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是一支东西连绵数里之长的部队,队伍行进的速度十分缓慢,每走一段距离,李浩便下令停下来休息,重新整顿阵形,不过七八里的路程,竟然走了一个多时辰。

    唐康很明智地暂时将骁胜军的指挥权交给了李浩。

    自两朝驻使、通商以来,这二十多年,两国之间,其实真的很少有什么秘密存在。如果说辽人对于环州义勇的了解以传闻为主,但是殿前司的骁胜军,就算从未交锋,通事局的情报也足够让韩宝知道他该知道的一切事情了。

    “韩宝果然不愧是北朝名将。”李浩就着水送下一口干饼,一面斜眼望了一眼唐康,唐康知道他是想看到自己吃干粮难以下咽的情形,虽然这干饼实在是唐康有生以来吃过的最难吃的东西,但他仍然让自己微笑着,慢条斯理地啃着,他并不故意大口地吃给李浩看——那样就会露出破绽,而是细嚼慢咽,仿佛这就是他平常吃的食物一般——尽管平常唐康一顿饭花的缗钱,可能足够买几百万个这样的大饼。李浩看了一会儿唐康,略感失望,然后才继续说道:“此人真是沉得住气。”

    但这一次,这些宋军的冲锋,仿佛撞到了一面软墙上。

    冲锋中的宋军,如同一把锋利的斧子,从辽军大阵的正面砍了进去,正面的辽军在这种猛烈的攻击下,开始动摇,虽不能说是如同受惊的兽群一般,乱成一团地向后面、两边逃窜,但他们的确是在不停地后退,便像是退潮的海水,向着后方、两翼散退,眼见着这把斧子就能将辽军的大阵硬生生地劈成两半。

    渡河之后,除了何灌率领环州义勇负责警戒以外,骁胜军开始迅速地背水列阵。这自然是有些冒险,对于骑兵来说尤其如此,在使用骑兵上,宋军与辽军的理念几乎是完全相同——他们永远都需要足够的回旋空间。坚若磐石一样的阵形,是步军的任务。但是此时受限地形,他们不得不犯一点兵家忌讳。

    二十六日的清晨,苦河北岸,寂静得让人不敢相信。辽军不仅晚上没有来骚扰,即便天已大亮,唐康也仍然看不到一个辽人。

    “必是契丹的陷阱。”何灌不假思索地回道,“辽人定是设了伏兵,困住了前军。”

    何灌被他问得一怔,却听唐康又说道:“因为他们的伏兵并不多,韩宝必是怕拱圣军乘机出城,内外夹击,因此不敢带太多的兵来。他要的是利用这浓烟,让我们不知虚实,断绝联系,各自为战,然后他才能各个击破!”

    果然,唐康还没来得及啃完自己的干粮,哨探便很快传来消息,在十里以外,出现了大股的辽军。

    宋军中军正面的战场比起两翼来,要更加地惨烈。先前一触即溃的辽军,此时变得凶狠无比,他们的兵力看起来也要更多,此时与刘仲武的突骑兵们缠斗在一起,也并不稍落下风。这时战场已经不需要李浩的指挥,他换乘了战马,与他的亲兵一道,杀进了战场。这个老头倒是出乎唐康的意料,看见他挥舞着一柄大刀,手起刀落,接连砍翻四五个辽人,实是让唐康小小地吃了一惊。原本一直跟在唐康身边的田宗铠也早已按捺不住,提了一杆大枪冲了出去,与辽军战到一起。他继承了他父亲的勇武,也许还要青出于蓝,唐康看着他在敌军之中左突右驰,往来如飞,顷刻间便杀了两三名辽军,忍不住赞道:“真是将门虎子。”

