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兼爱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中去,士大夫们不把这种原则付诸行动罢了。

    15.5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不可行之物也[1],譬若挈太山越河济也[2]。”子墨子言:是非其譬也。夫挈太山而越河济,可谓毕劫有力矣[3],自古及今未有能行之者也。况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古者圣王行之。何以知其然?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4],以泄渠、孙、皇之水[5];北为防原、泒[6],注后之邸[7]、嘑池之窦[8],洒为底柱[9],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10];东方漏之陆[11],防孟诸之泽[12],洒为九浍[13],以楗东土之水[14],以利冀州之民[15]。南为江、汉、淮、汝[16],东流之,注五湖之处[17],以利荆、楚、於越[18]与南夷之民。此言禹之事,吾今行兼矣。昔者文王之治西土[19],若日若月,乍光于四方[20],于西土,不为大国侮小国,不为众庶侮鳏寡,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21]。天屑临文王慈[22],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23],有所杂于生人之间[24];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此文王之事,则吾今行兼矣。昔者武王将事泰山[25],隧传曰[26]:“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事[27],大事既获,仁人尚作[28],以祗商夏[29]、蛮夷丑貉[30]。虽有周亲[31],不若仁人。万方有罪,维予一人。’此言武王之事,吾今行兼矣。

    【注释】

    [1] 物:事。

    [2] 挈:举。太山:即泰山。河:黄河。济:济水。

    [3] 毕:疾,迅速。劫:疑为“劼”之误(孙诒让说),形容有力的样子。

    [4] 西河:在山西、陕西交界处那一段黄河的古称。渔窦:古水名,疑即龙门。

    [5] 渠、孙、皇:皆古水名。

    [6] 原、泒:皆古水名。

    [7] 后之邸:古地名。

    [8] 嘑池:即滹沱。窦:通“渎”,大河。

    [9] 洒:分流。底柱:即砥柱山。

    [10] 燕、代:皆为古代北方国名。胡、貉:皆为古代北方部族名。

    [11] 方:当为“为”(孙诒让说)之误。漏:疏导。之陆:疑当作“大陆”(孙诒让说)。

    [12] 孟诸之泽:古湖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

    [13] 九浍:九条河流。

    [14] 楗:同“键”,门限。这里指限制。

    [15] 冀州:上古九州之一,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地区。

    [16] 江:长江。汉:汉水。淮:淮河。汝:汝水。

    [17] 五湖:指太湖,有时也包括太湖附近的湖泊。

    [18] 荆楚:即楚国。於越:即吴越。

    [19] 西土:指今天陕西岐山一带,周民族原定居于此。

    [20] 乍:古通“作”。

    [21] 穑人:农夫。黍稷:泛指粮食。狗彘:泛指家畜。

    [22] 屑:顾。临:察视。

    [23] 连独:穷苦茕独之意(孙诒让说)。连,疑当读为“矜”,穷苦。

    [24] 杂:读为“集”(孙诒让说),取得成就。

    [25] 将事泰山:指武王既定天下之后,准备到泰山进行祭祀。

    [26] 隧:当为“遂”,于是。传:祝辞。

    [27] 曾孙:天子或诸侯祭祀时的谦称。有事:指行此祭祀。

    [28] 尚:辅佐。作:起。

    [29] 祗:读为“振”,拯救(孙诒让说)。商夏:即华夏。

    [30] 蛮夷丑貉:泛指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

    [31] 周亲:至亲。

    【译文】

