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帝国狂想曲(纳粹末日科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纳粹德国没能研制出旋翼机对盟国而言是一件幸事,否则盟国飞行员可能就必须要面对随时随地可能从各个角落里腾空而起的Triebfügel,而它们携带的MK103/213型30机炮对任何目标都是巨大的威胁。

    据说1945年德国战败后,盟军在受降德国海军时,吃惊地发现:有54艘德国U型潜水艇和6000多名技术人员以及科学家,竟然从纳粹的海军中莫名其妙地失踪。另外当时由于局势混乱难以具体统计,但是依然有很多证据显示一些德国精锐部队士兵不知隐藏到了何处。最为可信的是为逃避战后的惩罚而逃到了南美洲的中立国,还有一种说法是逃到了南极的秘密基地。

    顺带要说一句,航天飞机的速度更快,却也能安全打开货仓,而空天飞机则不能。原因是航天飞机已经进入了真正的地球轨道(距地表110公里以上的高空,这也是当今发射卫星所必需达到的最低临界高度,达不到的话卫星将马上坠毁),此时它虽向卫星一样绕地球高速运行,但航天飞机本身则几乎是静止的,加上又是失重状态,当然可以安全打开货仓了。

    黄蜂在环形外翼上还挂载了三枚X-4对空飞弹,是准备用来远距离攻击敌军大型轰炸机的。自然这个东西也只是纸上谈兵,即使德国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这个东西技术上的难度也注定它很难投入实际使用。

    十二、后掠翼喷气轰炸机

    这是德国飞轮-1飞碟,有人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垂直起降飞行器(不知算不算直升机)于1941年2月试飞,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垂直起降飞行器。它的外形结构跟今天发现的某些被怀疑是外星人驾驶的飞碟十分相似,采用德国制造的标准喷气发动机。

    德国He162“火蜥蜴”喷气式战机又称国民战斗机,其改良型在设计之初有几种构型,最后敲定的还是前掠翼和方案,采用前掠翼虽也和JU287前掠翼轰炸机一样可能是出于机体配置,却也意想不到的得到了前掠翼所带来的出色机动性能(前掠翼在高速下的气动弹性发散问题在He162这种高亚音速飞机上还不明显)。加上机体轻巧,其机动性能颇为出色。

    进入1945年以后许多德国飞机制造厂都将转产该机。国民战斗机的含义就是可以大量制造而且操作简单谁都能开。有一些工厂负责总装;一些工厂负责制造金属结构的机身;飞机的大小零部件由德国各地的中小型机械厂制造;木质部件(机翼,垂尾)由家具制造厂制造。最终的月产量将达4000架。

    1940年初,德国滑翔机研究所(Deutsches Forschungsinstitutfür Segelflug,以下简称DFS)着手进行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达到超音速飞行。由于当时只有火箭发动机能够提供足够强劲的动力,为了突破音障,只有一条可行的办法:设计在高空飞行的新型火箭动力飞机。

    Sanger Silverbird前面几步的构想都十分合理,不过在这一步却露出了破绽,我们今天已经知道,战机在高速飞行中的弹药投放并不是一件易事,F/A-22在超音速状态下的弹药投放就是借助巨大的弹力来将导弹“强行”推出机外,要是仅靠导弹自身的重力下坠,那导弹将不会下坠而是紧紧的吸附在机体上!!!Sanger Silverbird的速度超过10倍音速,它是不能采用常规投弹这种方式的,不说投弹,就是打开弹仓门这个动作本身都会对超高速飞行的飞机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真正致命的大问题出在发动机上。沃尔特HWK509A-1或HWK509A-2型火箭发动机仅仅只能维持很短的飞行时间,而且在极端高空和极低气温的情况下,火箭发动机的真空管会出现冻结现象。当然,德国人一直在继续开发新型火箭发动机,也许很快就会拥有以甲醇和氧气作为燃料的加热系统,能够在低温状态下稳定地工作。那样地话,DFS228的研制工作就会出现突破性进展,DFS的原先的“3步走”计划也许就能顺利地向第2步和第3步发展。但随着第三帝国的覆灭,这些都永远成为了泡影。

    这种飞碟虽已研制成功,但在高速飞行时会由于不平衡度较大而引起强烈震动。

    黄蜂垂直起降截击机的使用和操作是非常复杂的。驾驶员趴在机头的玻璃罩里操纵飞机,可以说,在空战的时候离敌机最近的就是飞行员的脸,对于驾驶者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自然也影响了技术的发挥。而这样小的内部空间注定无法安装当时尚不成熟的弹射座椅,如果直接跳伞的话飞行员就会被卷进机身中部的巨大涡轮绞成肉馅。另外它要像起飞时那样垂直地降落,从技术上来说几乎每次降落都是冒险。大家都知道三个支架降落的时候有多么不稳定……

