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诗选注 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宋时无名氏的《鸡鸣》诗可以作为这一句的注解:“鸡鸣喈喈,鸭鸣呷呷;县尉下乡,有献则纳。鸡鸣于埘,鸭鸣于池;县尉下乡,靡有孑遗。鸡既鸣矣,鸭既羹矣,锣鼓鸣矣,县尉行矣。”(陶宗仪《说郛》卷七载无名氏《豹隐记谈》)

    [5] 全家,例如《敦煌掇琐》之三《燕子赋》:“浑家大小”、“浑家不残”,韩愈《寄卢仝》:“浑舍惊怕走折趾。”

    [6] 就是“逃荒”,一称“逐熟”;《清平山堂话本》的《合同文字记》里就用“趁熟”。黄震《黄氏日抄》卷六十七摘录范成大《再奏荒政劄子》里这两个字而解释说:“浙人乡谈……盖谓荒处之人于熟处趁求也。”但是据郑侠《西塘文集》卷一《流民》看来,北宋时北方也早有“趁熟”的说法。

    [7] 意思说只“团结”而不“训练”是没有用处的。

    [8] 用孟郊《赠别崔纯亮》里的名句:“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参看杜甫《送李校书》:“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

    [9] 安定、救济。

    萧德藻

    萧德藻(生年死年不详)字东夫,自号千岩居士,长乐人。他在当时居然也跟尤、杨、范、陆并称 [1] ,可是诗集流传不广 [2] ,早已散失,所存的作品都搜集在清代光聪谐的《有不为斋随笔》卷丁里。他跟曾几学过诗 [3] ,为杨万里所赏识,看来也想摆脱江西派的影响,所以他说:“诗不读书不可为,然以书为诗不可也。” [4] 用字造句都要生硬新奇,显得吃力。他有一篇《吴五百》的寓言 [5] ,为中国的笑林里添了个类型,后世转辗摹仿 [6] ,而完全忘掉了他这位创始人;这一点也许可以提起。

    * * *

    [1] 杨万里《诚斋集》卷三十九《谢张功父送近诗集》、卷四十《进退格寄张功父、姜尧章》、卷八十一《千岩摘稿序》、卷一百十四《诗话》,姜夔《白石道人诗集》自序一,乐雷发《雪矶丛稿》卷二《书萧千岩集》。

    [2] 方回《瀛奎律髓》卷六。

    [3] 张端义《贵耳集》卷上。

    [4] 范晞文《对床夜话》卷二引。

    [5] 赵与 《宾退录》卷六引。

    [6] 例如耿定向《耿天台先生全书》卷八《杂俎·彻蔀篇》,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一《成仙》等。

    樵夫

    一担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1] 。归来 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 * *

    [1] 卖掉一担柴,够一天的开销。

    王质

    王质(1127——1189)字景文,自号雪山,兴国人,有《雪山集》。他佩服苏轼,甚至说:“一百年前……有苏子瞻……一百年后,有王景文。” [1] 他的诗很流畅爽快,有点儿苏轼的气派,还能够少用古典。他的朋友张孝祥也以第二个苏轼自命,名声比他响得多,而作品笨拙,远不如他。至于他的《绍陶录》,那是表示他羡慕陶潜那样的隐逸生活,并非效法陶潜的诗歌,而且“陶”字指陶潜、陶弘景两个人,所谓:“渊乎栗里,谧哉华阳。” [2]

    * * *

    [1] 《雪山集》卷十《自赞》。

    [2] 《绍陶录》卷上《书栗里、华阳闲窝词》。

    山行即事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1] 。荷雨洒衣湿, 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 * *

    [1] 天上的云片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第三句和第五句是说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又天晴。“议”等于“商量”,宋人诗词里描写天气时常用的,例如:“云来岭表商量雨,峰绕溪湾物色梅”(《后村千家诗》卷十四潘牥《郊行》);“重阴未解,云共雪商量不了”(曾慥《乐府雅词拾遗》卷下王观《天香》);“断云归去商量雨,黄叶飞来问讯秋”(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七《秋日凤凰台即事》)。

    东流道中 [1]

