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让王第二十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释文〕以事名篇。

    〇典案:碧虚子南华真经章句音义本「让」作「禅」,篇列说剑、渔父后。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疏〕尧、许事迹,具载内篇。姓子,名州,字支父,怀道之人,隐者也。尧知其贤,让以帝位。以我为帝,亦当能以为事,故言「犹之可也」。幽,深也。忧,劳也。言我滞竟幽深,固心忧劳,且欲脩身,庶令合道,未有闲暇缉理万机也。

    〔释文〕子州支父音甫。李云:支父,字也。即支伯也。幽忧之病王云:谓其病深固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

    〔疏〕夫位登九五,威跨万乘,人伦尊重,莫甚于此,尚不以斯荣贵,损害生涯,况乎他外事物,何能介意也!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疏〕夫忘天下者,无以天下为也。唯此之人,可以委托于天下也。

    〇典案:吕氏春秋贵生篇作「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疏〕舜之事迹,具在内篇。支伯,犹支父也。

    〇俞樾曰:汉书古今人表有子州支父,无支伯,则支父、支伯是一人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疏〕夫帝王之位,重大之器也,而不以此贵易夺其生。自非有道,孰能如是?故异于流俗之行也。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疏〕姓善,名卷,隐者也。处于六合,顺于四时,自得天地之间,逍遥尘垢之外,道在其中,故不用天下。

    〇典案:御览十九引「春耕种」作「春耕夏种」,「秋收敛」作「秋收冬敛」,二十四、八十一引与今本同。

    〔释文〕善卷卷勉反,居阮反,又音眷。李云,姓善,名卷。

    〇俞樾曰:吕览下贤篇作「善绻」。衣皮于既反。下同。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疏〕古人淳朴。唤帝为子。恨舜不识野情,所以悲叹。

    〔释文〕其处昌虑反。力勤苦,腰背卷卷,不得归休,以此勤劳,翻来见让,故不受也。

    〔释文〕石户本亦作「后」。之农李云:石户,地名。农,农人也。卷卷音权,郭音眷,用力貌。葆力音保,字亦作「保」。以舜之德为未至也,于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于海,终身不反也。

    〔疏〕古人荷物,多用头戴,如今高丽,犹有此风。以舜德化未为至极,故携妻子,不践其土,入于大海州岛之中,往而不返也。

    〔释文〕以入于海司马云:凡言入者,皆居其海岛之上,与其曲隈中也。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

    〔疏〕亶父,王季之父,文王之祖也。邠,地名。狄人,猃狁也。国邻戎虏,故为狄人攻伐。

    〇典案:御览四百十九引「大王」作「古公」。下同。

    〔释文〕大王音太。下同。亶丁但反。父音甫。下同。邠笔贫反。徐甫巾反。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

    〔疏〕事,奉也。勉,励也。奚,何。狄人贪残,意在土地,我不忍伤杀,汝勉力居之。

    〇典案:「与人之兄居」,「与人这父居」,两「居」字于词为复。吕氏春秋审为篇、淮南子道应篇下「居」字竝作「处」。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筴而去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

    〔疏〕用养,土地也。所养,百姓也。本用地以养人,今杀人以存地,故不可也。因拄杖而去,民相连续,遂有国于岐阳。

    〔释文〕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地所以养人也。今争以杀人,是以地害人也。人为地养,故不以地故害人也。因杖直亮反。筴初革反。

    〇马叙伦曰:「筴」当依御览四百十九引作「策」。吕氏春秋审为篇亦作「策」。典案:马说是也。淮南子道应篇亦作「策」。相连力展反。司马云:连,读曰辇。岐山其宜反。或祁支反。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疏〕夫乱世浇伪,人心浮浅,徇于轩冕,以丧其身,逐于财利,以殒其命,不知轻重,深成迷惑也。

    〔释文〕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王云:富贵有养,而不以昧养伤身;贫贱无利,而不以求利累形也。

    越人三世弒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而越国无君,求王子搜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以王舆。

    〔疏〕搜,王子名也。丹穴,南山洞也。玉舆,君之车辇也。亦有作「王」字者,随字读之,所谓玉辂也。越国之人,频杀君主,王子怖惧,逃之洞穴,呼召不出,以艾薰之。既请为君,故乘以玉辂。

