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题解】

    本卷共三篇。《齐饶州》讲述了一个女子生孩子时,被一个恶鬼打死,这个女子向自己的丈夫告知缘由,让他求助于田先生。田先生是一个乡间的教书先生,亦是阴间的大王,经他出面,秉持正义,铲除了恶鬼,并用粘合法使女子转世人间,夫妻团聚。这篇故事与《齐推女》十分相似,只是在某些细节上略有些差异。《吴全素》讲述了一个屡次落第的士子,正在准备下一次的科考,却被押送至阴间,目睹了阴间受刑者的惨状。吴全素认为自己遵纪守法,要求查验冥簿,果然他还有三年阳寿,还能考中明经科,判官说三年非常短暂,何必再回去,但吴全素坚持要回去。判官于是派了两个小吏护送吴全素回去,途中两个小吏向他索贿,并邀请他见证人的死亡以及投胎、出生的过程。故事以奇特的想象解答了人在死亡和出生时为什么痛苦的原因。《掠剩使》讲述了韦元方偶遇他死去多年的表兄裴璞,裴璞自言他正在阴间任职掠剩使,他说人的财富都是命中注定的,并且有定数,超过定数将被阴司所掠,掠夺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遭受横祸、生意赔钱等等。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贪图或窃取他人的财富,不然终究也会以不同的方式失去的。《掠剩使》是《玄怪录》中的名篇,“掠剩使”也在后世形成了一个较为著名的典故。

    齐饶州

    饶州刺史齐推女①,适湖州参军韦会②。长庆三年③,韦以妻方娠,将赴调也④,送归鄱阳⑤,遂登上国⑥。十一月,妻方诞之夕,齐氏忽见一人长丈余,金甲仗钺,怒曰:“我梁朝陈将军也,久居此室。汝是何人,敢此秽触!”举钺将杀之。齐氏叫乞曰:“俗眼有限,不知将军在此。比来承教⑦,乞容移去。”将军曰:“不移当死。”左右悉闻齐氏哀诉之声,惊起来视,见齐氏汗流洽背,精神恍然,绕而问之,徐言所见。及明,侍婢白于使君⑧,请居他室。使君素正直,执无鬼之论,不听。至其夜三更,将军又到,大怒曰:“前者不知,理当相恕,知而不避,岂可复容!”复将用钺。齐氏哀乞曰:“使君性强,不从所请。我一女子,敢拒神明?容至天明,不待命而移去。此更不移,甘于万死。”将军者拗怒而去⑨。未曙,令侍婢洒扫他室,移榻其中。方将辇运⑩,使君公退,问其故,侍者以告,使君大怒,杖之数十,曰:“产蓐虚羸?,正气不足,妖由之兴,岂足遽信。”女泣以请,终亦不许。入夜,自寝其前,以身为援,堂中添人加烛以安之。夜分闻齐氏惊痛之声,开门入视,则头破死矣。使君哀恨之极,倍百常情,以为引刀自残不足以谢其女,乃殡于异室?,遣健步者报韦会。

    【注释】

    ① 饶州:隋开皇九年(589)置州,治鄱阳(今属江西)。唐辖今江西鄱江、信江两流域(婺源、玉山除外)。

    ② 适:女子出嫁。

    ③ 长庆:唐穆宗李恒的年号(821——824)。

    ④ 赴调:前往吏部听候迁调。《金史•宣宗纪》:“吏部秋冬置选南京,春夏置选中都,赴调者不便,请并选于南京。”

    ⑤ 归:出嫁女儿返回娘家。《诗经•邶风•燕燕》:“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毛传:“归,归宗也。”

    ⑥ 上国:京师。《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

    ⑦ 比来:近来。《三国志•魏书•徐邈传》:“比来天下奢靡,转相仿效。”承教:接受教诲。《孟子•梁惠王》:“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⑧ 使君:对官吏、长官的尊称。《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⑨ 拗怒:愤怒不平。《旧唐书•郑畋传》:“殊不知五侯拗怒,期分项羽之尸;四冢既成,待葬蚩尤之骨。”

