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说胎釉第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欲识瓷之美恶,必先辨胎。胎有数种:有瓷胎、有浆胎、有缸胎、有石胎、有铁胎(1)。瓷胎者,辗石为粉,研之使细,以成胚胎者也。凡普通之瓷器均属之。浆胎者,撷瓷粉之精液,澄之使清,融成泥浆,以成胚胎。凡极轻而薄之器属之。缸胎亦名瓦胎,谓胎质粗如瓦器也。凡凝重粗厚之器属之。石胎非真石也,质凝重而坚,略似大理石琢成之器物焉。康熙有石胎三彩是已(2)。铁胎非真铁也,瓷质近黑,有如铁色,其胎之厚薄轻重,亦不一致也。

    【注释】

    (1)浆胎:陶瓷坯胎之一。选择细致的瓷粉,加水澄清,融成泥浆而制成。色如米浆,质轻而薄。缸胎:陶瓷坯胎之一。指胎土粗而厚重的一种陶瓷器。一般这种坯胎凝重粗厚,没有吸水性,都是半陶半瓷的器物。石胎:陶瓷坯胎之一。质致密笨重,坚硬如石,无气孔,不透明,略似大理石琢成的器物。铁胎:陶瓷坯胎之一。胎土含铁量较多,坯胎似石,色黑褐如铁,故名。

    (2)三彩:黄、绿、紫三色。

    【译文】

    要想识别瓷器的美丑,必须先辨识瓷器的胎质。胎有数种:有瓷胎、浆胎、缸胎、石胎、铁胎。所谓瓷胎,就是把瓷石碾成粉末,研磨细碎后而制成胚胎。凡是普通瓷器都属于瓷胎。所谓浆胎,是采用瓷粉的精华部分,澄清后融合成泥浆做成的胚胎。凡是非常轻薄的瓷器都属于浆胎。所谓缸胎,又名瓦胎,是说胎质像瓦一样粗糙。凡是凝重、粗厚的瓷器都属于瓦胎。所谓石胎,并不是真正的石头,胎质凝重而坚实,大概像大理石琢成的瓷器。康熙年间所谓的石胎三彩便是。所谓铁胎,也并非真铁,瓷质接近黑色,如同铁色一般,它的胎体厚薄轻重也不一样。

    瓷器有纹者,谓之开片,有大开片,有小开片。小片之细碎者曰鱼子纹,大片之稀疏者曰牛毛纹、曰柳叶纹、曰蟹爪纹(1),不外形容其所似也。

    【注释】

    (1)牛毛纹:纹片的一种,呈断续状,在器片上疏落有致,因类似一簇牛毛而得名。

    【译文】

    瓷器的裂纹称为开片,有大开片,有小开片。细碎的小开片称为鱼子纹,稀疏的大开片称为牛毛纹、柳叶纹、蟹爪纹,不外乎形容它们所相似的形象罢了。

    瓷之开片,其原因有二:一曰人为之开片,一曰自然之开片。人为之开片,多属浆胎,当入窑烧时,已定使之开片,或开大,或开小,配合药料烧之(1),则出窑时成开片形,一如人意之所欲出。是等开片,形似龟坼(2),开在胚胎者也。自然之开片则历年既久,其釉渐渐内裂,或成鱼子,或成牛毛诸形。其坼也,纯与胚胎无涉。是等开片,痕不深入,开在釉汁者也。

    【注释】

    (1)药料:瓷器的泥釉配方。

    (2)龟(jūn)坼:开裂,别称“龟裂”或“皲裂”,多是由于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出现的缺陷。

    【译文】

    瓷器开片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人为开片,一个是自然开片。人为的开片多属于浆胎,当入窑烧造的时候就已经预定使它开片,或开大片,或开小片,用药料配合烧制,于是出窑的时候便成为开片,完全如人预料的那样。这样的开片形似龟裂,开片是发生在胚胎上。自然的开片,则是因为年代久远,瓷釉渐渐在内部开裂,有的像鱼子,有的像牛毛等各种形状。它的开裂与胚胎毫无关系。这样的开片裂痕不深,因为是开裂在釉上。

    牛毛纹微黄色,鱼子亦然。凡年久自然开片者,其釉似坼而未坼,在若隐若现之间。若人为开片者,则轩豁呈露矣(1)。人为开片,始于宋代哥窑,其后因递仿之。

    【注释】

    (1)轩豁(huò):高旷敞亮。

    【译文】

    牛毛纹略带黄色,鱼子纹也是这样。凡是年代久远的自然开片的瓷器,它的釉中似裂而未裂,裂纹在若隐若现之间。如果是人为开片的瓷器,那裂纹就明显显露出来。人为开片始于宋代哥窑,其后相继仿制。

