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墨谱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之叙事

    《续汉书》云(1):中宫令主御墨(2)。

    【注释】

    (1)《续汉书》:即《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共纪十卷,列传八十卷,而无志,后人配以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形成今本。

    (2)中宫令:古官名,为内廷官,由宦官出任。有谒者令、私府令、永巷令、中宫署令。

    【译文】

    《后汉书》称:中宫令掌管皇帝所用墨。

    【点评】

    按照东汉官制,中宫诸令为大长秋下属。“大长秋”一职宦官、士人均可出任,而中宫诸令则都是宦官,负责宫内事务。此处引文殊不明朗,据《后汉书·百官志》,有中宫私府令一职,品秩为六百石,负责“中藏币帛诸物”,可以说是宫廷内的后勤部长。掌管皇帝用墨的中宫令,可能就是此职。

    《汉书》云:尚书令、仆、丞、郎(1),月赐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2)。

    【注释】

    (1)令、仆、丞、郎:分别指尚书令、仆射、丞相、郎官。

    (2)隃(yú)麋:古县名,西汉置,因附近有隃麋泽而得名,在今陕西千阳东。

    汉砚及墨丸

    【译文】

    《汉书》称:尚书令、仆射、丞相、郎官,每月赐给隃麋大墨一枚、小墨一枚。

    【点评】

    隃麋因毗邻秦岭,有大量的松树,是汉代著名的墨产地。此处出产的墨品质优良,以至于隃麋后来甚至成为墨的代称。如清人姚士陛《断砚歌为姜西溟先辈赋砚为家梁汾舍人击碎》:“隃糜发采宣毫爽,酒半传观各夸赏。”就是以隃麋代指墨。

    《东宫故事》:皇太子初拜,给香墨四丸。

    【译文】

    《东宫故事》称:册立皇太子时,赐给香墨四丸。

    【点评】

    古文中用以称墨的量词很多,有丸、螺、挺、块、锭等,而这些量词则与历史上墨的形制演变息息相关。秦汉时期的墨往往呈小块团状,系手工捏制而成,因此称之为“丸”。这种墨不像后世的墨,可以直接持墨研磨,在使用时,要用研石将墨块压碎,再用研石磨墨。

    《释名》曰:墨者,晦也,言似物晦墨也。

    【译文】

    《释名》称:墨就是晦,指如同物体昏暗不明一般。

    【点评】

    一般说起墨,往往第一反应是漆黑的墨锭或墨汁,但实际上彩色颜料也称之为墨。所以不可简单地将墨与黑色挂钩。

    陆士龙《与兄书》曰:“一日上三台(1),得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然不知兄颇见之否?今送二螺。”

    【注释】

    (1)三台:指曹操所建的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

    【译文】

    陆云《与兄书》称:“一日我游览三台,发现了曹操所藏石墨数十万斤,却不知兄长您见过没有?现在送去二螺。”

    【点评】

    “螺”是墨的专用量词,有时也是墨的代称。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诗人金农《汾州于郎中灏远贶麋戏报》:“古香清不醭,一挺复一螺。”其诗题以麋代称墨,诗句则以螺为论墨的量词。

    古有九子之墨,祝婚者多子,善祷之像也。词曰:“九子之墨,藏于松烟。本性长生,子孙无边。”

    【译文】

    古代有九子墨,用来祝贺结婚者多子,是祈福的象征。有词称:“九子之墨本来藏于松烟之中。长寿是其本性,更可子孙无边。”

    清代詹成圭制竹燕图诗集锦墨

    【点评】

    九子墨的具体形制现已不可考,推测可能是多块一组的形式,文中提及的祝词,很可能是以压模的方式印制于墨体侧面。作为文房清玩之一,除了实用性的墨之外,还有很多极具观赏性、艺术性的集锦墨。集锦墨将制墨、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结合在一起,在墨体上镂刻图案、书法;墨的形状也不拘于普通的柱体,而有圆形、椭圆、扇面、鼎形、圭形、爵形、牌形、壶形、荷叶等各种形状。