    四、银翼杀手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Sanger Silverbird的机体选型十分合理,其外表光滑圆顺,与后世的许多高速实验机十分相似(比如美国后期的一些X系列实验机种),也就是说,如果Sanger Silverbird能够制造出来,仅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极为前卫的构形足以使它完成那同样极为前卫的任务。注意,是“理论”。

    在二战中所出现的众多飞翼机计划中,Go229是最有希望成真的一种,(在《战地1942:秘密武器》中出现过)其设计者进行过大量的飞翼机尝试,所以Go229的设计十分成熟。飞翼机的最大的缺陷是稳定性差,要想改善就需要采用大后掠的气动外形,同时使重心尽量靠前,而229就能满足上述两点。

    纳粹德国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前所未有的残暴政权,其罪行罄竹难书,从道德角度来说是穷凶极恶的犯罪集团,种族灭绝等等惨绝人寰的事是他们一手的杰作,虽说如此,纳粹军队强悍的战斗力,高超的军事素质还是令人叹服,尤其是其科技水平,有科学家曾说:“恶魔的花园里却开出了最美的鲜花。”正是对其的最高褒奖,虽说如此,以毁灭人类的文明和道德为代价的科技进步,我想还是不要的好!

    该火箭截击机外形对称,机身如雪茄的形状,后掠翼,单垂尾,飞行员坐在带装甲的增压座舱里。其燃料为酒精和液态氧,储存在座舱后的油箱里;其火箭发动机安放在机尾部。

    十三、空天飞机。

    JuEF132的外型在当时看来相当前卫,其发动机布局与英国50年代的3V轰炸机(勇士胜利者火神)相类似,而JuEF132的整机外型也有苏军50年代的图16轰炸机的影子(其实该机的设计人员全被苏军掳走,对苏联早期喷气机的开发,这批德国人不无益助)

    据说纳粹德国研制过好几种型号的飞碟,有的还进行过试飞,遇到许多技术难题,但是有的却真的可以比较正常的飞行。

    六、旋翼战斗机

    Triebfügel是一种极为特殊的飞机,它的固定式机翼被三片旋翼所取代,旋翼安装在距机头三分之一的位置处,三片旋翼相互之间成120°布局,每片旋翼的末端装有一台冲压喷气发动机。螺旋桨的桨距可以由飞行员进行调节。在爬升阶段,该机的最大速度可以达到730千米/小时,此时旋翼的旋转速度远远高于飞机的前进速度。用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冲压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飞机的飞行速度越快,旋翼的旋转速度越慢,此时冲压发动机的进气速度也越接近飞机的飞行速度。

    采用双向旋翼引擎,搭载5架喷气式战斗机,是像挂炸弹一样挂在机腹机翼下的。大概是为了远距离护航轰炸机或者拦截敌军轰炸机于国境以外。

    Sanger Silverbird空天轰炸机和V1飞弹一样借助长长的滑轨起飞。滑轨起飞其实和现在的垂直发射一样,也是一些高速飞行器的有效起飞方式之一,长长的轨道将给飞行器以极高的初速。也许我们将在未来的某一天,重新看到这一幕的发生。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垂直尾翼上那个当年象征恐怖与残暴的万字标志再也不会出现了。

    飞机从它的运输卡车上垂直发射。在发射后,飞行员将会独立操作飞机,并将用辅助燃烧室把飞机的状态改为平飞,进入巡航状态。在对目标进行攻击后,飞机将滑翔返回降落场降落。当然同样未能投产。

    这种奇特武器的风洞试验最高速度曾达到0.9马赫,还带有弹射座椅。但是根据物理学中陀螺的进动性,高速旋转的物体在中心轴改变方向时在转动面90°方向产生转动力矩,这就意味着当飞行员操纵飞机转向时,机头可能会转向一个连他自己也无法预见的方向。旋翼的尺寸和质量也会造成飞机控制的困难,也许现代计算机辅助线传操纵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很难想像二战时期的纯机械控制系统能够让飞行员驾驭这种奇特的旋翼机。并且和通常的螺旋桨一样,三片旋翼从翼根到翼尖迎角逐渐变小,上面没有控制面,飞机由尾翼上的控制面来进行操控。对飞行员而言,从垂直飞行改为水平飞行是非常困难的,反之亦然。飞机的降落也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垂直降落几乎就不可能,但这却是它唯一的着陆方法。

    狂想中的Sanger Silverbird到达目标上空(也许是莫斯科或是华盛顿),打开弹仓投下了核弹。

    飞机的重量很轻、结构简单、尺寸较小。机身为钢管构架,外蒙铝皮;机翼除以55度下反的翼梢外,均为木质结构,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也为木结构;但装备了当时罕见的弹射座椅,以避开发动机进气口逃生;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