    浆胎质轻而松,缸胎质重而坚,瓷胎音清而脆。瓷胎之沙底者,谓其底露胎不涂釉也。沙底贵白贵细,以细砂底为上。缸胎大半缸底,色贵亮,声贵响。年久之缸胎多有铜音,故鉴别家往往叩其声而知是物历年之久暂也。

    【译文】

    浆胎质地轻而松软,缸胎质地重而坚实,瓷胎的声音清而脆。瓷胎中所谓的沙底,是形容它的底部露胎而不施釉彩。沙底以白、细为贵,以细砂底为上等品。缸胎大半是缸底,釉色以亮为贵,声音以响为贵。年久的缸胎大多有铜音,所以鉴别家往往叩击瓷器听声音来断定它的年代长短。

    脱胎一种,其薄类于鸡卵之壳,故又谓卵幕(1),纯乎见有釉不见有胎者也。映日光照之,表里能见手影。有花者,于其里照见外之花纹。有款者,于其表照见内之款字。此等制器,始于永乐,仿于康、雍,乾隆以后,遂不能仿。盖夺造化之天工,极制作之能事矣。

    【注释】

    (1)卵幕:明瓷中的一种薄胎瓷,以釉胎极薄似卵壳故名。万历时景德镇有昊(又作“吴”)十九,自号壶隐道人,制卵幕杯最为有名,号称“壶公窑”。详下文。

    【译文】

    有一种“脱胎”的瓷器,它如同鸡卵的外壳一样薄,所以又叫卵幕,简直只能看到釉而不见有胎。对着太阳光照看,里外都能看见手影。有花纹的,从里面能照见外面的花纹。有款识的,从外面可以照见里面的款字。这类瓷器开始于永乐年间,仿制于康熙、雍正年间,乾隆以后便不能模仿了。也许是因为巧夺天工,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开片仿哥之粗糙者,谓之冰纹,粤人谓之襞裂(1)。开片青花而瓷色发黄者,统称浆胎,沪人谓之煨瓷(2)。开大片而瓷色发红者,厂人谓之格瓷。有一种釉汁,翠地紫斑,细碎若鱼子,或若鸡翅木之文理者(3),肆人谓之均釉。

    【注释】

    (1)襞(bì)裂:谓瓷器上的开片如同衣服的褶痕。襞,折叠衣服。

    (2)煨(wēi)瓷:称瓷器炼制时窑温不够高,如用文火慢慢燉熟成者。

    (3)鸡翅木:一种树木,主要产于东南亚和南美,其材有类似鸡翅的纹理,故称。

    【译文】

    开片仿制哥窑的粗糙瓷器,称之为冰纹,广东人称作襞裂。开片青花而瓷色发黄的,统称为浆胎,上海人称作煨瓷。开大片而瓷色发红的,窑厂里的工匠称为格瓷。有一种翠绿地紫斑釉,纹理细碎得像鱼子或鸡翅木的瓷器,商人们称之为均釉。

    制瓷上釉有二法:一曰蘸釉(1),以皿入缸,荡匀其汁。蘸釉者,其釉厚,故均、哥诸器,往往有若堆脂,所蘸不止一次也。一曰吹釉(2),截竹为筒,嘘气匀之。吹釉者,其釉薄,故旧瓷中有玻璃釉等名目,而薄者甚至有如卵膜也(3)。

    【注释】

    (1)蘸釉:也称“浸釉”,制瓷传统施釉方法之一。其法是将坯体浸入釉中,片刻后取出,利用坯的吸水性使釉浆附着于坯上。

    (2)吹釉:清代制瓷的一种施釉技法。吹釉多用于琢器和大型圆器。朱琰《陶说》卷一《陶冶图说》载其法云:“截径寸竹筒,长七寸,口蒙细纱,蘸釉以吹。吹之遍数,视坯大小与釉之等类,为多寡之差。多至十七八遍,少亦三四。”

    (3)卵膜:蛋壳与蛋白之间的薄膜。

    【译文】

    烧制瓷器上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蘸釉法,把瓷器放入缸里面,将釉汁荡匀。蘸釉的釉厚,所以均窑、哥窑瓷器常常釉似堆积的脂肪,这是因为蘸釉不止一次的缘故。还有一种是吹釉法,把竹子截断做成竹筒,嘘气把釉吹匀。吹釉的釉薄,所以旧瓷器中有所谓的玻璃釉等名目,而薄的甚至有像卵膜一样。

    宋元古瓷,釉厚者有如堆脂,谓之密淋釉。其挂釉至底之处,往往垂若蜡泪,任其渗出,谓之鼻涕釉。又,古瓷中常有釉不到底,露出胎骨大小片段不等,甚至有半有釉半无釉者,若是者谓之露胎,其小者谓之缩釉。但以是为宋元之证,则不尽然。盖宋汝、均诸器固多露胎、缩釉,然官窑极精之品,亦有无是者。即有之,亦片段甚小。至于元瓷,则有露胎颇多者。若康、雍间仿宋之品,则又缩釉处甚小矣。至咸、同间仿宋诸器,吾辈目为赝鼎者,则密淋、鼻涕等状,又必全似于宋釉,是在明眼人辨之而已。

