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得一录卷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自宜时时谆告。

    一省垣正月间。近县年幼子弟为佣工之计。皆集于长寿庵前名曰住年。又俗称偷家财。此等风气。他处所无。如果实系贫寒子弟为势所迫。亦出于不得已。乃竟有家非赤贫。亦来此中者。得钱能有几何。而忍害其子一生大事。殊为愚拙。故凡亲戚邻里须互相劝谕。苟非迫于餬口。宜劝其入塾读书。以求明白道理稍长时。一切经营技艺皆可谋生。即写一家信。看一契票。亦可不必求人。何可使有用之材。早送入卑污之地。令其终身梦梦也。如能于正月间公请有品学之人就长寿庵前宣讲圣谕。化导愚蒙。俾知王法天理。格其非心。更为善举。

    一义塾之设。专为贫户童蒙。若徧读经书。非但力有不能。实亦迫不及待。宜将明白显浅之书。先为训读。并属塾师随口讲解。先读新刻续神童时、 次及续千家诗、 感应篇、 阴骘文、 文昌孝经节本、 觉世经、 朱子治家格言。读毕后。方读四子书。每逢三六九午后塾师宜将学堂日记讲解一二条。诸生还立拱听。俾童而习之。先入为主。终身佩服。自有实效。所以然者。以此塾祗为贫寒子弟略知为人道理而设。故所定章程。未遑谋及举业。如有颖异之资。应即另行提出。格外栽培。

    一斗殴之风。由于读书者少。若自幼责令读书。使略知大义。则耳濡目染之余。自足以化其暴戾之心。而柔其凶横之气。并得贤塾师勤勤讲解。使知显有王法。隐有天理。则长大时凡遇争端。必能自甘退让。并肯力为排解矣。潜移默化贵在童年。义学兴而吾粤千百年来纷争敝俗。不难消化于无形。造福何可限量。右悉采桂林相国所垂启蒙义塾条例而稍加参酌。草成是编。其中倘有未合之处。还望 高明重为裁定。尽可随地变通。因时制宜。以期斟酌尽善。

    又吾粤近时多溺女之风。计一邑中每年溺死必以数千计。此风关系人命。大伤天和。有心人无不欲有以救之。而苦无善法。若得多兴启蒙义学。则童年习闻救婴戒溺善恶果报。可并其家人归子而感化之。则恶俗可以渐回。而生命之保全者无量矣。事关人命。言之恻然。愿有心人并起图之。

    △启蒙义塾总理司事年节告神明心疏

    道光某年【干支】 某月【干支】 朔越几日广东省某府某县某境启蒙义塾总理【某人】 司事【某人】 等斋沐叩首尊神之前曰。易俗移风。首先立教。秉公仗义。尤斥欺心。惟神体上帝心。赞天子治。彰善瘅恶。洞幽烛微。境内设立启蒙义塾。赖众绅耆率善士捐输。塾师谆诲。司事协力同心。兹届年终报销。开明进出清账。悬挂本塾门首。谨照录一通。陈求神鉴。如有分厘侵蚀。罚及己身。祸延子孙。庶几众信奉行。永垂善举。谨告。

    义塾既设。全凭塾师能善于教导。则一塾生徒均受其益。教成多少好人。倘奉行故事。懒于讲说。则一塾生徒。均为所误。在师固造孽无穷。即在董理司事诸公。不知择师而教。徇情滥请。以致善事有名无实。误人子弟。造孽亦恐不少。是故延师一事。最宜审慎。倘不善教导。即应辞却另请。至为师者既应其聘。尤当勤勤恳恳。多方开导。总以教子弟学做好人为第一义。至斗殴一端。尤为设塾本旨。更宜明白讲谕。晓以王法参以报应。使童年目染耳濡。长大时自知戒惧。塾师之造大福者在此。即董理司事之造大福者亦在此。可不勉哉。

    ○变通小学义塾章程

    卷十之五

    □塾□培植贫寒子弟。为功甚大。而人皆畏难自阻者。以日久费巨难以为继也。顾时日可久亦可暂。经费可大亦可小。得简便法。而义塾在在可立。闾阎无不教之子弟即乡曲无埋没之人材王化之行其在此乎述小学义塾章程

