:披着衣服。唐白居易《长恨歌》:“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逦迤开。”

    ③ “‘车’去两头而言猴”二句:“车”的繁体字为“車”,去上、下两横,故为“申”。

    ④ “‘草’而‘门’”三句:“兰”的繁体字为“蘭”。

    ⑤ 彰:揭示,表露。三国诸葛亮《出师表》:“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⑥ 洁诚:态度真诚。南朝宋鲍照《代白纻舞歌词》:“思君厚德委如山,洁诚洗志期暮年。”

    ⑦ 福海:犹厚福,谓福深广如海。唐周远志《造阿弥陀像记》:“用斯功德,保祚皇基,兼被幽明,同归福海。”

    【译文】

    贞元十七年,是辛巳年,有个叫李公佐的人,被免去岭南从事的官职来到此地,披着衣服登上阁楼,神采俊秀飘逸,和一般人不一样。妙寂上前哭着拜见,拿梦中的隐语询问他。公佐说:“我平生喜欢给人解疑,何况你含冤又恳切,并且神灵告知了这些,我应当为你好好思考思考。”他默默地走了几步,高兴地招呼妙寂说:“我猜出来了,杀你父亲的叫申兰,杀你丈夫的叫申春。”妙寂悲喜交加,哭了起来,一面拜谢一面询问他这样说的理由。公佐说:“申年生的人属猴,‘车’(車)字去两头而说猴,所以是个‘申’字。‘草’而‘门’(門),‘门’而‘东’(東),不是‘兰’(蘭)字吗?‘禾中走’,就是穿田而过,这也是‘申’字。‘一日’又加‘夫’,就是‘春’字啊。鬼神想要迷惑人,所以交织错杂地这样说。”妙寂听后悲伤喜悦之情不能自已,过了好久才擦干眼泪拜谢道:“贼人的名字已知道,雪冤有望了。假如能够消除我心中的怨恨,我一定报答您的大恩。我一介弱女子没有其他本事,只有真心念佛,为您祈祷增加海量福报。”于是向李公佐拜了两拜离去了。

    元和初①,泗州普光王寺有梵氏戒坛②,人之为僧者必由之。四方辐辏③,僧尼繁会,观者如市焉④。公佐自楚之秦,维舟而往观之⑤。有一尼,眉目朗秀,若旧识者,每过必凝视公佐,若有意而未言者久之。公佐将去,其尼遽呼曰:“侍御贞元中不为南海从事乎⑥?”公佐曰:“然。”“然则记小师乎⑦?”公佐曰:“不记也。”妙寂曰:“昔瓦棺寺阁求解‘车中猴’者也。”公佐悟曰:“竟获贼否?”对曰:“自悟梦言,乃男服,易名士寂,泛佣于江湖之间。数年,闻蕲、黄之间有申村,因往焉。流转周星⑧,乃闻其村西北隅有申兰者,默往求佣,辄贱其价。兰喜召之。俄又闻其从弟有名春者⑨。于是勤恭执事,昼夜不离,凡其可为者,不顾轻重而为之,未尝待命,兰家器之。昼与群佣共作,夜寝他席,无知其非丈夫者⑩。逾年?,益自勤干,兰愈敬念,视士寂即自视其子不若也。兰或农或商,或畜货于武昌,关锁启闭悉委焉。因验其柜中,半是己物,亦见其父及夫常所服者,垂涕而记之。而兰、春叔出季处?,未尝偕在。虑其擒一而惊逸也,衔之数年?。永贞年重阳?,二盗饮既醉,士寂奔告于州,乘醉而获,一问而辞伏就法。得其所丧以归,尽奉母而请从释教?。师洪州之天宫寺尼洞微,即昔时授教者也。妙寂,一女子也,血诚复仇?,天亦不夺,遂以梦寐之言,获悟于君子,与其仇者得不同天。碎此微躯,岂酬明哲?。梵宇无他?,唯虔诚法像以报效耳?。”公佐大异之,遂为作传。

    【注释】

    ① 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806——820)。

    ② 泗州:古地名。北周以安州改名,治所在今江苏宿迁。开元年间徏治今江苏盱眙。梵氏:佛门。戒坛:僧徒传戒之坛。

    ③ 辐辏: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也作“辐凑”。《史记•货殖列传序》:“于是太公劝其女功……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

    ④ 市:指城市中划定的贸易之所或商业区。汉班固《西都赋》:“九市开场,货别隧分。”唐李善注引《汉宫阙疏》:“长安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⑤ 维:系,连结。《诗经•小雅•白驹》:“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⑥ 侍御:唐代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后世因沿袭此称。南海: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治番禺(今广东广州)。秦、汉之际地入南越,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灭南越后复置。辖今广东滃江、大罗山以南,珠江三角洲及绥江流域以东。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分别改番州、广州为南海郡。

