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01章 走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三个月,小宝宝抢救了不计其数,医生们也疲于应付,早通知王家人准备后事。

    师傅见到王老太太是个见世面的人,也放松了:“既然老太太懂一点,那么我就直说了,你们先去找份七月十三日的报纸来,最好是人民日报。”

    师傅他老人家眼睛眯了眯:“无需试探,有话直说便是,如果耽误了时间,责任我可不负。”

    或许是被看做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王姓夫妇对师傅毕恭毕敬,到了三楼儿童病房,王夫人隔着外边的大玻璃,指着靠边的一张婴儿床哭泣起来:“天师,您一定要救救我儿子!”

    师傅虽然没有跟我明说过到底是什么菜,但光看他回味的样子就可以知道,这些菜十有八九是哪个五星大饭店端出来的。

    师傅带着王夫人到了医院楼下花坛,从花坛中挖出湿泥巴,又拿出婴儿头发跟指甲混着泥巴捏成了个小人儿,泥人递到王夫人手上:“拿好!”

    等到她回来,已经是一个小时后,这会儿病房外王先生正欣喜抱着啼哭不已的婴儿,几个医生围着婴儿啧啧称奇:“三个月,这孩子是第一次哭吧?”

    一路颠簸赶来,师傅灰头土脸、旧衣裳的样子的确不像捉鬼拿妖的天师,倒像是乡下老农。

    “请问是小王同志吗?”师傅操着乡土气息十足的普通话问道。

    每当这时候我都欢呼雀跃,当然,并不是对于念书的喜悦,而是对师傅办事回来后,会带来怎样的故事有所期待——师傅是个道士,会捉鬼的那种。

    这时候王老太太才想起来师傅,可师傅哪会一直留在那,见到婴儿没事,他老早偷偷回了。

    婴儿虽然依旧一副病怏怏的样子,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多了两分精气神,就跟突然找回来魂一样。

    只见那张婴儿床上躺着个小婴儿,小婴儿眼睛闭着,鼻子上还插着氧气管,看上去干干瘦瘦奄奄一息。

    我听完故事,懒得理他:“你让我一个八岁大的孩子给你服务,羞羞脸!”

    话还没说完,就被师傅挥手挡下,转身要走:“如果是夫人病了的话,那么我还是走了。”

    “我内人她病很重……”王先生扶着妻子的肩膀,焦急说道。

    王家人照做,没一会婴儿的头发跟指甲就送到师傅手上。

    老太太知书达理:“天师,您先休息一阵,我们家的事不慌!”

    一对年轻夫妇焦急等在医院门口,两人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男的带着个金表,面容疲惫,女的穿的病服,手上的翠玉镯子也掩盖不了她病态的肌肤。

    找谁?当然是找师傅。

    王夫人看到自己儿子的模样都哭成泪人儿了,哪还说的出话,王先生扶着泣不成声的妻子,生怕漏了一点似的将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王家夫妇那个急啊,想尽办法都难得喂进去一口奶,不管是母乳还是奶粉,小宝宝就是不喝。这一下就惊动了医院的医生,王家有钱有势,他们不敢得罪,几十个医生会诊了三天,还是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王家夫妇哪听过这个,傻了眼不知道说些什么。

    师傅总是佯怒呵斥:“锤子的天师!替天行道罢了!”

    师傅知道这一切后,也不进去,就绕着病房外走了两圈,把整个三楼逛了一遍。

    师傅满意吐了口烟圈,才继续说:“人有人道,鬼有鬼道……”

    王家老太太也乐啊,连忙给医生塞了两封大红包,红包鼓鼓的,这叫喜钱,生了儿子,不管有钱没钱,都给医生包点,图个吉利。

    王夫人爱子心切,连连点头。

    吃饱喝足,师傅抹了抹嘴,大大咧咧说了句:“没事,走胎了,孩子几号生的?”

    医院里本来紧张的氛围才松了些,明面上没说,但大伙儿心里都清楚的很,这个结果才是医生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否则他们医院的面子往哪里搁?

