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说款识第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瓷皿有款(1),肇始于宋。宋瓷有“内府”二字者,书法与大观钱相类(2),间有“政和年制”字样者。至均窑底内有一、二、三、四、五、六等数目字,或谓红朱色者用单数,青蓝色者用双数,于花盆则然,余器则不尽然也。又,均窑器底有横镌数字、直镌数字(3),上罩以芝麻酱釉者(4),尤为希世之珍。

    【注释】

    (1)款:落款,题款。此指器物上刻的字。

    (2)大观钱: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铸造的钱币,上面的字体与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的书法如出一辙。

    (3)镌:刻。

    (4)芝麻酱釉:宋代均窑精品带有数码的底部,往往呈芝麻酱色且略有光泽,故称。

    【译文】

    陶瓷器皿上有款识,始自宋代。宋代瓷器有“内府”二字的,书法与大观钱类似,其间也有“政和年制”字样的。至于均窑瓷器底部有一、二、三、四、五、六等数目字的,有的说红朱色的用单数,青蓝色的用双数,这种规律对花盆来说是如此,其他瓷器却不尽然。此外均窑瓷器底部有横行镌刻数字,直行镌刻数字,上面罩有芝麻酱釉的制品更是稀世珍宝。

    元瓷款识,惟官窑有“枢府”二字款(1)。其余民窑,底有字者甚少,纵有字亦不挂釉,在器底随意刓成(2),若可识不可识之间。刓成花纹及辘轳形者,亦间有之。

    【注释】

    (1)枢府:多指枢密院,主管军政大权的中枢机构。

    (2)刓(wán):刻。

    【译文】

    元代瓷器款识,唯有官窑有“枢府”二字款识。其余的民窑,底部有字的非常少,纵然有字也不挂釉,在器物底部随意刻划而成,在可识不可识之间。刻成花纹及辘轳形状的,也偶尔有之。

    明代瓷品款识,盖有种种。有凹雕款字而挂以黑釉者,有印花者,有绘花者,有雕花者。最奇者以永乐窑底绘狮子滚球,球内藏款字,至为罕觏。其次则嘉靖官窑,底款有书作环形者,又有于器之中心书字者,亦殊特别。若底之螺旋纹(1),乃当时制器手法之事,与款识固无涉耳。

    【注释】

    (1)螺旋纹:一种陶瓷器传统纹样,在器物成型过程中由于旋削而留于器底的螺旋状线痕,因形似螺旋,故名。

    【译文】

    明代瓷器款识,有各种各样。有凹雕款字而挂以黑釉的,有印花的,有绘花的,有雕花的。最奇特的是以永乐官窑器物底部绘狮子滚球,球里面藏有款识,十分罕见。其次则是嘉靖官窑底款写作环形,也有在器物中心书写款字的,也十分特殊。至于底部是螺旋纹,则是当时制作瓷器的手法造成的,与款识无关。

    明代官窑,题“某某年造”字样,亦有用“制”字者。清代则概用“制”字,罕见有用“造”字。题款位置,以在底足内居中者为最普通。若高足者,或题于足内层之边际,亦有题于足外层边际者,盖皆横款也。又有题于口上或腰腹际者,亦属横款。横款最为珍罕,始于明代,至清嘉庆而遂替矣。

    【译文】

    明代的官窑,题作“某某年造”字样,也有用“制”字的。清代则一概用“制”字,很少用“造”字。题款的位置,以在底足内居中最为普通。若是高足瓷器,有的题于底足内层的边缘,有的题于底足外层的边缘,都是横款。还有题于口部或腰腹部的,也是横款。横款最为稀罕,始于明代,到清代嘉庆以后逐渐减少了。

    有清瓷品之最高贵者,厥惟料款。料款有两种,曰“某某年制”,曰“某朝御制”,大抵皆四字为多,间有六字,书法似欧、王(1),间亦有似虞永兴及宋椠者(2),有竟作宋体书者(3)。乾隆末叶,间有作铁线篆者(4)。

    【注释】

    (1)欧、王:即唐代欧阳询与东晋王羲之的合称。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为唐人楷书第一,世称“欧体”。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东晋大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2)虞永兴:即唐著名书法家虞世南(558——638),字伯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入唐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以仕隋为秘书监曾赐爵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或“虞秘监”。宋椠:宋代所刻的版本。

