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诗经简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或其它重大典礼专用的乐歌。三者的界限并不严格。这是诗三百篇在历史上的分类,我们现在研究《诗经》,应该从它们的思想内容去分类,不必拘守风、雅、颂了。

    三 诗三百篇的地域和时代

    《诗经》原来是按照三百篇的产生地域分编,共计周南、召南、邶、鄘、卫、王(东周)、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雅(即夏,西周)、鲁、宋十八个地域,所以从地域上划分,比较容易;但有没有错编地域的诗篇,则不可知。

    三百篇的产生时代,是由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约五百多年(公元前一〇六六年至前五四一年前后)。但是某篇作于周代哪个王朝,绝大多数无从考定,甚至哪几篇是西周作品或东周作品,也无根据可资论断。所以从时代上划分,比较困难,只能勾出一个轮廓而已。

    现在把三百篇的地域和时代结合在一起,做个扼要的叙述。

    (一)十五国风

    《周南》、《召南》《周南》诗十一篇,《召南》诗十四篇,都是南方的作品。西周初期,周公姬旦长住东都洛邑,统治东方诸侯;召公姬奭长住西都镐京,统治西方诸侯,由陕(今河南陕县)分界。这个统治区的划分,大概相沿很久。周南当是在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召南当是在召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根据二《南》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汉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可见周南疆域北到汝水,南到江汉合流即武汉地带。《召南·江有汜》:“江有汜。”“江有渚。”“江有沱。”可见召南南到武汉以上长江流域的地带。二南的地域应该包括当时一些国家,如楚、申、吕、随等都在其内。二《南》诗中有东周作品,也可能有西周作品。

    《邶》、《鄘》、《卫》共诗三十九篇,在春秋时代便已混在一起,今本《诗经》,《邶》十九篇,《鄘》十篇,《卫》十篇,是汉人随意分的。春秋时人认为《邶》、《鄘》、《卫》都是卫国的诗,《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邶》、《鄘》、《卫》。曰:‘是其卫风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卫北宫文子引《邶风》称为“卫诗”,就是明证。卫国疆土在今河北南部及河南北部。西周初年,成王封他的叔父姬封于卫,都朝歌(即今河南淇县东北的朝歌城)。春秋时卫文公迁楚丘(在今河南滑县东),卫成公又迁帝丘(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的颛顼城)。旧说邶在朝歌北(今河南汤阴县东南的邶城镇即古代邶城),鄘在朝歌南(今河南新乡县西南的鄘城即古代鄘城),都属于卫。(王国维说:邶即燕,鄘即奄,奄即鲁。)《邶》、《鄘》、《卫》多数是东周作品。

    《王》诗十篇,东周王国境内的作品。东周疆土在今河南北部。周平王东迁洛邑(也称王城,在今河南洛阳西五里),名义上还是中国的王,实际上也受到诸侯的一定尊敬,所以称此地带的诗为《王风》。《王风》都是东周作品。

    《郑》诗二十一篇。郑国疆土在今河南中部。西周宣王时封他的弟弟姬友于郑(此郑在今陕西华县西北),姬友即郑桓公。幽王末年,桓公做王朝司徒,从虢、郐二国取得十个邑,把他的家属和一部分人民迁到那里去。犬戎侵略西周,杀死幽王和桓公,桓公的儿子武公建国于东方,仍称郑(都城即今河南新郑县)。《郑风》是武公建国以后的诗,都是东周作品。

    《齐》诗十一篇。齐国疆土在今山东东北部和中部。周武王封他的大臣吕望(姜太公)于齐,都营丘(即今山东临淄县),胡公迁薄姑(即今山东博兴县东北薄姑城),献公又迁回营丘,改称临淄。(都是西周时事。)《齐风》中《南山》、《敝笱》、《载驱》、《猗嗟》四篇都是东周作品,其余不详。

    《魏》诗七篇。魏国疆土在今山西西南部。国君姓姬,始受封者不知为谁(都城在今山西芮城县东北)。东周惠王十六年(公元前六六一年)被晋国所灭。《魏风》都是此年以前的作品。