    顾微《广州记》曰(1):怀化郡掘堑(2),得石墨甚多,精好可写书。今山中多出朱石,亦可以入朱砚中使。

    【注释】

    (1)顾微《广州记》:顾微字微之,吴国吴(今江苏苏州)人,顾荣之弟,东晋大臣。《广州记》为方志书,原本已佚,卷数不详,有清人辑本。

    (2)怀化郡:古郡名,在今湖南怀化一带。

    【译文】

    顾微《广州记》称:怀化郡人挖掘壕沟,挖出了很多石墨,质地精良,可用来书写。现在山中多出产朱石,也可在朱砚中使用。

    【点评】

    今湖南怀化拥有大量的石煤矿藏,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统计,当地的石煤预计储量达83.06亿吨,居湖南省之首。《广州记》中的“石墨”,很可能就是石煤。

    戴延之《西征记》曰(1):石墨山,北五十里,山多墨可书,故号焉。盛宏之《荆州记》曰(2):筑阳县亦出。

    【注释】

    (1)戴延之《西征记》:戴延之名戴祚,“延之”乃其字,东晋末年人,曾随刘裕北伐后秦。《西征记》,应即此次征讨沿途所见所闻,原书二卷,已佚,有清人辑本。

    (2)盛宏之《荆州记》:盛宏之生平不详,为刘宋时人,曾任临川王侍郎。《荆州记》,杂记当地灵怪、人物、物产,原书已佚,有清人辑本。

    【译文】

    戴延之《西征记》称:石墨山北面五十里处,山上有很多可用于书写的石墨,因此得名。盛宏之《荆州记》称:筑阳县也出产石墨。

    【点评】

    墨可分为天然墨与人工墨,而石墨属于天然墨中的矿物墨,当然古籍中所说的“石墨”并不能与今天化学意义上的碳元素结晶体的石墨完全等同。我国古代将矿物墨用于书写的历史相当悠久,1972——197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对距今五千多年前的西安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中,发现石砚及黑色颜料,据科学测定,这些黑色颜料的成分是三氧化二铁、氧化锰等,可以说是最早的矿物墨实例了。不过,矿物墨虽有天然形成等优点,但并不适宜书写,因此随着人工墨技术的发展和产量的增长,在东汉之后逐渐被淘汰。

    《墨薮》云:凡书,先取墨,必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之上强如石者妙(1)。

    【注释】

    (1)代郡:古郡名,秦代设,治所在今河北蔚县。

    【译文】

    《墨薮》称:要写字,先要选取墨,一定要庐山的松烟、代郡鹿角胶所制成的十年以上、硬得像石头一样的墨才好。

    【点评】

    历代知名的墨产地各有不同,庐山主要是在两晋时期。宋人晁说之《墨经》称,“晋贵九江、庐山之松”,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也说“墨取庐山松烟”。胶质也是制墨必不可少的原料,它起到凝结墨体、防褪色等效用,我国传统制墨的胶质来源是从各种动物身上提取的,其中公认鹿胶最佳。晁说之《墨经》称:“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莫先于鹿胶。”

    《周书》有涅墨之刑(1)。《庄子》云:“舐笔和墨。”晋公墨衰(2),邑宰墨绶(3),是知墨其来久矣。

    【注释】

    (1)《周书》:即《逸周书》。旧传是孔子删定《尚书》时所余篇章,不可信,约成书于战国,记载周代史事,原七十篇,今存六十篇。涅墨:古代刑罚之一,指在人身上刺字或图案,再涂上墨,也称“墨刑”。