    ⑩ 辇(niǎn):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

    ? 产蓐(rù):产妇。

    ? 殡:停放灵柩等葬。

    【译文】

    饶州刺史齐推的女儿,嫁给了湖州参军韦会。长庆三年,韦会因为即将赴任,而又恰逢妻子怀孕,便将妻子齐氏送回娘家鄱阳,自己前往京城。到了十一月,齐氏即将生产的那天晚上,突然看到一个身高一丈有余,身穿黄色盔甲,拿着钺的人,很生气地冲她说:“我是梁朝的陈将军,住在这屋里很久了。你是谁?竟然弄脏我的地方!”举起钺要杀死她。齐氏叫着乞求道:“我是俗人,眼力有限,不知道将军在此。我接受您的教训,请容我从这里搬走。”将军说:“你不搬走就要死。”齐氏侍女都听到齐氏哀告的声音,惊讶地起床前来探视,只见齐氏汗流浃背,精神恍惚,大家围绕着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才慢慢地说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等到天亮,侍女将这件事报告给齐氏的父亲————齐使君,请求住到别的屋子里。齐使君向来正直,秉持无鬼神之论,并不同意这个请求。到了那天三更天,将军又来了,大为震怒,说:“之前是你不知道,我理当宽恕你,现在你知道了还不回避,我怎可继续容忍?”于是又要用钺来杀她。齐氏苦苦哀求道:“我父亲个性倔强,不听从我的请求。我只是一个弱女子,哪里敢抗拒神明。请允许我待到天亮,不需要您的命令我也自当离去。如果这次我再不走,就甘愿受死。”将军愤怒而去。天还未亮,齐氏就让侍婢打扫其他的房间,将床搬过去。正要将齐氏用车运走时,齐使君处理完公事回来,询问其中的缘故,侍从告诉了他原因,齐使君大怒,将侍从杖打数十下,然后说:“产妇身体虚弱,正气不足,妖异之气才由此而生,哪里就能够相信?”齐氏哭着请求父亲,但她的父亲始终不同意。到了晚上,齐使君自己睡在女儿房前,以自己作为后援,同时在房中添加人手和灯烛,以使女儿安心。半夜时分,齐使君听到齐氏发出惊恐痛苦之声,开门进房去看,齐氏已经头颅破裂而死。齐使君此时悲恨到了极点,痛惜万分,认为就算是用刀自残也不足以向女儿谢罪,便将女儿暂时装殓后停尸于另外的房间,派走路快的人去向韦会报信。

    韦以文籍小差为天官所黜①,异道来复,凶讣不逢②。去饶州百余里,忽见一女人,仪容行步酷似齐氏,乃援其仆而指之曰③:“汝见彼人乎?何以似吾妻也?”仆曰:“夫人刺史爱女,何以行此,乃人有相类耳。”韦审观之,愈是,跃马而近焉④。女人乃入门,斜掩其扇。又意其他人也,乃不下马,过而回视之,齐氏自门出,呼曰:“韦君忍不相顾?”遽下马视之,真其妻也。惊问其故,具云陈将军之事,因泣曰:“妾诚愚陋,幸奉巾栉⑤,言词情礼,未尝获罪于君子。方欲竭节闺门⑥,终于白首,而枉为狂鬼所杀。自检命籍,当有二十八年。今有一事,可以相救,君能相哀乎?”悲恨之深,言不尽意。韦曰:“夫妻之情,事均一体,鹣鹣翼坠⑦,比目半无⑧,单然此身,更将何往?苟有歧路⑨,汤火能入。但生死异路,幽晦难知。如可竭诚,愿闻其计。”齐曰:“此村东数里,有草堂中田先生者,领村童教授⑩,此人奇怪,不可遽言。君能去马步行,及门趋谒,若拜上官然,垂泣诉冤。彼必大怒,乃至诟骂,屈辱捶击,拖拽秽唾,必尽数受之,事穷然后见哀?,即妾必还矣。先生之貌,固不称焉。晦冥之事?,幸无忽也。”

    【注释】

    ① 天官:职官名。周代官制,以天官冢宰居首,总理治国大事,统御众官。唐代曾改吏部为天官,故亦用来称呼吏部尚书。

    ② 凶讣:死讯。

    ③ 援:拉。

    ④ 跃马:策马奔跃前进。《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

    ⑤ 奉巾栉(zhì):伺候梳洗。谓充当妻室。宋张师正《括异志•高舜臣》:“我以君积善之家,故愿奉巾栉于子。”

    ⑥ 竭节:尽忠,坚持操守。汉末曹操《陈损益表》:“顾恩念责,亦臣竭节投命之秋也。”

    ⑦ 鹣鹣(jiān):比翼鸟。常用来比喻夫妻恩爱。

    ⑧ 比目:指比目鱼,因两目比连于头部的一侧,故用以比喻恩爱夫妻。汉班固《西都赋》:“招白鹇,下双鹄,揄文竿,出比目。”

    ⑨ 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岔路。

    ⑩ 教授:对私塾老师的敬称。

    ? 见哀:受到哀怜。《汉书•万章传》:“吾以布衣见哀于石君,石君家破,不能有以安也。”

