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安定内心,在残酷的世界里骄傲地活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好与坏,只是人们用自己的分别心强加上去的

    我们应该在生活中的当下努力生活,而不是把目光放在遥远的未来。而我们的焦虑感则多半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活在当下,我们的焦虑感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安排好眼下的事情,一心一意地去做眼下的事情,这样就能止息心头的焦虑了。很简单,是不是?

    在努力生活的时刻里,在认真感受生命律动的时刻里,都不会有焦虑产生。

    一个有“住所”的人,那便是囚犯,他们自以为所有的绑缚都源自于外部,实际上他们是被自己思想的绳索捆绑起来了而已。自由自在的人,他不会被自己的想法困住,也不会被外境给困住,不论他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里,他总是满心欢喜、满心自在的。

    长久以来,人们在自己的意识里都有这样的概念:这个是好的,我要追逐它;那个是不好的,我要避开它。其实这些所谓的好与坏,只是人们用自己的分别心强加上去的。

    我们只有用对立的眼光去看待万事万物时,它们才会呈现出差别来,它们才是矛盾对立的。但从禅的角度出发,一切事物、一切经验,对我们来说都是必须的,都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又何必焦灼不安呢?

    如果我们过于强调行动的目的性就很难真正体验到行动和过程的乐趣,所以,当我们做事情时,不要黏滞在目的上,也不要执着在过程中,只是去感受它们就好。

    当我们不计较今天的不快,不担忧明日要处理的工作,不纠结做出的决定,不是把目光只放在偶尔发生的不幸中,我们就摆脱并超越了一切烦恼和干扰,实现了真正自在的生活。

    当你抱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不如意的事情太多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过,自己的内心本就是清净无瑕、光明一片,又何必把心力全部用在追求欲望享乐上呢?真的要把自己弄得心被物累、压力重重时才肯回头内观自己的心灵吗?那岂不是太迟了吗?

    或许你的薪水没别人的多,你的职位没别人高,你的各方面条件都不如别人,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心灵的财富是否比别人富足呢?如果是,那么你又何必整日愁眉苦脸呢?如果不是,那么你整日愁眉苦脸又有什么用呢?

    人类的精神世界往往会因为自己对某个观念、事物的执着而失去自由与活力,我们平时所说的“被什么东西绑住了无法脱身”,实际上是一种很深刻的固有惰性在作祟。

    人,一旦他认识了自己,就不会那么焦虑了。因为他了解到自己能做的和不能做的,所以在做事情时也就能够避重就轻了。人如何认识自己?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在众生中认识自己,也可以在欲望中认识自己,亦或者在平日的烦恼和习气中认识自己,世间的一切,都是镜子,我们都可以从中认识到自己。

    烦恼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觉得,了解这个问题能够有效地减少我们的焦虑。烦恼从贪心中来,烦恼从自私中来,烦恼从执着中来,烦恼从狭隘中来,烦恼这样多,也并非就是坏事,从禅的角度来看,身体生病后我们才会倍加珍惜健康,烦恼积累得多了,我们才会想到破除它的办法。

    古时候有个画家善于画竹,于是便有人出巨资请他画一幅竹林图。这个画家将竹叶画成了红色,这举动让来客感到很是惊讶。画家却说,竹叶的颜色,可以成为想象中的任何颜色。我们不必局限于日常经验中,因为想象的空间,永远能够带给我们生活的乐趣,把我们带离出焦虑之中。

    云门禅师四处游访时遇到故人便说:“我肩上扛着杖子,东西南北却从来不分;我随意地在田野中漫步,从来都是以敲击树桩作为乐事。”这是一个保有童心的人,而我们为什么容易整天被焦虑缠绕,正是因为我们的心性中少了这么一点儿童真。

    ————摘选自铃木大拙《禅与生活》

    2.忠实地相信,并择取善意

    盛开的桂花,潺潺的小溪,春鸟的鸣叫,这些都是自然中美好的感受,这些都是我们内心中需要的东西。

    大千世界有着无穷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我们看来似乎很可怕,因为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但是从禅的角度来看,一切变化都可以成为契机。比如,你被老板辞退了,你觉得这个变化难以承担,可这也正是你重新开始自己崭新人生的机会啊。

    幸福与否其实和你拥有多少财富是没有关系的。内心的宝藏才最重要,并且这内心的宝藏是无法被人偷去的。

    我们总是急匆匆地赶往一个目的地,并且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出现任何差错,免得走了多余的路。但是,事实上,世间是根本不存在“多余的路”这么一种说法的,并且,有时候多余的路上会有着更美丽的风景。