    ⑦ 小师:僧人的谦称。

    ⑧ 周星:木星每年经过黄道十二宫(即十二次)的一宫,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故称周星。也指一周年。《淮南子•时则训》:“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周于天,岁将更始。”

    ⑨ 从弟:堂弟。为同祖叔伯之子而年纪小于己的人。

    ⑩ 丈夫:指成年男子。《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

    ? 逾年:一年以后,第二年。逾,超越,越过。

    ? 叔出季处:指申兰、申春不同时在家。叔、季,兄弟排行中的第三和第四位。出,外出。处,在家。

    ? 衔:怀,存在心里。

    ? 永贞:唐顺宗刘诵的年号(805)。重阳:农历九月九日。

    ? 释教:即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梁书•庾诜传》:“晚年以后,尤遵释教,宅内立道场,环绕礼忏,六时不辍。”

    ? 血诚:赤诚,至诚。唐白居易《论制科人状》:“所以密缄手疏,潜吐血诚。”

    ? 明哲:明智,深明事理。《三国志•魏书•李通传》:“曹公明哲,必定天下。”

    ? 梵宇:佛寺。唐宋之问《登禅定寺阁》:“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亦称为“梵剎”。

    ? 法像:佛、菩萨等圣像。《宋书•天竺迦毗黎国传》:“顷遇昏虐,法像残毁。”

    【译文】

    元和初年,泗州的普光王寺设有僧尼戒坛,作为僧尼必须要去。四面八方的人都聚集在那里,僧尼众多,观看的人多得像赶集一样。李公佐从楚地到秦地去,停泊系船前往观看。有一位尼姑,眉目清秀,仿佛是以前认识的人,每次经过李公佐的身旁她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李公佐,久久地像是有话要讲的样子。李公佐要走了,那尼姑急忙打招呼,问:“侍御是贞元年间的南海从事吗?”公佐说:“是。”她说:“那么您还记得我吗?”公佐说:“不记得了。”妙寂说:“我是当年在瓦棺寺阁楼上请求您解释‘车中猴’的那个人。”公佐恍然大悟地说:“最终俘获贼人了吗?”妙寂回答:“自从知晓了梦中话的意思,我就穿上了男人的衣服,改名士寂,在江湖之间到处给人做工。几年后,听说蕲州、黄州一带有个申村,就去了那边。过了一年,才听说这村西北角有个叫申兰的,就不声不响

    地前去要给他做佣人,并且把工钱降得很低。申兰开心地雇佣了我。不久又听说他有个堂弟叫申春。于是我就勤勤恳恳地干活,白天黑夜也不离开,凡是可以干的,不管活是轻是重都去干,也不曾等候雇主的指令,申兰家很器重我。白天和佣人们一块儿劳作,夜晚睡在其他地方,没人知晓我不是男子。一年后,我越发勤快地干活,申兰也更敬重我,对待我比他的儿子都好。申兰有时候务农,有时候经商,有时到武昌储藏货物,家里的钥匙都委托给我。我查验他柜子里的东西,一半是我们家的,也看见了我父亲和丈夫常穿的衣服,我流着眼泪记了下来。但是申兰和申春一个在家一个在外,未曾一起在家过。我考虑到抓到一个,另一个会受惊而逃逸,就藏在心里好几年。到了永贞年重阳节,两个盗贼相会,喝醉了酒,我就跑到州府告发,乘着两人醉酒抓获了他们,一审问就招供了,被处以死刑。我获得了丧失的财物,都带回家交给了母亲,并请求皈依佛门。师从洪州天宫寺的尼姑洞微,她就是过去曾教导过我的人。我是一个女子,赤诚复仇,上天也不剥夺我的志向,通过托梦之语,又得到您的指点,才能报了不共戴天之仇。我现在即便是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您的大恩大德。我在佛寺里没有其他本事,唯有虔诚地供奉佛像来报答您。”李公佐非常惊异,就为她作了传。

    大和庚戌岁①,陇西李复言游巴南②,与进士沈田会于蓬州③。田因话奇事,持以相示,一览而复之。录怪之日,遂纂于此焉。

    【注释】

    ① 大和庚戌岁:唐文宗大和四年(830)。

    ② 陇西: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置,因在陇山之西得名,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巴南:今属重庆。

    ③ 蓬州:北周天和四年(569)割巴、隆等州地置,因蓬山为名。治安固(今四川营山东北),其后屡有迁移。唐开元中徙治大寅(后改蓬池,今仪陇南),辖境相当今四川林溪流域及迤东一带。

    【译文】

    大和庚戌年,陇西李复言游历巴南,与进士沈田在蓬州相会。沈田谈到奇闻怪事,就把李公佐写的传记给我看,我看了一遍就还给他了。我记录怪异故事的时候,就把它编纂在这部书中了。

