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續刋靑城山記卷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詔賜金魚袋。又史稱唐莊宗使李嚴聘蜀衍,與朝上淸宫,蜀都士庶,簾帷珠翠,夾道不絶。《靑箱雜記》亦云:衍造上淸宫成,塑元元皇帝及唐諸帝像,衍躬自薦饗。按舊志靑城山有列聖殿,當卽諸帝像殿也。宋陸游有宿上淸宫詩云:九萬天衢浩浩風,此身眞是一枯蓬。盤蔬採掇多靈藥,閣道攀躋上半空。累盡神仙端可致,心虛造化欲無功。金丹定解幽人意,?作山椒百炬紅。夜中山谷火煜然,俗謂聖燈,意古藏丹所化也。登上淸小閣云:樓觀參差倚晚晴,偶然信腳得閒行。欲求靈藥換凡骨,先挽天河洗俗情,雲作玉峯時特起,山如翠浪盡東傾。何因從此橫空去。笙鶴飄然過洛城。又有宿上淸宫詩云:永夜寥寥憇上淸,下聽萬壑度松聲。星辰頓覺去人近,風雨何曾敗月明。是夕山下風雨絶頂,月明到曉。早??文辭妨至道,中年憂患博虛名。一菴儻許西峯住,常就仙曹問死生。又有自上淸延慶觀歸過丈人觀少留詩云:再到蓬萊路欲平,郤吹長笛過靑城。空山霜葉無形迹,半嶺天風有嘯聲。細棧攀雲縈峭絶,危橋飛挂插澄淸。玉華更控靑鸞住,要倚闌杆待月明。范成大上靑宫詩云:厯井捫參興未闌,丹梯通處更躋攀。冥濛蜀道一雲氣,破碎岷山千髻鬟。但覺星辰垂地下,不知風雨滿人間。蝸牛兩角渾如夢,更說紛紛觸與蠻。文同有題壁一絶云:天氣陰陰別作寒,夕陽林下動歸鞍。忽聞人報後山雪,更上上淸宫上看。在天師洞者,爲常道觀。觀爲隋大業間置,始名延慶,唐改常道,宋名昭慶,今則概言天師洞矣。唐時爲飛赴寺僧侵居,元宗時勅令仍歸道士。其御勅碑畧云:蜀州靑城,先有常道觀,元在靑城山中。聞有飛赴寺僧,奪以爲寺。州旣在卿節度撿校,勿令相侵。觀還道家,寺依山外舊所。使道佛兩所,各有區分。今使内品官毛景懷、道士王仙卿,往蜀川等州。故此遣書,指不多及,右勅。宋文同有昭慶觀詩云:琳崖盤玉霄,彩翠接步武。雲霞不可畫,泉石固難譜。神幢逾百尋,常轍厯萬古。靈瀑誰與窮,長飛六時雨。 國朝蔡時田有初入靑城寓常道觀詩云:入山森耳目,蒼深天地失。合?聳靑巋,蔥蒨藴山質。蓊毓藏神理,烟靄滿欲溢。藤蘿蔽日月,子午多不的。萬古養蔚藍,天應苔蘚蝕。琳宫遙在望,茂樹隔澗密。仙人御祿髓,大是甯封匹。老作靑城游,咳唾成點碧。胡麻飽我饑,趺坐訂二日。天師洞之南,爲三皇殿。殿爲古黃帝祠遺址。又南爲古偏橋,橋南三里爲祖師殿,又南爲白雲溪。按《輿地紀勝》云:淸都觀,在延慶觀上二三里,一名洞天觀。宋文彥博鎭蜀日,市淸都觀側隙地,以贈張愈。其下卽白雲溪,因號白雲隱居。宋史亦稱白雲溪,爲杜光庭隱處。以地考之,古無祖師殿,惟淸都觀在白雲溪上,則今之祖師殿,當卽古淸都觀也。再南爲古儲福觀,今廢。按儲福觀,在延慶觀南,天倉山下。《福地記》云:天倉諸峯,神仙以爲帑庫,往往有得異物者。