    〇马叙伦曰:史记越世家索隐引无「世」字。书钞一五八引「弒」作「煞」,御览五四引作「杀」。典案:吕氏春秋贵生篇亦作「杀」。

    〔释文〕弒其音试。王子搜素羔反,又悉遘反,又邀遘反。李云:王子名。淮南子作「翳」。

    〇俞樾曰:释文云:「搜」,淮南子作「翳」。然翳之前无三世弒君之事。史记越世家索隐以搜为翳之子无颛。据竹书纪年,翳为其子所弒,越人杀其子,立无余,又见弒而立无颛,是无颛以前三君皆不善终,则王子搜是无颛之异名无疑矣。淮南子盖传闻之误,当据索隐订正。丹穴尔雅云:南戴日为丹穴。以艾五盖反。王舆一本作「玉舆」。

    〇典案:御览五十四引作「承以玉舆」,与释文合。疏「玉舆,君之车辇也」,又曰「所谓玉辂也」,是成本亦作「玉舆」。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为君也。

    〔疏〕援,引也。绥,车上绳也。辞不获免,长叹登车,非恶为君,恐为祸患。以其重生轻位,故可屈而为君也。

    〔释文〕援音爰。而呼火故反。本或作「叹」。以舍音舍。非恶乌路反。下及下章「真恶」同。譬谕,借问韩侯也。

    〇典案:高山寺古钞本「攫」上无「能」字。

    〔释文〕攫俱碧、俱缚二反。又史虢反。李云:取也。

    〇典案:御览三百六十九引「攫」作「撄」。废李云:弃也。司马云:病也。一云:攫者,援书铭;废者,斩右手。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

    〔疏〕答云:不能斩两臂而取六合也。子华子曰:「甚善!

    〔疏〕叹君之言甚当于理。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亦远矣。

    〔疏〕自,从也。于此言而观察之,则一身重于两臂,两臂重于天下,天下又重于韩。韩之与天下,轻重之远矣。

    〇典案:「身亦重于两臂」,「亦」当为「又」,字之误也。吕氏春秋审为篇、御览三百六十九引此文,字竝作「又」,是其证也。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

    〔疏〕所争者疆畔之闲,故于韩轻重远矣,而必固忧愁,伤形损性,恐其不得,岂不惑哉?

    〔释文〕其轻于韩又远绝句。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衆矣,未尝得闻此言也。」子华子可谓知轻重矣。

    〔疏〕顿悟其言,叹之奇妙也。币,致此矫词,以欺使者。

    〇俞樾曰:上「者」字衍文。「恐听谬而遗使者罪」,恐其以误听得罪也。听即使者听之,非听者一人,使者一人也。吕氏春秋贵生篇正作「恐听缪而遗使者罪」。

    〇典案:俞谓上「者」字为衍文,是也。碧虚子校引张君房本、高山寺古钞本竝作「恐听谬而遗使者罪」,文选北山移文注引同,是其塙证。

    〔释文〕之使所吏反。下及下章同。家与音余。而遗唯季反。下皆同。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

    〇典案:御览八百九十九引「已」作「也」。故若颜阖者,真恶富贵也。

    〇典案:此句下有敚文。「真」当为「非」者,后人改之也。吕氏春秋贵生篇作「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以重生,恶之也」,与上文「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一例。庄子此文既敚下一句,后人以「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义意不合,乃改「非」为「真」以就之耳。随侯之重哉?

    〔疏〕随国近濮水,濮水出宝珠,即是灵蛇所衔以报恩,随侯所得者,故谓之随侯之珠也。夫雀高千仞,以珠弹之,所求者轻,所用者重。伤生殉物,其义亦然也。

    〔释文〕所要一遥反。

    〇俞樾曰:「随侯」下当有「珠」字。若无「珠」字,文义不足。吕氏春秋贵生篇作「夫生岂特随侯珠之重也哉」,当据补。

    〇典案:俞说是也。意林引「随侯」下有「珠」字,是其证也。

    子列子穷,容貌有飢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疏〕子阳,郑相也。御寇,郑人也,有道而穷。子阳不好贤士,远游之客,讥刺子阳。

    〔释文〕子阳郑相。不好呼报反。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疏〕命召主仓之官,令与之粟。御寇清高,辞谢不受也。

    〔释文〕即令力呈反。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飢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