    唐康知道这是辽军的风格,他看过职方馆的细作发回来的数不清的报告,这支也许是正处于鼎盛期的军队,无论面对着什么样的对手,都总是能保持着从容不迫的态度。他抬头看了看天空,天阴沉沉的压在头顶上,空气中一点风都没有,唐康仿佛这才意识到天气的闷热,而身上那珍贵的犀甲虽不如将士的铁甲沉重,却也远不如丝绸织成的袍子舒适,他不由得抹了把额角的汗,斜眼去窥李浩。李浩的中军将旗所在,由四辆战车及数十骑手执各色令旗的传令兵组成他的指挥系统。在这些颇费周折才运过河的战车上面,除了有指挥作战的五色令旗外,还有几面大鼓以及钲、角等物——这些都象征着战场上的指挥权。此时,李浩身上披着一套普通的瘊子甲,登高站在一辆战车上,抿着嘴,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对面的形势。

    因此,唐康与李浩一早就预料到,渡河之后,必然将有一场恶战。

    他们身后,另一队挥舞着狼牙棒、铁锤的辽军冲了上来,但他们同样也无法阻挡住冲锋的宋军,在他们的兵器能碰到宋军之前,重骑兵手中平持的长枪,已经刺穿了他们的胸膛,或者将他们带落马下,跟在后面的轻骑兵轻松地用长枪扎穿他们的身体,或者干脆被疾驰的战马踩成了肉泥。

    唐康轻击马鞭,又说道:“兵法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何将军说,辽军此时,最无备的是何处?”

    双方开始了短暂的对峙。

    在这些重骑兵的后面,紧跟着队形较为密集的轻骑兵,他们全部以二十五列四排为一小阵——实际人数则是一百零五人,包括各都的五名武官与军法官——这样的小阵一共是二十四个,每十个锥形重骑兵阵后面,跟着四个轻骑兵阵。

    被唐康说出心中的想法,李浩更觉不快,他重重地哼了一声,道:“那便看看他这算子打不打得响。”

    但尽管如此,打了几十年仗的韩宝也深知,兵种搭配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配合失误而弄巧成拙,但倘若是一支精锐之师,却可能收获奇效。在一个空间压迫的战场上,这几百具“骑人甲”冲阵的威力,仍是不可小觑的。

    在这种打击下,宋军的内部开始混乱。

    “一锤子买卖!”冷不防,李浩嘴里恶狠狠地吐出这五个字来,“便攻辽狗的正面!撕开直娘贼的!”

    萧岚的确猜对了韩宝准备的战术。

    随着李浩一声令下,宋军的临时营地再次喧闹起来,士兵们狼吞虎咽地赶紧吃完手中的干粮,抓紧时间再给战马喂最后一口水,梳最后一下毛,然后骑上马力较劣的那匹坐骑,在令旗的指挥下,一队接一队地向北而行。

    “这是不必说的。”唐康目不转睛地望着那些浓烟,“但辽人为何要燃那些浓烟呢?”

    但是,在轻松地“击溃”了辽军正面的军阵后,骁胜军的前军才发现,在辽军正面军阵的后面一两里处,居然还有一个严阵以待的军阵,许多的辽军便是向那个军阵的后方逃去。阵形已经变得混乱的宋军已经无法重整他们的队形,杀得性起的轻骑兵也来不及等待被他们抛在后面的具装骑兵,在他们的指挥使、都头、什将的号令下,端起长枪,再次杀向这支人数大约在两千骑左右的辽军。

    所以他选择了战场,精心布下了他的陷阱,等待着骁胜军的到来。

    “他知道咱们必要往深州,于是等在路上,以逸待劳,却并不急于来攻打咱们。”唐康接着他的话说道,“咱们列阵行军,人马疲乏不说,阵形也易出现破绽。”

    “若是前头苦战的将士突然回头见不着我,这军心只怕……”唐康笑着,他好整以暇地摘下弓来,驱马出阵,张弓搭箭,一箭射倒一个辽兵,回头笑道:“本官箭术虽不及将军,但自保当绰绰有余了,况且还有这些亲兵卫士在!何将军,拜托了!”