    党氏女

    党氏女,同州韩城县芝川南村人也①。先是,有兰如宾者,舍于芝川。元和初,客有王兰者,以钱数百万鬻茗,止其家积数年,无亲友之来者,一旦卧疾,如宾以其无后患也,杀之。服馔车舆仆使之盛,拟于公侯。其年生一男,美而慧,虽孔融、卫玠之为奇②,犹未可为比。其家念之,谓骊珠、赵璧未敌③,名曰玉童。衣食之用,日可数金。其或不豫④,舞神拜佛之费,一日而罄,不顾也。既而渐大,轻裘肥马,恣其出入。于是交游少年,歌楼酒肆,悦音恣博,日不暂息,虽狂徒皆伏其豪。然而孳产稍衰⑤,稼或不登⑥,即乞贷望岁⑦。元和十年⑧,玉童暴卒,父母之哀,哭玠之不若也⑨。号哭之声,感动行路,恨不得自身代之。如宾极困成瘵⑩。其所饰终之具,洎舍财梵侣、佛画莲宫、致席命乐之费?,若不以家为者。虽丧毕,每忌日,饭僧施财而追泣焉。自是稍稍致贫,如旧日矣。

    【注释】

    ① 同州: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华州置州,治武乡(隋改名冯翊,今陕西大荔)。唐辖境相当今陕西大荔、合阳、韩城、澄城、白水等地。韩城县:隋开皇十八年(598)置,属同州。治所在今陕西韩城东南二里城古村。芝川:即今陕西韩城南芝川镇。

    ② 孔融(153-208):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性好学,有异才。自负才气,对曹操多侮慢之辞,曾被免官,终与操积怨,构陷成罪,为操所杀。卫玠(286-312):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西晋玄学家。美姿容,见者誉为“玉人”。时大乱移家建邺(今江苏南京),人们听闻其姿容绝佳,观者如堵。卫玠本多病体弱,遂劳疾卒,时人说卫玠是被人看杀的。

    ③ 骊珠:出于骊龙颔下的宝珠,也比喻珍贵的人或物。语出《庄子•列御寇》:“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赵璧:和氏璧的别称。春秋时,楚人卞和自山中所得宝玉。战国时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闻之,使之送信给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蔺相如奉璧出使,终于完璧归赵。

    ④ 不豫:身体不舒服。引申为有病。《史记•鲁周公世家》:“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

    ⑤ 孳产:增长的财产。孳,滋生,增益。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孳货盐田,铲利铜山。”

    ⑥ 不登:歉收。《礼记•曲礼》:“岁凶,年谷不登。”

    ⑦ 乞贷:向人借贷。《史记•孔子世家》:“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望岁:盼望年谷的丰收。《左传•哀公十六年》:“国人望君,如望岁焉。”

    ⑧ 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806——820)。

    ⑨ 哭玠:指卫玠死后,谢鲲前去吊丧,恸哭甚哀,感动路人。

    ⑩ 瘵(zhài):病。

    ? 洎(jì):及,到达。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梵侣:指色界初禅天的天众。此处指和尚。佛画:古代一种绘画艺术,内容为宣扬佛教教理及佛教史上的事迹。莲宫:指寺庙。唐皇甫冉《望南山雪怀山寺普上人》:“夜夜梦莲宫,无由见远公。”

    【译文】

    党氏女是同州韩城县芝川南村人。先前,有一个叫兰如宾的人,在芝川居住。元和初年,有个叫王兰的客商,做价值百万的茶叶生意,一连在如宾家住了几年,没有一个亲友来看望过王兰,有一天王兰卧病不起,因为他没有亲友,没有后患,如宾就把他杀死了。从此如宾家的衣服饮食奢华,车马仆从众多,生活不比王公大臣差。同一年,如宾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相貌漂亮,而且很聪明,连孔融、卫玠也不能与他相比。他们家人觉得,哪怕骊龙颔下的宝珠与和氏璧也都比他逊色,于是取名玉童。玉童衣食用度,一天能花几两金子。有时他得了病,求神拜佛,无论一天花掉多少钱,也不在乎。渐渐玉童长大了,穿华美衣服,骑高头大马,出入比以前更加放纵。玉童交了很多少年朋友,整日歌舞、喝酒、赌博,没有一日停息,就是那些狂妄的人也佩服他的奢靡。然而家产一天比一天少,地里庄稼有时收成不好,还要向人借贷以支撑到来年庄稼丰收时。元和十年,玉童突然死了,父母的悲痛比当年卫玠死后谢鲲的恸哭还厉害。哭声感动得路人恨不得以己代之。如宾悲痛过度还得了病。玉童办丧事所用的一切东西,以及施舍僧众、绘画寺庙、摆席奏乐的花费,都靠家产。丧事办完以后,每到玉童的忌日,还要斋僧施舍以追念。从此家中逐渐变穷,又像当年一样了。