    我们不应该成为一个远离世间喧嚣的旁观者,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参与其中,这种体验,是最为殊胜难得的。比如,当我们处于恐惧之中时,如果我们只是体验恐惧而不是对它抱以什么看法,那么这种体验将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可贵财富。

    人如果只是通过概念来认识世界,那么人与世界之间终究是隔着一层的,这也就不难奇怪,为什么我们看问题总是看不透彻,因为我们始终没有直接地去体验世界。禅告诉我们,不论对什么事情都要直接地去体验。这就好比,你在听了旁人的说法后觉得某项工作很困难,但只有你去直接地接触这项工作,你才能知道它是不是真的困难。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也应该是这样的。

    当你安静下来,了解到自己的需要,直面自己真实的欲求,你会很快地发现,有些东西是不难舍弃的,因为这种舍弃,自己的生命反而轻松了许多。这便是一种人生智慧。

    如果你被纷纭复杂的外境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那么不妨向自己的心内看,向自己的心内求。我们的内心就是一座宝山,而不必把精力都放在求取物质享乐上。你可以试试,比如在工作受挫时,你问问自心,自己想要做的到底是什么?或许,你就能在挫折中转换思维,走向另一条道理。

    寻找生命的意义和心灵的慰藉,这是很重要的事情,但如果有人被这重要的事情牵绊住,我依然觉得他是缺少智慧的。

    有所相信,并择取善意,这其实是最为高明的智慧。

    有人向赵州禅师请教,古代的一句禅语“祖师西来意”,应该如何理解。赵州禅师只是说:“你往自己的内心看去。”你以为赵州禅师是答非所问吗?其实他说明了一个真理:很多时候,我们不懂得注意自己的心,所以也就不够了解自己,从而成为从众的那个。

    有个学僧,跑去向睦州询问:“什么是禅?什么又是智慧的源泉?”睦州却说:“你这个可怜的娃,为什么不先问问自己的心呢?”是啊,当我们面对现实中很纠结的问题时,为什么不先问问自己的心意呢?最大的智慧,便是足够重视自己的内心。

    ————摘选自铃木大拙《禅与生活》

    3.日子过得不好,是因为你对自己没有盼头

    生活就如同山谷里的回声一般,我们说什么,就会回荡起什么。我们喊“真是累死了”,回声也会是这句话;如果我们喊“我一定会成功的”,那么回声响起时,我们听到的也是这句。所以,假如我们一直抱怨生活不好,那么它反馈给我们的感受就是生活中充满了痛苦。如此说来,还是乐观一些去生活吧!

    语言的表现,是内在心念的反映,但它反过来也能继续影响我们的内心。当我们被生活伤害时,千万不要在嘴上喋喋不休地抱怨,这样会给自己的内心一种暗示:自己的日子不好过,自己的人生没盼头。你看,乐观精神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很明智的活法。

    幸福的重点,不是思索,而是洞察,而洞察的对象也不是知识技能,而是内心深处的体验,是生活的经验。通过这种洞察,我们能领略到生命中更多的美感和幸福。比如在某项工作中,如果你看到的只是困难重重,那么你感受到的便是压力,如果你看到这困难之中的另一番意义,那你感受到的便是工作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那些简单而重复的行为里其实饱含着非常丰富而微妙的感受,可是正因为它们太过寻常了,所以我们常常予以忽视。但正是这些简单而重复的行动,却是对我们的生命影响最大的。比如一些好的或不好的习惯,这些简单而重复的习惯,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命走向,所以,学会洞察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安详、静默这些并不等于怠惰懒散、毫无生气,这是一种从容和低调,有时候,嚷嚷得很厉害,并不代表就是真正有活力,而真正有活力的人,他们必定是在不声不响却热情无限地从事着自己的工作、规划着自己的生活。

    禅的修行,追求的是心灵的解放,追求的是心“眼”的顿开,但我们真的沉浸在这种境界中时,虽然生活中的磕磕绊绊还是会继续存在,可我们已经不会因此再从自心中生出烦恼了。工作上的难处、生活里的困顿、人际往来中的矛盾,于我们看来不过只是一种人生经验而已,过去就好了,况且不管这处境有多难,它终会过去的。

    你且看那些不满足于现实生活而又无力改变的人,他们每天都想着如何过得更好,但却又没有任何实际行动,结果生活非但没有得以改善,身心反而更加不自由了。

    心的自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也是没有任何羁绊的,任何对于未来的想象,对于过去的追悔,这都是无形的枷锁,捆绑了身心的自由,然而人们却还乐此不疲,这真是很奇怪啊!