    【译文】

    宋、元古瓷中釉厚的好似堆积的脂肪,称为密淋釉。其釉彩挂到底部往往垂流如蜡烛的泪痕任凭它自然渗出,称为鼻涕釉。此外,古瓷中常有釉彩挂不到底而露出胎体,大小片段不同,甚至有的一半有釉一半没有釉的,这样的称为露胎,露胎少的称为缩釉。但只以此作为宋元瓷器的证据则不能尽然。即便宋代的汝窑、均窑瓷器固然多是露胎、缩釉的情况,然而官窑最精美的瓷器也有没有这种情况的,即使有也是局部片段。至于元代瓷器,则露胎很多。而康熙、雍正年间仿制的宋代瓷器,则缩釉处就很小了。到了咸丰、同治年间仿制的宋代瓷器,我们都看作赝品的,它们的密淋釉、鼻涕釉等形状特征又完全和宋釉相似,这只在于懂行的人辨别而已。

    宋 吉州窑黄绿釉孩儿枕

    均窑之釉,扪之甚平(1),而内现粗纹垂垂而直下者,谓之泪痕;屈曲蟠折者(2),谓之蚯蚓走泥印,是均窑之特点也。广窑之釉,扪之甚平,而中现蓝斑,大者谓之霞片(3),小者谓之星点,是广窑之特点也。均窑以紫胜,广窑以蓝胜。

    【注释】

    (1)扪(mén):抚摸。

    (2)蟠:盘曲。

    (3)霞片:红色薄片。

    【译文】

    均窑的釉,用手抚摸起来非常平滑,而釉内出现垂直流下的粗纹称为泪痕;屈曲蟠折的称为蚯蚓走泥印,这是均窑的特点。广窑的釉用手抚摸感觉也很平滑,而釉里出现蓝斑,大片的称为霞片,小片的称为星点,这是广窑的特点。均窑的釉以紫色取胜,广窑的釉以蓝色取胜。

    凡罩釉一次者(1),谓之一道釉。无论青、黄、红、黑种种诸色,得其一者,谓之纯色釉。若白色者,则谓之本色釉。

    【注释】

    (1)罩釉:即上釉,为做好的胚胎施釉,有黏釉、刷釉、浸釉、吹釉等法。

    【译文】

    凡属罩釉一次的,称为一道釉。无论青、黄、红、黑各种颜色,只有一种的,称为纯色釉。如果是白色者,就称为本色釉。

    今之所贵于世者,其宝石釉乎?凡深红、鲜红,皆有宝石釉在内,不惟红而已。若绿、若蓝、若茄紫各色,亦皆有之,而世俗则专属于深红一种也。清初颜料,大都明代所遗。其大红、大绿,均非后来所有意者,其亦糁入宝石等料乎?

    【译文】

    现在被世人看重的是不是宝石釉呢?凡是深红、鲜红均有宝石釉在内,不只是红色而已。像绿色、蓝色、茄紫色等颜色也有宝石釉,而世俗却专属于深红色一种。清代初年的颜料大都是明代遗留下来的。那大红、大绿都不是后来所有的,其中也是掺入了宝石等原料吧。

    宝石釉之品,莫贵于亮釉。其明如镜,其润如玉,其赤如鸡血,其通如石之冻(1),《博物要览》所谓鲜红宝石者是也。亮釉又名玻璃釉,乃薄釉也。薄釉而能备种种诸美,其胎之精细,不待言矣。宝石釉亦有一种厚釉者,有棕眼、橘眼及满开小片等文,然比之薄釉,其价值则稍逊。

    【注释】

    (1)石之冻:即冻石。一种可作印章和工艺品的石料。其质地细密滑润,透明如冻,故称。

    【译文】

    宝石釉的品级最贵的是亮釉。其明亮如镜,莹润如玉,鲜红如鸡血,通透如冻石,这就是《博物要览》里所谓的鲜红宝石。亮釉又名玻璃釉,乃是一种薄釉。薄釉而能具备各种美质,它的胎质精细就不言而喻了。宝石釉还有一种厚釉,有棕眼、橘眼和满身开小片的纹路,然而和薄釉相比,它的价值就稍有逊色了。

    釉质之厚者,堆脂、密淋、鼻涕之外,又有所谓疙疸釉者。此等釉扪之略有不平,有如结痂之初落,故谓之疙疸也。又有釉汁中含最细之黑点稍凹下者,谓之麻癞,盖烧时为火力所缩,黏有黑碳故也。