    山高树多日出迟,食时雾露且雰霏。马蹄已踏两邮舍,人家渐开双竹扉。冬青匝路野蜂乱,荞麦满园山鹊飞。明朝大江送吾去,万里天风吹客衣。

    * * *

    [1] 一作《晚泊东流》。东流在安徽。

    陈造

    陈造(1133——1203)字唐卿,自号江湖长翁,高邮人,有《江湖长翁文集》。他是陆游、范成大、尤袤都赏识的诗人,跟范成大唱和的诗很多。自从杨万里以后,一般诗人都想摆脱江西派的影响,陈造和敖陶孙两人是显著的例外。他敢批评当时的社会习尚,肯反映人民疾苦,只可惜堆砌和镶嵌的古典成语太多,意思不够醒豁,把批评的锋口弄得钝了、反映的镜面弄得昏了。

    田家谣

    麦上场,蚕出筐,此时只有田家忙。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阴晴随意 [1] 古难得,妇后夫先各努力。倏凉骤暖茧易蛾,大妇络丝中妇织。中妇辍闲事铅华 [2] ,不比大妇能忧家。饭熟何曾趁时吃,辛苦仅得蚕事毕。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顽房谓嬉为“顽” [3] 过日。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贮二麦饶丝绵。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 [4] 。

    * * *

    [1] 天晴天雨都恰恰合了农人的心愿。参看苏轼《泗州僧伽塔》:“耕田欲雨刈欲晴”,又《江湖长翁集》卷九《田家叹》:“秧欲雨,麦欲晴。”

    [2] 二媳妇忙里偷闲爱打扮。

    [3] 那时候陈造是湖北房陵的代理太守;《江湖长翁集》卷十九《房陵》第八首也说:“老稚不妨顽过日”,自注:“俗谓戏曰‘顽’。”

    [4] 小媳妇去劳动,让大媳妇陪着婆婆。

    题赵秀才壁

    日日危亭凭曲栏,几层苍翠拥烟鬟。连朝策马冲云去,尽是亭中望处山。

    章甫

    章甫(生年死年不详)字冠之,自号易足居士,鄱阳人,有《自鸣集》。他是陆游的朋友,诗歌受杜甫和苏轼的影响。

    田家苦 [1]

    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2]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 [3] ;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忧风愁煞侬;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4] 。

    * * *

    [1] 参看刘攽《江南田家》注〔2〕。这首跟那些诗的意思大致相同,只是添写了农民忧旱愁涝、求神拜佛的苦恼。章甫对这种迷信是不赞成的————从《自鸣集》卷二《白露行》、卷三《悯农》、卷四《忧旱》、《白露》、卷五《苦旱》等诗里都看得出————因此他愈觉得农民的处境可怜。

    [2] 古代占卜法。

    [3] 也是一种占卜法。

    [4] 商人可以到年成丰收的地方去做买卖。

    即事 [1]

    天意诚难测,人言果有不 [2] ?便令江汉竭,未厌虎狼求。独下伤时泪,谁陈活国谋 [3] ?君王自神武,况乃富貔貅!

    初失清河日,骎骎遂逼人。馀生偷岁月,无地避风尘。精锐看诸将,谟谋仰大臣。愞夫忧国泪,欲忍已沾巾。

    * * *

    [1] 原十首,大约是宋孝宗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所作。那年金兵从清河口入淮,宋人要放弃淮河,退保长江,结果割地买和。诗的风格极像杜甫。

    [2] 不知道皇帝究竟作什么打算,只听得外面盛传要割地赔款————就是第三句所谓“便令江汉竭”。

    [3] 第七八句就是“活国谋”;意思说国家有的是士兵,为什么不抵抗。

    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人,有《白石道人诗集》。他是一位词家,也很负诗名,在当时差不多赶得上尤、杨、范、陆的声望 [1] 。他跟尤、杨、范也都有交情,诗篇唱和,只把陆漏掉了。词家常常不会作诗,陆游曾经诧异过为什么“能此不能彼” [2] ,姜夔是极少数的例外之一。他早年学江西派,后来又受了晚唐诗的影响;在一切关于他的诗歌的批评里,也许他的朋友项安世的话比较切近实际:“古体黄陈家格律,短章温李氏才情。” [3] 当然在他的近体里还遗留着些黄、陈的习气,七律却又受了杨万里的薰陶,而且与其说温、李也还不如说皮、陆。他的字句很精心刻意,可是读来很自然,不觉得纤巧,这尤其是词家的诗里所少有的。