    ? 晦冥:阴间。

    【译文】

    韦会此时因为文书上出了点小差错被吏部尚书贬黜,正从另外的一条路赶回饶州,与报凶信的人错过了。就在离饶州还有百余里的地方,韦会忽然看到一个女人,仪表和走路的姿势都像极了齐氏,他就拉着仆人,指着那个女人说:“你看到那个人了吗?她怎么那么像我的妻子呢?”仆人说:“夫人是刺史的爱女,怎么会到这里来,是有长得很像的人。”韦会仔细打量那个女人,越看就越觉得像,就策马近前。那个女人走进门中,把门斜斜地虚掩上。韦会又觉得可能真的是其他人,就没下马,走过门口,回过头来看,只见齐氏从门里走出来,叫他:“韦君就这样忍心不来看望我吗?”韦会立刻从马上下来仔细看她,果然是他的妻子。他吃惊地问其中缘故,齐氏把陈将军之事全部告诉了他,并且哭着说:“我诚然愚蠢鄙陋,但有幸成为您的妻子,说话做事从未得罪过您。正打算守节闺门,与您白头到老,却没想到被狂鬼冤杀。我去检视自己的寿命簿,还有二十八年。现在有一个办法,可以救我,夫君能怜悯我吗?”齐氏悲恨之深,无法用语言表达。韦会说:“夫妻之情,事事都应一起承担,如鹣鸟失去一翅,比目鱼失去一目,剩下我孑然一身,又要往哪里去呢?只要有办法,就算是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辞。但生与死是两个世界,阴间事无法知晓。如果可以竭诚尽力,就尽管告诉我方法吧。”齐氏说:“这座村子往东走几里,有处草屋子,住着田先生,是村里孩子们的授课老师,这是个奇人,您不能急切地说出自己的请求。夫君要下马步行,到他门口去诚心拜谒,就像拜谒上级那样,对他哭着诉说我的冤屈。他一定会非常生气,甚至辱骂您,侮辱殴打您,拖拽您,向您吐口水,必须全部忍受下来,事后若是他流露出怜悯之情,那我就一定能够返回阳间。田先生的面貌,实在与其身份不相称。但阴间之事,希望您千万不要怠慢。”

    于是同行,韦牵马授之,齐氏哭曰:“今妄此身,故非旧日,君虽乘马,亦难相及。事甚迫切,君无推辞。”韦鞭马随之,往往不及。行数里,遥见道北草堂,齐氏指曰:“先生居也。救心诚坚,万苦莫退。渠有凌辱①,妾必得还。无忽忿容,遂令永隔。勉之,从此辞矣。”挥涕而去。数步间,忽不见。韦收泪诣草堂,未到数百步,去马公服,使仆人执谒前引②。到堂前,学徒曰:“先生转食未归③。”韦端笏以候。良久,一人戴破帽、曳木屐而来,形状丑秽之极,问其门人,曰:“先生也。”命仆呈谒,韦趋走迎拜,先生答拜曰:“某村翁,求食于牧竖④,官人何忽如此,甚令人惊。”韦拱诉曰:“妻齐氏,享年未半,枉为梁朝陈将军所杀,伏乞放归⑤,终其残禄。”因扣地哭拜。先生曰:“某乃村野鄙愚,门人相竞⑥,尚不能断,况冥晦间事乎!官人莫风狂否⑦?火急须去,勿恣妖言。”不顾而入。韦随入,拜于床前曰:“实诉深冤,幸垂哀宥⑧。”先生顾其徒曰:“此人风疾⑨,来此相喧,众可拽出。又复入,汝共唾之。”村童数十,竞来唾面,其秽可知。韦亦不敢拭,唾歇复拜,言诚恳切。先生曰:“吾闻风狂之人,打亦不痛,诸生为吾击之,无折支败面耳⑩。”村童复来群击,痛不可堪。韦执笏拱立,任其挥击。击罢,又前哀乞,又敕其徒推倒,把脚拽出,放而复入者三。先生谓其徒曰:“此人乃实知吾有术,故此相访。汝今归,吾当救之耳。”

    【注释】

    ① 渠:他。

    ② 谒(yè):拜见,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

    ③ 转食:外出求食,即吃饭。

    ④ 牧竖:牧牛羊的童子,即牧童。

    ⑤ 伏乞:向尊者恳求。伏,敬辞。

    ⑥ 相竞:互相竞争。《汉书•贾谊传》:“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亡制度,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矣。”