    (2)墨衰:“墨衰绖”的省称,指黑色丧服,也称“墨绖”。

    (3)邑宰:指县令。墨绶:指缠在印玺上的黑色丝带。

    【译文】

    《逸周书》记载有涅墨的刑罚。《庄子》称:“舌头舔着笔,调墨。”晋国的国君身着墨衰这种丧服,地方官使用墨绶,由此可知墨的历史相当悠久。

    【点评】

    上文“晋公墨衰”一事,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时晋文公死而未葬,其子晋襄公率兵与秦作战,身着“墨衰”的丧服。墨绶则出自《汉书·百官公卿表》,称县官按该县户籍的多少设不同品级,万户以上的称为县令,俸禄为一千石至六百石,万户以下的称为县长,俸禄为五百石至三百石,凡是俸禄在六百石以上的,都使用铜印黑绶。历代以来,汉代官印的出土量不少,但绶带是丝质的,所以都腐烂无存,形制究竟如何,无法考明。后代诗文中则以“墨绶”为县令的代称,如唐人岑参《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县花迎墨绶,关柳拂铜章。”宋人司马光《送上洛王推官经臣》:“墨绶百里宰,红蕖幕府僚。”

    梦蝶图

    王充《论衡》云:以涂傅泥(1),以墨点缯,孰有知之?清受尘,白取垢,青蝇之污,常在绢素。

    【注释】

    (1)涂:泥。傅:涂抹。

    【译文】

    王充《论衡》称:泥上抹泥,与用墨点缯,哪一样更容易让人所知呢?清洁的东西易招受灰尘,洁白的器物易染上污垢,绢素往往被苍蝇弄脏。

    淳化轩摹古墨

    【点评】

    此条出自《论衡·累害》。该篇论述的是人招致灾祸的原因,认为才高遭忌、无端遭祸是人世常态,行文中颇显愤懑不平。

    许氏《说文》云:墨者,墨也,字从黑、土。墨者煤烟所成,土之类也。

    【译文】

    许慎《说文解字》称:墨就是黑色,字从黑、土。墨是用煤烟制成的,属于土类。

    【点评】

    古代制墨时所说的“煤烟”,并非煤炭,而是指松木经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烟气冷却后凝集的黑色粉末。这是墨的主料,因其呈粉末状,所以许慎说它是“土之类”。

    古人灼龟,先以墨画龟,然后灼之,兆顺食墨乃吉(1)。《尚书·洛诰》云(2):“惟洛食。”汉文大横入兆(3),即其事也。

    【注释】

    (1)兆:指古人占卜时烧灼甲骨所得的裂纹,用以判断吉凶。

    (2)《尚书·洛诰》:《尚书》中的一篇,为周公营造洛邑后,告诫成王之语。

    (3)汉文:指汉文帝,名刘恒,西汉第三帝,在位23年(前180——前157)。大横:龟占的纹理的一种。

    【译文】

    古人烧灼龟壳占卜,先将墨涂抹在龟壳上,然后烧灼它,裂纹顺畅受墨就是吉兆。《尚书·洛诰》称:“只有洛地占卜时受墨。”汉文帝因占卜得大横之兆而入嗣皇位,指的就是龟占受墨。

    【点评】

    龟占是我国古代判断吉凶的重要方式,方法是烧灼龟甲,通过裂纹的形势、走向,以视吉凶;其中粗大的正缝就称之为“墨”。清代经学家孙希旦《礼记集解》称:“凡卜以火灼龟,视其裂纹,以占吉凶。其巨纹谓之墨,其细纹旁出者谓之坼。谓墨者,卜以墨画龟腹而灼之,其从墨而裂者吉,不从墨而裂者凶。”

