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说杯盘第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宋制杯式多撇口,故大杯亦名,即取撇口之义也。又名压手杯,亦作押手杯。“压”、“押”,一声之转,义亦相通,谓其口较巨,便于手托也。

    【译文】

    宋代制杯的样式多为撇口,所以大杯也称作,即取撇口的意思。又叫压手杯,也作押手杯。“压”、“押”,同一声部的转换,意思也相通,是说它口部较大,便于用手托住。

    酌酒之器,口径较巨,便于酒人以助其鲸吸百川之势(1)。绝巨者谓之海,方而巨者谓之斗,略小者谓之斝,口大而身高者谓之盏。匪惟铜器,亦有瓷品,要皆可以杯括之。

    【注释】

    (1)鲸吸百川:形容酒量很大。唐杜甫《饮中八仙歌》:“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译文】

    喝酒的器皿,口径较大,便于饮酒人用以张大其如鲸吸众流的气势。特别巨大的称作海,方形而巨大的称作斗,略小的称作斝,口部大而身形高的称作盏。不只有铜制的,也有瓷器,总之都可以包括在杯里。

    陆羽《茶经》论列瓷品之高下,当时茶具精美,当可想见。近均、汝、哥、定等器,时亦流露人间,而定尤为绝美。盖定器必雕花,必较薄,较巨,尤可宝也。

    【译文】

    陆羽《茶经》论述瓷器品级的高低,当时茶具的精美,应可以想见。近来均窑、汝窑、哥窑、定窑等瓷器,有时也能在市场上见到,而定窑之品尤为精美绝伦。因为定器必然雕花,必然较薄、较大,尤为可贵。

    宋定压手大杯,浆胎开片,容量极大,雕有鱼藻细花纹,略闪黄色,乃酒器之宏瑰者。

    【译文】

    宋代定窑压手大杯,浆胎开片,容量极大,并且雕有鱼藻细花纹,略带黄色,乃是酒器中宏大而瑰丽的制品。

    汝窑托杯(1),制与时式不甚相远,而蚓纹深黝(2),釉汁莹润,后世殆无其匹。仿者甚夥,然终不能神似。

    【注释】

    (1)托杯:指带有盏托的杯盏。

    (2)蚓纹:如蚯蚓一般的纹。深黝(yǒu):深黑。

    【译文】

    汝窑的托杯,形状与当今的样式相差不大,然而蚯蚓纹深黑,釉汁晶莹细润,后世恐怕没有能与之相比的。仿制品很多,然而毕竟达不到神似的地步。

    均窑杯,式瘦小,名曰莲子杯。全紫者不易一见,泪痕者近亦同于拱璧。即元、明所仿,亦殊足珍。

    【译文】

    均窑杯样式瘦小,叫作莲子杯。纯粹紫色的不能轻易一见,而釉如泪痕的近来也如同拱璧。即使元代、明代的仿制品,也很珍贵。

    成化仿宋八角大杯,平雕荷花纹,胎质清刚,釉汁极白,底有螺旋纹,亦属希有之瑰宝。

    【译文】

    成化年间仿制的宋八角大杯,平雕荷花纹,胎质坚硬,釉汁极白,底部有螺旋纹,也属于稀有的瑰宝。

    宣德白坛盏,于器心有一“坛”字,乃当时经箓醮事坛中供品也(1)。质细、料厚、式美,足称珍品。又有一种白茶盏,瓮肚、釜底、线足(2),光莹如玉,内有细龙凤暗花,底有“大明宣德年制”暗款(3),一代殊品,直超定器而上之。

    【注释】

    (1)经箓(lù)醮(jiào)事:谓道教祭祷的活动。经,指道教典籍。箓,道教秘文。醮,道教祈祷神灵的祭礼。

    (2)瓮肚:称如瓮一样凸起的腹部。线足:亦称“细圈足”,即细窄如线的底部圈形足。

    (3)暗款:刻划在瓷器底部的题款,作法与暗花相似。

    【译文】

    宣德年间的白坛盏,在盏中心有一“坛”字,乃是当时道教祭祷活动的供器。质地细润,原料厚重,式样精美,足以称作珍品。还有一种白茶盏,为瓮形腹、釜形底、圈形足,光莹如玉,盏内有精细的龙凤暗花纹,底部有“大明宣德年制”暗款,是一代珍品,直超过定窑瓷器之上。