    ⑦ 官人:唐朝称当官的人,宋以后对有一定地位的男子的敬称。风狂:疯狂,发疯。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贝编》:“苏州贞元中,有义师状如风狂。”

    ⑧ 哀宥:怜悯宽容。《周书•孝闵帝纪》:“帝听讼于右寝,多所哀宥。”

    ⑨ 风疾:疯病。汉应劭《风俗通•过誉》:“位过招殃,灵督其舋,风疾恍忽,有加无瘳。”

    ⑩ 折支:折断四肢。支,“肢”的古字。败面:毁伤面容。

    【译文】

    于是两人同行,韦会牵马让齐氏骑,齐氏哭道:“如今我这身体,已经跟旧日不一样了,夫君就算骑马,也很难赶上我。现在事情非常紧急,夫君就不用再推辞了。”韦会策马跟着齐氏走,常常赶不上她。走了几里,远远看到路北有一座草堂,齐氏指着说:“那是先生的住所。救我的心一定要虔诚,即使遭受万般苦楚也别后退。只要他羞辱了您,我必定能够生还。不要流露出愤怒的表情,从而使我们再也不能相见了。务必谨记,我在这里告辞了。”齐氏流着泪与韦会告别。她走了几步,就不见踪影了。韦会擦去泪水,前去草堂拜访,等到了离草堂数百步开外的地方,就下马脱去官服,让仆人拿着名片在前面引路。到了草堂前,有学生说:“先生出去吃饭还没回来。”韦会持着笏板等候。等了很久,一个人戴着破草帽、穿着木屐走过来,相貌丑恶到了极点,韦会问他的学生,回答说:“是我们的先生。”韦会便命令仆人奉上名片,自己则恭敬地快步上前迎接拜见,先生一边回礼一边回答说:“我是个村中老朽,向放牛娃们讨口饭吃而已,官人怎么忽然这样对待我,真是令人惊讶。”韦会拱手作辑诉说道:“我的妻子齐氏,还没活到寿命的一半,就被梁朝陈将军枉杀,请您放她回来,使她能够活满她剩余的岁数。”韦会遂磕头大哭,请求先生。先生说:“我是个村野蠢人,自己的学生发生争执,我还不能决断,何况阴间里的事呢!官人不会是疯了吧?快点走开,不要胡乱说些鬼话。”先生看也不看他就进了草堂。韦会跟着先生走进屋里,又在他的坐榻前下拜说:“我实在是来向您诉说深冤的,希望能得到您的哀怜宽宥。”先生看着他的学生们说:“这人有疯病,在这里吵吵闹闹,你们可以他拉出去。如果他还跑回来,你们一起吐他口水。”几十个村童都争先恐后地向韦会的脸上吐口水,所受的污秽可想而知。韦会却也不敢擦拭,等他们吐完,继续下拜,言语真诚恳切。先生说:“我听说有疯病的人,打也不觉得疼,学生们快给我打他,但不要打断了胳膊、腿,也别破人面相。”于是,那群学生又跑来殴打韦会,让他痛苦得几乎忍受不了。韦会一直保持恭敬的姿势站立着,任凭他们痛殴。打完了,韦会再度向前苦苦哀求,先生又叫学生把他推倒,抓着脚拽出草堂,放开后韦会再次跑入草堂,如此反反复复好几次。先生就对他的学生说:“看来这人是真的知道我有法术,才会来拜访我。你们现在回去吧,我得救他的妻子。”

    众童既散,谓韦曰:“官人真有心丈夫也,为妻之冤,甘心屈辱,感君诚恳,试为检寻。”因命入房①,房中铺一净席,席上有案,置香一炉,炉前又铺席。坐定,令韦跪于案前,俄见黄衫人引向北行数百里,入城郭,廛里闹喧②,一如会府③。又如北④,有小城,城中楼殿,峨若皇居,卫士执兵立者坐者各数百人。及门,门吏通曰:“前湖州参军韦某。”乘通而入,直北正殿九间⑤,堂中一间卷帘设床案,有紫衣人南面坐者。韦入,向坐而拜,起视之,乃田先生也。韦复诉冤,左右曰:“近西通状⑥。”韦乃趋近西廊,又有授笔砚者,乃为诉词。韦问当衙者曰:“何官?”曰:“王也。”吏收状上殿,王判曰:“追陈将军,仍检状过。”状出,瞬息间,通曰⑦:“提陈将军。”仍检状过,有如齐氏言。王责曰:“何故枉杀平人?”将军曰:“自居此室已数百岁,而齐氏擅秽⑧,再宥不移,忿而杀之,罪当万死。”王判曰:“明晦异路⑨,理不相干。久幽之鬼,横占人室,不相自省,仍杀无辜,可决一百⑩,配流东海之南?。”

