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大人造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孔子之不遇于春秋之君,亦命也。而周流天下,明道以淑斯人,不谓命也①。若天民②则听命矣。故曰:“大人造命”。

    今译

    孔子在春秋时代没有遇到可以行王道的君主,这也是命运使然。然而孔子周游列国,阐明道义,教化弟子,却并非是由命运决定的。而上天所生的一般民众,他们只是听天由命而已。所以说:“大人造命。”

    简注

    ①《孟子·尽心》:“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②《孟子·万章》:“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又,《孟子·尽心》:“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实践要点

    1. 这一段,区分“大人”与“天民”。孟子说:“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这里说的即是“天民”。天民生活有保障,接下来才能有恒心。所以对于一般民众,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对于士人来说,“无恒产而有恒心,惟士为能”。士人的志向是超越物质条件的,不论时运如何,士人都是坚守道义的。孔子所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即便是造次颠沛,君子都一定是坚守仁义的。因而士人可以超越命运。

    2. 《尚书》有言:“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上天降下民众,在民众之中,兴起君上,兴起师长。君和师协助上帝,恩宠四方。下民,也就是天民。而君、师则是大人。一方面,大人也属于下民,只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另一方面,上天仁爱万物,成就万物,也通过君、师来进行。所以君、师,或者说大人,实际上是参与到上天的造化中的,所谓“参赞化育”,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3. 在修身的时候,我们或许觉得身边的人都没有修身的心,常常任情任性,讲功利而不谈道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修身似乎很难。我们的“命”不好,修身环境不好。这时,我们可以想想心斋先生所说的“大人造命”。如果身边没有共同修行的人,我们就主动发展修行者,主动去创造一个好的修身环境。比如做公务员,我们便要十分关注新招的公务员,如果他们目光中还有一点纯澈,有要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的心,那我就主动帮助他,鼓励他,使他那颗真心能保存下去。这样的人,一年有两个,那三五年后,我便能形成一个修身的小圈子了。在这个小圈子中,大家相互切磋,共勉于仁。这便是造命了。造命即是在当下可能不是那么好的时命中,用我们的言行开出一条通往道德仁义的道路。譬如一棵生病的大树。给这棵大树治病,这是晚清民国的“改良派”。要把这棵树砍了,重新种一棵健康的,这是晚清民国的“革命派”。而造命,则如一株藤,它绕着这棵树,顺着树势生长,经过数年,不知不觉地代替这棵病树。

    二、舜于瞽叟,命也。舜尽性,而“瞽叟厎豫”①,是故“君子不谓命也”②。陶渊明言:“天命苟如此,且尽(原诗作“进”字)杯中物。”③便不济。

    今译

    舜有瞽叟这样糟糕的父亲,这是命。舜充分依照本性行事,最终“父亲瞽叟被感化”,所以“君子不讲命,只是去尽性而已”。陶渊明说:“天命倘若真是这样,那也没有办法,还是喝酒吧。”这种态度就不行。

    简注

    ①《孟子·离娄》:“舜尽事亲之道,而瞽叟厎(dǐ)豫。”

    ②《孟子·尽心》:“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③陶渊明《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粟。天命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实践要点

    1. 明儒罗念庵说:“心斋论‘仁之于父子’,曰:‘瞽瞍未化,舜是一样命,瞽瞍既化,舜是一样命。可见性能易命。’”心斋先生谈论《孟子》“仁之于父子”一章时说,瞽叟没有被感化,舜是一样的命,瞽叟被感化了,舜也还是一样的命。可以看出,人如果依照本性而为,就可以转化命运。

    不论瞽叟是否被感化,舜都是依照自己的本性、依照良知来做事情,舜的人生丝毫不会因为瞽叟的转化与否而打一点点折扣。侍奉父亲,如果能做到舜那样,那便绝对算得上圣贤了,其人生也绝对是光辉的。瞽叟是否被感化,这个是时命,或者说命运、时运。而舜的一生,其分量如何,其盖棺定论如何,这个则是舜自己可以把握的。

    2. 人如果凭空多出一千万的财富是否可以彻底改变人生呢?我想是不足以彻底改变人生的,因为他还是以其原本的气质、原本的格局、原本的心态去使用这一千万。人生有诸多的侥幸和横祸。这些侥幸和横祸都不会真正改变其生命的品质。

    外在机缘的变化无法真正改变一个人。一个人要真正变化,只能靠这个人内在的变化。即便外在机缘影响到一个人,那也是由于外在机缘触发了他内在生命的转变。

    如何改变内在生命呢?如何变化气质呢?那就须通过尽性的功夫。比如,人的本性是爱父母的。那么我原先不够爱父母的地方,我现在就努力去爱父母,这就是尽我们的本分,也就是尽性。不断地做尽性的功夫,不断地把自己内在的本性发挥出来,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会随之改变。这就是“性能易命”。

    三、人之天分有不同,论学则不必论天分。

    今译

    人的天分各有不同,而谈论学习就不必去谈论天分了。

    实践要点

    1. 人的天分不同,这里的天分,指的是对人生的领悟力。有的人,天生心思澄明,不容易被私欲蒙蔽良知。这类人很早就把握住了人生的方向,人生顺畅,容易获得极大的幸福和人生成就。这属于“生而知之”者,又叫做“生知安行”者。因这类人天生就容易把握天道,所以能够自然而然就安身立命于天道上。有的人悟性差一点,但是通过学习,还是很容易明白依着道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