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舍不得分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我想到作剧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作者对于人生世相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他应该很冷静很酷毒地把人生世相的本来面目揭给人看呢?

    还是送一点“打鼓骂曹”式的义气,在人生世相中显出一点报应昭彰的道理来,

    自己心里痛快一场,叫观众看着也痛快一场呢?

    我只读过《日出》而没有看到它上演,依我想,它演起来一定比读起来更生动。经得演的戏不一定经得读,经得读的戏也不一定经得演。曹禺先生对于空气的渲染,剧境的制造,性格的描绘以及对话的衡量都很拿手,这些都是上演成功的要素,假如演员合乎理想,《日出》定是一个痛快淋漓的作品。不过读剧者有余暇揣摩斟酌,他冷静的头脑不易被一顷刻间的生动情境所卷进去,就不免瞻前顾后,较量到剧情与性格的起伏生展,以及作者对于人生的深一层的观照种种问题。一较量到这些问题,曹禺先生的艺术似乎离老练成熟还有些距离。这里我只说个人读《日出》后所感到的一些欠缺。

    在布局方面,《日出》有三条线索:第一是主角陈白露抛弃方达生而沦落到城市淫奢恶毒生活的旋涡里,终于因负债失望而自杀;第二是一位乡下姑娘“小东西”因反抗卖身于土豪金八而求庇于陈白露,终于被地痞黑三架去,卖到一个三等妓院里,后来因不堪凌虐而自杀;第三是陈白露所依靠的财神大丰银行经理潘月亭因投机买债券失败而打好了自杀的计算。其余一切剧情都是这三个线索的附带的穿插。这三个线索之中,第二个关于“小东西”的一段故事和主要动作实在没有必然的关联,它是一部可以完全独立的戏。它在《日出》里最大的功用只在帮助方达生————也许和陈白露————多了解一层城市生活的罪恶。但是曹禺先生并没有把这节外枝叶和本干打成一片,它在《日出》里只能使人起骈姆枝指之感。如果把有关这段故事的部分————第一幕后部以及第三幕全部————完全割去,全剧不但没有损失,而且布局更较紧凑。第三幕毛病很多,它的四方八面的烘染比较宜于电影而不易表演于剧台,并且就很怀疑曹禺先生对于他所写的北方三等妓院有正确深刻的认识。

    曹禺先生对于第三幕不肯割爱的苦衷,我们也不难想象到。割去第三幕,全剧就要变成一篇独幕剧,他在附注里虽然声明“第三四幕发生的时间是在第一二幕一星期后”,其实割去第三幕之后,把附带的穿插略加更动————如银行小书记黄省三失业而毒杀全家人之类————《日出》是很容易改成独幕剧的。剧景始终是“在××旅馆的一间华丽的休息室内”,重要的剧情也并没有改场换面的必要。曹禺先生便把一篇独幕剧的材料做成一篇多幕剧,于是插进本非必要的第三幕来改换一下场面,又把第四幕的时间不必要地移后一星期。这虽是一种救济,可是也暴露出这部戏的基本的弱点。《日出》的主要阵容根本没有生展,陈白露失望自杀的阵容从第一幕就布好,————作者不是常提起那瓶安眠药?《日出》的性格根本没有生展,陈白露始终是一位堕落的摩登少女,方达生也始终是一位老实呆板令人起喜剧之感的书呆子。《日出》所用的全是横断面的描写法,一切都在同时间之内摆在眼前,各部分都很生动痛快,而全局却不免平直板滞。

    最后,我读完《日出》,想到作剧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作者对于人生世相应该持什样的态度,他应该很冷静很酷毒地把人生世相的本来面目揭给人看呢?还是送一点“打鼓骂曹”式的义气,在人生世相中显出一点报应昭彰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