    【译文】

    釉质浑厚的,除了堆脂、密淋、鼻涕之外,还有所谓的疙疸釉。这类釉用手抚摸略有不平,有的像结痂初落的样子,所以称之为疙疸。又有釉汁含有极为细小的黑点而稍凹下的,称之为麻癞,这是烧成时为窑火所缩而黏有黑炭的缘故。

    有明祭红,釉汁较厚,成一种木纹,有若尖峰重起,又似叠浪,望之蔚然而深,是等木名为野鸡翅,是等文名为鸡翅木纹。又有一种祭红,釉中露白,本色之釉微微凸起,有若鱼、蝶等形,名曰露骨。更若涂以抹红之釉而虚其中(1),若为空白也者,颇似乎阴文之花纹(2),名曰盖雪。鸡翅、露骨、盖雪,皆釉质之奇者也。

    【注释】

    (1)抹红之釉:即抹红釉,珊蝴红釉的一种,属低温红釉。因系刷抹上釉,故称。

    (2)阴文:刻挖平面而成的文字。此指采用模印或刻划之法,使凹入低于瓷表平面的花纹。

    【译文】

    明代祭红的釉层较厚,形成一种木纹,好似层峦迭起,又像海浪重叠,看起来蔚为深远。这样的木头称为野鸡翅,这类花纹称为鸡翅木纹。还有一种祭红釉,于红色中露出白色的本色釉,微微凸起,好似鱼、蝴蝶等形状,称为露骨。更有的涂上抹红釉而虚置其中,如果中间留下的是空白,很像阴文的花纹,称为盖雪。鸡翅、露骨、盖雪,都是釉质中的奇品。

    青、红各器,其口际有白釉一线(1),形若灯草,底足之处又必有圈线一围,二者皆名曰灯草边。以质极滑,线极齐者为贵,市人所谓规矩者也。彼伪制之品往往不能规矩,赏鉴家每于此辨别之。若雍正仿宣红之品(2),近灯草边处色亦较淡。然浅深虽稍有间,亦必极规矩,固不能以伪制目之矣。

    【注释】

    (1)口际:器皿口的边沿。

    (2)宣红:即明宣德红釉。

    【译文】

    青、红釉各种瓷器的口边有一道白釉,形状如灯草,底足处又必然有一圈白线,这两处都叫作灯草边。以釉质十分光滑,边线非常齐整的为贵,即市场上人所说的规矩。然而伪造的制品往往不成规矩,鉴赏家常常由此辨别真假。像雍正年间仿制的宣德红釉瓷器,灯草边附近釉色也比较暗淡,即使深浅稍有不同,也一定十分规矩,因而不能看作伪造了。

    宋 绿釉凤首瓶

    灯草边而圆者固贵矣,若方者则尤贵。盖口际扪之若平面者谓之方边,康、乾乃有之。后则圆边有仿制绝精者,而方边则甚罕仿制也。

    【译文】

    灯草边是圆边的固然贵,而是方边的则更贵。口边用手抚摸起来有如平面的称为方边,康熙、乾隆年间才有。以后圆边有仿制得非常绝妙的,而方边则很少有仿制。

    紫口铁足,谓口际有边,深黄而近紫,足则铁色也。宋瓷多数有之,哥窑尤夥。明成化窑暨康熙光素、青花诸瓶,有铁口、铁足又兼铁膊者(1),口际大半雕有凹花,而雍正官窑,紫口铁足亦不鲜(2)。此等物品,其款字亦多凹雕,挂铁色釉。

    【注释】

    (1)铁膊:瓷瓶的肩与腹间的部分为铁黑色者。膊,胳膊。

    (2)鲜(xiǎn):少。

    【译文】

    紫口铁足是指口际有边,颜色深黄而近于紫色,底足为铁色。宋代瓷器大多有此特征,哥窑尤多。明代的成化窑和清代康熙光素、青花等瓶类,有的是铁口、铁足且兼有铁膊,口边大多雕有凹花,而雍正官窑紫口铁足的也不在少数。这类瓷器的款识多为凹雕,挂有铁色釉。

    紫黑之釉,满现星点,其光莹亮如铁者,谓之铁绣花。星点痕稍长,其光闪烁不定者,谓之蝗股纹,又谓之蚱蜢腿,又谓之蜻蜓翅。同一名词,皆形容其所似也。凡紫黑之釉,苟无是等纹者,则不足观矣。

    【译文】

    紫黑色的釉充满了星点,光泽莹亮像铁一样的称作铁锈花。星点痕迹略长,莹光闪烁不定的称作蝗股纹,又称作蚱蜢腿,也称作蜻蜓翅。同一种名词,都是形容它所相类似的样子。凡属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