    小学义塾启

    训蒙记事

    简便义塾说

    规条

    附余论

    跋后

    附各塾师文昌会立愿疏式

    △小学义塾启

    古者党有庠州有序。睦婣任恤之化成。而闾阎无不教之子弟。所由治化烝烝。臻乎上理也。后世此道日荒。不免视教化为缓务。而孤寒子弟。遂至终身梦梦而莫之教。即有好行其德者。为义学之举。又大抵设在都会。其山僻村野。或数十里。或数百里。不及一见原其故。实以经费甚繁。动需千百是以有心无力之士。往往畏难中止立法详备则继起为难亦势之无可如何者坐使圣贤义味不获使孤寒子弟略与共尝。良可慨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聚千百万不教之民相聚相处非世教之大可忧者乎士为四民之首读圣贤书。均有先知先觉之责。乃贸贸然与庸众同其刍豢坐视世教之敝。而曾不少为措意。将天地生材之意谓何。亦甚负朝廷崇儒养士之恩矣。夫法可变通。曷弗舍难而赴易。事求简便。何妨避重而就轻。若必以经费难筹。而遂付之不问。将穷乡编户。千百年竟无义学之兴。世风何自挽人心何□正耶。今于先辈遗稿中得一至简至易之法。名曰小学义塾无论城市乡村。处处可行。人人可办。时时可举。久久可通。功祗争一月两月之间。效可收千人万人之众。权宜方便。广大圆通。节寒士之束修。亦可溥小雅菁莪之化。出匹夫之口舌已无殊。遒人木铎之廵当亦有心者所乐于从事也。此启。

    △训蒙记事

    予尝询一乡人曾读书否。其人曰。曾入塾五年。问以塾师曾训汝做人道理否。曰未也。不过日读四书一首。写字数行耳。又问开蒙时。先读何书。曾读孝经小学。弟子职否。曾讲说日记故事二十四孝否。曰未也。启蒙时先读神童诗。千家诗。以后即读学庸论孟。至于孝经等书目且未见。又问能明学庸论孟道理否。其人笑曰。当时先生初未尝为我讲解。我何能明白。迄今句读(已)[近世乡馆大率]大半忘却何(论)[如此可胜浩叹]道理耶。予曰然则子入塾五年。竟全未得读书之益耶。曰诚然然我在塾五年。固未得益。却得益于两夕之深谈令人没齿不能忘。是则我之恩师也。予询其所以则曰我出塾数年后。顽钝犹有童心偶往丈家有事信宿下榻书斋。伴西席陈先生。先生固老成人善教诲。为我谈古今孝子悌弟。及善恶果报事。教我如何事父母。如何待兄弟。如何治家。如何处世。以及立身择友之道。而统贯以两字曰天理反复详明语甚恳切我偶有一言近理处。先生极口赞叹。以为可教。我始恍然如梦初醒。觉前此所作事。都不可对人。愧汗无地。次夕又授我小书一本。系先生所手抄中多诗词。语极粗浅。大约言孝弟忠信等事。并略为讲解。命我读。我即欢喜领受归而日夕读之奉为至宝自是乃恍然于为人之道。有如是其不可苟者。深悔从前之肆无忌惮。而犹幸今之所遇为未晚也。予曰。然则子读书五年。曾不若两夕之讲解耶。曰是固然也。设不遇陈先生我今日正不知作何等人耳。予用是怃然曰。甚矣。苟得其教无物不成。苟失其教无物不败。有是哉。蒙养之初。其关于教者之善不善有如是哉。窃念近世塾师。限于积习开蒙即训。学庸于古者小学之教。已漠不过问其上者高视阔步聪明。自负即有浅近诗歌足资童蒙启发者。又多不屑教读其庸庸者则又墨守成例。千字百家神童千家诗之外。不敢稍改旧章。说到讲解。则又以为童蒙何足与于此。试问启蒙一道。岂徒识字而已乎。但知识字而不知为人之道。则识字适足以济其为恶之具耳。呜呼。蒙须发也。不与讲解蒙何自发彼贫家子弟终身成败。多系此二三年中。必待二三年后。始与讲解。彼早巳无力罢读改业他徙不及领教矣。塾师不教。更有何人与教。无怪乎终身伥伥。全不知所以为人之道。虽读而一如未读也。或曰。为人之道。圣贤经传。至详且备何又他求。予应之曰。读书而能明经书之理者。百人中不得一人。大抵一二年三五年即罢业。四书多不能竟读。且圣言幽远即与讲解亦骤难明白。此吕叔简先生所以有小儿语之作。程子所以思别欲作诗以教童子也。兹册简便义学即宗此意但以教导做人学习小学规矩。而四子书姑缓待。非求速成实。欲使贫家子弟略闻圣训。且以节经费便举行耳。地方有心人能随处设法。实为近今切务。否则有力好善之士专请老成善教之师。就四方周流行教。于以启廸乡愚。诚近日人心风化一大幸也。草茅私议敢与高明证之【附注予又问乡人。子所遇陈先生。近日光景若何。乡人曰。陈先生因善于教导。其学生多有发科甲者。有子三人。皆聪明过人。长与次均巳入泮。邑中某乡绅闻先生名。厚礼请去教子今大约巳六十余岁矣。予于此益叹天之报施真不爽也陈先生于所遇少年能不惮烦劳。善言相朂。则其平日塾中之所教可知以善教人。天即以佳子弟报之。予又卜其子孙之昌大正未艾也人亦何不学陈先生耶。】

