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

    前一品是第十七诸佛称叹大愿的成就,本品是大愿核心第十八十念必生大愿的成就。此愿是从真实之际、真实之慧所生的真实之利。凡夫持名,横出三界,往生极乐、证不退转,决定成佛。这是众生离苦得乐,真实永恒的彻底利益,也正是诸佛无上悲智,度尽众生究竟方便的极致。

    《大日经》说:‘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花瓶里插的花未尝不好看,但是无本之木插不了几天。本是什么?是大悲心。要成佛,佛就是觉悟。要觉悟就须要种觉悟的因,觉悟就是菩提,所以菩提心是因。至于所得的果实,是善巧普度一切众生。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极端便利的具体方法来救度众生,这个方法的彻底便利,就是落实度生大愿的究竟保证。方便成为究竟圆满的标志,这就是方便为究竟的涵义。

    善导大师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释尊来度众生,所以说了弥陀本愿之海,三辈往生就是本愿之海的落实。我们要依靠弥陀本愿之海,而且让一切众生分享这个法益。求生净土的动机是为了最快最稳和最好的来实现度生的心愿。不然你只是个愿度众生的空愿,你自己还在苦海里头,脑袋一会儿出来,一会儿进去,怎么能度众生。

    本段大意是:佛告诉阿难,十方世界的天人和世人,其中有发至诚心,愿意往生极乐国的,可共分为三辈。《观经》是九品。上品、中品、下品,每一品又分为上生、中生、下生,称为九品。《无量寿经》的三辈与《观经》的九品,其中内容是否彼此对应,符合相通?还是各成一套,彼此无关?从古以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赞成同的:昙鸾、净影、憬兴、嘉祥诸师。还有莲池大师说:‘三辈九品,正相配合,又何疑焉。’本书继承昙鸾……莲池诸位大师的卓见。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上辈’。把往生的人全部分成三大类,其中上等者,都叫上辈,所以包括的范围很广。《观经》每辈再分三品,于是成为九品。九品当然比三辈细多了,但是从实际来看仍不可能很细,实际上可分的品级是无量的。

    《观经》分品分得较细,彼经中上品上生,即是本经上辈中最上的代表人物,弹指之间往生极乐,得闻妙法,立即契悟无生法忍,在须臾之间,在十方佛前受记成佛,回到本地得无量的陀罗尼门。陀罗尼的功德超过三昧,一得永得,不再退失,这是上品上生,这是地上大菩萨的境界。我们这些娑婆世界的凡夫,念佛往生,也能上品上生嘛?这个问题古时的说法认为上上品是四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达到的品级。幸在唐代善导大师广引经论,力破旧说,主张极乐九品都是浊世的凡夫能往生的级位。只因众生所遇的因缘不同,所以出生九品的差别。例如上三品是遇大乘法的凡夫所生。中三品是遇小乘法的凡夫所生。下三品是遇善法的众生所生,这类人因造恶业,本应堕落,但以临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教他念佛,念佛是诸善中王,他既忏悔,又持名号,于是靠弥陀十念必生胜愿不可思议的力量而得到往生。由大师的话可见极乐世界的上中下三辈,都是凡夫可以修到的。只是因缘各各所遇到的佛法不同而有差别。所以大师主张往生的三辈九品,总是为了‘五浊凡夫’。虽然上品上生殊胜超绝,但是我们这些五浊恶世的凡夫,只要能发起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念到理一心,乘六字洪名与一乘愿海不可思议威神之力,上品上生极乐世界。不仅是这样,晋朝有一个穷苦的人,生活很困苦,他听到净土法门后,就闭关念佛,他对于尘世十分厌倦,所以一点没有留恋,只是一心老实念佛。他念了一段时间之后就看见阿弥陀佛,并听到佛说法,于是就在人身得无生法忍。可见极乐三辈九品大家人人有份,只看修持的努力程度。

    海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