    〔疏〕与粟不受,天命贫穷,嗟惋拊心,责夫罪过。故知御寇之妻,不及老莱之妇远矣。

    〇典案:「岂不命邪」不词,「不」当为非字之误也。吕氏春秋观世篇作「岂非命也哉」,是其证。列子说符篇作「岂不命也哉」,盖袭用庄子已误之文也。高山寺古钞本「邪」亦作「也哉」。

    〔释文〕拊心徐音抚。得佚音逸。乐音洛。君过古卧反。本亦作「遇」。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疏〕子阳严酷,人多怒之。左右有误折子阳弓者,恐必得罪,因国人逐猘狗,遂杀子阳也。

    〔释文〕作难乃旦反。下章同。杀子阳子阳严酷,罪者无赦。舍人折弓,畏子阳怒责,因国人逐猘狗而杀子阳。

    〇俞樾曰:子阳事见吕览适威篇、淮南泛论训。至史记郑世家则云繻公二十五年,郑公杀其相子阳。二十七年,子阳之党共弒繻公骀,又与诸书不同。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走而从于昭王。

    〔疏〕昭王名轸,平王之子也。伍奢、伍尚遭平王诛戮,子胥奔吴而耕于野,后至吴王阖闾之世,请兵伐楚,遂破楚入郢,以雪父之雠。其时昭王窘急,弃走奔随,又奔于郑。有屠羊贱人名说,从王奔走,奔走之由,置在下文。

    〇典案:「走而从于昭王」,高山寺古钞本无「昭」字。

    〔释文〕楚昭王名轸,平王子。屠羊说音悦。或如字。昭王反国,将赏从者,及屠羊说。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复矣,又何赏之有!」

    〇典案:高山寺古钞本「有」下有「哉」字。王曰:「强之。」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王曰:「见之。」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吴军入郢,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王谓司马子綦曰:「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疏〕三旌,三公也。亦有作「珪」字者,谓三卿皆执珪,故谓三卿为珪也。

    〇俞樾曰:「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句,此昭王自与司马子綦言,当称「子」,不当称「子綦」,「綦」字衍文。

    〇典案:御览八百二十八引无「綦」字,可证俞说。道藏本作「子其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义亦可通。各本之「綦」或即为「其」字,涉上「王谓司马子綦」而误也。

    〔释文〕从者才用反。强之其丈反。见之贤遍反。下同。之知音智。入郢以井反。毁约如字。徐于妙反。而见如字。亦贤遍反。为我于伪反。三旌三公位也。司马本作「三珪」,云:谓诸侯之三卿皆执珪也。

    〇孙诒让曰:司马本是也。楚爵以执珪为最贵。楚辞大招曰「三圭重侯」,战国策楚策昭阳说楚贵爵为上执珪,然则执珪有上中下之异欤?典案:类聚八十三、御览八百六引「旌」竝作「圭」,御览二百九十八、八百二十八引作「珪」,三百四十引作「旌」,与今本合。屠羊说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贵于屠羊之肆也;万锺之禄,吾知其富于屠羊之利也。然岂可以贪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遂不受也。」,并下「曳縰」同。三苍解诂作「躧」,云:蹑也。声类或作「屣」。韦昭苏寄反。通俗文云:履不着跟曰屣。司马本作「践」。李云:縰履,谓履无跟也。王云:体之能蹑举而曳之也。「履」,或作「屦」。杖藜以藜为杖也。司马本作「扶杖也」。应门自对门也。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

    〇典案:意林、类聚三十五、御览四百八十五引「谓之」作「之谓」。高山寺古钞本同。学而不能行谓之病。

    〇典案:「学」下当有「道」字。御览四百八十五引正作「学道不能行之谓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作「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是其证也。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

    〔疏〕嘻,笑声也。逡巡,却退貌也。以俭系奢,故怀慙愧之色。

    〇典案:「而」下当有「退」字。艺文类聚三十五、意林及御览四百八十五竝作「逡巡而退」,是其证。

    〔释文〕嘻许其反。逡巡七旬反。

    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疏〕慝,奸恶也。饰,庄严也。夫趋世候时,希望富贵,周旋亲比,以结朋党,自求名誉,学以为人,多觅束脩,教以为己,托仁义以为奸慝,饰车马以衒矜夸,君子耻之,不忍为之也。

    〔释文〕希世而行司马云:希,望也。所行常顾世誉而动,故曰希世而行。比周毗志反。为人于伪反。下「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