    * * *

    [1] 方回《瀛奎律髓》卷三十六。

    [2] 《渭南文集》卷三十《跋〈花间集〉》之二。

    [3] 《平庵悔稿》卷七《谢姜夔秀才示诗卷、从千岩萧东夫学诗》。

    昔游诗

    夔蚤岁孤贫,再走川陆;数年以来,始获宁处。秋日无谓,追述旧游可喜可愕者,吟为五字古句。时欲展阅,自省生平,不足以为诗也。

    我乘五板船,将入沌河 [1] 口。大江风浪起,夜黑不见手。同行子周子,渠胆大如斗;长竿插芦席,船作野马走。不知何所诣,死生付之偶。忽闻入草声 [2] ,灯火亦稍有。杙 [3] 船遂登岸,急买野家酒。

    扬舲下大江,日日风雨雪。留滞鳌背洲,十日不得发。岸冰一尺厚,刀剑触舟楫;岸雪一尺深,屹如玉城堞。同舟二三士,颇壮不恐慑;蒙毡闭篷卧,波里任倾侧。晨兴视毡上,积雪何皎洁。欲上不得梯,欲留岸频裂;攀援始得上,幸有人见接。荒村三两家,寒苦衣食缺。买猪祭波神,入市路已绝。如今得安坐,闲对妻儿说。

    濠梁 [4] 四无山,陂陀亘长野。吾披紫茸毡,纵饮面无赭 [5] 。自矜意气豪,敢骑雪中马 [6] 。行行逆风去,初亦略沾洒;疾风吹大片,忽若乱飘瓦。侧身当其冲,丝鞚袖中把。重围万箭急,驰突更叱咤。酒力不支吾 [7] ,数里进一斝。燎茅烘湿衣,客有见留者。徘徊望神州,沉叹英雄寡!

    * * *

    [1] 在湖北汉阳西南。

    [2] 唐人柳中庸(一作姚崇)《夜渡江》的“听草遥寻岸”,北宋词家张先《题西溪无相院》诗的名句“小艇归时闻草声”(参看《安陆集》附录中葛朝阳按语),也都写这种情景。

    [3] 把船拴住。

    [4] 在安徽凤阳东北。

    [5] 喝的酒不上脸。

    [6] 姜夔《雪中六解》也说:“塞草汀云护玉鞍,连天花落路漫漫,如今却忆当时健,下马题诗不怕寒。”这里所写回忆当年、顾盼自豪的神气使我们联想到陆游这类的诗和辛弃疾这类的词(例如《稼轩词》卷一《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卷三《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整首诗的风格也很像陆游的。当然姜夔没有陆、辛两人那种英雄老去、抚今感昔的牢骚,这因为他虽然“沉叹英雄寡”,到底缺乏他们两人的志事和抱负。

    [7] 等于“枝梧”,支持的意思;酒力渐消,自己觉得抵挡不住风寒。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1]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2] 。

    黄帽 [3] 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三生定是陆天随 [4] ,又向吴淞作客归。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

    笠泽 [5] 茫茫雁影微,玉峰 [6] 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 * *

    [1] 石湖是苏州和吴江之间的风景区,范成大的别墅所在;苕溪指湖州,姜夔住家所在。

    [2] 姜夔咏梅花的《暗香》词说:“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也是写这种情景。参看范祖禹《范太史集》卷二的一个诗题:“黄鲁直示千叶黄梅,余因忆蜀中冬月山行,江上闻香而不见花,此真梅也。”

    [3] 指船夫;汉代的船夫都戴黄帽子,号称“黄头郎”,见《史记》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传》。

    [4] 陆龟蒙自号天随子,隐居在吴淞江上;姜夔因为自己在石湖小住,爱好那里的风景,就说准是陆龟蒙的后身。参看他的《三高祠》诗:“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

    [5] 太湖下流的吴淞江。

    [6] 指积雪未销的山,参看《昔游诗》的“玉城堞”。下句“长桥”即垂虹桥,参看姜夔《庆宫春》词小序。

    湖上 [1] 寓居杂咏

    处处虚堂望眼宽,荷花荷叶过阑干。游人去后无歌鼓,白水青山生晚寒 [2] 。

    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3] 。

    * * *

    [1] 指杭州西湖。

    [2] 参看姜夔的朋友陈造的诗句“因循又耐笙歌聒”和“付与笙歌三万指,平分彩舫聒湖山”(《江湖长翁文集》卷十二《早步湖上》、卷十八《都下春日》),可以想见白天西湖上“歌鼓”的热闹。