《輿地紀勝》云:儲福觀天倉諸峯,屹然三十六。天氣淸明,於天峯閣望之,一一可數。陸游云:儲福觀爲唐玉眞公主修眞之地。今祖師殿、軒轅頂一帶,多有宫觀遺趾,儲福當不外此,特不可指名耳。宋沈少南有詩云:割盡齊峯奉魯元,更開沁水占名園。何如帝子空山外,落日騎驢芳草原。胡叔豹詩云:棄形如遺但養神,阿兄爛醉棃園春。人百撼之耳不聞,何物女子乃獨醒。徑來空山卧白雲,不見漁陽胡馬塵。陸游詩云:路轉屏風叠,雲藏帝子家。窮幽行犖确,息倦倚槎枒。綠蘚封茶樹,淸霜折藥花。世無勾漏令,誰此養丹砂。天倉山又有威儀觀,今亦廢,不可考。宋文同有威儀觀詩云:羣峯削瓊瑶,老蘚探古綠。應招大岷去,簪笏儼相逐。珠宫袐仙仗,錦笈藏寶籙。上帝此爲倉,其田堪種玉。在靑城之麓者,長生宫,漢之碧落觀也,宋名長生觀,一名范賢觀。《雲谷雜抄》又謂范仙觀。舊志云:范寂字無爲,又稱名友,字子元。漢昭烈時,隱居修鍊於此,得長生久視之道。帝屢召不起,封逍遙公。後主易其宅爲觀。夀一百三十餘。晉李雄亂,率千餘家依靑城,保險自守。雄欲迎爲君,固辭。封天地太師西山侯。蜀人多敬奉之。唐味江山人唐求有范賢觀詩云:數里綠山不厭難,爲尋眞訣問黃冠。苔鋪翠點仙橋滑,松織香綃古道寒。晝傍綠溪鋤嫩玉,夜開紅竈撚新丹。鐘聲巳斷泉聲在,風動摇花月滿壇。宋陸游有長生觀觀月詩云:碧天萬里月正中,淸夜珥節長生宫。廣寒勿墮人間世,但怪步虛聲?瑶臺空。四山沉沉萬籟寂,夭矯髯龍舞娛客。珥貂老仙期不來,獨倚闌干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銀闕氷壺處處看。天台四萬八千丈,明年照我扶藜看。又小憇長生觀飯巳遂行詩云:淸絶長生觀,再遊疑後身。人間空石刼,物外自壺春。道士靑精飯,先生烏角巾。囘頭增悵望,倦馬橫征塵。 國朝西漚李惺長生宫詩云:隱隱琳宫隔石橋,數聲淸磬遠相招。荷都貼水池新漲,竹不篩風暑亦銷。塵世勞人均褦襶,神仙好處但逍遙。看棊尙有機心在,未若同傾酒一瓢。在飛赴山下者,有飛赴寺。相傳在今王家林。卽寺僧之侵常道觀者。《方輿勝覽》謂在靑城縣飛赴山下,舊名昌聖院,乃唐左軍容嚴遵美捨宅,有四望亭。《神僧傳》云:靑城山有異僧,出入井中,赴供長安,頃刻復還。廣明中乃賜名飛赴寺。按《北夢瑣言》稱遵美徙劍南,王先主優待甚異,於靑城山下卜別墅以居。則遵美之卜宅,在王蜀時已屬廣明後。又按開元御勅云:常道觀在靑城山中,聞有飛赴寺僧,奪以爲寺云云。是開元時已有飛赴寺,非遵美宅也,明甚。又按紀元年表,廣明爲僖宗乾符七年改元,開元爲元宗年號,相去百年,何待廣明始賜名飛赴耶。二說均有未合。蓋飛赴之名,因山而起。遵美卜宅近寺,後或捨入寺中抑。或遵美好爲福田利益,廣有佈施,爲時傳頌記者附會之,而未及深求,遂致兩有參錯,亦未可知耳。宋文同有飛赴寺詩云:平林露層巘,上獨置孤寺。羣仙馭飛駕,往往赴於此。風光幡影亂,日落鐘聲起。誰可謂詩豪,興來吟萬紙。