    《唐》诗十二篇。唐国即晋国,疆土在今山西中部。周成王封他的弟弟姬叔虞于唐(都城在今山西翼城县南)。境内有晋水,所以后来改称晋。春秋时武公迁曲沃(即今山西闻喜县),献公迁绛(在今山西新绛县北),景公迁新田(在今山西曲沃县西南)。《唐风》可能都是东周作品。

    《秦》诗十篇。东周前期(战国以前),秦国疆土在今陕西中部。国君姓嬴,西周孝王封他的臣非子于秦(即今甘肃天水县的故秦城),疆土逐渐扩展,庄公迁犬丘(即今陕西兴平县东南的槐里城),襄公迁汧(即今陕西陇县的汧城)。周幽王时犬戎侵略西周,平王东迁,秦人赶走犬戎,西周王畿及豳地等都逐渐归秦所有。文公迁郿(即今陕西郿县东北的故郿城),宁公迁平阳(在今陕西郿县西),德公迁雍(即今陕西凤翔县)。《秦风》多数甚至全部是东周作品。

    《陈》诗十篇。陈国疆土在今河南东南部及安徽北部。周武王封舜的后人妫满于陈,都宛丘(即今河南淮阳县)。东周敬王四十一年即春秋最后的一年(公元前四八一年),被楚国所灭。《陈风》中有东周作品,也可能有西周作品。

    《桧》诗四篇。桧(也作郐)国疆土在今河南中部(都城在今河南密县东北五十里)。国君姓妘,相传是帝颛顼的后代。始受西周王朝的封爵者不知是谁。东周初年被郑武公所灭。《桧风》都是西周作品。

    《曹》诗四篇。曹国疆土在今山东西南部。周武王封他的弟弟姬振铎于曹,都定陶(在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东周敬王三十三年(公元前四八九年)被宋国所灭。《曹风》中《蜉蝣》、《候人》两篇都是东周作品,余二篇不详。

    《豳》诗七篇。豳(也作邠)国疆土在今陕西栒邑县、邠县一带。周王祖先公刘始迁于豳(都城在今陕西栒邑县西邠县北)。西周时代豳国封给什么人,无可考。西周亡后,此地归秦所有。《豳风》都是西周作品。

    (二)二雅

    《小雅》、《大雅》《小雅》七十四篇,《大雅》三十一篇。上文已经说过:雅借为夏,夏是西周王畿的古名,二《雅》都是西周王畿的诗;但也有极少数例外,如《小雅·大东》、《都人士》等似是东都人作品。西周王畿在今陕西中部。周始祖后稷都邰(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公刘迁豳,太王亶父迁岐(在今陕西岐山县),文王迁丰(在今陕西鄠县东),自武王至幽王均都于镐京(在今陕西西安西南)。幽王时犬戎侵略西周,杀死幽王,平王东迁。秦国赶走犬戎,西周王畿岐以西先归秦国所有,岐以东后归秦国所有。所以二《雅》是西周时代作品,但也有幽王死后、岐东(包括镐京)归秦所有以前的作品。

    (三)三颂

    《周颂》诗三十一篇。都是西周时代王朝的作品,从它们的内容和艺术性观察,多数是昭王、穆王以前的诗篇。

    《鲁颂》诗四篇。鲁国疆土在今山东东南部。周成王封周公儿子姬伯禽于鲁(都城即今山东曲阜)。《鲁颂》中《泮水》、《宫》两篇作于鲁僖公晚年,即春秋中期作品。(僖公死于周襄王二十五年即公元前六二六年。)《》、《有》两篇,旧说也是作于此时。

    《商颂》诗五篇。这不是商代的作品,而是周代宋国的作品。宋国疆土在今河南东部及江苏西北部。国君姓子,周成王封殷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于宋(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是商汤的旧地,也称为商,宋君又是商王的后代,所以宋诗称为《商颂》。原有十二篇,亡佚七篇,只剩下五篇。《国语·鲁语》:“闵马父曰:‘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大师,以《那》为首。’”可见《商颂》作于正考父死前。正考父死年不详。《左传·昭公七年》:“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恭。”宋宣公死于周平王四十二年,平王四十九年是春秋的第一年。足以证明《商颂》五篇都是春秋以前(公元前七二一年以前)的作品。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