    [3] 即西泠,《玉台新咏》卷十《钱塘苏小歌》所谓“西陵松柏下”。

    平甫 [1] 见招不欲往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2] 。

    * * *

    [1] 张鉴,字平甫,张镃之弟。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二载姜夔《自序》,称:“张兄平甫情甚骨肉。”

    [2] 吕本中《紫微诗话》里称道吕希哲的一首绝句:“老读文书兴易阑,须知养病不如闲。竹床瓦枕虚堂上,卧看江南雨后山。”假如姜夔作这首诗的时候,没有记起那首诗,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也会想到它。

    徐玑

    徐玑(1162——1214)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永嘉人,有《二薇亭诗集》。他和他的三位同乡好友————字灵晖的徐照,字灵舒的翁卷,号灵秀的赵师秀————并称“四灵”,开创了所谓“江湖派”。

    杜甫有首《白小》诗,说:“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意思是这种细小微末的东西,要大伙儿合起来才凑得成一条性命。我们看到“四灵”这个称号,也许想起麟、凤、龟、龙,但是读了“四灵”的作品,就觉得这种同一流派而彼此面貌极少差异的小家不过像白小。江湖派反对江西派运用古典成语、“资书以为诗”,就要尽量白描、“捐书以为诗”,“以不用事为第一格” [1] ;江西派自称师法杜甫,江湖派就抛弃杜甫,抬出晚唐诗人来对抗。这种比杨万里的主张更为偏激的诗风从潘柽开始 [2] ,由叶适极力提倡,而在“四灵”的作品里充分表现 [3] ,潘和叶也是永嘉人。叶适认为:“庆历、嘉祐以来,天下以杜甫为师,始黜唐人之学,而江西宗派章焉”;“杜甫强作近体……当时为律诗者不服,甚或绝口不道……王安石七言绝句人皆以为特工,此亦后人貌似之论尔!七言绝句凡唐人所谓工者,今人皆不能到……若王氏徒有纤弱而已” [4] 。朱熹批评过叶适,说他“说话只是杜撰”,又批评过叶适所隶属的永嘉学派说:“譬如泰山之高,它不敢登,见个小土堆子,便上去,只是小。” [5] 这些哲学和史学上的批评也可以应用在叶适的文艺理论上面。他说杜甫“强作近体”那一段话,正所谓“只是杜撰”;他排斥杜甫而尊崇晚唐,鄙视欧阳修梅尧臣以来的诗而偏袒庆历、嘉祐以前承袭晚唐风气像林逋、潘阆、魏野等的诗,正所谓“只是小”。而且他心目中的晚唐也许比林逋、潘阆、魏野所承袭的————至少比杨万里所喜爱的————狭隘得多,主要指姚合和贾岛,两个意境非常淡薄而琐碎的诗人,就是赵师秀所选《二妙集》里的“二妙” [6] 。

    经过叶适的鼓吹,有了“四灵”的榜样,江湖派或者“唐体”风行一时,大大削弱了江西派或者“派家”的势力 [7] ,几乎夺取了它的地位,所谓“旧止四人为律体,今通天下话头行” [8] 。名叫“江湖派”大约因为这一体的作者一般都是布衣————像徐照和翁卷————或者是不得意的小官————像徐玑和赵师秀,当然也有几个比较显达的“巨公” [9] ,譬如叶适、赵汝谈、刘克庄等。名叫“唐体”其实就是晚唐体,杨万里已经把名称用得混淆了 [10] ;江湖派不但把“唐”等于“晚唐”、“唐末” [11] ,更把“晚唐”、“唐末”限于姚合、贾岛,所以严羽抗议说这是惑乱观听的冒牌 [12] ,到清初的黄宗羲还得解释“四灵”所谓“唐诗”是狭义的“唐诗” [13] 。“四灵”的诗情诗意都枯窘贫薄,全集很少变化,一首也难得完整,似乎一两句话以后,已经才尽气竭;在这一伙里稍微出色的赵师秀坦白的说:“一篇幸止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未如之何矣!” [14] 可是这“四十字”写得并不高明,开头两句往往死死扣住题目,像律赋或时文的“破题” [15] ;而且诗里的警联常常依傍和模仿姚合等的诗 [16] ,换句话说,还不免“资书以为诗”,只是根据的书没有江西派根据的那样多。

