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寓言第二十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释文〕以义名篇。

    寓言十九。

    〔注〕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九见信。

    〔疏〕寓,寄也。世人愚迷,妄为猜忌,闻道己说,则起嫌疑,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信九矣。故鸿蒙、云将、肩吾、连叔之类,皆寓言耳。

    〔释文〕寓言十九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重言十七。

    〔注〕世之所重,则十言而七见信。

    〔疏〕重言,长老乡闾尊重者也。老人之言,犹十信其七也。

    〔释文〕重言谓为人所重者之言也。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注〕夫巵,满则倾,空则仰,非持故也。况之于言,因物随变,唯彼之从,故曰日出。日出,谓日新也,日新则尽其自然之分,自然之分尽则和也。

    〔疏〕巵,酒器也。日出,犹日新也。天倪,自然之分也。和,合也。夫巵满则倾,巵空则仰,空满任物,倾仰随人。无心之言,即巵言也,是以不言,言而无系倾仰,乃合于自然之分也。又解:巵,支也。支离其言,言无的当,故谓之巵言耳。

    〔释文〕卮言字又作「巵」,音支。字略云:巵,圆酒器也。李起宜反。王云:夫巵器,满即倾,空则仰,随物而变,非执一守故者也。施之于言,而随人从变,己无常主者也。司马云:谓支离无首尾言也。天倪音宜,徐音诣。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注〕言出于己,俗多不受,故借外耳。肩吾、连叔之类,皆所借者也。

    〔疏〕藉,假也,所以寄之他人十言九信者,为假托外人论说之也。

    〇典案:疏「他」字旧作「也」,「所以寄之也」不词。上文注「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九见信也」,疏「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信九矣」,释文「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并言「他人」,此「也」字必为「他」字之坏。古书固有以「也」为「他」者,成疏则未见其例,今据上注、疏改。余校此书之例,无本可依者不改字,故特详辩之。

    〔释文〕藉郭云:藉,借也。李云:因也。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

    〔注〕父之誉子,诚多不信,然时有信者,辄以常嫌见疑,故借外论也。

    〔疏〕媒,媾合也。父谈其子,人多不信,别人誉之,信者多矣。

    〔释文〕誉之音余。注同。非吾罪也,人之罪也。

    〔注〕己虽信,而怀常疑者犹不受,寄之彼人则信之,人之听有斯累也。

    〔疏〕吾,父也。非父谈子不实,而听者妄起嫌疑,致不信之过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

    〔注〕互相非也。

    〔疏〕夫俗人颠倒,妄为臧否,与己同见,则应而为是,与己不同,则反而非之。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注〕三异同处,而二异讼其所取,是必于不讼者俱异耳,而独信其所是,非借外如何?

    〔疏〕夫迷执同异,妄见是非。同异既空,是非灭矣。以年老居先,亦无本末之智,故待以耆宿之礼,非关道德可先也。

    〇典案:高山寺古钞本「年耆」作「来者」。杨守敬曰:按注「无以待人」,则作「来者」是。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

    〔注〕直是陈久之人耳,而俗便共信之,此俗之所以为安故而习常也。

    〔疏〕无礼义以先人,无人伦之道也,直是陈久之人,故重之耳。世俗无识,一至于斯。有然不然?以此推穷,然可自息。斯复解前有自而然可义也。

    〔释文〕恶乎音乌。下同。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注〕各自然,各自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注〕统而言之,则无可无不可,无可无不可而至也。

    〔疏〕夫俗中之物,倒置之徒,于无然而固然,于不可而执可也。非巵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

    〔注〕夫唯言随物制,而任其天然之分者,能无夭落。

    〔疏〕自非随日新之变,达天然之理者,谁能证长生久视之道乎?言得之者之至也。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

    〔注〕虽变化相代,原其气则一。

    〔疏〕禅,代也。夫物云云,禀之造化,受气一种,而形质不同,运运迁流,而更相代谢。

    〔释文〕皆种章勇反。始卒若环。

    〔注〕于今为始者,于昨已复为卒也。

    〔疏〕物之迁贸,譬彼循环,死去生来,终而复始。此出禅代之状也。莫得其伦。

    〔注〕理自尔,故莫得。

    〇典案:淮南子精神篇「沦于不测,入于无间,以不同形相嬗也,终始若环,莫得其伦」,即袭用庄子此文,高注:嬗,转也。万物之形不同道以相转生也。最得其谊。

    〔疏〕伦,理也。寻索变化之道,竟无理之可致也。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注〕夫均齐者岂妄哉?皆天然之分。

    〔疏〕均,齐也。此总结以前一章之(是)[义],谓天然齐等之道,即(以)[此]齐均之道,亦名自然之分也。!是以去年之是,于今非矣。故知今年之是,还是去岁之非;今岁之非,即是来年之是。故容成氏曰「除日无岁」也。并从吾得声,古字通叚。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

    〔注〕因而乘之,故无不及。

    〔疏〕已,止也。彼,孔子也。重勗惠子,止而勿言,吾徒庸浅,不能逮及。此是庄子叹美宣尼之言。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

    〔疏〕姓曾,名参,孔子弟子。再仕之义,列在下文。曰:「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千锺而不洎,吾心悲。」

    〔注〕洎,及也。

    〔疏〕六斗四升曰釜,六斛四斗曰锺。洎,及也。曾参至孝,求禄养亲,故前仕亲在,禄虽少而欢乐;后仕亲没,禄虽多而悲悼。所谓再化,以悲乐易心,为不及养亲故也。

    〇典案:此承上「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言,「洎」下当有「亲」字,御览七百五十七引「洎」下有「亲」字,是其证。

    〔释文〕三釜小尔雅云:六斗四升曰釜。心乐音洛。下注同。不洎其器反。弟子问于仲尼曰:「若参者,可谓无所县其罪乎?」

    〔注〕县,系也。谓参仕以为亲,无系禄之罪也。

    〔疏〕县,系也。门人之中,无的姓讳,当是四科十哲之流也。曾参仁孝,为亲求禄,虽复悲乐,应无系罪,门人疑此,咨问仲尼也。

    〔释文〕参所金反。无所县音玄。下同。其罪乎县,系也。心再化于禄,所存者亲也,虽系禄而无系于罪也。以为于僞反。曰:「既已县矣。

    〔注〕系于禄以养也。

    〔释文〕以养羊尚反。下同。夫无所县者,可以有哀乎?

    〔注〕夫养亲以适,不问其具。若能无系,则不以贵贱经怀,而平和怡畅,尽色养之宜矣。

    〔疏〕夫孝子事亲,务在于适,无论禄之厚薄,尽于色养而已。故有庸赁而称孝子,三仕犹为不孝。参既心存哀乐,得无系禄之罪乎?夫唯无系者,故当无哀乐也。彼视三釜三千锺,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

    〔注〕彼,谓无系也。夫无系者,视荣禄若蚊虻鸟雀之在前而过去耳,岂有哀乐于其间哉?

    〔疏〕彼,谓无系之人也。鸟雀大,以谕千锺;蚊虻小,以比三釜。达道之人,无心系禄,千锺三釜,不觉少多,犹如鸟雀蚊虻,相与飞过于前矣,决然而已,岂系之哉?

    〔释文〕如鹳本亦作「观」,同。古乱反。蚊音文。虻孟庚反。司马云:观雀飞疾,与蚊相过,忽然不觉也。王云:鹳蚊取大小相县,以喻三釜三千锺之多少。元嘉本作「如鹳蚊」,无「虻」字。

    〇俞樾曰:「雀」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