    △简便义塾说

    或曰学须日久渐摩兹以两月为期。母乃为时太蹙。此言诚是然此固为经费难筹。不得已而思其次也。如经费能裕。则一年二年何妨延久。否则与其待经费之充。数百年不能兴举义学。何如因陋就简。且以二月为期为随时可行也。乡约一日半日之讲说。尚足以感动人心。况以二月之久。耳濡目染岂不能感化二三者。贫家子弟无力读书。求一二日入塾习礼。且不可得。以入塾二月者较之不远胜耶。乡塾教法不善。读书二三年。初未尝为之讲解一二。兹则两月中。专以讲解教导做人为主。则一二月之为功。不远胜于读书二三年者耶愿有心世教君子。即此简便易行之法。先为筹办。万勿过求体面。使人人畏难不行。道谋不成。适以阻善。时不我待。切勿坐失善缘也。

    古者冠礼曰。弃尔幼志。顺尔成德。此是做人一大转关。今无此一关。则幼长之交。更无人为之警策。僧家受戒。以四十九日为期。所以教习僧规使知防范。有根器者从此便能一超直入。故开堂放戒。为僧家大道场今此义学亦即此意。顾受戒者多在壮年习气巳深骤难变化。故受戒而能守戒者。十人中难得一二人。今此教法。先在发蒙。譬如农田。下种即布良苗。枝叶渐繁。彼荑稗自难容入。先入者为之主良不诬也。否则必待其长而始教市井浮薄之行乡里顽梗之风盈耳充腹熏习者无一善状直不啻良田早种荑稗枝叶繁盛。其势已张虽有良苗无从下种非田之有美恶。实布种之早失其次也。教子弟者。万勿以童蒙不足与讲说。而坐失可教之时也。

    是举经费。每二月以十余千文为率地方好善者。可捐则捐之。族中公项。可开销则开销之。否则或有欲阴行善事。或紏数人集成经费公请一老成善教之师。周流各乡各图以次兴举。能得地方好善之士。随地照办渐推渐广。其有益于人心风化者。当必不少。今人谁不思培植子弟。顾培植贵得其要。古人云半积阴功半读书欲积阴功须力兴此举。近世有力之家。不惜金帛。聘请名师期教成其子弟。而子弟终未见其日有进益者。非必师不善教。实为父兄者。不知积德以培植之也。夫种瓜得瓜种荳得荳。欲教成自家子弟宜以教成他人子弟为之引。教他人子弟。如寻常义学。不知教成其为善人。仍无实济。惟此举则费小功大。见效最速。在有力之家。每岁多用一聘师之费。亦属无多。而在乡则可分设五处义塾。可教数百孤寒子弟此外听讲之人互相传劝。又可感动千万人。阴德之积。孰有大于此者。教成他人子弟。即教成自巳子弟。天道无差报施不爽。况教成人家千百子弟。而自家子弟反不能向上发达者。吾未之见也。而且地方既有此感化。不肖者亦闻风知愧。孰敢有牵引吾家子弟误入邪径者。良心到底人人皆有。我有教泽及人。则吾家或一旦有事。更可得意外护持之力。必无有暗中挑弄倾害图谋等事。为他人计即为子孙计。为身家计一举而数利存焉。且即不必论报施之理。而蚩蚩愚民。因失教而陷入下流。亦仁人君子所恻然不忍坐视者。则此举何可一□缓耶。

    天下善举。大都畏难中止。为一事动须数十百金。自然人人开口说难。是举则至简至便。随地可成。能得邑中贤父母贤广文及贤绅士垂情风化会同商办。或先出示劝谕各图分董办理。可合城乡远近一时并举。不及一二年风气定能立变从此观感奋兴渐推渐广上以辅圣天子维新之化。下以启诸蒙士向善之机。师道立则善人多。洵天下苍生之福也。世有主持风教大君子能登高提唱者乎。虽为执鞭所忻慕焉。

    △规条

    是举因近时义学奉行故事。且费巨难行而起盖学者所以学做人之道也。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书而不知做人之道。虽读十年何益于已故是举专以教学做人为主。与义学旧行规例迥别近时义学大率踵事增华过求体面。但以功名之成否为实效。初不以教学做人为事。殊不知功名之成否自有天定。苟其人应有功名即无义学亦必有委曲成之者。况教成功名。而不能教成其做人。则其人将以功名为护符适足为造罪害人之具。则教成功名未足为功德也明矣。苟能教成其做人。则终身即无功名而其祖宗感之。子孙赖之。一身荣之其为德已不小。得天下多一好人。即为天下少一恶人。况一人为善。更可感化数十百人善气弥纶无有限量则教之者造福亦何可限量。且使即不能为善人。而因吾之教而少作几件恶事。少害几个平人。亦是义学明效则教学做人。何可一日缓耶。义塾既专以学做人为主。则一切训蒙旧章。断宜加一番整饬爰本古者八岁入小学之意为宗。务于两月中。将立身处世之要。切实开导。并须娴习子弟规矩庶蒙童先入为主。长大有所法守。特列规条如左