    (3)宋体:或称“明体”,是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在中国宋代开始使用。

    (4)铁线篆:书法小篆的一种。唐代李阳冰为代表,因用笔圆活,细硬似铁,划一首尾如线,故名。

    【译文】

    清代瓷器品格最为高贵的只有料款。料款有两种,如“某某年制”、“某朝御制”,基本上以四字为多,偶尔也有写六字的,书法近似欧阳询、王羲之,也有好似虞永兴或宋椠的,有的竟作宋体字。乾隆末年,偶尔有写作铁线篆的制品。

    凡料款之字,皆釉汁凸起,双圈方边,至为名贵。康、雍、乾、嘉四朝皆有之,嘉庆已极罕,道光殆未之有矣。

    【译文】

    凡属料款的字,都是釉汁凸起,双圈方边,极为名贵。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均有此种制品,嘉庆时已极少见,道光年间则几乎没有了。

    古月轩彩,为有清一代最珍贵之品,价值奇巨。而同时仿者,值亦相等也。古月轩为内府之轩名,当时选最精画手为之绘器。所绘有题句,上下有胭脂水印章,引首印一文曰“佳丽”、或曰“先春”(1)。下方印二文曰“金成”、曰“旭映”,大抵即绘画之人名欤?当时所制不多,同时即须饬工仿制(2),故仿古月轩彩者亦系乾隆之物,其价略与之相埒(3)。若直书“古月轩”三字者,乃属后来伪制,而近亦罕见。故精者亦颇不赀也。

    【注释】

    (1)引首印:我国书画题识,前面右上方多盖一长方或椭圆形印章,称引首。

    (2)饬:同“敕”,告诫,命令。

    (3)相埒(liè):相等。

    【译文】

    古月轩彩是清代最为珍贵的制品,价格高昂。而同时期的仿制品价值也相当。古月轩是内府的轩名,当时选用最精良的画家为其绘画瓷器。所绘有题句,上下有胭脂水印章,引首印一文名“佳丽”、或名“先春”。下方印二文名“文成”、“旭映”,大概是绘画者的名字吧?当时制作不多,同时就需命工匠仿制,所以仿古月轩彩的瓷器,也就是乾隆时的制品,其价值与原作略可相等。若是直书“古月轩”三个字的,就属于后来的伪制品,近来也很少见。因此精品的价值也很高。

    或谓古月轩乃胡姓人,精画料器。所画多烟壶、水盛等物(1),画工之精细,一时无两。其曾否画瓷器,未可臆断,而“乾隆御制”,乃取其料器精细之画,而仿制入瓷耳。又谓胡氏之款凡三种,有“古月轩”三字者,有“乾隆年制”者,有“大清乾隆年制”者皆指料器而言。是有“古月轩”三字者,亦非伪托,与前说异。然谓为精画料器则甚有据,谓为胡姓人者,则又传闻异词矣。

    【注释】

    (1)水盛:一种用来盛装磨墨用水器皿。

    【译文】

    或者说“古月轩”是一姓胡的人,善于绘画料器。所作多为烟壶、水盛等器物,画工的精细,一时间无人匹敌。他是否曾画过瓷器,还未能妄加判断,而“乾隆御制”只是采取他料器上的精细之图画仿制入瓷而已。也有的说胡氏的款识共有三种,有“古月轩”三个字的,有“乾隆年制”的,有“大清乾隆年制”的都是指料器而言。所以有“古月轩”三个字的也并非是伪作,与前一说法不同。然而说是精画的料器很有根据,说是胡姓人,则又是一不同的传闻了。

    至市人,凡属堆料款之器,无论康、雍、乾诸朝,概谓之古月轩。其说则谓历代此种最精之瓷品,藏庋于此轩,故以此得名也。

    【译文】

    至于古玩市场中人,认为凡属堆料款的瓷器,无论康熙、雍正、乾隆各朝一概称作古月轩。这种说法的根据是说历代这种最精美的瓷器制品,都收藏于古月轩,因此而得名。

    是古月轩凡三说:一谓古月轩属于乾隆之轩名,画工为金成字旭映者也;一谓古月轩系胡姓人精画料器,而“乾隆御制”瓷品仿之也;一谓古月轩为清帝轩名,不专属乾隆,历代精制之品均藏于是轩也。三说者所闻异词,所传闻又异词。要之无论其孰确,一言以蔽之,则凡属堆料款画极精细而饶有清气往来者,皆为最名贵、最瑰宝之品也。

    【译文】

    所以关于“古月轩”共有三种说法:一是古月轩属于乾隆的轩名,画工为金成,字旭映;一是古月轩是一个姓胡的人精画料器,而“乾隆御制”的瓷器是模仿他的;一是古月轩是清代皇帝轩名,不专属乾隆,而历代精制品都收藏于轩里。三种说法所闻不同,所传闻又不同。总之,无论其中哪个正确,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属堆料款,画质精细而饶有清俊之气的,都是最名贵、最瑰宝的制品。