    太和三年秋,有僧玄照,求食于党氏家。有女子年十三四,映门曰①:“母兄皆出,不得具馔。此北数里芝川店,有兰氏者,亡子忌日,方当饭僧。师到必喜,盍往焉②?”僧曰:“女非出入村市之人③,何以知此而绐我也④?”女笑曰:“其亡子即我之前身耳。”照大异之,问其所以,不对而入。照于是造兰氏门⑤,入巷而见其广幕崇筵,及门,人皆喜照之来,揖之而入。既卒食,如宾哀不自胜。照曰:“丈人念亡子若此⑥,要见其今身乎?”如宾大惊,乃问之,照具以告。如宾遽适党氏,请见之。父母以告,女不肯出。如宾益耸跃⑦,独念不以其母来,且无藉手⑧,此所以不出也。遂归。

    【注释】

    ① 映门:隐藏在门后。映,遮蔽。南朝宋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楼观眺丰颖,金驾映松山。”

    ② 盍:何不。

    ③ 村市:犹村镇。唐白居易《望亭驿酬别周判官》:“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

    ④ 绐(dài):欺诈,哄骗。《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⑤ 造:到,往某地去。

    ⑥ 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易•师》:“贞,丈人,吉。”唐孔颖达疏:“丈人,谓严庄尊重之人。”

    ⑦ 耸跃:踊跃。《宋书•晋熙王昶传》:“臣闻鹳鸣皋垤,则降阴吐雨,腾蛇耸跃,而沉云郁冥。”

    ⑧ 藉手:犹藉助,藉人之手以为己助。《左传•襄公十一年》:“凡我同盟,小国有罪,大国致讨,苟有以藉手,鲜不赦宥。”

    【译文】

    太和三年秋天,有一个法号玄照的僧人,向党氏家乞食。党氏家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藏在门后说:“母亲、哥哥都出去了,不能准备饭菜。从这里向北几里地的芝川店,有一家姓兰的,因其儿子的忌日,正在施舍粥饭。大师要到那儿去,他们肯定会很高兴,何不到那儿去呢?”玄照说:“你不是一个出入村镇的女子,怎么知道这些事,是不是骗我呢?”女孩笑着说:“他死去的儿子就是我的前身。”玄照大为惊讶,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女孩没有回答他就进屋去了。玄照于是去了兰家,刚走进胡同就看见了高大的帐篷,豪华的宴席,到了门口,人们都非常高兴他能来到这里,作揖让他进去。吃完饭后,如宾悲不自胜。玄照说:“您如此想念儿子,想见见他的今身吗?”如宾大惊,问是怎么回事,玄照详细告诉了他。如宾立刻找到党家,请求见见女孩。女孩父母进去告诉女儿,女孩不肯出来。如宾更加想见,心想准是因为他妻子没来,且空着手,所以不出来相见。于是就回去了。

    明日,与其妻偕,携蜀红二十匹为请见之资①。女纳红,复不肯出。如宾求其父母万辞,父母以如宾之恳也,入谓女曰:“汝既不欲见,不当言之。既言而兰叟若此之请,安得不强见?”女不复语。父母曰:“必不见,则何辞?”女曰:“第告之②,何必相见。但云:‘其子身存及没,多歧所费,王兰之财尽未?’闻此,必不求矣。”父母出,以告,如宾顾其妻,无言而退。既出,父母问其故,女曰:“儿前身茗客王兰也,有钱数百万,客其家。元和初,头眩而卧,遂为如宾所杀而取其财,因而巨富。某既死而诉于上帝,上帝召问欲何以报,兰言愿为子以耗之,故委蜕焉③。耗之且尽而死。近与之计,唯十镮未足④,故有蜀红之赠。而今而后,如宾不复念其子而斋亦罢尔。韩城有赵子良者,尝贳茗五束⑤,未酬而兰死。今当以其直求为妇,币足而某去耳,亦不为妇也。”俄而媒氏言,子良之子纳币焉⑥。亲迎之期,约在岁首⑦。既毕纳而失女,父母惧子良之责也,伪哭而徙葬焉。其夕,遇女曰:“天帝以天下人愚,率皆欺暗枉道,诈心万端,谓人可以言排,神可以诈惑。以诈惑人者,人亦诈焉;以妄欺人者,人亦妄焉;以嫉诬人者,人亦诬焉。虽虚矫之俗⑧,交报或阙⑨,而冥寞间良不可罔⑩。知己之所为而不咎人者鲜矣,故遣某托身近地,而警群妄耳。顷者未言,得侍昏旦?;此心既启,难复淹留?。抚育之恩,亦偿旧德,乍辞顾盼,能不怅怀。各勉令图?,无惑多恨。”言讫而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