    然而,如今天下的士君子都说:“是的,像那样兼相爱当然很好。虽然很好,但却是无法实现的事,就好像要举起泰山、跨过黄河济水一样。”墨子说:这比方不恰当。举起泰山、越过黄河济水,可以说是迅捷有力了,但从古到今,还没有能做到这样的人。兼相爱,交相利就与此不同了,古时候圣王早就实现过了。怎么知道的呢?古时候大禹治理天下洪水,在西边修筑了西河、渔窦,用来排泄渠、孙、皇的洪水。在北边修筑了原、泒的堤岸,使洪水流入之后再流进邸湖和滹沱河;让黄河在砥柱山分流,开凿龙门山,以便利燕、代、胡、貉的人民。东边疏导大陆上的积水,修筑孟诸泽的堤岸,同时把水分为九条河道,以阻止它泛滥,以便利冀州人民。南边疏通长江、汉水、淮河、汝水,使它们东流入海,注入太湖等各处湖泊,以便利荆楚、吴越和南夷的人民。这说的是夏禹的事,我们今天应该践行这种“兼爱”了。从前,文王治理西土,就像日月一般,光耀四方,泽被西土。不会因为是大国就欺侮小国,不会因为人口众多就欺侮鳏寡孤独,不会因为有势力强大就抢夺农人的粮食和家畜。上天眷顾文王的慈爱之心,所以年老无子的人,能够得到供养而终其天年;茕独无兄弟的人,能够在常人之中正常营生;从小失去父母的人,能够有所依傍而长大成人。这是文王那时的事,我们今天应该践行这种“兼爱”了。从前,武王行祭于泰山,于是在祝辞里说:“泰山有灵,我行此祭祀,伐纣之事已获成功,有仁人在身边辅佐,可以振兴华夏,泽被边疆荒野。即使有至亲,也不及我有仁人。四方百姓若有罪过,全都由我一人承当。”这说的是武王时的事,我们今天应该践行这种“兼爱”了。

    15.6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1],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注释】

    [1] 忠:通“中”(孙诒让说),内心。

    【译文】

    因此墨子说道:如今天下的君子,如果心中实在希望天下富强而憎恶贫困,希望天下大治而憎恶混乱,那么大家应当兼相爱,交相利。这是圣王的法则,是天下得以大治的正道,不可不努力践行啊!

    【评析】

    墨子之文大抵为“墨者演墨子的学说而作”(胡适语),本篇的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整篇文章的命题立意颇似子思之作《中庸》,主旨是为孔子的中庸思想张目,只是形式上更具特色。《兼爱》的中篇是以问难的方式逐层推进的,逻辑线索清晰,论证如抽丝剥茧而又能环环相扣,直至最后图穷匕见、水落石出。作者在文中充当的是问难者的角色,往往是就问题的关键之处发问,然后引墨子的言论正面阐发,一问一答之间,墨子的“兼爱”思想逐渐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开篇引墨子之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神情口吻,莫不毕肖墨子,正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韩愈《答李翊书》)。作者紧接着发问:“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接着引出墨子对当今天下乱象的理论总结,天下之害皆起于“不相爱”。这是本文的第一个理论层次,也就是提出问题的阶段。第二个理论层次属于解决问题的阶段,作者问道:既然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该如何解决问题呢?墨子的回答是用“兼相爱、交相利”的办法去克服之。然而,这仅仅是理论层面的东西,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才是问题的真正关键。所以作者进一步追问:兼爱理论自然是好的,但却有迂阔的嫌疑。正如子路批评孔子的“正名”理论一样(《论语·子路》),再好的理论,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沦为一纸空谈。显然,问难双方也都意识到,接下来的回答才是“兼爱”思想得以确立的关键,故而墨子长篇大论,力证“兼爱”之可行。墨子的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个是总结“兼爱”不行的原因,主要在于“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上不行则下不效;另一方面,墨子举大禹、文王、武王的例子,意图证明“兼爱”思想不但切实可行,而且行之有效,并反复表明自己以实际行动推行“兼爱”思想的决心。

    抛开思想上的门户之见,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墨子是真诚的。他不但真诚地相信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也真诚地用全部生命去践行自己的理论主张。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墨子的善良显得如此迂腐而脆弱。我们也不得不钦佩,墨子是真正的勇者。哪怕面对再多人的质疑和嘲讽,墨子依然执拗地认为:“兼爱”不是不能实现,而在于人们肯不肯努力去做。我们也不得不感佩,墨子对理想的执着和行动的果决非常像一名真正的清教徒,可以为理想、为信念百折不挠,九死而不悔。“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墨子是个痴人,是个勇于为公平、正义而献身的痴人。也正因为他的痴,才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墨子那样地活着,未来一定会无限美好。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