    你遇到不快乐的或者快乐的事情,无非是因为自己心念上的分别。如果你了解自己的心念上的分别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烦恼,那么你看待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平等如一的。比方说,你在生活中只是看到了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人,那么你在人际关系中便会有烦恼;如果你看到的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丰富自己生命的助力,那么你便不会有烦恼。

    如果哪一天,你看到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觉得它们很美好,同时看到给你惹麻烦的人、让你难堪的人也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收益,从而不再生起烦恼,这便是真正地用禅在观照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了。

    人不需要对生活有过多的要求。锦衣玉食与粗茶淡饭有区别吗?高档别墅与普通住宅有区别吗?坐拥金山与勤劳工作有区别吗?只要内心踏实,念头清净,便自然身心快乐,又何必用世俗的所谓标准来捆绑了自己、打破内心的平和呢?

    禅所关注的只有生活,只是人心。正因如此,禅能够教给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事。当薪水不够多时,我们想的是如何节俭度日,这是一种禅;当被别人的言行冲撞时,我们想的是任何人都会有过失,这也是一种禅。能够想到这些,内心便自然不会再生起波澜,这总比那些动辄就抱怨日子不好过、抱怨别人对自己不好的人要智慧得多!

    “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只是从外部原因来寻找答案,但我们最好还是把审视的目光转回到内在。所有的烦恼根源都在自己的一心之间,你问问自己,遇事时是否真的能够直面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够不那么钻牛角尖?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你又如何能够不烦恼呢?

    ————摘选自铃木大拙《禅者的思索》

    4.停止那些非分之想

    一想到人生中还有那么多个明天,我就在想:眼前的失败或者痛楚,那根本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一切都圆满了,那么,我们要那么多的明天去做什么呢?空虚地度过吗?

    有一天,临济禅师向他的弟子提问:“如何才最接近道?”这个弟子一时语塞,没有回答上来。临济便高声喝道:“还不快出去!”后来这个弟子自己有了觉悟,他在被老师赶出禅堂后心里很痛苦,但正是因为这痛苦的存在,才想着要如何才能平息下来。原来,生活中的痛苦,并不是让我们去痛的,而是要我们从痛苦中想到解决痛苦的办法。

    有个命运坎坷的人向一位老者诉苦,说自己的人生中充满着各种痛苦。老者听完就笑了。他不是嘲笑这个人的软弱,而是要告诉他,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你认为自己的生活中痛苦太多,可是,并没有人叫你死盯着痛苦不放啊!

    如果我们了解到,因为这些痛楚的存在,才能够使自己在未来的生命中承载更多的精彩,那我们还会抱怨吗?恐怕我们会对这些痛楚感恩了吧?

    古时候的一位禅师说得好:“宇宙能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而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那么只有低下头来!”世间的不平事那么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身心柔软,不是不关心世事,而是不要莽撞行事,这个,离不开一颗带着禅意的心。

    我们要时刻检省自己的内心,要在生活中做到包容、忍耐、大度,让自己的心是温和的,充满善意的。在是非面前忍耐三分,在争执面前退让一步,以禅的角度来看,这都是另一种方式的前进,而这种前进,是任何功名富贵都无法换来的。

    盘贵禅师就曾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告诉一位坏脾气的武士:你那暴躁的脾气,无非是因为外界事物违逆了你的心意而生起的。假如你的心,不曾因外界事物的好坏而发生动摇,也不会因为他人的几句话就欢喜或生气,你又怎么会长期地生活在暴怒里呢?如果你安静地想想,你会发现,这个道理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心头的火气,无非是由于自心执迷造成的,而要使身心平和清净,就要放下无数的偏执。当我们能够看到痛楚带来的不只是难受时,身心便自然无比舒坦自在。

    有很多职场中人,说自己每天都活在难受中:工作压力大,受不了;薪水少,出力多,受不了;同事比自己升迁快,受不了;某人工作不辛苦且酬金高,还是受不了。从禅的角度来看,任何比较都是毫无意义的,除了徒然地给自己增加痛苦,还能有什么呢?如果你真是觉得受不了,大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啊,可为什么你宁愿抱怨,也不思考如何改变呢?