    一立义学向来必多集经费诚以延师必数年训徒必数载。费用有增无减。事期经久。故倡始为难兹则事事多从简便训徒以两月为率。生徒约以二十人为率。或一师周流各乡。或每乡随时兴举。每举经费不过十余千。名为简便小学义塾。向来一塾之费。可分作互塾。向来训数十人之费。可分训数百人。而究其实效。则向来入塾。数年不见心地开明者。此则二月后即可了。然于为人之道事半功倍识者自能立见。

    一是举随地可行。宜择地方公所三数间中供圣位牌。并择二三老成人料理董事。公请一老成有品能讲说者为之师。【更宜请一教识方字习句读把笔教字者为师之佐。】 供膳每日每人约六七十文。即可托庙丁僧家束修酌送二月毕事约费十数千为率。一切虚文都从减省。

    一塾中设立册簿一本。登记生徒姓名功课。及平时功过先期凡贫家子弟力不能从师者。悉令入塾读书。其有曾经入塾。或现从他师。而父母愿令入塾习仪者亦听。但须约定。既入塾后。此二月中。乃一生成败所关。须听先生教责。不得姑息。亦不准告假。有过亦不得代为遮护。庶内外交督相与有成。

    一开塾苐一日圣位前宜遵行释菜礼。即可教习拜献之仪。塾师及董事。各肃衣冠拈香以次行三跪九叩首礼。生徒旁立肃观。献茶一。酒饭各三。献毕。然后令各生徒行礼。不能行三跪九叩礼。即用四拜礼亦可。地方士民有愿与习礼者。亦衣冠行礼。礼毕茶叙片刻各相揖而退。

    一每日入塾。即向圣前焚香叩拜。揖礼先生。先生问生徒中。或有在家不顺父母及祖父母。以及兄弟姊妹。争论有无。打人骂人。及顽戏狂奔。轻伤物命。不惜字谷。争论吃物等事否。必令互相觉发。无相容隐。有则责令速改。不改即与朴责。或罚跪香一炷。必自愿改过求宽而后已。如有循规蹈矩不犯诸过者。另立赏格加奖【如菓点等类】

    一塾中功课。未识字者先识方字一二百。即授小学诗。【新刻续神童诗。为人道理都已说到。尤妙在句句明白如续千家诗。及孝经弟子职小儿语各种。如有余力皆可接读、其每日讲说。则以学堂日记。学堂讲语为最。】 务须尽两月内。训毕一二本。细与讲说。一面恳切训诲教以身体力行。照所读之书做人。方不差误。午后把笔学写格言仿本百字。每傍晚必讲说做人道理二三则。使之互相覆讲。

    一每日天明即起。必先在父母前揖禀。洒扫家庭内外。然后入塾。无父母者。必向祖位前拜禀。洒扫一例。到塾时先于圣前先生前谒礼。然后轮流洒扫。整几拂案。读书听训。须静寂无哗。不得多言喧闹。坐立尤须端正切戒歪斜。每归用膳。总须为父母捧粥饭各一次。晚归。必向父母兄长伯叔姑婶前作揖呌应。无父母者。亦令其向家堂祖先位前。作揖告归。如坟墓不远。朔望必到坟墓揖礼告禀。如有不遵此训。即罚令跪香一炷。父母亦不准代为讨情。【每早起时。必须呌应各尊长兄弟。路中或遇尊长必拱手呌应肃立。尊长至。虽坐必起立。】

    一每旬另以三八日会讲、许本图父老子弟相率偕来以次向圣位前叩头。向先生前作揖。然后肃静坐旁听讲。不得一语喧哗宣讲尤须明白显豁。不宜参入文字话头。如家常说话一般能参以眼前果报尤为易入。对症发药。杂以机趣。动以天良。感化最为神速。

    一子弟入塾例必具贽见之仪须嘱。每人携家中所有残弃字纸。并妇女夹鞋样书簿一本。并路途所拾弃字。作贽见之礼。此外老幼愿来听讲者。及必须每人自带零弃字纸。作听讲之贽。不特可使知师道之尊。并可使地方老幼男妇共知惜字之道。

    一每月必宣讲乡约一次。定期月朔。即于社庙宽广公所。董士耆老等。率同地方人众。环立敬听。主讲者。登台宣讲。须引古证今。多方鼓舞。凛之以天地神明。惕之以王法清议。庶几激励奋发。必有挽回补救之妙。

    是举一月后可训毕。续神童诗。即可讲毕学堂日记。子弟渐能明白。已胜于读书四五年。而曾未一日讲解者。能至二月所习礼文必彬彬可观。子弟将所读书携归吟诵及将所闻语互相传说。可使一方老幼男妇。无一人不闻善言善行。即无一人不在教育之中。一塾二月之功可以化数千人。共闻乡约而感化者又数千人。从此推而至一乡而一邑以及他州各府。均得有心人一例举行将小学乡约一时并举。人心自然可正。风俗自然还醇。教化之功于斯为大天下不难平也。士子居一乡则利及一乡。正宜于此等处源头上用意。庶不虚生于世否则闭户自娱。绝不问户外事。品则高矣。不过一自了汉耳世间多少闲花草。无补生民亦自惭。每一再诵之辄怦怦心动愿与普天下有心人急起图之。