    【注释】

    ① 房:古代堂中间叫正室,两旁的叫房。

    ② 廛(chán)里:古代城市居民住宅的通称,亦泛指市肆区域。《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

    ③ 一如:完全一样。会府:都市。

    ④ 如:往,去。《左传•隐公六年》:“郑伯如周,始朝桓王也。”

    ⑤ 直北:正北。《史记•封禅书》:“文帝出长门,若见五人于道北,遂因其直北立五帝坛,祠以五牢具。”

    ⑥ 通状:状纸,亦指下级呈送上级的一种公文。

    ⑦ 通:通报,传达。《穀梁传•僖公二十八年》:“曹伯襄复归于曹……其曰复,通王命也。”

    ⑧ 擅秽:擅自弄脏。封建迷信认为生孩子会弄脏屋子,对房主不利。

    ⑨ 明晦:人间与阴间。

    ⑩ 决:判决。

    ? 配流:将罪犯发配流放到偏远地方,亦作“流配”。《旧唐书•则天皇后纪》:“元轨配流黔州。”

    【译文】

    众学生散去,先生对韦会说:“官人是一个有真心的大丈夫,为了给妻子申冤,甘受屈辱,我感动于您的诚恳,就试着为您查看查看。”便叫韦会进到偏房,房中铺有一方干净的席子,席上有个几案,放着一只燃着香的香炉,香炉前又铺了一方席子。先生在其上坐定,让韦会跪在几案前,没多久,就有黄衣人来引着他向北前行了数百里,进入一座城中,城中非常热闹,与都会完全一样。又向北行,有一座小城,城中有楼阁殿宇,仿佛是帝王居所,手执兵器的卫士或坐或立,各有数百人。到了门前,看门的差吏通报说:“前湖州参军韦某拜见。”韦会乘人通报时进到里面,正北有九间正殿,其中一间帘子卷起,内中设有坐榻和几案,有穿着紫色衣服的人面向南方而坐。韦会走进去,向紫衣人施礼,站起来再看时,发现那就是田先生。韦会再次陈述冤屈,田先生左右的人说:“到西廊附近写个状子吧。”于是,韦会快速走到西廊附近,有人给他拿了笔墨纸砚,他便写好状词。韦会问衙门里当值的差吏:“那位是什么官?”差吏回答说:“是我们的王。”差吏收走状子呈到殿中,王判状说:“追查陈将军,照着状子核查他是否有罪过。”状子一拿出去,顷刻间,就有人来报告说:“陈将军押来了。”查看状子上控诉的事情,一如齐氏所言。王责问道:“你为什么要枉杀平民?”陈将军说:“我住在那间房子里已经有几百年了,而齐氏擅自弄脏我的地方,我宽恕过她两次她都不搬走,激愤之下就杀了她,我有罪过,理当万死。”王裁决说:“阳世与阴间不是同一世界,理应互不干涉。你这死去已久的鬼魂,却强占活人住所,自己不反省,反而杀害无辜,现在判决杖一百,发配流放到东海之南。”

    案吏过状曰①:“齐氏禄命,实有二十八年。”王命呼阿齐问:“阳禄未尽,理合却回,今将放归,意欲愿否?”齐氏曰:“诚愿却回。”王判曰:“付案勒回。”案吏咨曰:“齐氏宅舍破坏②,回无所归。”王曰:“差人修补。”吏曰:“事事皆隳③,修补不及。”王曰:“必须放归。”出门商量状过,顷复入,曰:“唯有放生魂去④,此外无计。”王曰:“魂与生人,事有何异?”曰:“所以有异者,唯年满当死之日,病笃而无尸耳,其他并同。”王召韦曰:“生魂只有此异。”韦拜请之,遂令齐氏同归,各拜而出。黄衫人复引南行。既出其城,若行崖谷,足跌而坠,开目即复跪在案前,先生者亦据案而坐。先生曰:“此事甚秘,非君诚恳,不可致也。然贤夫人未葬,尚瘗旧房⑤,宜飞书葬之,到即无苦也。慎勿言于郡下,微露于人,将不利于使君尔。贤 只在门前⑥,便可同去。”韦拜谢而出,其妻已在马前矣。此时却为生人,不复轻健。韦掷其衣驮,令妻乘马,自跨卫从之⑦,且飞书于郡,请葬其柩。使君始闻韦之将到也,设馆,施 帐以待之⑧。及得书,惊骇殊不信,然强葬之,而命其子以肩舆迓焉⑨。见之,益闷,多方以问,不言其实。其夏,醉韦以酒,迫问之,不觉具述,使君闻而恶焉。俄而得疾,数月而卒。韦潜使人觇田先生,亦不知所在矣。齐氏饮食生育,无异于常,但肩舆之夫不觉其有人也。