    我们没有选叶适的诗。他号称宋儒里对诗文最讲究的人,可是他的诗竭力炼字琢句,而语气不贯,意思不达,不及“四灵”还有那么一点点灵秀的意致。所以,他尽管是位“大儒”,却并不能跟小诗人排列在一起;这仿佛麻雀虽然是个小鸟儿,飞得既不高又不远,终不失为飞禽,而那庞然昂然的鸵鸟,力气很大,也生了一对翅膀,可是绝不会腾空离地,只好让它跟善走的动物赛跑去罢。

    * * *

    [1] 参看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九十六《韩隐君诗序》,戴复古《石屏诗集》卷首赵汝腾序、包恢序、王野序,仇远《山村遗集·书与元仁诗后》,袁桷《清容居士集》卷四十八《书汤西楼诗后》。

    [2] 韦居安《梅 诗话》卷中、方回《瀛奎律髓》卷三引叶适《转庵集序》,那是《水心集》和《补遗》里都没有的。

    [3] 韩淲《涧泉集》卷八《昌甫题徐山民诗集因和》:“眇眇三灵见,萧萧一叶知”,自注“三灵”指徐照以外的那三个人,“一叶”指叶适。

    [4] 《水心集》卷十二《徐斯远文集序》;叶适《习学纪言序目》卷四十七。

    [5] 《语类》卷一百二十三。

    [6] 《瀛奎律髓》卷十。赵师秀另选《众妙集》,共七十六家,从沈佺期起,没有姚合、贾岛,也没有杜甫,选刘长卿的诗多至二十三首,可能是《二妙集》的补充。参看胡应麟《少室山房类稿》卷四十一《清源寺中戏效晚唐人近体》自序。

    [7] “派家”这个名称见《后村大全集》卷九十四《刘圻父诗序》,方岳《秋崖小稿》文集卷四十三《跋陈平仲诗》,舒岳祥《阆风集》卷二《题潘少白诗》、卷十《刘士元诗序》等。

    [8] 《后村大全集》卷十六《题蔡烓主簿诗卷》,参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说“四灵”“独喜贾岛姚合之诗……江湖诗人多效其体”。

    [9] 《瀛奎律髓》卷二十。参看赵文《青山集》卷一《萧汉杰青原樵唱序》:“‘江湖’者、富贵利达之求而饥寒之务去,役役而不休者也。”

    [10] 《诚斋集》卷十六《送彭元忠县丞北归》、卷七十八《双桂老人诗集后序》等。

    [11] 参看周南《山房后稿·读唐诗》,吴泳《鹤林集》卷三十六《沈宏甫〈齐瑟录〉序》。

    [12] 《沧浪诗话·诗辨》,参看陈著《本堂集》卷四十七《题天台潘少白续古集》。

    [13] 《南雷文案》三刻《撰杖集·张心友诗序》。

    [14] 《后村大全集》卷九十四《野谷集序》。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十二《方君节诗序》。

    [15] 例如徐玑《送赵灵秀赴筠州幕》:“地以竹为名,因知此地清”;翁卷《题常州独孤桂》:“此桂何时种,相传是独孤”;赵师秀《桃花寺》:“旧有桃花树,人呼寺故名。”

    [16] 参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九引黄升论赵师秀点化成句。

    新凉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徐照

    徐照(?——1211)字道晖,一字灵晖,号山民,永嘉人,有《芳兰轩集》。

    促促词 [1]

    促促复促促,东家欢欲歌,西家悲欲哭。丈夫力耕长忍饥,老妇勤织长无衣。东家铺兵 [2] 不出户,父为节级 [3] 儿抄簿;一年两度请官衣,每月请米一石五;小儿作军送文字 [4] ,一旬一轮怨辛苦。

    * * *

    [1] 唐人李益有《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王建有《促促行》。“促促”是忙碌、困迫之意;参看张籍《促促词》:“促促复促促,家贫夫妇欢不足”;又《南归》:“促促念道路,四支不常宁。”

    [2] “兵”一作“君”。“铺兵”该到远地去传送文书,例如陆游《剑南诗稿》卷三十《闭户》自注:“蜀兵来得张季长归唐安江原书。”可是这首诗里的铺兵是坐在家里的。

    [3] 兵营里的小官,《水浒》里的戴宗就做过这个职位。

    [4] “作军”指“铺兵”,“送文字”指“抄簿”;这个儿子靠父亲的庇护,顶了一名铺兵的额子,而不必出去奔波跋涉,只要抄写了文件去向公家缴回。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