    唐康不由得松了口气,一旦撕裂辽军的阵形,让辽军内部发生混乱,这场战斗的胜负,就基本上定下来了。他这时才腾出工夫来,转头去看李浩,但李浩的表情却让他怔住了。

    “妙策!”韩宝意外地看了萧岚一眼,亦不由得由衷地赞道:“大王所言,只怕是前人所未曾想过的。这也怪不得李直夫。”

    这构成了他的前阵。

    但直到此时,韩宝依然坚信他胜券在握。他将快速地歼灭已成困兽的骁胜军前军,然后支援他的其他军阵。

    不过至少最坏的情况并没有发生,辽军并没能阻止他们渡河,或者趁他们立足未稳发动猛攻,甚至半渡而击。

    一瞬间,唐康屏住了呼吸。

    然后,他以弓骑兵分居两翼,以突骑兵为中军,而环州义勇在阵中实际担当“无地分马”<span class="notetext" data-note="参见《新宋·权柄》第四册附录,指轻锐机动部队。"></span>之任。

    辽军并没有趁势发动进攻,一直到看到宋军停下来之前,他们甚至都没有骑上自己的战马,这也是他们的士兵上马,检查自己的兵器、装备的时间。

    但是,就在所有的辽军将领都以为一切都在控制之中的时候,韩宝脸上的肌肉突然间绷紧了。

    “但我还是猜对了,对吗?”萧岚不以为然地笑道。

    “必是因为他们利在乱战!”

    而对自己的军队十分了解的李浩并没有选择传统的阵形。

    然后,他们发现,在他们的身后,不知何时,竟然燃起了烟雾。这遮蔽了他们的视线,再也不能看见身后发生了什么。

    李浩的战术,看起来取得了效果。

    直到夜空终于开始发亮。

    “唐大人是说?”何灌的眼睛亮了。

    “然这正面冲锋之策,几百年前,便有法子可破了。”萧岚笑道,“让我猜猜晋公的破敌之策——他以重骑与轻骑配合冲锋,我们只要避其锋芒,无论他是多么训练有素的部队,只要是骑兵,战马便会有快有慢,冲锋之后,阵形便会散乱,跑得越远,阵形越乱,快马会冲到前面,慢马会落到后面,我们只要诱敌深入,待其前后脱节,反戈一击,以优势兵力包围歼灭跑在最前面的,再将较后之部队各个击破,宋军很快便会崩溃……”

    便在辽军燃起浓烟的那一瞬间,李浩也挥动了令旗——骁胜军的两翼同时向辽军发动了进攻!辽军的两翼顷刻间陷了入艰苦的混战。

    但他却看见了唐康的冷笑:“何将军以为加上你的环州义勇便能攻破一个缺口吗?”

    于是,在衡水征募的一千多民夫又忙碌了小半夜,在大阵的外面布满了粗陋赶制的拒马,才撤回衡水。宋军燃了一夜的火炬,将苦河北岸照得恍若白昼,除了哨探外,绝大部分的宋军便随地打个木桩,拴好战马,然后依偎着自己的坐骑,囫囵着睡了小半夜。

    显然,辽人并非没有做出反应,而只是因为不知虚实,不愿意冒险半夜奔袭数十里。

    他看见李浩眉头紧锁,神色更加严峻。

    韩宝笑笑不语,只招手叫来一个军官,弯下身子,在他耳边低声嘱咐了几句。

    两边的将领都利用这个时间观察着自己对面的敌人,而士兵们则抓紧时间完成最后的战斗准备。宋军的重骑兵们在扈从兵的帮助下,在披挂铠甲的余下部分——为了节省马力与体力,他们事先只是穿好身甲,披膊、臂护、垂缘、膝裙等部分以及胄、兜鍪、面具都要临时披戴,战马的马甲则在上次休息整顿队形时已经披好。然后,在扈从兵的帮助下,重骑兵们被一个个扶上他们的战马。

    万余人马喧闹了小半个时辰,在各军终于找到自己的位置之后,李浩并没有下令连夜朝深州前进。保持战斗阵形前进是非常缓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