    古蹟記

    牡丹坪,《方輿勝覽》云:自靑城之長坪山,捫蘿而上,由鳥道三十里許,有平阜數十畒,高樹蔽天,春深先花後葉,狀若芙蕖,香類牡丹,人號枯枝牡丹。譙定、李浩隱其中。范成大詩『千丈牡丹如錦蓋,人間姚魏敢爭先』是也。

    芙蓉坪,《吳船錄》云:大面山一上六十里,有坪坦夷,曰芙蓉坪,道人於此種芎,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雖羽衣輩亦罕到。軒皇壇,卽授道壇。《靑城山記》甯封棲眞北巖之上,黃帝築壇,拜爲五岳丈人,今訛爲軒皇臺。

    天峯閣,在儲福觀。《河圖括地象》謂觀爲玉眞公主修眞處。有天峯閣,望三十六峯如列屏。

    讀書臺,在白雲溪,爲杜光庭讀書處。陸放翁讀書臺詩自註云:光庭字賓聖,括蒼人。喜讀書,工辭翰應百篇。舉不中,入天台山爲道士。僖宗召見,賜紫充麟德殿文章應制。後隱靑城山白雲溪,自稱東瀛子。蜀主王建賜號廣成先生。有《廣成集》一卷,《壺中集》三卷。詩云:山中猶有讀書臺,風掃晴嵐畫幛開。華月冰壺依舊在,靑蓮居士幾時來。赤城閣,在長生宫。《輿地紀勝》云:長生觀後有赤城閣。舊志云:漢昭烈時范寂隱居此閣,手植枬樹猶存。後主改爲碧落觀,宋始改長生觀也。

    譙巖,在大面山。宋史稱譙定愛大面山之勝,棲遯其中。蜀人指曰譙巖,敬而不敢名也。

    玉華樓,《輿地紀勝》云:在丈人觀。宋陸放翁有《夜登靑城山玉華樓木蘭花慢》詞一闋云:閱邯鄲梦境,歎綠鬢,早霜侵。奈華嶽燒丹,靑谿看鶴。尙負初心。年來向,濁世裏,悟眞詮袐絶幽深。養就金芝九畹,種成琪樹千林。星壇,夜學步虛吟。露冷透瑶簪。對翠鳳披雲,靑鸞遡月。宫闕蕭森,琅函一封。奏罷。自鈞天帝所有知音,郤過蓬壺嘯傲,世間甲子駸駸。

    三師壇,在六時巖下。昔天師戒鬼後,蜀人立壇以奉三師。三師者,天師、嗣師、像師是也。

    黃帝祠,在常道觀。《靑城山記》云:在黃帝授經壇下,隋時建觀,有張天師遺跡,及明皇御書碑。據此當卽今三皇殿。

    冲妙觀,舊名老君觀,政和間改今名。有杜光庭重修記。乃漢天師化蜀曰,太上老君降靈之墟。

    廣福院,在大面山左,下臨皂江,去郡十里,實爲勝槪。羊馬臺,在赤石城崖上。天師與鬼誓,形如羊馬,故謂羊馬臺。天師池,在上淸宫東北麓中。昔天師居石城崖上,於此作池,以飮鳥獸。又有天師栗,乃天師手植,十七株。

    甯先生洞,在龍宫山後石室中。黃帝時先生居此洞,黃帝詣而師之。

    軒轅臺,在延慶觀後。有石龕中,有天尊像,及移觀手詔碑,并開元帝玉眞金仙兩公主等像。

    龍宫,在上淸宫西南,崖穴可容千人。龍穴,在常道觀東。摩雲、虎嘯二亭,在香積山靈巖寺寺門。今寺西有摩雲亭,殆卽址歟。

    玉眞洞,皇甫士安《靑城山記》云:前爲靑城,後爲大面。其下東北有太華、玉眞、高城、朝紀、九超、三極、開元、靈元等洞。上帝以五嶽仙眾劉景迴等主之。

    金華宫,在上皇觀不一里許。唐金華、玉眞兩公主建。前蜀王衍與母徐太后,同遊避暑。宫遺址在焉。

    天倉洞,咸通中河東薛逢爲綿州剌史,夢入洞府,及出門,有人謂之曰此天倉洞也。尋使人訪焉,入洞十里許,仙迹宛然,隔溪見山川居第,然不敢渡而止。

    石天地,在常道觀。天形有十二角,地形正方,濶六七尺。漢天師置此,與鬼爲誓。

    玉女洞,在大字崖南,龍居山北,已廢。數年前山崖雨裂,石壁間露此三字,洞字惟水旁數點,玉女字完好。按《山海經補注》云:素女在靑城天谷山,今名玉女洞。當卽指此。

    龍門洞,在香積寺,溪逕曲折,巖磴幽深。有巨石,狀若門闥,上書龍門石三大字,卽古龍門洞也。放翁有龍門洞詩云:我來香積寺,淸晨厯龍門。孤峯撑蒼昊,大壑裂厚坤。古穴吹腥風,峭壁挂爪痕,水浮石楠花,崖絡菖蒲根。橫策意末饜,搴裳探其源。絶景豈可名,恨我詩語煩。須臾蒼雲合,但恐白雨翻。東走得平野,萬里扶桑瞰。石日月,《隋書》靑城山有石日月像。《玉匱經》云:第五大洞寶仙九室之天,有石日月像。天師立靑城治,於其中者是也。或謂在延慶觀東北,或謂在西北,迄不敢定。

