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尚同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若见恶贼天下者,亦以告。若见爱利天下以告者,亦犹爱利天下者也,上得则赏之,众闻则誉之;若见恶贼天下不以告者,亦犹恶贼天下者也,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以遍天下之人,皆欲得其长上之赏誉,避其毁罚,是以见善不善者告之。天子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善人赏而暴人罚,天下必治矣。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2]。

    【注释】

    [1] 选:据上文此处当为“总”。

    [2] 而:据上文此处当为“能”。

    【译文】

    国家已经得到治理,那么治理天下的方法穷尽了吗?还不尽然。天下的国家很多,都认可自己的国家,而非议别人的国家,所以严重的就会发生混乱,轻微的也会有争论。所以又让国君统一全国的道义,向上同一于天子。天子也发布政令对天下的民众说:“如果看到爱天下利天下的人一定要报告上来,如果看到贼害天下的人也一定要报告上来。如果看到爱天下利天下的人来报告,也像爱天下利天下的人一样,上面发现了就会奖赏他,众人听说了就会赞扬他;如果看到贼害天下的人而不报告,也像贼害天下的人一样,上面发现了就会惩罚他,众人听说了就会非议他。”所以全天下的人,都想要得到天子的奖赏和赞誉,避免非议和惩罚。所以看到善事和不善的事都要报告。天子发现善人要奖赏,发现恶人要惩罚,善人得到奖赏,恶人得到惩罚,那么天下一定会得到治理。然而天下得到治理的原因是什么呢?只是用尚同一义的方法去处理政务罢了。

    13.7 天下既已治,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故当尚同之为说也[1],尚用之天子,可以治天下矣;中用之诸侯,可而治其国矣;小用之家君,可而治其家矣。是故大用之治天下不窕[2],小用之治一国一家而不横者[3],若道之谓也。故曰: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意独子墨子有此[4],而先王无此其有邪?则亦然也。圣王皆以尚同为政,故天下治。何以知其然也?于先王之书也。《大誓》之言然[5],曰:“小人见奸巧乃闻,不言也,发罪钧。”此言见淫辟不以告者,其罪亦犹淫辟者也。

    【注释】

    [1] 说:学说,主张。

    [2] 不窕:不满(王念孙说)。窕,《尔雅》:“窕,间也。”即间隙。

    [3] 横:充塞。

    [4] 意:通“抑”,表示选择,或者。

    [5] 《大誓》:即《泰誓》,《尚书》中的一篇。

    【译文】

    天下已经得到治理,天子又统一天下的道义,向上同一于天。所以说尚同的思想学说,上用于天子,可以治理好天下;中用于诸侯,可以治理好国家;下用于家君,可以治理好家庭。所以广泛地运用于治理天下不嫌其小,小范围运用于治理一国一家不会嫌其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治理天下之国就像治理国之一家,指挥天下万民就像指挥一个人。抑或只有墨子有这种主张,而先王没有这种主张吗?先王也是如此。圣王都用尚同去处理政务,所以天下得到治理。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先王之书《泰誓》中这样说道:“小人看到奸佞巧诈的人却不说,与奸佞巧诈的人罪过相当。”这就是说看到淫邪的人而不报告,他的罪恶和淫邪的人相当。

    13.8 故古之圣王治天下也,其所差论以自左右羽翼者皆良[1],外为之人,助之视听者众。故与人谋事,先人得之;与人举事,先人成之;光誉令闻[2],先人发之。唯信身而从事,故利若此。古者有语焉,曰:“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强也。”夫唯能信身而从事,故利若此。是故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千里之外有贤人焉,其乡里之人皆未之均闻见也,圣王得而赏之;千里之内有暴人焉[3],其乡里未之均闻见也,圣王得而罚之。故唯毋以圣王为聪耳明目与?岂能一视而通见千里之外哉!一听而通闻千里之外哉!圣王不往而视也,不就而听也,然而使天下之为寇乱盗贼者,周流天下无所重足者[4],何也?其以尚同为政善也[5]。

    【注释】

    [1] 差论:两字都是选择的意思(王念孙说)。

    [2] 光:通“广”(俞樾说)。令:善,美好。

    [3] 内:据上文当为“外”(陶鸿庆说)。

    [4] 重:重叠,重复。

    [5] 善:当作“故”(蒋礼鸿说)。

    【译文】

    因此古时圣王治理天下,他们选择到身边来辅佐自己的人都是贤良之人,在外围做事的官员,帮他观察和探听的人也很多。所以与人谋划事情,总是先于别人知道;与人办事,总是先于别人成功;荣誉和美名,总是先于别人传扬。只因为他们立身于诚信而后去做事,才能得到这样的利益。古语有话说得好:“一只眼睛看东西,不如两只眼睛看得清楚;一只耳朵听声音,不如两只耳朵听得清晰;一只手拿东西,不如两只手的力气大。”只有立身于诚信而后去做事,才能获得这样的利益。所以古时的圣王治理天下,千里之外有贤能的人,贤人乡里的人还没有全部听到或看到,圣王已经知道并奖赏了他。千里之外有行恶的人,恶人乡里的人还没有全部听到或看到,圣王已经知道并惩罚了他。所以就认为圣王是耳聪目明的吗?哪能一眼就看到千里之外呢?哪能一听就听到千里之外呢?圣王不亲临就能看到,不靠近就能听到。然而却让天下那些做贼寇乱臣盗贼的人,走遍天下也没有立足之地,这是为何?这是因为他用尚同的方法来处理政务的结果啊!

