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章 洛阳,洛阳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当然,周氏运粮的规模再大,在面临长安一百多万近两百万人吃饭问题时,仍是显得微不足道极为渺小的,他们除了用人命往里头填,借着长安的高粮价挣到一笔笔大钱之外,对于长安粮价的抑制作用,几乎就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二月二日,玄宗皇帝正式颁布东巡诏书,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九龄,吏部侍郎李林甫,御史大夫李适之等人随圣驾东巡,以太子李鸿,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京兆府尹裴耀卿,以及太府寺卿杨崇礼等人为西京留守。

    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在潼关和永丰仓之间走了一个来回,回到潼关之处的官驿时得到消息,玄宗皇帝的车驾才刚到华阴,于是李曦便决定不再等车驾,明日继续东行。

    所以,叉着腰站在半山腰上苦思良久,他还是摆了摆手,“修!漕渠和陆路,都要修,同时修,回去之后就去找工部要人要方案,朝廷养了那些个大匠,可不是白吃饭的,要克服这等天险,他们必须站出来出把力!”

    二月十日,李曦与李逸风、柳荣、杨钊等人率先抵达潼关,仔细的视察了这一处锁钥重地。在过往这些年的漕运之中,因为渭水水浅,而且水位随着季节不同变化极大,不堪负荷漕运船只,因此在进入京兆府之后,潼关便是由水路转为陆路运输的地方——就在潼关之北,风陵关之西,便是号称渭水第一仓的永丰仓。

    作为一个历史白痴,李曦无法具体的推算出来,杨妹妹到底是多大年纪或者哪一年嫁给寿王李瑁做王妃的,但是这一次的玄宗皇帝东巡洛阳,寿王李清也跟着来了,光是这一点,就已经足以让李曦心惊肉跳。

    来到洛阳之后的第二天,三月八日,杨钊作为族人,就已经带着礼品前去杨玄璬那里拜望了。据他回来之后说,杨玄璬很是惊喜。

    从洛阳往长安,是进入关中的主要粮道,先水路,再陆路,运费很高,但是哪怕再高,在这种高达一倍甚至更多的差价面前,也是不值一提的。

    但是长安的粮价,却经常的保持一石米四百钱以上,有些时候,比如去年,整整一年关中地区雨水连绵,直接影响了庄稼的收成,也就导致粮价更高,年前的时候,就在长安东市,粮价甚至已经高达五百多钱一石!

    三月二日,玄宗皇帝车驾抵达洛阳,至此,玄宗皇帝和朝中随行的官员们早已经给旅途折磨的疲惫不堪,于是,在车驾入城的短暂热闹之后,虽然各衙门里的随行人员都要忙着清理洛阳的衙门口,但是人困马乏之下,洛阳城并没有因为大量人员的注入而热闹起来。一直到三月五日之后,随着大家休息了几天,渐渐地歇了过来,洛阳城这才突然的热闹起来。

    玄宗皇帝亲自下令,赐给了李曦一栋宅院,就在西边永寿坊。

    出了潼关,便是表里山河,古之所谓殽函之固,指的便是在潼关以东、洛阳以西的这一大片群山的易守难攻。这一段路,非常难走。

    或许自己可以把周家给打掉,甚至这样还可以捎带着断了太子李鸿的一条财路,但是,周家打掉了还会有李家、王家、赵家之类的冒出来的。

    三月七日,李曦一行也抵达洛阳。因为此前一直都有派人马沿途与圣驾那边联系,所以李曦等人抵达洛阳的时候,督漕使常风便到洛阳城门处等候。

    据裴耀卿说,前些年的时候,甚至还有人干脆就上奏折建议,彻底放开民间运粮的口子便是,幸好玄宗皇帝心里对于这运粮过程中的血腥了解得很,他不想留下千古骂名,所以当即就把这份奏折给扣住了,从那之后,这议论才逐渐消散。

    所以,这种治标不治本,还容易惹来争议的事情,倒是没有多大的必要去做了。

    众人闻言都是面色沉谨地点头,柳荣又探头往下看了一眼,转过头来,他指了指脚下,又指了指黄河北岸,大声道:“南边比北边还要险要,依我看,咱们可以先在北边修一条陆路,这大河的水很大呀,水流也很急,恐怕漕渠不是那么好修的,有了一条陆路,咱们就可以先绕过这一段河道,慢慢的去想办法修漕渠。”