    遇仙巖,在龍居岡,濃翠迷天,瀑布飛灑,時異人往還,覿而不覺,及擬議則不可見矣。

    虎圈,在高臺山絶頂,傳爲古仙人豢虎地。尙有鐵索,在崖竇中。金鞭崖,在山陰十三峯半一洞,約廣數尺,中有物狀,若金莖者三,二直一橫,光彩射日,晴霽望之,一一可數。昔人謂天倉諸峯,神仙以爲庫,藏異寶於中,殆其然歟。俗謂蜀藩慶符王所遺,殊謬。

    大朝陽洞,在混元頂北,山崇嶺峻,地極幽深,每旭日初昇,滿山紅紫,氣象萬千。黃廉訪雲鵠有宿朝陽洞曉望詩云:夜雨空由枕石眠,起來揩眼盼遥天。平林日射靑如黛,大野雲鋪白似綿。妙境靜觀殊有味,良遊重續又何年。生機樂意人間滿,肯羡蓬萊頂上仙。小朝陽洞,與大朝陽洞相距數丈,風景彷彿。

    誓鬼臺,《明一統志》在丈人峯下。《輿地紀勝》云:丈人峯下,舊有龍穴,出水淹害禾稼。天師立石臺於上鎭之。開元中剌史楊勵,乃刻一面爲元宗眞容,一面爲佛,一面爲天師像。試劍石,在延慶觀北,高濶皆數十丈。一名三島石。舊志云:相傳靑城多妖魅,天師欲誅之,甫運法轟雷爍電中,忽大石當路,天師揮劍一擲,石遂中分,南一片復裂爲二。

    漏米石,在香積寺。舊志云:先朝有鷄骨禪師,振興道場,每於石縫中漏米,以供齋厨。今石尙存,而米不復漏。

    内江王府,沙坪山内有殘碑,已不可讀。惟内江王府數字尙存。殆獻逆之亂,曾經避地山中歟。

    鬼界古碑,王象之碑目云:在鬼城山下。昔天師驅鬼於絶域,有鬼界古碑,字畫磨滅,不知年代。今悉無存矣。

    天生橋,在乾元山,懸崖萬仭,有片石插削壁間,長可丈許,前凌空際,無所依倚,惟名花異草披拂左右。相傳爲仙人遊戲之地。大字崖,在高臺山北,丈人山南,崖壁刻靑城山三字,大可數尺,故名。按淸字,唐開元十八年始去其點,此書猶有水旁,殆隋唐間人所書歟。

    范長生遺像,在丈人觀。舊志云:宋孫太古畫壁侍中范長生舉手整貂蟬像。有詩云:浮世升沉何足計,丹成碧落珥貂蟬。宋文同有題孫知微畫詩云:太古奇偉士,精思獨於畫。馳心入茫昧,萬物赴揮灑。當時一名重,顧陸非爾亞。卓哉靑城筆,妙絶冠天下。寥寥九天仗,一一若神冩。吾恐千載後,是終無繼者。六時水。《錄異記》云:靑城山宗元觀,南二里有峭崖,面對觀中,高五百餘丈,其山崖上有授道壇,昔甯眞君與軒轅黃帝授道之所。澗底石龕,有元宗皇帝御眞。每日六時,有水從崖上出,至今不絶,時人游禮見焉。仙經云:第五洞天上有流泉懸樹,一日三時灑落,謂之潮泉。舊志謂其水順陰陽爲消長,不涸不溢,故曰六時。又云六時水三字,河東邊敏修施,天漢勾千齡書,住持馮守中立。石俱八分。今龕與御眞及勾書皆無,水尙如故。