    △附余论

    一此举首在择师。师道立则善人多。此言良非虚语。故得其师。则一人可教化千百人。不得其师。则车载斗量无有是处。向来义学之所以有名无实者。大都由于为师者不得其人。非请托即情面稍一容情将市井庸劣者亦杂入其间彼不过为糊口而来。何尝以培植子弟为已任师道既杂则不范不模子弟将何所观法公事之所以终归废弛者职此故耳若择师能得其人。自不致虚应故事。以两月为期。在地方同人自当提起精神舍已从公郑重襄办每三年一举可使孤寒子弟。无一人不受教化之益。区区两月工夫。所费有限有志者当无不乐于从事也。

    一是举由官长出示。劝谕各图乡董。一体兴办。如该图力能集费。本地有师可请固妙。如本地实无力兴举。则城中绅富好善之家宜公请数师分图周流开塾。或本图集资不敷。可用酌补之法。其每塾办理事宜册簿。事毕后即送城中善堂。又每开一塾。必须堂董中一人亲到塾中考其功课加以鼓励能公请学官到塾分别奖劝更妙。【贤父母于政治之暇以时至乡召父老子弟温言晓谕尤为化民妙法最足以得民心】

    一是举名小学义塾大旨在本朱子小学之意复古小学之教并愿凡当世经蒙各馆师。互相倡和。以期共辅世教要知习俗移人。贤者不免。向特以世风习惯。积重难返。即有志复古小学。非特物议滋多。即其父母亦不愿故开蒙即训学庸。稍欲改易旧章。即羣相讶怪。其实弟子入则孝一章。明明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此书谁人不读。此理谁人不明。古者八岁入小学。十五始入大学今呼七八岁童蒙而训之以大人之学一步登天自问亦应失笑今既有人不避迂腐。从流俗沉痼之中。大声疾呼。劝复小学则凡在有心之士正可乘势而起随处将此意提唱务须于子弟入塾开蒙第一年专做小学工夫专训小学各种书本讲说启蒙日记故事以期先入为主以端蒙养之基此意先儒已多有言之者。其四子书总须在第二三年训读。葢功名迟速。自有一定必不为此一岁小学之功遂致躭误尔中举人中进士时候也读书人无不愿功名显达。无不愿子孙昌炽亦无不知积阴德以求者。教成人家子弟。做个善人其为阴德孰大于此青毡坐老转眼白头为问生平教过多少生徒果成就了多少好人切勿惜此一岁小学之功狃其故习随俗浮沉而自失积德机会也【若以为七八岁童蒙、讲亦不明恐日长一日、习染将深、教将不及、】

    一教化必先去其敌近世之伤风败俗足为教化仇敌者。莫如淫书唱本。及淫邪杂剧。男女弹唱等事夫教育者煞费苦心不惜财力冀得挽回一二而数卷淫书数出邪剧数回弹唱。足以败之而有余。是故不毁淫书不禁淫戏。则虽有千百明师随方教戒。其势总不相敌风俗之坏。伊于胡底。言念及此。更堪痛恨。是故义塾既兴必须先将此数端与地方同人严行议禁。淫书唱本则随儿随毁。淫戏弹唱则永远不许演唱。如此则教化之敌既除。教化之效自见。【乡间又有淫歌小木流毒更广见者急宜劝毁并禁子弟不准抄写永不许学习此等腔调既丧廉耻又损福寿慎之戒之】 第一要务切勿缓图。

    一近世恶俗莫甚于淹溺婴女。凶狠械斗。人命所关。最足以伤天和而酿灾刼有此两月化导。自然渐知改悔。他如宰牛粘鸟竭泽药鱼掘鳝捕蛙罗雀种种杀生害命之俗。皆可渐次劝化。勉其改业俾人人皆有好生之心。不忍于害物者。自然不忍于害人。所以培一方之元气者。止无限量。

    一近世民间雕弊。大抵由于奢侈游荡。故教化以勤俭治生为要务。如婚男嫁女宴会游观饮食衣服。务须敦崇节俭以留余地。有力者率先倡导。俾人人各勤其业。不致安于游惰。早完国课。同为安分良民。地方自成仁里。

    古者官师教养。人各尽职。故世风不致大坏。今人日趋浮薄以庸谨奉文为称职。即有一二贤父师讲求人心风俗。便羣相讶恮。以为迂阔岂知古圣贤行事。原不肯随俗浮沉苟能益我国家。何必避人诽笑。此举斟今酌古。事属可行。可以正人心可以厚风俗。可以广庠序之教。可以救刑政之穷。孟子所谓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者其风不难再见。自此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仁风洽。太和翔。所以佐 国家亿万年太平有道之长者其在是乎。其在是乎。窃愿与 当代有心人恊力筹之。