    【注释】

    ① 过状:递交文状、诉状。宋欧阳修《乞再定夺减放应役人数》:“近累据减放公人等过状,却乞收叙。”

    ② 宅舍:借指人的躯体。唐张 《朝野佥载》卷二:“余杭人陆彦夏月死十余日,见王,云:‘命未尽,放归。’左右曰:‘宅舍亡坏不堪。’时沧州人李谈新来,其人合死。王曰:‘取谈宅舍与之。’”

    ③ 隳(huī):毁坏。

    ④ 生魂:人的灵魂。

    ⑤ 瘗(yì):隐藏。

    ⑥ 贤 (gé):对人妻子的尊称。此指齐氏。

    ⑦ 卫:驴的别称。

    ⑧ (suì)帐:死者灵前的帏帐。晋陆机《吊魏武帝文》:“悼 帐之冥漠,怨西陵之茫茫。”

    ⑨ 肩舆:轿子。迓:迎接。《左传•成公十三年》:“迓晋侯于新楚。”

    【译文】

    差吏递交诉状,说:“齐氏的寿命,确实还有二十八年。”王命人叫来齐氏,问她:“你阳寿未尽,理应放你回去,现在让你走,你愿意吗?”齐氏说:“我非常愿意被放回。”王判定说:“交付差吏,将她放回。”差吏又来咨问:“齐氏的尸体已经腐坏了,回去魂魄无所归依。”王说:“叫人修补一下。”差吏说:“什么都坏了,无法修补了。”王说:“必须放回去。”差吏们出门商量如何结案,很快又回来,说:“现在只有放她的灵魂回去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王问:“灵魂和活人,有什么区别?”差吏回答:“区别只在于到了她该死的时候,虽然身患重病最后却没有尸体,其他没啥不同。”王叫韦会过来,对他说:“灵魂和活人就只有这个区别。”韦会拜谢并请求这么做,王便让齐氏与他一同回去,夫妻二人分别拜谢而出。黄衣人又来引他们向南走。出了城门,仿佛行走在悬崖边,失足跌落,一睁眼,韦会发现自己仍旧跪在几案前,先生也仍旧凭靠几案而坐。先生说:“这件事非常隐秘,若不是您这样诚恳,不可能成功的。然而您夫人的遗体还没有安葬,尚在旧房间中停放,您最好写信快快告诉他们,让他们马上安葬了她,你们到了家里也就没有什么痛苦了。千万不要将这事在你们那个地方说,要是有一点泄露此事,将不利于齐使君。您夫人就在门前,你们一起回去吧。”韦会拜谢出门,他的妻子齐氏果然已经在马的旁边了。此时她已经重新为阳间的人,不再像以前那样轻盈矫健。韦会扔下马上的衣服行李,让妻子坐在马上,自己骑驴跟随,并且发了一封快信给家里,请求尽快埋葬齐氏的遗体。齐使君一开始听到韦会即将到来,专门设了住处,布置了灵堂等待他。接到飞书后,齐使君感到惊骇且无法相信信中所言,然而还是勉强将齐氏安葬了,还令儿子抬着轿子去迎接。见了面,齐使君越发纳闷,便用尽千方百计来探问,韦会也不肯说出真相。那年夏天,齐使君将韦会灌醉,追问这件事,韦会才和盘托出,齐使君听说之后,心里感觉很不好。齐使君没过多久就得了病,过了几个月便去世了。韦会派人去偷偷探听田先生,却再也找不到他的踪迹。齐氏饮食生育,都与常人一样,只是她出门坐轿子时,抬轿的人都感觉不到轿子上有人。

    余闻之已久,或未深信。太和二年秋①,富平尉宋坚,因坐中言及奇事,客有鄜王府参军张奇者,即韦之外弟②,具言斯事,无差旧闻,且曰:“齐嫂见在③,自归复已来,精神容饰,殊胜旧日。”冥吏之理于幽晦也④,岂虚言哉!