    洛阳,曾改称为神都,玄宗皇帝登基之后,复名洛阳,又称东都。

    经此一事,所有相关人等都已然明白,对于玄宗皇帝来说,眼下漕运的事情就是天下最大的事情,为了漕运,他会用最大的力度来支持江淮转运使司,支持李曦,所有敢于跟江淮转运使司对着干的,那就属于顶风作案,不管李曦采取什么措施,他那里都是绝对支持!

    来到洛阳,他所最关心的事情,杨钊已经替他去做了。

    因此,李曦才刚进了洛阳城,便立刻到洛阳宫去谢恩,虽然没有最终并没有见到玄宗皇帝,却到底还是表达了一番感激涕零的意思。

    就李曦在朝中的地位来说,这绝对是恩宠有加了。

    首先,唐代最大的宫城在洛阳,名为洛阳宫;其次,隋唐时代最大的宫殿在东都,名为乾阳殿;再次,隋唐时代最大的市场在东都,名为丰都市,长安的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但是洛阳的丰都市却独占四坊之地;再次,唐代最大的皇家园林也在东都,名叫东都苑;而且不得不说,曾经的唐代最高宫殿建筑也在东都,那就是已经被焚毁了的明堂。

    既然来到大唐了,又有幸赶在杨美人还没嫁人之前就穿越过来了,要说李曦不惦记她,那才是纯属胡扯!

    蜀州乃是天府之国,粮价低就不必说了,便是洛阳这等地方,因为很方便的就能从河东道乃至江淮之地获得米粮,因此,虽然洛阳乃是东都,粮价却也不高,一石米不过两百多钱而已,若是遇到丰年,江淮的米粮下来之后运抵洛阳,米价甚至都能跌落到一石米不值两百钱。

    站在大河南岸由人工在半山腰开凿出来的一条险峻小道上,看着下面浊黄色的河水汹涌而来,却被砥柱直接劈开,河水与石柱之间的碰撞,非只激起巨大的白色浪花而已,还带来震耳欲聋的巨大轰鸣声。

    而李曦推算中的秦国夫人名叫杨萼,又称杨萼萼,乃是杨玄璬的女儿,她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八,仅仅比杨玉环大了三个月,今年也是十六岁,据说已经在谈婚姻说人家了,只是至今还不曾定下。

    面对三门天下险,朝廷要顾忌着声望,害怕死人,害怕激起民怨民愤,甚至害怕给写进史书里让后人唾骂,所以虽然谁都知道关中缺粮,但漕运的规模却仍是一直都大不起来,可地方上的商贾们却不会害怕这个,只要利润足够,天下就没有他们不敢做的事情。

    可以说,在这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惊险事件之后,各级地方官府都迅速的摆正了态度,将筹备重修广通渠之事,放到了最最重要的位置。而以大唐关中之富庶,以开元盛世期间大唐官员们的能力,要预备诸如民夫、牛马牲口,以及马车等等,不过等闲事尔,自然难不住。

    而李曦则带领赞事李逸风,主簿柳荣,以及督漕使杨钊、常风二人,离开长安前往洛阳,其中除了常风之外,其他人都要和李曦一起前往视察三门峡,随后才会前往洛阳。

    这是一座深受武则天喜爱的城市,在她所建立的大周朝期间,曾多次大修洛阳城,因此,别看大唐是以长安为国都,洛阳只是和晋阳的地位类似,算是陪都,起规模无法与长安相提并论,但是洛阳城里,却有许多大唐之最。

    所以,洛阳实在是一座富丽到了极点的城市。

    这一次陪着杨玄璬过来拜访的,就是杨锯和杨铸兄弟俩,而且两个人都可以算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只不过对于他们来说,李曦虽然年纪轻轻,又是自己堂姐杨花花的男人,却毕竟位高权重,在李曦面前,他们缩手缩脚的,便有风度也施展不开。