    堆料款之器,始于康熙末年,终于嘉庆初年。康熙末年者,款多用粉红釉。雍正至嘉庆,皆用蓝料釉。又,“康熙御制”堆料款小饭碗,有用红、紫、天青、湖水各色以书款字者,四字堆料,笔法端整,是又不止粉红一色矣。

    【译文】

    堆料款瓷器始于康熙末年,终止于嘉庆初年。康熙末年的堆料款瓷器款识多用粉红釉。雍正至嘉庆年间的款识都用蓝料釉。还有“康熙御制”堆料款小饭碗,有用红色、紫色、天青色、湖水色书写款字的,四字堆料,笔法端庄整齐,这样看来又不止粉红一种釉色了。

    乾隆堆料,而天蓝色用铁线篆者,所画花卉多团簇成锦黄地五彩(1),视白地之疏落秀倩者,虽同系料款,其价值乃少逊。

    【注释】

    (1)团簇:又称“皮球花”,是一种不规则的呈放射状或旋转式圆形纹样。

    【译文】

    乾隆堆料款瓷器而为天蓝色用铁钱篆书写款识的,所画花卉大多是团簇花并成锦黄地五彩,若比起白地的疏阔大方、清秀美妙,虽同属堆料款,价值就低一些了。

    乾隆时之“宁晋斋”、“宁静斋”、“宝啬斋”款亦系用堆料者。“二宁”为亲贵诸王之制品,“宝啬”乃李姓制品也。此种名之曰私家堆料款,视官家御制之堆料,其声价又远逊云。

    【译文】

    乾隆时的“宁晋斋”、“宁静斋”、“宝啬斋”款,也都是用堆料款的。“二宁”是皇亲国戚各位王爵的制品,“宝啬”是李姓制品。这种称作私家堆料款,比起官家御制的堆料款,名气价值就差远了。

    辨款识之是非,以定瓷品之新旧,此仅鉴别之一端,似可凭而不尽可凭也。官窑无款,而客货有款,此历朝所恒有,且新制之字有极工,而旧制有极率者。至近年仿乾隆之品,字之整齐工雅,殆不止十得七八。故但凭是以判断,往往有毫厘千里之差。

    【译文】

    辨别款识的是非,以确定瓷品的新旧,这只是瓷器鉴别的一个方面,似乎可以凭信又不可以尽信。官窑没有款识,而民窑有款识,这是历朝所常有的事情,并且新制品的款字有极工整的,而旧制品的款字也有书写非常草率的。至于近年来仿制乾隆年间的制品,款字的整齐典雅几乎不止得到十之七八。所以仅凭这一点来判断,往往有差若毫厘,却有千里的不同。

    顺治仅一度开窑烧瓷,故顺治瓷品极少。有之,则楷书也。

    【译文】

    顺治年间仅一度开窑烧瓷,所以顺治年间的瓷器很少。如果有的话,那么款字用楷书。

    有“开元年制”四字者,非唐代物也,乃康窑之仿古铜者,并仿其年号耳。

    【译文】

    有“开元年制”四个字的,并不是唐代瓷器,而是康熙官窑仿制古铜的制品,并且模仿其年号而已。

    康熙一代款识,形式最夥,兹汇录之如下:

    单圈、双圈、无圈阑、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凸雕、凹雕、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与字统挂一色釉、白地写蓝字、白地写红字、绿地写红字、楷书、篆书、半行揩、虞永兴体、宋椠体、欧王体、六字分两行每行三字、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四字分两行省去“大清”二字、红紫色款、天青色款、湖水色款,沙底不挂釉而凹雕天字、方阑内不可识之字、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以上为有字者(1)。

    【注释】

    (1)半行楷:介于行书与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可识之字:明清景德镇青花瓷器底部有一种类似文字、符号的线条、方格,形似汉字而又无法辨认。满清文:即满文、满洲族文。我国明末满族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参照蒙古文字母所创制,俗称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字母数目和形体与蒙古文字母大致相同。后清太宗皇太极于1632年命达海(1594——1632)加以改进,形成比较完善的字母体系和拼写法,与蒙古文字母特征有了明显区别,俗称“有圈点满文”。

    【译文】

    康熙一代的款识,形式最多,今汇录如下:

    单圈、双圈、无圈阑,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凸雕、凹雕、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与字统挂一色釉、白地写蓝字、白地写红字、绿地写红字、楷书、篆书、半行揩、虞永兴体、宋椠体、欧王体、六字分两行每行三字、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四字分两行省去“大清”二字、红紫色款、天青色款、湖水色款,沙底不挂釉而凹雕天字、方阑内不可识之字、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以上为有字的。

    双圈、秋叶、梅花、团龙、团鹤、团螭、花形、物形,完全无字以上为无字者。

    【译文】

    双圈、秋叶、梅花、团龙、团鹤、团螭、花形、物形,完全无字以上为无字的。

    有书“景镇康熙年制”六字者,康窑之客货也。用“景镇”二字,雍、乾以下,殆未之见矣。

    【译文】

    有书写“景镇康熙年制”六个字的,康熙年间的民窑瓷器。用”景镇“二字的,雍正、乾隆以后大概就见不到了。

    雍正一代形式较之康熙为少,然亦递变屡易也。缀录如左:

    六字双圈、四字无边阑、四字方边、六字凹雕、四字凹雕、六字单圈、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与字统挂一色釉、白地写红字、白地写蓝字、楷书、篆书、虞永兴体、宋椠体、图书款、方栏内不可识之字、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以上为有字者(1)。

    【注释】

    (1)图书款:即图章款。图章,图书印章,后泛指印章为图章。陶瓷作品的印章一般都是绘画者用毛笔描画的。

    【译文】

    雍正一代的款识的样式比康熙时少,但也多有变化。缀录如下:

    六字双圈、四字无边阑、四字方边、六字凹雕、四字凹雕、六字单圈、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与字统挂一色釉、白地写红字、白地写蓝字、楷书、篆书、虞永兴体、宋椠体、图书款、方栏内不可识之字、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以上为有字的。

    花形、物形、完全无字以上为无字者。

    【译文】

    花形、物形、完全无字以上为无字的。

    雍正之无字者,除双圈、秋叶、团龙、团鹤、团螭外,其余大抵与康制不甚相远,盖花形、物形皆承明代之旧派也。康熙、雍正皆曾禁用“款”字,未几旋复用焉。

    【译文】

    雍正年间没有字的款识,除了双圈、秋叶、团龙、团鹤、团螭以外,其余大概与康熙年间制品相差不远。因为花形、物形都是继承明代的旧制而来。康熙、雍正年间都曾禁用“款”字,但不久又恢复使用了。

    康熙、雍正又多不书本朝代款而书明代款者,康书“宣德”者为多,雍书“成化”者为多。盖宣、成为明代瓷品最盛之时期,而清初所制,犹以之为轨范也(1)。

    【注释】

    (1)轨范:规范,楷模。

    【译文】

    康熙、雍正年间还有很多不书本朝代款识而书明代款识的,康熙年间书写“宣德”的最多,雍正年间书写“成化”的最多。因为宣德、成化年间是明代瓷器最鼎盛时期,而清代初年的制品仍以此作为楷模。

    雍正外脂水内粉彩之杯,花绘极细。其底画一桃形,内藏“雍正年制”四字,盖沿明花藏款字之法也。在清代瓷品亦为罕见。

    【译文】

    雍正年间外涂脂水、内饰粉彩的杯子,花绘非常精细。杯底画一个桃形,里面藏有“雍正年制”四个字,是沿袭明代花藏款字的方法。这在清代瓷器中也非常罕见。

    乾隆朝之款识,又微有小异,述之如左:

    六字双圈、六字单圈、六字无边闌、四字无边闌、四字方边、双线正方形、凹雕、地与字统挂一色釉、白地蓝字、白地红字、绿地红字、绿地黑字、楷书、篆书、欧王体、宋椠体、宋体书、图书款、沙底不挂釉凹雕、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西洋文以上有字者。

    【译文】

    乾隆一代的款识又微有小异,述之如下:

    六字双圈、六字单圈、六字无边闌、四字无边闌、四字方边、双线正方形、凹雕、地与字统挂一色釉、白地蓝字、白地红字、绿地红字、绿地黑字、楷书、篆书、欧王体、宋椠体、宋体书、图书款、沙底不挂釉凹雕、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西洋文以上为有字的。

    印花、团花、完全无字以上无字者。

    【译文】

    印花、团花、完全无字以上为无字的。

    凡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或六字分两行,每行三字;四字分两行,省去“大清”二字。三种历朝皆有之。六字分两行者,大都官窑;若分三行者,则有官窑,有客货也。字以端楷庄重整饬者为美,若字形较大,方横四、五分者,尤为可贵。

