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欧洲文学的渊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一类作品有用诗作的,也有用散文作的,内容大半歌咏骑士的战功与奇遇。法国的《罗兰之歌》以及英国的《亚瑟王传奇》都属于这一类。当时有一个职业阶级,就是“行吟诗人”,他们东西游行于权贵之门,借歌诵这种“浪漫斯”,博取衣禄。另一类是民歌,这比“浪漫斯”更平民化。民歌所歌咏的有时是很简单的爱情故事,有时是天灾人祸,有时是草泽英雄的行迹,也有时是迷信鬼神的传说。它们有一定的格律,字句很简朴,音节很和谐,大半可以歌唱。这两类作品是近代小说和抒情叙事诗的祖宗。它们的作者都不尊古典,当然不受古典规律的束缚,所以特色在自由流露,有生气,让情感尽量发泄,想象尽量驰骋。在近代人看,它们有时显得很离奇。就由于这些特色,它们后来促成了浪漫运动。

    到了十二三世纪,封建制度开始衰颓,罗马帝国已成过去,近代国家渐露头角,东西交通因十字军东征而逐渐频繁,探险家开始做地理上的新发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诸地方开始有大学,自由思想与研讨逐渐发达,古希腊的文哲名著由阿拉伯文转译回来,于是酿成所谓“文艺复兴”。就狭义说,文艺复兴是古典学问的复兴;就广义说,它是十三世纪到十六世纪欧洲人的精神解放的大运动。所谓“解放”就是解脱封建制度与僧侣制度所养成的那种风气的束缚。它反对苦行主义、愚民政策以及教会的专横,它要求人性的各方面的完全的谐和的自由的发展。总之,它回到希腊时代的现世主义与人本,它的伸张就是耶教的退屈。但是耶教在一千余年中已深入人心,它的影响是不会完全没落的。文艺复兴酿成了宗教本身的改革,耶教从十六世纪以后又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我们可以说:公元二三世纪以前,欧洲的文化主要的是希腊罗马的文化;公元三四世纪以后,它主要的是耶教的文化;一直到十三世纪以后文艺复兴时代,这两种本来相仇视的文化就开始合流了。复兴后的古典文化不复是希腊罗马时代那样的,而是吸收了耶教文化进去使内容更加深广。

    在历史上文艺复兴可以说是由中世纪到近代的桥梁。意大利诗人但丁就是在这桥头走的人物。他的杰作《神曲》就是糅合耶教文化与古典文化于一炉。就他以寓言体来表现中世纪天主教的神学来说,他还是中世纪的人物;就他追随罗马诗人维吉尔(不仅在游地狱与净土,在做诗方面也如此)来说,他是文艺复兴的先导。近代欧洲文化是离奇的混合,正如《神曲》一样。《神曲》是新精神爆发的第一声响,以后文艺复兴渐入高潮,文学在欧洲陡然又放出奇葩异彩。薄伽丘的《十日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拉伯雷的《巨人传》,蒙田的《随笔集》,以及莎士比亚的剧本都是在这个新潮流之下产生的。在这些作品里面,我们开始遇见所谓“近代人”,以他的独立自由的个人的资格生存、思考、奋斗,不复是一个封建地主或教会的属物。他对于人世的丑拙乖讹方面敢讥嘲抨击,对于人生的悲欢离合的事态肯作深一层的探掘。他生在现世,觉得现世所有一切好东西不是可鄙弃摧残的,而是可欣喜追求的。这种人生态度的改变确是欧洲史上一件大事。