    靶杯之制,以其足有柄可把,本名把杯,后讹作靶,沿误久矣。宋哥窑有八角之制,莹美可玩。然宣德祭红者尤为奇珍。

    【译文】

    靶杯的制作,因为它的足部有柄可以把握,原名把杯,以后讹称作“靶”,沿袭错误已经很久了。宋代哥窑有八角形的制品,莹润美观,可供赏玩。然而宣德祭红靶杯尤为奇珍。

    碗形而下有柄者,名曰靶碗,俗称高足碗。浮屠喜于佛前贮供品(1),故又称佛碗也。宣德祭红,光照四座。其他青花、五彩,清代不少良制,然已“一览众山小”矣(2)。碗式之变迁,虽不若瓶式之多,然历代标新领异,各呈奇构,以餍众人眼福(3)。综其迁变,可得而言。

    【注释】

    (1)浮屠:亦作“浮图”,称佛教,梵语Buddha的音译。

    (2)一览众山小:唐代诗人杜甫《望岳》诗有句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此。

    (3)餍(yàn):满足。

    【译文】

    碗形而下部带有柄的称作靶碗,俗称高足碗。佛事常用来在神佛前盛放供品,所以又称佛碗。宣德祭红,光艳夺目,精美无比。其他如青花、五彩等在清代不乏精品,然而已是“一览众山小”了。碗之式样的变迁,虽然不像瓶子式样那么多,然而每朝每代都标新立异,各呈奇构,以饱我们眼福。综观其式样变化,可作概括的说明。

    压手之制,亦有数种。口绝撇而底甚小者,名之曰 ;口大而身高者,名之曰盏,此不折腰者也(1)。口撇而身高者,名曰仰钟式;口撇而身矮者,名曰马铃式;口撇而大、底矮而阔者,名曰草帽式,此皆略有折腰者也。

    【注释】

    (1)折腰:此指碗、盘腹部呈一条折叠的曲线。

    【译文】

    压手杯的样子也有好几种。口部极撇而底部很小的叫做;口大而身高的叫做盏,这些都是不折腰的一类。口部撇而器身高的叫做仰钟式;口部撇而器身矮的叫做马铃式;口部撇而大、底部矮而阔的叫做草帽式,这些都是略微折腰的一类。

    清 青花缠枝纹压手杯

    口径与底径相差不甚远,身直而高者,名曰筒子杯。似筒子而身矮者,名曰墩子杯。口下敛缩至底足而颇小者,名曰莲子杯。口与底相悬无几、身粗而矮者,名曰栗子杯。莲子、栗子,皆以盛果实得名,非谓其形似也。

    【译文】

    口径与底径相差不很远,身直而高的称作筒子杯。像是筒子而器身矮的称作墩子杯。口下敛缩至底足而相当小的称作莲子杯。口部与底部相差不多、器身粗而矮的称作栗子杯。莲子、栗子都因用来盛装果实而得名,并非说它们外形相似。

    杯底有深窝,圆而略深,以次递锐者,名曰鸡心。形小而圆,似半浑圆形者,名曰牛眼。杯有四角者,有四角之边各有深凹线一道,名曰海棠式。有六角者,有八角者。而四角又有双耳、单耳、无耳诸式。

    【译文】

    杯底部有一深窝,圆而略深,以下愈趋尖锐的称作鸡心。器形小而圆又似半浑圆形的称作牛眼。杯子有四个角的,且四个角的边缘都有一道深深凹线的称作海棠式。有六角的,有八角的。而四角的又有双耳、单耳、无耳等样式。

    双耳之杯,有方有圆。康窑蛋黄色凹雕暗花者,耳作龙形,乃御窑也。若寻常双耳,则以耳小者为贵。乾隆金酱色小杯,上绘金花,亦有双耳,颇具轻盈之致。

    【译文】

    双耳的杯子有方形的、有圆形的。康熙官窑的蛋黄色凹雕暗花杯,耳朵作龙形,出自御窑。若是一般的双耳,则以小耳的为贵。乾隆官窑的金酱色小杯,上面绘有金花,也带有双耳,颇有一种轻盈的趣味。