    当你陷入痛苦时,你要学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事,当你的心态变了,对事情的想法也就不同了。人生苦短,你何必钻牛角尖?若是把一切的痛楚都看作是对心灵的磨炼,是为了让自己做更大的事业,那么,你的情绪还会那么糟糕吗?

    我们不必依赖他人和外境,也可以让生命变得丰富、愉快。最主要的,还是要学会静心,心安定了,乱纷纷的念头也就少了,身心不再杂乱,你也就有更多的心力去经营自己的生活了。

    要提防心中的贪婪欲望。我们是要做财富的主人而不是做金钱的奴隶,诚然,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贪欲和执着,只不过,有智慧的人能够及时发现,并告诉自己“停止那些非分之想”,而这种人,他们所做的事情,都是清楚明白的,因此,他们是幸福的人。

    世间事物变幻无常,我们却总是执着于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或执着于不开心的事情而万分纠结,这都不是禅的智慧,都是愚人的想法。禅认为,当我们执着地陷入在一种观念里,就会失去接纳其他观念和事物的可能。所以,要看到另一种意义的获得,比如从苦痛的过往中获得某些经验,从此丰富自己的人生。

    在中国古时候有位慧海禅师,早年他曾向马祖求问禅道禅法。马祖说:“你自家的宝藏都丢下不顾,跑到我这里来做什么?我这里没有你想要的东西!”后来慧海终于明白,禅就是要领会自己的心念,它存在于自己的心念之中、生活之中,向外人去问,那自然是得不到的。学习禅法,就是要唤醒自己的心,至少,要让它对生活保有观察和热度,才谈得上让生活有起色吧。

    从前有一个专门负责敲钟的小和尚,他很受住持的器重。因为他每次敲钟都是怀着清净和庄严来做这件看似简单枯燥的事儿,也正因此,他才从看似枯燥的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其实,我们也应该有这种精神,这才是禅的风度。生活中没有绝对的枯燥、绝对的痛苦和绝对的无趣,只要我们的心丰富多彩、充实活泼,我们就能在看似平常的生活里体验到乐趣。

    一切烦恼都是在自己的心内瓦解掉的。从来没有人给你“惹麻烦”,你所谓的麻烦,不过是为了迈向更高阶梯的垫脚石而已。

    ————摘选自铃木大拙《禅者的思索》

    生活是什么?它就好比一幅图画,我们需要不带犹豫地去完成。在遇到困境时,没有必要陷入到痛苦里面,我们要明白,人生总会充满困境的,以平常心去看待就可以了,没必要大惊小怪的。

    有个路人在房檐下面避雨,他看到一个打伞的僧人路过,就请求带他同行一段路。僧人说:“我站在雨中,你却在屋檐下,何必需要我带你呢?”路人说:“可是,你有伞,我却没有啊。”僧人说:“那么,你应该找的是伞,而不应该来找我啊。”这雨,就好比我们要面对的困难,伞就是我们克服困难的方法,这方法应该靠着我们自己找,而不应该只盼着别人的施舍。

    生活不像画作,可以随时涂抹修改,但我们也没必要因此就以为生活之路必然充满痛苦。不论痛苦快乐,都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那么,不论是痛苦时还是快乐时,我们就都不会沉湎于其中而无法自拔了。

    把人生总结成五花八门的道理和教条,这从来不是禅的智慧。禅只是说,你们要有一颗平常从容的心,带着这样的心去处理世间的万事吧。

    古语说得好:“热闹场便是道场。”只要我们能熄灭自己的妄想,放下自己的执着,哪里不是一样的清净呢?哪里不是一片平和呢?即便是在矛盾重重的单位里,或者是在诸事琐碎的生活中,我们不也是一样能快快乐乐地工作、生活吗?

    我们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中是这样,工作中也是如此。越是平常的生活,越是平常的工作,才越能给自己的心灵带来清净和舒坦。

    要在工作、生活中保持清净的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思维和心念。在压力面前,一定要从积极的方面去看问题,禅是有所肯定也有所否定的,当你选择了肯定的、正向的心念,你才能够将问题和困难否定掉。

    我们若想对真理、人生、禅有所领悟,就要放弃一切固化的意识和观念,然后从固化思维中跳脱出来。由此就能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方法,用这样的方法来观察生命,我们便总能得到新的发现。

    真正的平常心境界,不仅是不因外物的有无而或悲或喜,不为外境的变化而迷失自我,更重要的是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有独特的体认。不自傲也不自卑,在任何境遇里都能保持平和欢喜,这才能算是“平常禅”。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