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章 殷商之文化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殷商传世年数,说者不同。

    《史记·三代世表》:“从汤至纣二十九世。”《史记·殷本纪·集解》:“谯周曰:‘殷凡三十一世,六百余年。’《汲冢纪年》曰:‘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

    要其自夏至周,实经五六百年。政教风尚,均大有改革。其传于今之文字,较夏为多。《书》之存者七篇:

    《汤誓》、《盘庚》三篇、《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

    其佚而犹知其所为作者,凡三十余篇。

    《书序》:“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告釐沃》。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征之。作《汤征》。伊尹去亳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入自北门,乃遇女鸠女房。作《女鸠女房》。”“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臣扈》。”“汤归自夏,至于大,仲虺作《诰》。”“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作《汤诰》。”“伊尹作《咸有一德》。”“夏师败绩,汤遂伐三,俘厥宝玉,义伯、仲伯作《典宝》。”“咎单作《明居》。成汤既殁,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伊尹作《太甲》三篇。”“咎单训伊尹事,作《丁》。伊陟相大戊,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伊陟赞于巫咸,作《咸乂》四篇。大戊赞于伊陟,作伊陟《原命》。仲丁迁于嚣,作《仲丁》。河亶甲居相,作《河亶甲》。祖乙圮耿,作《祖乙》。”“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之傅岩,作《说命》三篇。”“祖己作《高宗之训》。”

    《诗》之名颂十二篇,今之存者五篇。

    《诗谱》(郑玄):“宋戴公时当宣王,大夫正考父者,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归以祀其先王。孔子录诗之时,则得五篇而已。”《诗小序》载:《那》,祀成汤也。《烈祖》,祀中宗也。《玄鸟》,祀高宗也。《长发》,大禘也。《殷武》,祀高宗也。

    其钟鼎之文传世至夥。

    《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阮元)载商钟三,鼎二十三,尊十七,彝二十七,卣十三,壶六,爵三十三,觚四,觯十四,角七,敦六,甗二,鬲四,盉二,匜二,盘二,戈三,句兵二。阮录以文字有甲子等字者为商器,故著录最夥。《愙斋集古录》(吴大澂)第七册则以甲乙等字为祭器之数,多不标商器,然亦以商器文简为言。如亚形母癸敦未标商器,其跋语则谓“商器文简,多象形文字”。若以吴录所载敦鼎诸器分标商字,其数当更多于阮录也。

    而近世发见之龟甲古文,学者咸称为殷商文字。

    《殷商贞卜文字考》(罗振玉):“光绪己亥,闻河南之汤阴发现古龟甲兽骨,其上皆有刻辞。翌年传至江南,予一见诧为奇宝。又从估人之来自中州者,博观龟甲兽骨数千枚,选其尤殊者七百。并询知发见之地,乃在安阳县西五里之小屯,而非汤阴。其地为武乙之墟,又于刻辞中得殷帝王名谥十余,乃恍然悟此卜辞者,实为殷室王朝之遗物。其文字虽简略,然可正史家之违失,考小学之源流,求古代之卜法。”

    故考殷之文化,较愈于夏之无征焉。

    商之异于夏者,教尚敬(见前),尚质,

    《礼含文嘉》:“质以天德,文以地德,殷援天而王,周据地而王。”

    《说苑·修文篇》:“商者,常也。常者质,质主天。”

    色尚白,

    《礼记·檀弓》:“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

    以十二月为正月,

    《尚书大传》:“殷以季冬月为正。”

    岁曰祀,

    《尔雅》:“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其授田人七十亩,其工尚梓,

    《考工记》:“殷人尚梓。”

    其庙制为重屋,

    《考工记》:“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二尺,四阿重屋。”

    其封爵以三等。

    《白虎通》:“殷爵三等,谓公、侯、伯也。”

    而其尤异者,有三事:一曰迁国,二曰田猎,三曰祭祀。夏都安邑,未尝迁居[1]。而商则自契至汤八迁:

    《史记·殷本纪》:“自契至汤八迁。”

    《通鉴外纪注》(刘恕):“契居商,昭明居砥石,相土居商丘,汤居亳,四迁事见《经》《传》,而不见余四迁。”《补注》(胡克家):“契始封商,昭明再迁砥石,三迁商,相土四迁商丘,帝芒时五迁殷,帝孔甲时六迁商丘,汤七迁南亳,八迁西亳。”[2]

    汤所居之亳三:

    《中国历史教科书》:“汤既胜夏,立景亳[3]于河南,建为帝都。建东亳于商丘,西亳于商州[4],皆曰商邑。”

    其后诸王复不常厥居。

    《史记·殷本纪》:“帝仲丁迁于隞[5]。河亶甲居相[6]。祖乙迁于邢[7]。……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帝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

    《书古微》(魏源):“盘庚自邢迁亳,殷武丁又耸其德至于神明,以入于河,自河徂亳[8]。武丁既没,其孙武乙又去亳而迁于河北之朝歌。”

    《殷商贞卜文字考》:“《史记·殷本纪》张守节《正义》言:《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五年,更不迁都。然考盘庚以后,尚迁都者再。《史记·殷本纪》:‘武乙立,殷复去亳徙河北。’今本《竹书纪年》:‘武乙三年,自殷迁于河北。十五年,自河北迁于沬。’此盘庚以后再迁之明证也。但《史记》及《竹书》均言武乙徙河北,而未明指其地。今者龟甲兽骨,实出于安阳县城西五里之小屯,当洹水之阳。证以古籍,知其地为殷墟,武乙所徙,盖在此也。”

    其迁居之原因多不可考。惟盘庚之迁殷,略述其故。

    《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居,于今五邦。”《盘庚中》:“先王不怀厥攸作,视民利用迁。”《盘庚下》:“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

    视利而迁,且适于山。山之利,殆即田猎之利。仲丁迁隞,其地多兽[9]。武乙好猎,至为雷震。

    《史记·殷本纪》:“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震死。”

    殷之多迁都,实含古代游牧行国之性质。其谓诸帝因水患而徙者,未足为据也。

    《书序》郑注:“祖乙又去相居耿,而国为水所毁,于是修德以御之,不复徙。祖乙居耿,后奢侈逾礼,土地迫近山,水尝圮焉。至阳甲立,盘庚为之臣,乃谋徙居汤旧都,治于亳之殷地。商家自徙此而改号曰殷。”

    殷之王室迁徙无常,其侯国亦遂效之。如周《诗》所载太王迁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皆殷事也。吾读诸诗,想见其时旷土甚多,丰草长林,初无居人,待新迁国者经营开辟。

    《诗·大雅·绵》:“周原膴膴,堇荼如饴。”“乃疆乃理,乃宣乃亩。”“柞棫拔矣,行道兑矣。”《皇矣》:“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柞棫斯拔,松柏斯兑。”

    则殷王室之迁徙,亦可由此而推知矣。

    殷人之尚田猎,见于新出土之龟甲卜辞。

    《殷商贞卜文字考》:“卜辞中所贞之事,祀与田猎几居其半。”“戊午,王卜贞田盂,往来无。”“戊子,王卜贞田,往来无。”“壬申,卜贞王田奚,往来无。”“壬辰,王卜贞田玫,往来无。”“丁卯,卜贞王田大,往来无。”“癸未,卜王曰贞,有马在行,其左射获。”“己未,卜以贞逐豕获。”“逐鹿获。”“贞其射鹿获。”(卜辞甚多,此仅摘录数条。)

    其后世如纣之为沙丘苑台,广聚鸟兽,殆亦本其国之习俗而加甚耳。

    《史记·殷本纪》:“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

    周公称文王不敢盘于游田,又戒成王毋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即由以殷为鉴,而动此反感也(均见《书·无逸》)。然《诗》之《灵台》,尚夸鸟兽。

    《诗·灵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而《逸周书》载武王猎兽,其数之多,至可骇异。

    《逸周书·世俘篇》:“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猫二、麇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二、氂七百二十有一、熊百五十有一、罴百一十有八、豕三百五十有二、貉十有八、麈十有六、麝五十、麋三十、鹿三千五百有八。”

    是皆夏、商之际所未有也。

    殷之尚猎,盖缘尚武之风。自汤以来,极重武力。

    《史记·殷本纪》:“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诗·商颂·长发》:“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

    故囿制始于汤。

    《淮南子·泰族训》:“汤之初作囿也,以奉宗庙鲜犞之具,简士卒,习射御,以戒不虞。及至其衰也,驰骋猎射,以夺民时,罢民之力。”

    其后武丁复张殷武,

    《商颂·殷武》:“挞彼殷武。”

    伐鬼方,

    《易·既济》:“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服章多用翟羽。

    《通鉴外纪》:“武丁时编发来朝者六国,自是服章多用翟羽。”[10]

    至于武乙,且仰而射天。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