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选举与世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东汉之季世,重清议而薄朝政,贵贱荣辱,朝野相反。故至魏、晋,有九品官人之法。

    《魏志·陈群传》:“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文献通考》:“延康元年[1],尚书陈群以为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又制郡口十万以上,岁察一人,其有秀异,不拘户口。其武官之选,俾护军主之。……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在诸府公卿及各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其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倘或道义亏缺,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以吏部审定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谓免乖失及法弊也。”

    朝廷用人,率依中正品第。

    《文献通考》:“晋依魏氏九品之制,内官吏部尚书、司徒左长史,外官州有大中正,郡国有小中正,皆掌选举。凡吏部选用,必下中正,征其人居及祖父官名。”

    《廿二史札记》:“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实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书选用。”

    中正定品,三年一更。

    《晋书·石虎传》:“魏始建九品之制,三年一清定之。”

    多设访问,助之调查,并为品状。

    《晋书·孙楚传》:“王济为太原大中正,访问论邑人品状,至楚,济曰:‘此人非卿所能目,吾自为之。’乃状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又《刘卞传》称卞初入太学,试经,当为台吏四品,访问[2]令写黄纸一鹿车,卞不肯。访问怒,言于中正,乃退为尚书令史。

    小中正有失,大中正当举发之,不得徇隐。

    《晋书·卞壸传》称:“淮南小中正王式,父没,其继母终丧,归于前夫之子,后遂合葬于前夫。壸劾之,以为犯礼害义,并劾司徒及扬州大中正、淮南大中正含容徇隐。诏以式付乡邑清议,废终身。”

    虽中正所黜陟,政府亦得变更之。

    《晋书·霍原传》称燕国中正刘沈举霍原为二品,司徒不过[3]。沈上书,谓原隐居求志,行成名立。张华等又特奏之,乃为上品。又《张轨传》称张华素重张轨,安定中正蔽其善[4],华为延誉,得居二品。

    然被纠弹付清议者,多致废弃。

    《日知录》:“九品中正之设,虽多失实,遗意未亡,凡被纠弹付清议者,即废弃终身,同之禁锢。至宋武帝篡位,乃诏有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一皆荡涤洗除,与之更始。自后凡遇非常之恩赦文,并有此语。”[5]

    南北朝时,其风犹然。

    《文献通考》:“梁初无中正制,敬帝太平二年,复令诸州各置中正,仍旧放选举,皆须中正押上,然后量授,不然则否。……后魏州郡皆有中正,掌选举,每以季月与吏部铨择可否。其秀才对策第居中上,表叙之。正始元年,乃罢诸郡中正。”又:“南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

    其制之得失,论者不一。举其得,则曰重清议(《日知录·清议》一篇言之甚详);斥其失,则曰徇私情。

    《文献通考》:“于时虽风教颓失而无典制,然时有清议,尚能劝俗。陈寿居丧,使女奴丸药,积年沈废。郤诜笃孝,以假葬违常,降品一等。其为惩劝如此。其后中正任久,爱憎由己,而九品之法渐弊。遂计官资以定品格。天下惟以居位者为贵。尚书仆射刘毅,以九品者始因魏初丧乱,是军中权时之制,非经久之典也,宜用上断,复古乡举里选之法。上疏曰:夫九品有八损,而官才有三难,皆兴替之所由也。人物难知,一也;爱憎难防,二也;情伪难明,三也。今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威福,夺天朝权势,爱恶随心,情伪由己。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公无考校之负,私无告诉之忌,损政之道一也。置州郡者,本取州里清议,咸所归服,将以镇异同。一言议,不谓一人之身,了一州之才,一人不审,遂为坐废。使是非之论,横于州里;嫌隙之仇,结于大臣,损政之道二也。本立格制,谓人伦有序,若贯鱼成次,才德优劣,伦辈有首尾也。今之中正,坐徇其私,推贵异之器,使在九品之下,负载不肖,越在成人之首,损政之道三也。委以一国之重,而无赏罚之防,使得纵横无所顾惮。诸受枉者,抱怨积久,独不蒙天地无私之德,长壅蔽于邪人之铨,损政之道四也。一国之士,多者千数。或流徙异邦,或给事殊方,而中正知与不知,将定品状,必采声于台府,纳毁于流言。任己则有不识之弊,听受则有彼此之偏。所知以爱憎夺其平,所不知者以人事乱其度,损政之道五也。凡所以立品设状者,求人才而论功报也。今于限当报,虽职之高,还附卑品,无绩于官,而获高叙,是为抑实功而崇虚名也,损政之道六也。凡官不同事,人不同能。今九品不状才能之所宜,而以九等为例。以品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长;以状取人,则为本品之所限。若状得其实,犹品状相妨,况不实者乎?损政之道七也。前九品诏书,善恶必书,以为褒贬。今之九品,所下不章其罪,所状不列其善。废褒贬之义,任爱憎之断,天下之人,焉得不解于德行,而锐于人事乎?损政之道八也。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然其中犹有一义焉,则所谓绅士政治是也。魏、晋以降,易君如举棋,帝王朝代之号如传舍然。使人民一仰朝廷君主之所为,其为变易紊乱,盖不可胜言矣。当时士大夫,于无意中保守此制,以地方绅士,操朝廷用人之权。于是朝代虽更,而社会之势力仍固定而不为摇动,岂惟可以激扬清浊,抑亦所以抵抗君权也。

    《陔余丛考》(赵翼)“论六朝忠臣无殉节者”一篇谓:“自汉、魏易姓以来,胜国之臣,即为兴朝佐命,久以习为固然。其视国家禅代,一若无与于己,且转借为迁官受赏之资”云云。实则其时国家大权在绅士,不在君主,故绅士视国家禅代无与于己也。《廿二史札记》“论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篇谓:“魏正始、晋永熙以来,皆大臣当国。晋元帝忌王氏之盛,欲政自己出,用刁协、刘隗等为私人,即召王敦之祸。自后非幼君即孱主,悉听命于柄臣,八九十年,已成故事。至宋、齐、梁、陈诸君,无论贤否,皆威福自己,不肯假权于大臣。而其时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云云。亦可见自晋以来,绅士权力甚大,虽人君威福自己,而绅士自居高位,不屑为人主私人也。

    九品中正之弊,专论门第,则高位显职,皆为世族子弟所得。虽无世袭之制,实有阶级之分。

    《南史·谢弘微传》:“晋世名家,身有国封者,起家多拜员外散骑侍郎。”《梁书·张缵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