    二月五日,李曦和杨慎馀在渭南县等到了圣驾,同时也见到了李逸风、柳荣、常风等人,在众人关起门来由李曦布置了一下具体分工之后,第二日一早,李曦等人便跟随圣驾继续东行,要一直到过了潼关才会放慢脚步,视察当地的陆路转运情况,并且随后还要去亲眼看一看三门天下险,而杨慎馀则直接转向折回长安城,同时,在得知玉真公主竟没有随驾前往洛阳之后,李曦还托他给玉真公主带过去一封书信。

    杨花花的叔父杨玄璬此时正在洛阳城内担任河南府士曹参军,是正七品下的官员。别说眼下洛阳城里突然涌入了无数大官了,即便在平常时候,他这个小官儿也很不起眼。

    但即便如此,他们毕竟还是把粮食运到长安去了,也因此,除了像李鸿这等与他们有着特殊利益牵扯的人之后,朝中还是颇有一些人支持他们的。

    说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也罢,说是反感于李曦的暴行也罢,总之在事情传出来之后,这些地方的官吏们突然就变得人心惶惶起来,魏岳在巡查过了渭南县的预备情况之后继续东行,迎来的就是陕州各地官府的不配合不反对政策。甚至于有些性格耿介的官吏,还敢当众就责问魏岳,一时之间,关中大地人心浮动,就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亦不为过。

    除了他们这些人之外,杨玄璬这一辈中的老二杨玄瑜早死,在故籍虢州閺乡那里,也撇下了二子二女,只是那边早就已经跟杨玄琰杨玄璬兄弟断了联系,因此杨玄璬也就不曾动过把侄子侄女们接过来的念头。再说了,他只是一个正七品下的小官,洛阳又是东都,虽然不比长安,但是比起地方上来说,仍可以算是物价腾贵,接过来他也养不起。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都已经摆明了完全支持李曦的胡作非为,地方官员中即便是胆子再大、性格再耿介的,却也根本就不敢不配合江淮转运使司的办公了。

    亲眼看到大河上下的惊涛骇浪,别说李曦与柳荣这等书生了,就连高升和李光弼这等身手高强的人物都忍不住变色而叹。

    杨锯是杨玄璬的长子,兄弟姐妹之中排行第四,今年二十一岁,已经娶妻生子,但是无论是他大伯父杨玄琰,二伯父杨玄瑜,还是父亲杨玄璬,都不是什么可以给他恩荫的大官,所以至今也不曾做官,只是帮着父亲操持家事而已。

    然后,疲累之极的李曦便直接回了玄宗皇帝赐下的宅院里,反正宅院很大,他便干脆让李逸风、柳荣、杨钊、常风等人也都住了进来——使女和下人都是现成的,总比住在那些临时的小院子里要舒服许多也方便许多,而且,这也是一份聚拢人心的心意。

    虽然杨花花还没过门,但是在李曦心里,那早就已经是自己的女人了,所以不管杨玄璬是怎么谦恭客气,李曦心里还是拿他当岳父一般看待的。

    杨玄璬带着两个儿子过来拜访,战战兢兢,却又透着一股子巴结味道地坐了一会子之后,便告辞离开了,而李曦也答应了他们过些日子就亲自到杨家去拜访做客。

    这种由玄宗皇帝亲自赐给的宅院,可是会立刻被划入个人名下的,属于个人私有财产了,即便将来离开洛阳回长安,这宅院仍是个人的,不会被收回。

    漕路不通畅,长安的粮价就居高不下,粮价高,利润就大。

    不知不觉之间,风向又开始慢慢偏转,就连魏岳都有明显的感觉:他每到一处地方,当地官府总是由主官亲自陪同视察,态度毕恭毕敬,在京兆府那边曾经遇到过的地方懈怠、不拿江淮转运使司布置下来的任务当回事的状况,已经是连一次都没有出现了。

    杨铸是杨玄璬的次子,排行第六,今年只有十八岁,已经定了亲,对方是洛阳本地的一户士绅,据说今年就要娶过门来。

    然后,他转过身来,看着身后众人,指着自己身后的三门峡,大声道:“在长安的时候,裴相公和魏岳魏大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