    【注释】

    ① 太和:唐文宗李昂的年号(827——835)。

    ② 外弟:表弟。亦通谓姑舅兄弟。

    ③ 见在:尚存,现今存在。《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且代王又亲高帝子,于今见在,且最为长。”

    ④ 冥吏:阴间的官吏。理:申诉,辩白。

    【译文】

    我听说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有时候也并不深信。太和二年的秋天,富平县县尉宋坚在与朋友聚会谈及奇事时,宾客中有位鄜王府参军叫张奇的,就是韦会的表弟,将这件事的本末细致地说了一遍,与旧闻没有差别,并且说:“齐氏嫂子至今健在,从她回来之后,精神状态、仪容装饰比之前还要好。”阴间官吏治理阴间,这难道是虚假的吗?

    齐推女 附

    元和中,饶州刺史齐推女,适陇西李某。李举进士,妻方娠,留至州宅。至临月①,迁至后东阁中。其夕,女梦丈夫②,衣冠甚伟,瞋目按剑叱之曰③:“此屋岂是汝腥秽之所乎!亟移去④。不然,且及祸。”明日告推,推素刚烈,曰:“吾忝土地主,是何妖孽能侵耶!”数日,女诞育,忽见所梦者,即其床帐乱殴之。有顷,耳目鼻皆流血而卒。父母伤痛女冤横,追悔不及,遣遽告其夫,俟至而归葬于李族,遂于郡之西北十数里官道权瘗之⑤。

    【注释】

    ① 临月:谓怀孕足月,已达产期。《宋书•始安王休仁传》:“时廷尉刘矇妾孕,临月,迎入后宫,冀其生男,欲立为太子。”

    ② 丈夫:指成年男子。《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

    ③ 瞋(chēn)目:睁大眼睛,瞪着眼睛。《战国策•燕策》:“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④ 亟(jí):快速,迅速(含有急迫之意)。

    ⑤ 官道:公家修筑的道路,大路。

    【译文】

    元和年间,饶州刺史齐推的女儿,嫁给了陇西的李生。李生去考进士时,他的妻子正怀着孕,就留在了家里。将要临产时,移到了后院的东阁里居住。这天夜里,妻子忽然梦见一个男子,穿着很奇异,怒目圆睁,手按着宝剑,怒斥道:“这间屋子是你生孩子的地方吗?快搬走。不然就会大祸临头。”第二天,齐推的女儿就把梦中之事告诉了父亲,齐推性情刚烈,说:“我是这宅子的主人,没有妖孽能跑到这里侵扰!”过了几天,齐推的女儿要分娩了,忽然看见曾经梦见过的那个男子,扑到她床上就殴打起来。不久,她耳朵、眼睛、鼻子都流血不止,死在了床上。齐推夫妇伤心女儿遭冤横死,追悔莫及,马上派人去告诉女儿的丈夫,等她的丈夫回来再归葬到李家的墓地,而现在只能暂时葬在饶州城西北十几里的官道旁。

    李生在京师下第将归,闻丧而往。比至饶州,妻卒已半年矣。李亦粗知其死不得其终,悼恨既深,思为冥雪①。至近郭,日晚,忽于旷野见一女,形状服饰,似非村妇,李即心动,驻马谛视之②,乃映草树而没③。李下马,就之④,至则真其妻也。相见悲泣,妻曰:“且无涕泣,幸可复生。俟君之来,亦已久矣。大人刚正⑤,不信鬼神,身是妇女,不能自诉。今日相见,事机校迟⑥。”李曰:“为之奈何?”女曰:“从此直西五里鄱亭村,有一老人姓田,方教授村儿,此九华洞中仙官也,人莫之知。君能至心往来⑦,或异谐遂⑧。”李乃径访田先生,见之,乃膝行而前,再拜称曰:“下界凡贱,敢谒大仙。”时老人方与村童授经,见李,惊避曰:“衰朽穷骨,旦暮溘然⑨,郎君安有此说?”李再拜,扣头不已,老人益难之。自日宴至于夜分,终不敢就坐,拱立于前。老人俯首良久曰:“足下诚恳如是,吾亦何所隐焉。”李生即顿首流涕,具云妻枉状。老人曰:“吾知之久矣,但不蚤申诉⑩,今屋宅已败?,理之不及。吾向拒公,盖未有计耳。然试为足下作一处置。”乃起从北出。

    【注释】

    ① 冥雪:谓在阴间昭雪冤屈。

    ② 谛视:仔细察看。唐韩愈《落齿》:“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

    ③ 映:遮,隐藏。

    ④ 就:靠近,走近,趋向。

    ⑤ 大人:对父母或尊长的称呼。《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

    ⑥ 事机:行事的时机。《三国志•魏书•田畴传》:“虞自出祖而遣之。”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曰:“畴因说虞曰:‘今帝主幼弱,奸臣擅命,表上须报,惧失事机。’”校(jiào):比较,相比。