    至于文中“汉文大横入兆”一事,发生于汉文帝入继大统之际。汉高祖刘邦死后,继位的惠帝生性懦弱,实权落入母亲吕后手中。吕后大封亲族,诛杀刘氏子孙,汉朝江山有易主的危险。吕后死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诛灭诸吕,准备迎立新的皇帝。当时,刘邦的八个儿子中只有代王与淮南王在世。代王刘恒年长,且声誉良好,因此陈平等人派人迎立。刘恒询问身边臣子,大家都认为长安刚刚经历了武装政变,局势不稳,此事不可相信,唯有中尉宋昌力主进京。刘恒为人谨慎,虽然听了宋昌的分析,有些心动,但仍不肯轻易动身,最后借助于龟占,“卦兆得大横”,所得卜辞为“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所谓天王就是天子,这是莫大的吉兆。刘恒这才相信,派人与周勃联系,最终登上了帝位,开创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西汉漆盒石砚

    北齐朝会仪:诸郡守劳讫,遣陈土宜(1),字有谬误及书迹滥劣者,必令饮墨水一升。见《开宝通礼》(2)。

    【注释】

    (1)土宜:当地情形。

    (2)《开宝通礼》:北宋刘温叟等于开宝年间奉敕修撰,共二百卷,为宋代官定礼仪制度。

    【译文】

    北齐的朝会制度是:慰问各郡太守后,命他们禀报地方上的情况,文字有错误以及字迹潦草难看的,必定被命令喝墨水一升。此事见《开宝通礼》。

    【点评】

    墨水是书写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也成为了知识文化的代名词。我们说某人没有文化,有“胸无点墨”这一成语;说某人有些文化,则说他肚子里“有墨水”;说某人曾出国留学,则说他“喝过几年洋墨水”。所有这些说法,似乎都可以北齐的这一有趣制度为滥觞。

    郦元注《水经》云(1):邺都铜雀台北曰冰井台,高八丈,有屋一百四十间。上有冰室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焉,石墨可书。又见陆云《与兄书》云。

    【注释】

    (1)郦元注《水经》:指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水经》旧题东汉桑钦著,郦道元博采文献,加以注释,是重要的地理学著作,同时也富有文学色彩,共四十卷。

    【译文】

    郦道元为《水经》作注时称:邺城铜雀台以北有冰井台,高八丈,有房屋一百四十间。其上有几眼冰窖,窖深十五丈,里面储藏着冰和石墨,石墨可用来书写。此事又见陆云《与兄书》。

    【点评】

    铜雀台是曹操营造的“三台”之一,修建于曹操击败袁绍势力之后。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当时大批文人围绕于曹操、曹丕、曹植父子身边,从事赋诗、唱和、品评等文学活动,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邺下文人集团”。铜雀台当然是他们活动的舞台之一,台中所储藏的大量石墨是否就是供其文学创作使用的呢?

    《括地志》云(1):东都寿安县洛水之侧有石墨山(2),山石尽黑,可以书疏,故以石墨名山。

    【注释】

    (1)《括地志》:唐李泰等撰。该书是一部全国地理总志,以唐贞观年间的行政区划为准,分述各地沿革、山川、古迹、城池等,原书五百五十五卷(正文五百五十卷、序略五卷),已佚,有清人辑本。

    (2)东都寿安县:隋唐时以洛阳为东都,寿安县为隋代所设,毗邻洛阳,即今河南宜阳。洛水:古水名,即今河南洛河。

    【译文】

    《括地志》称:东都寿安县洛水岸边有石墨山,山上的石头都是黑色的,可以用来书写奏疏,因此以石墨作为山名。

    【点评】

    前已述及,古人所说的“石墨”不可以简单视为现代化学意义上的碳结晶体。不过寿安县的后身————今河南宜阳的确有石墨矿,根据该县国土资源局所公布的材料,当地石墨已探明储量为9.18万吨。