    喊了扯着嗓子喊了半个小时,就差点晕过去,不过最后还是咬牙撑了下来。

    王夫人连忙抱过孩子,眼泪哗的涌了出来。

    老太太是过来人,虽然迷信,但读过两年书,知道其中利害。

    那时候已经改革开放十年,但出国还是稀罕事,虽然王家夫妇并没有出去,但派人送婴儿毛发和血液到美国大医院化验,比本人出国还要惊天动地一些。

    王家夫妇刚想问为什么,就被老太太拦下吼:“照做!”

    师傅又说:“你们让人准备些柴火,就放在楼下花坛。王夫人随我来出去一趟,大概一个小时就够了,其他人就在这里呆着,哪都不去。”

    王先生听到这里,猛给了自己一巴掌:“天师,天师,您别介……”

    师傅吊着嗓子说:“哭个啥子,人世间最干净的两个地方就是产房和殡仪馆,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啊,也就是在这两个时候最干净,你要是喜极而泣还好,指不定给你儿子招来点喜事儿,可你现在伤心而泣,就不晓得会招来什么脏东西了。”

    医院没面子,但也没辙。

    等到报纸送来,师傅拿着也不慌,翘着二郎腿在门前端着报纸读了起来,一面看一面吩咐:“剪一撮头发,还有一小片指甲下来。”

    王家人急,医生也急,连忙把婴儿送去做了检查。

    老太太终于沉不住气出马,把王家夫妇痛骂一顿便四处找人。

    王家夫妇满脸疑惑。

    医院很大,即便是在80年代,也不是普通人随便能来看病的地方,据说是军区附属医院,因此王姓夫妇领着一个灰头土脸的老头儿往里走的时候,四周医师全好奇这老头到底是什么来头?

    三月前的报纸好寻,不过这也花了王家人一个钟头的功夫。期间师傅一直跟老太太闲聊,顺道也问了王姓夫妇二人的八字。

    王夫人一听,立马忍住眼泪,穿着病号服随师傅往外走。

    说到这儿师傅闭了嘴,夹着根烟摆谱。

    他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瓜娃子,为师要出去办事了,你在家好生念一遍道德经。”

    师傅哈哈大笑:“让你娃平时不学无术,不知道了吧,王家夫妇的孩子魂魄被冲,走胎了,新生魂魄又脆弱的很,在别人身体里带了三个月,早虚弱不堪。我在医院三楼转了一圈,发现魂魄还在这儿,但三楼是产房,没办法直接喊魂。于是先让王夫人到楼下去喊,然后用泥娃娃固定魂魄,最后用火一烧。新生魂魄离体太久,孤魂野鬼缠身,没办法直接还魂,把泥娃娃一烧,烧掉这些孤魂野鬼,再让王夫人把泥娃娃在十字路口砸了,魂魄自己便会回去了。”

    老太太六十多,经历过抗战也经历过解放战争,见过的事儿多了去了,让她完全相信科学?这是不可能的。也不知道是在哪里听过师傅的名号,顺藤摸瓜找到了师傅的地址。直到联系上师傅,已是三个月后的事情。

    那天师傅收到一封信,信是北京来的,内容很简单,有人病了,经过熟人介绍,请师傅去帮忙“看病”,但到底是谁病了?什么病?一概不知。只从写信的仓促程度来看,“病情”很紧急。

    王家人全翘首等着胖小子降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可等了半天也没听个声儿。

    王家人刚才也是喜昏了头,才想起孩子没哭,心道还以为是医生没打屁股呢。

    王家人一听,愣了,连问怎么了。

    王夫人连连点头,脸色惨白接过报纸裹着的泥娃娃,头也不回的出了医院,找十字路口去了。

    我又插嘴:“那他不是会在十字路口迷失一辈子?”

    师傅逛了一圈,肚子不雅的叫了起来,舟车劳顿,星夜赶来饭都没好好吃过。

    婴儿在母体内时是用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