    但是这种成就与其说归功于古典学问的复兴,毋宁说归功于一般的精神的解放。在文艺复兴时代,欧洲人实在并不曾了解古典学问。他们多数人像但丁一样,只知道一些拉丁作家,对于希腊作家始终是隔膜的。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从阿拉伯文翻译回来的,已几经割裂,又被误解,他从希腊文学所抽绎出来的原则被认为金科玉律。因此,到了十六七世纪,对于古典的不完全不正确的知解反成为文学的桎梏。作家们都深信文学必须遵从规律,模仿古人,信任理智与常识,不能凭情感和想象自由发泄。结果于是有所谓“新古典”期。“新古典”实在是“假古典”,最光辉灿烂的成就是在法国,像高乃依和拉辛那一班人;他们所模仿的是拉丁古典而不是希腊古典,所谓“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假古典主义是一种假山笼鸟,对于自然加以不自然的歪曲。这种歪曲当然是不能长久的,所以到了十八世纪后半叶,文艺复兴的真精神又重新焕发,成为所谓“浪漫运动”。“浪漫运动”是一种“反抗”,就是反抗假古典派的规律;它也是一种“还原”,就是还原到中世纪传奇故事与民歌所表现的深挚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再进一步还原到希腊古典的自由与和谐。英国批评家佩特说浪漫运动是“浮士德与海伦的结婚”,实在譬喻得很精妙。浮士德是中世纪的幻想与热情的结晶,而海伦是希腊的形式美的代表。歌德在他的诗剧中让浮士德与海伦结婚,已隐然替浪漫主义下了定义了。如果我们记起历史的绵续性,浪漫运动可以说是文艺复兴的顶点,所以有人称它为“第二文艺复兴”。它有几个特色。第一是重情感与想象而轻理智与常识,第二是富于极端的唯我的色彩,理想高而事实不能凑合,于是悲观的色彩也很浓厚。第三是崇拜自然,想由自然而进到超自然的秘奥,于是采取所谓“泛神观”。在这几个特色上,卢梭都是开风气的人。他的《新爱洛绮丝》赤裸裸地表现热烈的爱,《民约论》极力维护个人的人权,《爱弥儿》首先提出“回到自然”的口号。他直接地掀动十八世纪的法国革命,间接地掀动二十世纪的俄国革命。所以他不但是“浪漫运动的祖宗”,也是近代史的开创者。在这浪漫运动期,欧洲各国文学又达到一个大顶点(欧洲文学大约有四大顶点,一是伯里克理斯时代的希腊,一是奥古斯都时代的罗马,一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法兰西、西班牙与英格兰,最后就是十九世纪的浪漫期),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抒情诗与小说。就作家论,成就最大的是歌德。在《浮士德》诗剧中他表现出“近代人”的新人生观,人生要在继续的“活动”中实现。在他以前,柏拉图的最高的人生理想为“静观”,但丁在《神曲》中也还是那样想。他以浪漫主义开始,以古典主义归宿,算是把浪漫诗人的热情与古典诗人的静穆铸于一炉,所以他在欧洲文化上是一个集大成者。浪漫运动在十九世纪后叶激起一个强烈的反动,就是写实主义。它所标的宗旨是“不动情感”,重“冷静的客观”,“搜集证据来”。在表面上这些信条恰针对浪漫主义而走到相反的极端,其实它和浪漫主义还是同出于一个祖宗,就是文艺复兴运动所要复兴的希腊精神,不过浪漫运动侧重自由表现的一方面,而写实主义则侧重科学的客观态度一方面。这一方面的希腊精神愈伸张,而耶稣教所代表的文化力量也就愈薄弱。但是人终于是有情感爱想象的动物,勉强要情感与想象窒息,而完全信任冷酷的理智,人终不免嗒然若有所丧,近代诗所表现的彷徨不安的神情就起于此。

    (载《益世报·文学周刊》第15期,1946年11月16日)

    * * *

    [1] “耐久”不是可靠的标准,Richards说得很透辟,参看Principles of Criticism Chapter XXIX,如果读者愿看一段诙谐的文章,可以翻阅Voltaire的Canide Chap,XXX,Procurante谈荷马、维吉尔和弥尔顿一般“耐久”作者的话,都是我们心里所想说的,不过我们怕人讥笑,或是要自居能欣赏一般人所公认的伟大作品,不敢或不肯把老实话说出罢了。

    [2] 刘海峰,即刘大櫆(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海峰是他的号。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清代散文家。著有《海峰先生集》《论文偶记》。

    [3] 姚姬传,即姚鼐(1732~1815),姬传是他的字。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清代散文家。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