    近世迎神赛会演戏宴饮每不惜钱则此举乃风教攸关急宜仿办官绅能登高唱导蚩蚩者自乐于从事也

    △跋后

    予偶在吴门见小伶演剧。观其步武周旋。雍容揖让。应弦合节。宛如成人问其年。则长者不过十二三。幼者或十岁左右不等。问习此几何年矣。则曰百日黄也予讶其名。曰稻中有百日成熟者名百日黄今若辈教习百日即登场试演。故以为名。吴中清音戏班诸小伶大率如此。问何以能然。曰教之者严而有范也。予于是乃益叹人之无不可教在童年更易为力也。夫人而至流为优。大抵皆单门寒户顽戏无赖子弟耳。乃百日之教。即能登场演唱应对进退宛如成人。区区庸言庸行。顺而导之。又非强其所难。岂必多需时日耶。乡愚之失教也久矣手胼足胝。谋生不暇。岂有余力读书。即读书矣。又多为庸师所误。不知约束教导。勉力一二年即罢业做人之道茫乎无知。反学成种种刁顽浮滑一切恶习。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蚩□之氓。纵有天良。早巳汨没。最堪悯恻。出塾后又无地方老成人讲说善言善行时为化导。此世风所以日漓人心所以日薄也。仆乡曲陋儒。窃不自量。尝有志小学之教自惟力绵才短。欲兴义塾。则屈指邑城大镇不过寥寥数处。每处所教生徒不过十数人。尚属勉强支持。何论乡僻。兹忽得此小学义塾之说。虽不著作者姓氏。而立法简便。规矩详明。于古者小学之教。不啻大声疾呼。期于力挽。一塾之功化周数里。两月之教范定终身。所费甚小见效甚大。费小则随地可办。效大则尽人乐从。私心窃喜。以为化民成俗之要端在于是。幸逢我皇上励精图治。振兴理学。是举为下学始基。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或亦教化之一助也急为增酌校订付诸剞劂。以便流传。倘得当代大人先生再加裁定。广为分布俾薄海内外偏隅下邑。一体遵行。使普天下孤寒子弟失教乡愚。无一人不被陶成。将唐虞三代之治。不难再见于今日也。则以是为太平之左劵可也梁溪晦斋学人谨跋于尊小学斋

    △附各塾师文昌会立愿疏式

    切念某等幸托儒门。幼承师训。耳提面命感培植于当年茹苦食贫。藉束修为活计。乃或荒功旷课。半生之孤负良多。或弄月吟风。实地之功修转懈。积诸过咎。敢期名列于 桂宫。无限悚惶。每恐灾临于芸馆。况逢刼运尤切忧危。念教学之弗诚。致生徒之多误。明知蒙童求我终身之成败攸关。无如习俗移人小学之功夫未讲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况多不堪自问之端立天地间奚以对人尤切追悔无从之惧始悟名场蹭蹬尤有由招尚虞晚景颓唐祸将难逭青毡坐老朱衣何日点头白屋穷愁黄榜伊谁居首思忏罪必先补过非立功曷克回天爰敢同矢寸忱供伸微愿怜贫户读书之苦入塾不过数年悯乡人赋性之愚讲解尤宜及早训不先乎孝悌何能培厥根基学不切于身心奚自端其蒙蒙自今砥砺。各愿勤修。期回刼海之澜。皆种砚田之福吐我莲花之舌敢辞午夜勤劳开伊茅塞之心不负丁年占毕言能醒世。虽浅近亦何伤。念可。对神。即迂拘而奚害为天地弥一分缺憾即于 国家培一息太和但期激发天良已足导迎善气庶几是邦子弟。都成玉琢金相。吾党人文。从此鹏抟鹊起。或有分非讲席。职异师儒。苟存化俗之心。亦植斯文之果。为此择于月之某日。约集同人恭就某宫斋沐。焚香。恭叩文昌□潼元化帝君慈座下。拜礼 玉局心忏。倡举惜字纸毁淫书善会。叩首 案前。共坚誓愿自今以后。各愿尽心教学。实力奉行断不以初学童蒙不与讲教。庶凭晚盖。冀赎前愆。如渝此盟。惟 神是究伏乞恩赐鉴格谨疏。

    ○蒙馆条约

    卷十之六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夫发蒙。童年治事耳。而、系之曰圣功。则知先入者为主。少成者性。关系正非浅鲜。是在于蒙馆师之善为造福矣。述蒙馆条约

    训蒙条约

    续神童诗(梁溪寄云山人编)