    【译文】

    所有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或六字分两行,每行三字;四字分两行,省去“大清”二字。这三种历朝均有。六字分两行的,大都是官窑;若分三行的,则有官窑又有民窑。字体以端正楷书、庄重整齐为美,若字形较大,方横四、五分的更加可贵。

    清 粉彩百鹿纹双耳尊

    方圈内不可识之字者,非字也,亦非回回、喇嘛、西洋等文也,乃一种花押之类耳(1)。此制明代有之,故康、雍亦有仿者。

    【注释】

    (1)花押:旧时文书契约末尾的草书签名或代替签名的特种符号。也叫“花书”或“押字”。

    【译文】

    方圈里不可识的字并不是字,也不是回回、喇嘛、西洋等文字,而是一种花押之类而已。此种制作明代已有,所以康熙、雍正也有仿品。

    嘉、道以后,大率沿前朝诸式,有减而无增,渐有趋于一致之势。间有楷书,即前所云六字分两行、分三行二种也。至四字楷书省去“大清”二字者,嘉、道甚为罕见,惟篆书有之耳。篆书之款,自乾隆至同治,均居其大部分。篆书有两种:一种无边阑,字或红或蓝不等;一种有双边,红字居多,即俗所谓图书款也。

    【译文】

    嘉庆、道光以后,大多沿袭前代各种样式,有减而无增,渐渐有趋于一致的形势。其中有楷书,即前面所说六字分两行、分三行二种。至于四字楷书省去“大清”二字,嘉庆、道光年间非常少见,唯独篆书有这样的。篆书的款识,自乾隆至同治年间占有绝大部分。篆书有两种:一种没有边阑,字或红或蓝不等;一种有双边,以红字居多,即俗称的图书款。

    图书款以道光末年暨咸、同间为最盛行,鄙见所雅不喜。间有雍正、乾隆款者,虽不敢谓其必无,然属于赝鼎者,殆八九也。

    【译文】

    图书款在道光末年及咸丰、同治年间最为盛行,本人所最不欣赏。偶尔也有雍正、乾隆年款识的,虽然不敢断定一定没有真品,但是恐怕十之八九属于赝品。

    同治一朝流行客货,凡篆书者,几无不图书款,且省去“大清”二字为尤多。

    【译文】

    同治年间流行民窑瓷器,凡是篆书题写的,几乎都是图书款,并且省去“大清”二字的特别多。

    清 绿彩花卉纹六角花盆

    就大概而论,康、雍两朝为楷书盛行时期,篆书者偶或一见。自嘉庆至同治为篆书盛行时期,而楷书亦偶一见也。乾隆篆、楷兼有,而篆究多于楷。至光、宣二代,除仿古外则又楷多于篆矣。

    【译文】

    就其大概说来,康熙、雍正两朝为楷书盛行的时期,篆书偶尔也能见到。自嘉庆至同治年间为篆书盛行时期,而楷书偶尔也能见到。乾隆年间篆书、楷书都有,而篆书还是多于楷书。到了光绪、宣统两朝,除仿古者外,又楷书多于篆书了。

    瓷品有但书“大清年制”不书何朝号者,乃同、光间肃顺当国时所制品也(1)。当时肃顺势焰熏天,将有非常之举,监督官窑者,虑旦夕有改元事,故阙朝号以媚肃顺。物虽近代,而有一段故实,亦瓷学家所不可不知。

    【注释】

    (1)肃顺(1816——1861):字雨亭,清末满洲镶蓝旗人,宗室贵族,爱新觉罗氏,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子。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祺祥政变时被杀。

    【译文】

    瓷器只书写“大清年制”而不写朝代年号的,都是同治、光绪年间肃顺掌权时制作的。当时肃顺权倾朝野,有可能发动政变夺权,监督官窑的人担心随时有改朝换代的事情,因此故意空缺朝代年号,以向肃顺献媚。器物虽然是近代的,但有一段典故,也是瓷学家不能不知道的。

    瓷款之堂名、斋名者,大抵皆用楷书。制品之人有四类:一为帝王,一为亲贵,一为名士而达官者,一为雅匠良工也。

    【译文】

    瓷器款识的堂名、斋名,大多都用楷书。制品的人有四类:一是帝王,一是亲贵,一是名士而成达官显贵,一是雅匠良工。

    有清仁庙、纯庙两代君主好讲理学(1),故所命堂名多理学语。康熙则有乾惕斋、中和堂,乾隆则有静镜、养和、敬慎诸堂,皆内府堂名也。由是亲贵诸王,亦趋重于理学,成为风气,如拙存斋、绍闻堂在康熙间,敬畏堂、正谊书屋在雍、乾间,宁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