    明代堂乐女墨

    《新安郡记》云(1):黟县南一十六里有石岭,上有石墨,土人多采以书。有石墨井,是昔人采墨之所。今悬水所淙激,其井转益深矣。

    【注释】

    (1)《新安郡记》:此书情况不详,《水经注》曾引用。

    【译文】

    《新安郡记》称:黟县以南十六里处有石岭,山上有石墨,当地人多采石回来写字。山上有石墨井,乃是前人采墨的场所。现在在瀑布的冲击下,井变得越来越深了。

    【点评】

    石墨岭位于黟县郊外桃源洞(毗邻黄山,现已开辟为旅游景区)北侧,在历史上相当有名气。据宋人祝穆《方舆胜览》,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附近的浔阳台垂钓,并赋诗称“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但经现代科学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当地并无石墨矿藏,所谓的黟县石墨,实际是石煤。

    随缘主人著书墨

    《陈留耆旧传》云(1):王邯刚猛(2),能解槃牙(3),破节目(4)。考验楚王英谋反(5),连及千余人。事竟,引入诘问,无谬。一见,赐御笔墨。再见,赐佩带。三见,除司徒西曹属(6)。

    【注释】

    (1)《陈留耆旧传》:共两部,一为汉圈称撰,二卷;一为魏苏林撰,一卷。苏书系对圈著的增补,两者均为记载陈留地方人物事迹的传记书。

    (2)王邯:生平未详,东汉人。

    (3)槃(pán)牙:繁复错杂的局面。

    (4)节目:关键。

    (5)考验:审讯查实。楚王英:指光武帝第六子刘英,封楚王,永平十三年(70)遭人检举擅置官职,意欲不轨,王位被废黜,翌年自杀。

    (6)司徒西曹属:汉制,丞相及三公开府,下设办事机构,分东西两曹,西曹主内,东曹主外。西曹属是西曹官职。

    【译文】

    《陈留耆旧传》称:王邯刚毅勇猛,且能看透事情的关键,破解复杂繁复的局面。他审讯楚王刘英谋反案,牵连涉及者达一千多人。审讯结束后,皇帝召见询问,他一一回答,没有丝毫差错。第一次召见,赐给他御用笔墨。第二次召见,赏赐他佩带。第三次召开,任命他为司徒西曹属。

    【点评】

    丞相府、三公府曹掾虽然官位不高,但提拔速度很快,是仕途捷径,因而很受汉代士人的重视和羡慕。王邯性格既刚毅果决,又细致入微,断狱清明,得到提拔是理所应当的。

    王充《论衡》云:河出图,洛出书,此皆自然也。天安得笔墨图画乎?

    【译文】

    王充《论衡》称:河出图,洛出书,这些都是自然形成的。上天哪里有笔墨来图画呢?

    【点评】

    河图是儒家对于《周易》八卦图形来源的传说。《尚书》伪孔安国传称,伏羲氏为王时,有“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洛书则是儒家对于《尚书·洪范》中九畴(与五行学说直接相关)的传说,据说是大禹治水时,洛水中有一只神龟出现,龟背上刻有文字,这便是洛书。王充的《论衡》以“疾虚妄”为创作宗旨,大力驳斥当时将儒学神秘化、孔子神人化的不经之论,河图洛书的故事故弄玄虚,当然也不免遭到王充的质疑。

    方氏墨谱

    明方于鲁撰,方氏以善于制墨著名,此书为方氏自制墨样的汇刻,明万历年间出版,不仅是珍贵的墨史材料,同时也是古代版画书籍刻印的名作。

    武陵春图

    二之造

    韦仲将《墨法》曰即韦诞也(1):今之墨法,以好醇松烟干捣,以细绢簁于缸中(2),簁去草芥。此物至轻,不宜露簁,虑飞散也。烟一斤已上,好胶五两,浸梣皮汁中(3)。梣皮即江南石檀木皮也。其皮入水绿色,又解胶,并益墨色。可下去黄鸡子白五枚,亦以真珠一两、麝香一两,皆别治细簁。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杵,多益善。不得过二月、九月,温时臭败,寒则难干。每挺重不过二两。故萧子良《答王僧虔书》云:“仲将之墨,一点如漆。”