    △训蒙条约

    子弟读书。务要读得极熟。于生书、则限定课程。于温书、则严于背诵。一字不许差落。切勿贪行数之多。

    子弟八九岁稍有知觉。即宜开讲小学。虽每日自有讲书正课。然宜检出一二条。与他讲究。或感应篇、阴骘文、觉世经、日记故事、果报等书亦好。然须覆讲。

    子弟极幼者。每晚、亦讲家训格言。随其质之高下。即一二行。或两三句亦好。总以还讲为要。

    凡书史中淫秽之事。切勿向后辈谈及。诗词中香艳之句。亦勿选与生徒读。

    精选古今名人劝孝诗。多则五六十首。少则二三十首。初讲字面。继讲意义。使之朝吟夕诵。或亦可触发其天良。近刻有续千家诗可读。

    早起必洗手。然后开卷。学徒出恭后。亦必命洗手。然后开卷。

    家塾中、须常悬圣像。俾学徒朝夕拈香致拜。或悬天地君亲师五大字早晚作揖。亦可。

    为人师者。切忌误人子弟。无功食禄。天谴所必加。且训徒以德行为先。文艺次之。有文而无行。虽得功名仍于处世保身治家之道。一无可取。是亦误人子弟也。试思之。

    沈潜高明子弟之质不同也。而总宜先教以敬父母。敬伯叔。敬兄长。能遵此者。其在家塾中、自彬彬有礼。不至或慢其师。

    教徒更宜加意者。寡妇之子。单传之子。及乃父本不识字、而勉力读书之子。

    子弟读书。有初则艰于上口。后则渐有会心者。切勿因读质稍钝。弃之而不留心。

    教徒须如教子一般。每日自问教子能尽心。教徒亦能尽心否。庶乎不欺。

    每年须将到馆日期。逐日记账。总之多坐几日。方是体贴人情。

    处馆者、固宜不涉世务矣。然自身亦须保养。不可使之多病。益多病。则或作或辍。到馆之日必少。即欲尽职。亦焉能尽职。

    塾师偶然解馆。属在东翁。有将子弟之书。抽出几处。命他背诵。而子弟竟不能背诵者。原其故。由每日专贪行数之多。而其实出于强记也。强记之书。三四日犹可。数日后即背不出。一二月后。竟差落异常矣。故与其于未读者。务使之多。孰若于已读者。务使之熟。

    寄膳生徒。为师者更宜经心。葢子弟在家。内有父母。外有兄长。俱得加意管束。而至于附出。则种种托之先生。一出一入。学徒之成败系焉。岂可不刻刻防闲。

    教徒又宜相体裁衣。在其家为功名计者。固宜多读经书。或有三年五年。即要经管家务。及学习店业者。则宜每日多限字课。临帖钞书之外。或教之信札。或教之帖式。或教之算法。及杂字簿。惟谨守家规。与娴习礼貌。则士农工商无二理也。

    尔汝之称岂可施诸尊长。而粗心者往往失检。学徒初识字时。即以此为戒。

    △续神童诗(梁溪寄云山人编)