    13.9 是故子墨子曰:凡使民尚同者,爱民不疾[1],民无可使。曰:必疾爱而使之,致信而持之[2],富贵以道其前[3],明罚以率其后[4]。为政若此,唯欲毋与我同,将不可得也。

    【注释】

    [1] 疾:快,急速。

    [2] 致:传达,表达。持:掌握,控制。

    [3] 道:同“导”,引导。

    [4] 率:读为“律”,规范,督促。

    【译文】

    因此墨子说:凡是想要百姓同一于上面,爱民之心如果不急迫,百姓就无法驱使。又说道:一定要迫切地去爱民才能驱使他们,表达自己的诚心才能拥有他们,用富贵在前面引导,用严明的惩罚在后面督促。如此处理政务,想要人民不和我同一,也是不可能的。

    13.10 是以子墨子曰: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将欲为仁义[1],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尚同之说而不可不察,尚同为政之本而治要也。

    【注释】

    [1] 情:同“诚”(王念孙说)。

    【译文】

    所以墨子说:如今天下的王公大人和士人君子,心中的确想要奉行仁义,追求做高尚的贤士,对上希望符合圣王之道,对下希望符合国家百姓的利益,所以对尚同的主张不能不明察,尚同是为政的根本和治国的要领。

    【评析】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真正的乱世,“礼崩乐坏”已不足以形容当时的天下乱象。在这样一个天下混乱、统一无方、和平渺茫的艰难时世里,但凡有识之士,皆以平天下之乱、救百姓之困、一天下之舆图为己任。墨子作为急天下公义之所急的“才士”,自不会无动于衷。其所提出的“尚同”思想,从“同一天下之义”的角度出发(即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渐次达到统一天下人心和版图的目的。从墨子的论述来看,这个标准至少包含了思想动机、道德评价、行政赏罚等几个理论层面的要求。墨子的“尚同”理论与孔子的“正名”思想一样,看似大而无当,实则删繁就简,直指问题的根本,不但可以摆脱“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千人千义”的不可控局面,还能收到凝聚人心、吸引贤才、富国强兵、统一天下的实际效果。

    在墨子的“尚同”理论中,重点设计是必须依靠“正长”的力量,从天子、三公、诸侯至乡长家君的一整套行政系统建立起来之后,才能达到儒家所谓“垂拱而治”的理想治理状态,墨子称之为:“圣王不往而视也,不就而听也,然而使天下之为寇乱盗贼者,周流天下无所重足者。”只是在这一套理论设计中,墨子强调了“尚贤”的重要性,完全摆脱了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家天下统治模式,对儒家思想而言,这种理论设计是颠覆性的,因而遭到了儒家学者的严厉批评,孟子甚至骂墨子是“无君无父”的“禽兽”。

    就客观效果而言,墨子“尚同”理论体系与儒家“家天下”的模式也有相似之处,即他们的设计对上位者的确更为有利。在墨子的理论体系中,正长与百姓都要依据同一个标准各自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上位者发布政令、赏善罚恶,下位者提供信息和合理化建议,同时引导舆论,掌控民情,以达到上下通情的良好效果。墨子以为,这样的治理模式足以令天子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公正的赏罚,却没有预料到,天子集权之后整个体系的标准会向统治者一方严重倾斜,天长日久,必然会出现集权甚至独裁的流弊,纵有天鬼的制约,终究因虚幻而缺乏约束力。后代学者多批评墨子“尚同”学说独裁专制,其目的是在为统治者“画治安策”(郭沫若《墨子的思想》),这实在有失公允。

    墨子提出“尚同”主张的初衷以及他后来的社会实践都说明,墨子不能接受这样的指责。这是因为:首先,“尚同”的目的在于“治乱”,为混乱而毫无希望的社会开出济世良方,动机和出发点无可挑剔;其次,墨子在自己的学派内部积极实践自己的理论主张,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以自苦为极”,用实际行动捍卫了自己的思想学说;再次,墨子的“尚贤”学说在某种程度上说,与“尚同”思想是相辅相成是,如果得到严格执行,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弊病。当然,墨子的“尚同”之法并非完美无瑕,仍然残留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譬如作为“尚同”理论前提的“尚贤”思想和作为重要保障的“天鬼”思想,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都存在着巨大的理论隐患;而“尚同”的“同”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要求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要遵循,但这个作为唯一标准的“同”是什么?该由谁制定?能不能得到全天下人的认可?如果找不到这样一个举世公认的“同”的标准,墨子辛辛苦苦的理论设计岂不是要付诸东流了吗?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