    研制方——德国著名的福克·沃尔夫公司认为,旋翼截击机具有以下优点:高效能和低油耗,重量轻、升限高。此外,旋翼截击机的发动机可以利用任何可挥发的可燃性气体或液体进行工作,而且一旦发动机出现故障,带有助推火箭的三叶旋翼也可以保证飞机安全着陆。

    五、旋翼机

    福克·沃尔夫Triebfügel旋翼战斗机使用先进的可以在高空顺利工作的冲压发动机。冲压喷气发动机实质上就是一根圆柱筒,只有在空气以很高的速度通过它时,它才能启动成为一台喷气发动机。高速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起到了空气压缩机的作用。由于成功开发出一种长径比为25的冲压喷气发动机,它可以为驱动旋翼提供合适的推力。安装在冲压发动机内的助推火箭的作用是把旋翼加速到马赫0.9以便让冲压发动机获得足够的启动速度。冲压喷气发动机的另一个重大优势是可以使用质量相对低劣的燃油,而燃料短缺则是纳粹德国在战争中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飞行时三片装有发动机的机翼围绕机身高速旋转。

    战后盟军曾经在一个山洞工厂中缴获了上千架组装到一半的火蜥蜴,他们没时间了,也没有油料了。由于炼油厂大多被毁,即使是Me-262风暴鸟这样的技术基本成熟的喷气机也只能停在机场上等着盟军来炸。

    1944年12月6日,原型机He126V1试飞。12月10日,在飞行表演中飞机失事,机毁人亡。该机除木结构使用的胶水质量有问题,使飞机结构脆弱外,还有以下问题:设计仓猝,发动机短舱和机身间隙狭窄,在缺乏整流的情况下,对尾部形成严重气流干扰;在高速飞行时,尾部经常出现难以捉摸的摆动;当向左急转过载超过4G时,飞机陷入严重失稳状态。所以,“火怪”名副其实,根本不可能象纳粹官员想象的那样,由“国民飞行员”驾驶。就是那些驾驶该机的老飞行员,也必需按照飞行手册上的规定:“飞行操纵动作必需轻柔和联贯,切忌粗暴和突然”来操纵飞机。可以想见,这样的飞机空战缠斗性能一定较差。

    1943年中期盟军大批B-17重型轰炸机空袭德国施魏因富特轴承厂,德军出动大批战斗机拦截,双方在晴空之上进行了惨烈的血战。而在这一仗之后返航的盟军飞行员提到在航行中曾经遇到一种圆盘状不明飞行物——绝对不是飞机!而且有人宣称似乎看到了上面的铁十字标志。这大概是盟军飞行员第一次有过目击不明飞行物的报告。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纳粹最高机密——飞碟!

    在DFS228的设计方案中,对于飞行员的驾驶姿态产生过巨大变化。首架DFS228V1原型机上采用的是常规飞行员的坐姿驾驶状态,但为了不影响机头部分的光滑外形以及提供给飞行员更良好的视野,第二架DFS228V2原型机被改为了俯卧式驾驶姿态。DFS转而将驾驶员座椅更换为一副可调节水平角度的卧板,飞行员可以俯卧于其上操控飞行。所有控制、供氧以及驾驶舱设备也从机头前部转移到机头后部于机身中部的挡板上,它们实际上起到了减小增压舱体积的作用,也有利于改善密封性。另外,机头部所有透明部件全部由双层树脂玻璃构成。两层之间有温暖的循环气流,以防止树脂玻璃结霜。

    1944年,为了应付日益强大的盟军特别是苏军强大的装甲洪流对德国本土的威胁,德国开始了新一代对地攻击机的研制,明为突爪鹰的新型对地攻击机是为了接替老旧的亨克尔Hs129攻击机,设计思想是利用强大的火力和自身厚重的防护装甲在低空猎杀敌军坦克(这一点与后世A-10攻击机的作战设想完全一致),突爪鹰的外形也许不像其它一些德军末日战机那样前卫,可却是极为适合低空攻击这种风险极大的任务(喷火介绍过,但是图片不够经典)。

    由于DFS228将在高空飞行,因此必须拥有增压座舱。最初时,为了减轻整机重量,DFS原本准备给增压座舱采用木质材料。但木质增压舱在测试中难以承受巨大压力,出现了破裂情况,因此后来DFS还是把增压座舱改为了金属材料。而且,机头部分为双层结构,还采用了铝薄膜。

    德国和当年的美国一道同为现代直升机的先驱,德美两国在二战中都分别研发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可实用直升机。不过思维超前的德国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早于1938年就开始了更新一代高性能垂直起落飞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