    梁溪寄云山人编

    天子重英豪 诗书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 为善最为高

    第一当知孝 原为百善先 谁人无父母 各自想当年

    十月怀胎苦 三年乳哺勤 待儿身长大 费尽万般心

    想到亲恩大 终身报不完 欲知生我德 试把养儿看

    精血为儿尽 亲年不再还 满头飘白发 红日已西山

    乌有反哺义 羊伸跪乳情 人如忘父母 不及畜生身

    奉养无多日 钱财勿较量 双亲同活佛 何必远烧香

    打骂低头顺 糟糠背面吞 但求亲适意 吃苦也甘心

    莫说万千差 爷娘总不差 你身谁养你 禽兽不如么

    父母同天地 人人各问心 倘将亲忤逆 头上听雷声

    兄弟休推托 专心服事勤 譬如单养我 推托又何人

    随父皆为母 何分晚与亲 皇天终有眼 不负孝心人

    孝子人人敬 天心最喜欢 一生灾晦免 到处得平安

    人子原当孝 还须新妇同 一门都孝顺 家道自兴隆

    媳妇孝公婆 神明卫护多 丈夫宜教训 最好一家和

    兄弟最相亲 原同一本生 兄应爱其弟 弟必敬其兄

    骨肉见天真 钱财勿计论 同胞看亲面 切戒勿伤情

    式好亲兄弟 休将两耳偏 至亲能有几 少听枕边言

    同气连枝重 休将姊妹轻 倘令情义薄 何以对双亲

    伯叔须当敬 同堂谊最亲 居家尊长上 相待贵殷勤

    祖宗虽然远 逢时祭必诚 求安须入土 坟墓早留心

    夫妇期偕老 平居贵在和 一家相忍耐 得福自然多

    家有贤妻子 夫男少祸殃 水真能克火 自有好名扬

    宗族宜和睦 乡邻要让推 丝毫□刻薄 怨气一齐来

    婚嫁宜从俭 休将物力伤 明人暗中笑 何必大排场

    娶妇求贤惠 何须论嫁装 且留余地步 日后过时光

    酒肉非朋友 宜防入下流 时亲方正士 好样自家求

    若到为官日 须知报国恩 倘令贪与酷 枉读圣贤文

    一入公门里 当权正好修 好开方便路 阴德子孙留

    男女阴阳判 宜求廉耻全 男须名是重 女以节为先

    戒尔休贪色 贪来病莫支 自家有妻女 还报悔嫌迟

    淫乱奸邪事 原非人所为 守身如白玉 一点勿轻亏

    暗地勿亏心 须防鉴察神 念头方动处 天已早知闻

    积德终昌盛 欺心越困穷 还金兼郄色 第一大阴功

    戒尔勿贪财 贪财便有灾 此中原有数 何必苦求来

    财物眼前花 来时且慢夸 细将天理想 勿使念头差

    酒醉最伤人 胡涂误正经 况多成痼病 贻患到双亲

    闲气莫相争 徒然害自身 善人天保佑 何必闹纷纷

    鬬气真愚拙 甘将性命轻 忘身忘父母 不孝罪无伦

    口角细微事 何妨让几分 从来大灾难 多为小纷争

    官法苦难熬 相争手勿交 倘然伤性命 谁肯代监牢

    小怨狂争斗 旁人切勿帮 须知人命重 惹出大灾殃

    莫说他人短 人人爱己名 枉将阴骘损 况有是非生

    田产休争夺 空将情义伤 区区身外物 谁保百年长

    争讼宜和息 官私切勿成 有钱行好事 乐得享太平

    结讼最为愚 家财荡尽无 可怜忙碌碌 赢得也全输

    唆讼心肠坏 明明是小人 暗中还取利 壁上看输赢

    天道最公平 便宜勿占人 天宽并地阔 何弗让三分

    谎话说连篇 难瞒头上天 倘令人看破 不值半文钱

    度量须宽大 将心好比心 量宽终有福 何必学凶人

    君子总虚心 轻狂是小人 回头不认错 甘与小人邻

    财势难长靠 欺人勿太狂 请看为恶者 那个好收场

    一字千金值 存心莫放刁 有才须善用 勿使笔如刀

    谁保常无事 平居勿笑人 自家还照顾 看尔后来形

    花鼓摊簧戏 人生切莫看 忘廉并丧耻 受害万千般

    淫戏休宜点 何人不动情 害人防自害 妻女败名声

    莫入赌钱场 甘投陷马坑 终身从此误 家业必消亡

    火化烧棺事 儿孙太毒心 请君细心想 天理可该应

    溺女最堪伤 心肠似虎狼 结冤终有报 灾难一身当

    一样皆人命 何分女与男 母妻多是女 何以两般看

    善事诸般好 无如救命先 救人千百命 功德大无边

    万物总贪生 须存恻隐心 放生堪积德 禄寿好培根

    滋味勿多贪 生灵害百般 乍过三寸舌 谁更辨咸酸

    禽鸟莫轻伤 轻伤痛断肠 杀生多减寿 利害细思量

    牛犬与田蛙 功劳百倍加 一门能戒食 瘟疫免全家

    惜字一千千 应增寿一年 功名终有分 更得子孙贤

    俭朴最为良 奢华不久长 粗衣与淡饭 也好过时光

    靡费真无益 十分体面装 省来行善事 保尔子孙昌

    急难人人有 伤心可奈何 此时为解救 阴德积多多

    欲望后人贤 无如积善先 临终空手去 难带一文钱

    生意经营客 钱财总在天 留心能积德 明去暗中添

    技艺随人学 营生到处寻 一生勤与俭 免得去求人

    步担肩挑子 全家性命存 得钱能有几 何忍与他争

    更劝上头人 休将婢仆轻 一般皮与肉 也是父娘生

    强取人财物 良心坏十分 银钱虽到手 面目不留存

    何苦学凶人 谋财是黑心 青天来霹雳 财去命难存

    负义忘恩者 原来不是人 试从清夜里 细细想前情

    搬是搬非者 冤家结最深 终须招恶报 拔去舌头根

    凡事随天断 何须太认真 不妨安我分 做个吃亏人

    少小须勤学 安心进学堂 书声宜响亮 字画必端方

    言语须和气 衣冠贵肃齐 好将人品立 方可步云梯

    年少书生辈 淫书不可看 暗中多斲丧 白璧恐难完

    过失须当改 人生几十秋 死生原大事 急速早回头

    字纸弃灰堆 灾殃即刻来 好将勤拾洗 免难更消灾

    五谷休抛弃 须知活命根 时时能检点 功德自非轻

    天地须知敬 清晨一炷香 亏心多少事 每日细思量

    同享太平福 人须学善良 倘为邪教误 何以对君王

    王法宜知畏 奸刁勿逞凶 欺人心地坏 头上有天公

    共把皇恩报 银漕须早完 倘然久拖欠 四季不平安

    作恶行凶者 便宜总占先 一朝灾难到 床上悔从前

    第一伤人物 无如鸦片烟 此中关刼数 明者避为先

    诗句神童续 良言值万金 善人终究好 天理弗亏人

    右诗句句明白显浅初学读之可以培养性情开豁心地较之坊本旧刻神童诗似为有益愿贤明父师共鉴之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