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记事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是藤砂。藤砂又可分成三等:网藤,眼睛里有许多丝,像藤一般的,这种最好(a);藤砂,只有一二条丝从眼球里现出来,极显明的,比网藤次一些(b);藤砂中最下等的,丝贴紧在眼球下面,并不显明的(c)(1)。藤砂以外,铁砂眼,眼球里有一种和砂子一般的小粒的(2);紫砂眼,眼睛颜色带深黑的,也是上品(3)。又有一种朱砂眼,眼睛里有细砂,红得像朱砂一样(4)。 (七)

    这文的顺序画出图来,恰如下所示。

    凡事所记的事物非一见一闻就能明了,要从书籍上查考它的效用、构造历史……的,都应该用这个方法来记述。

    〔练习〕

    (一)用下列材料作一篇《金字塔》的记事文:

    (1)金字塔是五千年前埃及的古建筑,是国王的墓。

    (2)金字塔中最大的,高四百八十尺,底的面积九万方尺,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物。

    (3)建筑的材料是瓦砖和花岗石。

    (4)花岗石中最大的,重数百万斤。

    (5)金字塔的里面藏着用木乃伊包被包裹的国王的死骸。

    (6)金字塔的材料,有一部份是瓦砖,那末五千年以前就有瓦砖,是很明白的事。

    (7)木乃伊在金字塔中多数室内的石棺中藏着。

    (8)金字塔内有许多地下室。

    (9)所谓木乃伊包被,是像皮布样的一种东西,用这包被包裹死骸,可以数千年不腐。

    配列上的注意如下:

    (二)依前法就下题作比较精细的文字:

    (1)我的家

    (2)桃

    第五节 文学的记事文

    记事文虽以记述事物的状态、性质、效用,使人理解为主;但也有记述事物的美丑的一类,而不以使人理解为目的。前一类,称为科学的记事文,只是作者对于事物的认识的报告,比较偏于客观的,前几节所举的例都是。后一类称为文学的记事文,乃是表现作者对于事物的印象,主观的成份比较多。

    例如以《月》为题,就有下面的两种作法:

    (一)月是星体中最和人相近的。在天空中一面绕着地球转动,同时随了地球绕太阳而行。它和地球一样,还有自转。它的自转和绕着地球转动,都大约是二十七日又零一周,所以地球上的人只能和它的大部份相见。月上也有山,山岭最高的约二万六千尺至一万七千尺;如阿奔那尼(Apennines)一山,壁立雄峻的奇峰竟有三千多个。它的本体原是黑暗的,只是反射太阳的光以为光。太阳照着的部份全向地球的时候,看去很圆,这叫做“望”。太阳不照着的全黑的部份向着地球的时候,叫做“晦”。太阳照着的和没有照着的各有一部份向着地球的时候,叫做“弦”。

    (二)窗外好像水国,近的屋,远的山,都用不很明白的轮廓,画在空中。屋角树林的下面,晕着神秘的色光。熄灯以后,月光闯入室内,在床上铺着一条青黄色的光带。夜静了,不知哪里来的呜咽幽扬的笛声,还隐约地在枕上听得。

    上面的第一篇,读了虽然可以得到关于月的状态和性质的知识,却不能感到月色的美感和月夜的情趣;这便是科学的记事文。第二篇,却恰好相反,只能给读者以月色的美感和月夜的情趣,至于月的性质和状态,却一点不曾写到;这是文学的记事文。

    作文学的记事文须观察经验,对于材料选择和整理,与作科学的记事文一样。除了这些条件以外,还须特别注意下列各项:

    (1)想象 因为文学的记事文,是表现作者所得的印象,所以在记述事物以前,必须将要表现的印象重现于心中,然后执笔。

    即如前例关于“月”的文字,内中都是作者曾经目见过的光景,不是凭空假造的。在作这文时,只是将旧有的印象一一在心中再现,然后依样记述。作这类的文字务必依自己所感受的记述,不可依赖成语来堆砌,如说到月,不可便用些“月白风清”、“月明星稀”之类的话。这是第一步功夫,也是最难的事;但惟其难能,所以可贵,能够做到,就不愧为作家了。

    (2)注意特色 作文学的记事文,虽然要依作者自己所感受的记述,但局部的琐碎记述,不但不能使光景活现,并且不能使人得到所记述的事物的深刻的印象;所以必须捉住特色,舍弃其馀,任读者自己补足。例如记述人物,把他的眉毛、眼睛、鼻头都记上几百字,分裂、琐碎,令人看了就要莫名其妙,不能使所记的人物的状貌在读者心中活现了。现从小说中找几条例来看:

    第一个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红楼梦》第三回

    这马兵都头姓朱名仝,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满县人都称他美髯公。……那步兵都头姓雷名横,身长七尺五寸,紫棠色面皮,有一部扇圈胡须,为他膂力过人,跳二三丈阔涧,满县人都称他做插翅虎。

    ————《水浒》第十二回

    她身材不甚高大,胸脯十分丰满……脸显得特别的白,这种样子真和久居家中闭户不出的人的脸色相同,仿佛番薯深藏地窖里所变成的颜色一般。她双手十分阔,却不很大;头颈从大衣领里透出来,显得又白又胖。在她那雪白光泽的脸上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不住的闪动,眼神虽然显出十分疲乏的样子,却还有活泼气象,内中有一只眼睛略为斜一点。

    ————《复活》第一章

    这三个例,第一二个虽是旧式的描写法,但寥寥数言中,却能表出迎春和探春、朱仝和雷横的状貌。第三个,也足以表现一个堕落了而久居监狱的女子的神气。所以能够这样,就是捕捉了特色的缘故。

    (3)抒述心情 要使所记述的事物在读者心中活跃,不但须记述客观的事物,还须记述主观的心情。换句话说,就是须记述从感觉上得来的印象。所以要作好的文字,非对于事物有锐敏的感觉不可。例如:

    夏天的太阳已经下了山;跟着就要睡去的树林中,满了森然的寂寞;建筑用的大松的树梢上,反映着就快烧完的晚红,还带着些红光,下面却已经薄暗,带着些湿气了。好像从树林蒸发出来的又干又触鼻的香气,微微地可以闻得。从远山野火飘来可厌的烟气,夹杂在香气中,却分外地强烈,柔软的夜,不知在什么时候无声无响地落到地上了。鸟到太阳没落,也停止了声音,惟有啄木鸟还用了很倦怠的音调,在那里发梦呓似的单调的微音。

    ————《泥沼》

    读了这段文章,那夏日傍晚松林中的一种蒸郁寂寞的景象,好像目见身历了。感觉在近代文学上有重要的地位,文字上能加入感觉,就有生气。与其说,“寒风吹着面孔”,不如说,“寒风刀刮似地吹着面孔”;与其说,“麦被风吹动”,不如说,“麦被风吹得浪一般地摇动”。因为后者比前者有生气,容易使读者得着印象。我国从来的文章都只记事物,不记情感,实是很大的缺点。

    这里所应当注意的,就是所记述的感觉并不是故意加入的事。作者对于事物果能精密地观察,对于记述果能诚实不欺,心情和感觉自然会流露于笔端。如果只是将这一类的辞硬加上去,不但不好,而且可厌。旧式文章中,凡记述风景的时候,末尾常附加“诚胜地也”或“呜呼叹观止矣”之类的文句,记述悲惨的人事的时候,末尾必加“呜呼可以风矣”或“噫不亦悲夫”一类的文句。其实,是否“胜地”,能否算得“观止”,“可风”、“不可风”,“堪悲”、“不堪悲”,都要读者自己去领略的,不能由作者硬用主观的意见做命令式的强迫。因此这方法现在已不适用,特别在纯文学上不能适用。

    (4)使用含着动作的词句 含着动作的词句,比较地容易引起读者的印象。例如:与其说,“门前有小河,隔岸有高山”,不如说,“门前流着小河,隔岸耸着高山”;与其说,“海边有鹤”,不如说,“海边有鹤飞过”。

    不但这样,凡要表示事物,必须在事物有动作的时候,不可在它静止的时候。例如记述学校,必须记它授课或散课的时候;记述城市,必须拣它人马杂沓的时候;记述人物,必须在他言语动作的时候。例如:

    大学生缓缓地懒懒地走着,将手掠着大麦的顶,叫天子和冠雀在他脚边飞起,又像石子一般地落在密生的大麦丛里。

    ————《诱惑》

    太阳光正攻击着树林,从繁茂的顶叶上穿过,直用那温和的光亮射在白杨的树干上,竟使这些树干变成松树的干子一般,树叶也都变成蓝色。上面笼罩着蓝白的天,晚霞照着,带了点胭脂的颜色,燕儿高高的飞着,风儿几乎死去了;怠惰的蜜蜂懒洋洋睡沉沉在丁香花上飞着;白蚋虫成群的在单独的远延的树枝上打着旋。

    ————《父与子》

    〔练习〕就下列各题作短文:

    (1)春的田野

    (2)元旦的上午

    (3)秋的傍晚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