    ⑦ 至心:极为诚恳的心意。《晋书•王嘉传》:“人候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

    ⑧ 谐遂:顺心遂意,事可成功。

    ⑨ 溘(kè)然:突然。

    ⑩ 蚤:通“早”。《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

    ? 屋宅:指人的躯体。败:腐烂,变质。

    【译文】

    李生在京城落了榜,正要回去,听到妻子的死讯就急忙回家奔丧。到了饶州家中,妻子死了半年了。李生也大略知道了他的妻子没有得到善终,又痛又恨,想着要为妻子昭雪冤屈。他走至饶州城外时,天色已晚,忽然在旷野上看见一个女子,服饰打扮不像是乡下女子,内心有所触动,停下马来仔细观看,那个女子隐藏到树丛里就不见了。李生下马,靠过去,走到跟前发现果真是他的妻子。两人相见痛哭流涕,妻子说:“先不要哭,我还能够复活。我等您回来,已等了很久。我父亲为人刚烈正直,不信鬼神,我身为女子,也不能自己申诉。今日相见了,事不宜迟。”李生说:“我该做些什么呢?”妻子说:“从这里一直往西走五里地有个鄱亭村,村里有个姓田的老人,正在村里教小孩读书,他是九华洞里的仙官,人们都不知道。如果夫君能向他极为诚心地恳求,也许他能帮助我们实现心愿。”于是李生就直接造访田先生,见到了他,便跪着爬到他的面前,拜了两拜说:“我是人世间的凡夫俗子,斗胆拜见仙官。”当时田先生正在教村童读书,见李生这样,立刻惊慌地躲在一边说:“我一介老朽,朝不保夕,郎君怎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李生又拜了两拜,不断地叩头,老人越发难为李生。从午饭时直到半夜,李生始终不敢就座,一直拱手站在田先生的面前。后来,老人低头沉思了很久说:“你这样诚恳,我也就不向你隐瞒身份了。”李生立刻哭着跪下叩头,向他诉说了妻子枉死之状。老人说:“我早就知道了,你为什么不早来申诉,现在你妻子的身体已经腐烂,处理已经来不及了。刚才我拒绝你,也是因为我一时想不出办法来。现在我试着给你处理一下吧。”说罢就起身出屋往北走。

    可行百步余,止于桑林,长啸。倏忽见一大府署,殿宇环合,仪卫森然,拟于王者。田先生衣紫帔,据案而坐,左右解官等列侍①。俄传教呼地界。须臾,十数部各拥百余骑,前后奔驰而至。其帅皆长丈余,眉目魁岸,罗列于门屏之外,整衣冠,意绪苍惶,相问今有何事。须臾,谒者通地界庐山神、江渎神、彭蠡神等皆趣入②。田先生曰:“比者此州刺史女③,因产为暴鬼所杀,事甚冤滥④,尔等知否?”皆俯伏应曰:“然。”又问:“何故不为申理?”又皆对曰:“狱讼须有其主。此不见人诉,无以发摘⑤。”又问:“知贼姓名否?”有一人对曰:“是西汉鄱县王吴芮。今刺史宅,是芮昔时所居。至今犹恃雄豪,侵占土地,往往肆其暴虐,人无奈何。”田先生曰:“即追来!”俄顷,缚吴芮至。先生诘之,不伏⑥。乃命追阿齐。良久,见李妻与吴芮庭辩。食顷,吴芮理屈,乃曰:“当是产后虚弱,见某惊怖自绝,非故杀。”田先生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遂令执送天曹,回谓速检李氏寿命几何。顷之,吏云:“本算更合寿三十二年,生四男三女。”先生谓群官曰:“李氏寿算长,若不再生,议无厌伏⑦。公等所见何如?”有一老吏前启曰:“东晋邺下有一人横死,正与此事相当。前使葛真君,断以具魂作本身,却归生路。饮食言语,嗜欲追游,一切无异。但至寿终,不见形质耳。”田先生曰:“何谓具魂?”吏曰:“生人三魂七魄⑧,死则散离,本无所依。今收合为一体,以续弦胶涂之⑨。大王当街发遣放回,则与本身同矣。”田先生曰:“善。”即顾谓李妻曰:“作此处置,可乎?”李妻曰:“幸甚!”俄见一吏,别领七八女人来,与李妻一类,即推而合之。有一人持一器药,状似稀饧⑩,即于李妻身涂之。李氏妻如空中坠地,初甚迷闷。天明尽失夜来所见,唯田先生及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