    【注释】

    (1)《墨法》:即《合墨法》,魏韦诞撰,今抄存于贾思勰《齐民要术》。

    (2)簁(shāi):筛取。

    (3)梣(cén)皮:梣树是木犀科落叶乔木,树皮又称“秦皮”,可入药,有清热的功效。

    【译文】

    韦仲将在《墨法》中说即韦诞:现在制墨的方法是将纯正优良的松烟干捣完毕,用细绢在缸中筛,筛去草芥。松烟非常轻,所以不宜露天筛,以防飞散。松烟一斤以上,加上好胶五两,一起浸泡在梣皮汁中。梣皮就是江南石檀树的树皮。这种树皮入水呈绿色,又能溶解胶质,并且增强墨色。还可以放入五枚鸡蛋的蛋白,同时加入珍珠一两、麝香一两,这些都要分开研磨并细筛。然后和在一起倒入铁臼中,宁可干硬也不要水分过多。然后用杵捣三万下,更多则更好。不要过二月、九月,因为天气温热墨就会变质发臭,天冷则难干。每挺墨重不过二两。所以萧子良《答王僧虔书》称:“仲将之墨,一点如漆。”

    【点评】

    如前述,韦诞是制笔墨的良手,曾著有《笔方》,论述制笔要诀,此《墨法》也系韦诞所撰,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论述制墨工艺要领的文献。中国传统制墨可分为松烟墨与油烟墨,前者产生较早,后者时代晚。韦诞论述的是松烟墨的制作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松木在密闭条件下进行不充分燃烧,取烟中所含碳素,再加入胶质,使其凝结成形。韦诞特别强调要用“好胶”,这是因为胶的好坏与使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墨的质量高下。宋人晁说之《墨经》称:“凡墨,胶为大。有上等煤,而胶不如法,墨亦不佳。如得胶法,虽次煤,能成善墨。”因韦诞之墨质量极高,后代制墨者甚至奉其为制墨始祖。

    冀公《墨法》(1):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作挺(2),火烟上薰之,一月可使。入紫草末色紫,入秦皮末色碧(3),其色俱可爱。

    【注释】

    (1)冀公《墨法》:冀公,姓氏生平不详,为南朝人,制墨名家。《墨法》是其制墨要诀。

    (2)溲(sǒu):调拌。

    (3)秦皮:即梣皮。

    《开工开物》中造墨图:取流松液

    【译文】

    冀公《墨法》称:松烟二两,加入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用胶水调和为挺,放置在火烟上熏一个月,就可使用了。加入紫草末,则墨色发紫,加入秦皮末,则墨色发绿,这两种颜色都惹人喜爱。

    【点评】

    冀公与韦诞的制墨方法、配料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冀公用烟火烘干墨胚,而韦诞采用的似乎是阴干法。阴干工序也称“入灰”,因将墨放置在稻麦秸秆灰中而得名。阴干结束后,则要“出灰”,具体步骤是刷去秸秆灰,在细筛中阴晾,过一两天后过水洗刷,放置在通风处吹晾,待干透后用粗布擦拭,然后刷蜡砑光乃成。

    昔祖氏本易定人(1),唐氏之时墨官也。今墨之上,必假其姓而号之。大约易水者为上(2),其妙者必以鹿角胶煎为膏而和之,故祖氏之名闻于天下。今太行、济源、王屋亦多好墨(3),有圆如规,亦墨之古制也。有以栝木烟为之者(4),尤粗。又云:上党松心为之尤佳(5),突之末者为上(6)。

    【注释】

    (1)易定:古地名,即今河北保定一带。

    (2)易水:河水名,位于河北易县,流入拒马河。

    (3)济源:古县名,隋代开皇年间始设,在今河南济源。王屋:山名,即王屋山,在今河南济源,是我国的道教名山。

    (4)栝(kuò)木:树名,即桧树。

    (5)上党:秦汉时曾设郡,指今山西东南部。

    (6)突:烟囱。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