    天池,在上淸宫殿南。《福地記》云:靑城有甘露芝草天池。《輿地紀勝》云:高臺山上有天池,晉立上淸宫於上。俗謂爲麻姑池,誤矣。龍池,舊志云:池有二,一在仙人洞之前,方圓丈許,深數尺,眾流競注,不溢不涸。一在香積寺殿前,廣可盈丈,澄淸不滓,終??如常。

    鴛鴦井,舊志云在上淸宫殿北,濶不盈丈,深亦如之。二池相距數尺,其水互爲淺深。

    鹿飲泉,《輿地紀勝》云:在靑城縣西靑城山。

    龍居溪,《輿地紀勝》云:在成都山下,眾谷之水,皆注其中。懸溜九十尺,下有龍洞。按《潛確類書》云:成都山,爲靑城案山。今靑城之案,惟龍居山,無成都山。而其下溪水多??得,毋因溪之名并其山,而龍居之遂失成都之名歟,迄不敢定。魚子水,在靑城山西北谷中,流入岷江。云中有魚羽翼能飛,舊傳得餐者長生。

    三溪水,在龍居溪下,水激巨石,穿坳爲潭,龍族居之。上有古天宫,老君石像,皆神仙遺跡。

    響水洞,在禪師崖北,洞中流水不息,響若輕雷。每夜闌更盡,有若笙鏞簫鼓,自洞而出。

    石筍,在龍居岡之北,高十餘丈。旁有小者,一高一低,依附而立,尖簇插空,狀若巨筍。

    九株松,在延慶觀。范蜀公詩:九松崢嶸姿,一一大夫封。古銀杏,舊志云在常道觀靈官殿側,圍一丈六尺,高十餘丈,枝間鍾乳倒垂,狀如玉筍,長短參差,雅若圖畫。中皇觀崖壁,亦有銀杏二株,圍一丈二尺,高十餘丈,虬枝四蔭,蒼翠玲瓏。歧莖?,在天師洞前少南。大僅拱把,高約數丈,一本而中兩歧,相傳爲天師所植。

    大小將軍樹,蓋丈人觀牡丹也。高十丈者,名大將軍。五丈者,名小將軍。蜀郡桑門公實悟光《題錢舜舉折枝牡丹》詩云:三月江南媚景天,姚黃魏紫鬥爭妍。那知十丈將軍樹,卻在靑城古洞前。《蜀志補罅》稱靑城山有一百八景,風月佳時,登儲福望之,厯厯可數。今經數百年滄桑迭變,有昔存而今廢者,有跡在而名殊者。表彰無人,遂就淹耳。兹並錄之,以待後賢搜訪。彭祖峯。 石鑑峯。 龍牙峯。 野雲溪。 藏雲塢。 齊雲榭。垂虹亭。 捎雲閣。 觸石軒。 卧雲菴。 靑溪。 碧桃溪。 芙蓉溪。 海棠溪。 溪光亭。 過溪橋。 乳泉。 滴珠泉。 淸風洞。 鑑湖。 荻花洲。 蓼嶼。 碧霞洞。 躑躅溪。 斜川。 曲水。 紫霞洞。 鑑橋。 藥圃。 紫薇洞。 靑陰橋。 酴醿洞。綠篠橋。 玉微亭。 紅霞塢。  爛柯亭。 灌稻泉。 翠光亭。茅堂。 紫陽洞。 桃源。 暗香亭。 金華堂。 舸齋。 蕙谷。黃梅嶺。 煎茶溪。 芹浦。 鸚鵡林。 韋廬。 野人澗。 柘坪。 寶蓮社。 妙高峯。 婆羅坪。 木蘭岫。 桂香亭。 石室。白蘋洲。 藻壑。 望岷埡。 豹谷。 百花潭。 鹿關。 瑞香嶺。 芝畦。 瑞荷塘。 蒹葭渚。 黃浦。 菱灣。 芭蕉谷。 直釣亭。 和芳隴。 金棖莖。 鑑雉洪。 橘徑。 芙蓉島。 ??寒洞。 葦杭。 棲眞洞。 望山坡。 黃葵坡。 鳳簫樓。 跨鳳亭。牛關。 馭鶴峯。 化成洞。 望關臺。 凝碧溪。 寶陀巖。 玉女潭。 蓴陂。 藏春島。 水仙??。 薝蔔岡。 丹臺。 浴丹池。 曝藥臺。 芳草渡。 采薇汀。 金??隄。 菖蒲谷。 種茶嶺。 桂子谷。 九曲池。 華海。 紅梅島。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