    昊十九之卵幕杯,胎质之薄,有同卵膜,在明季铮铮有名(1),李日华太仆所艳称者也。康、雍之间所制影青一种,虽稍不如昊制,然云龙精细,款似蝇头(2),固自人间罕有。

    【注释】

    (1)明季:明末。

    (2)蝇头:像苍蝇头一样小的字,俗称“蝇头小楷”。

    【译文】

    昊十九的卵幕杯,胎质之薄如同卵膜一样,在明末鼎鼎有名,为李日华太仆所倾慕称赞。康熙、雍正年间所制作的一种影青瓷器,虽稍逊于昊十九所制,但云龙纹饰精细,底款小如蝇头,确实也属于人间少见的。

    康窑有九螭斝(1),方式而高身,诸螭沓绕其旁,即兼作耳之用,雅制也。又有一种形似爵杯而无觚与高足,有单耳,旁黏四螭作引颈吸水状,乃素三彩也。身绘有虎头,形亦殊诡异。

    【注释】

    (1)斝(jiǎ):古代酒器,青铜制,圆口,三足,用以温酒。

    【译文】

    康熙官窑的九螭斝,方形而器身高,诸螭缠绕旁边兼作耳朵之用,乃高雅制品。还有一种外形像爵杯,而无觚和高足,有一单耳,旁边黏有四螭作伸颈吸水之状,是素三彩。器身上画有虎头,形状也非常怪异。

    吸杯形式作莲蓬、莲叶交互相连状,别有莲茎,茎之中有孔,可以吸饮。又有但作莲叶而不带莲蓬,底缀三小螺,中状一虾蟆者,饮处亦有莲茎吸孔,皆康窑素三彩也。或有作鸭形者,向鸭口吸饮,皆不外争奇斗异,竞为新式而已。

    【译文】

    吸杯的形式作莲蓬、莲叶交相连接的样子,另有莲茎,茎中有孔可以吸饮。还有只带莲叶而不带莲蓬的,底部连缀三个小螺,中间为一虾蟆,饮处也有莲茎吸孔,都是康熙官窑的素三彩。有的做成鸭形而向鸭口吸饮,都不过是争奇斗异,竞相为新花样罢子。

    酒令杯者,于杯内作人形,略似不倒翁状,一瓷罩覆之,中有圆孔,恰能露其顶。注酒满,则人形浮出,无酒则否。盖视人形之向对,以为行酒令之用也。

    【译文】

    所谓“酒令杯”,是在杯内作一人形,略似不倒翁的形状,一个瓷罩覆盖,中间有一个圆孔,恰好能露出头顶。注酒满时人形浮出,没有酒时就不然。是看人形的朝向所对而用作行酒令的标准。

    《梁溪漫志》呼此人形谓曰陆鸿渐(1),然鸿渐善品茶,不善品酒。此器即代酒纠事之用(2),而蒙以茶博士之名,无亦有误认颜标之嫌也耶(3)?

    【注释】

    (1)《梁溪漫志》:十卷,南宋费衮撰。费衮字补之。吴锡(今江苏吴锡)人。陆鸿渐:即唐代作《茶经》的陆羽。

    (2)代酒纠事:代行酒纠的职责。酒纠,行令饮酒时执行规则的人。纠,督察,矫正。

    (3)误认颜标:《唐摭言》卷十三《无名子谤议》云:“颜标,咸通中郑薰下状元及第。先是,徐寇作乱,薰志在激劝勋烈,谓标鲁公之后,故擢之巍峨。既而问及庙院,标曰:‘寒素京国无庙院。’薰始大悟,塞默久之。时有无名子嘲曰:‘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本此。

    【译文】

    《梁溪漫志》称呼此人为陆鸿渐,但陆鸿渐善于品茶,不善于品酒。此器就是用来代酒纠事的,而蒙受茶博士的名声,不是也有误认颜标的嫌疑吗?

    套杯之制,一至十,小至大,历朝均有之。雍正人物者,稍逊于花卉。至乾隆有绘厌胜画者,虽猥亵甚于鞋杯(1),然精妙乃无匹也。

    【注释】

    (1)鞋杯:造型为缠足女鞋式的瓷酒杯。

    【译文】

    套杯的制作由一到十,由小到大,历代都有。雍正年间画人物的,稍次于画花卉的。到乾隆时有绘厌胜画的,虽然其猥亵的程度过于鞋杯,但是精妙无双。

    口径颇巨而身段甚矮者,谓之奶子碗,清宫以盛牛乳者也。然宋制已有此式,则又未必盛牛乳,名取通俗,不必数典矣(1)。青花、五彩均有之。又有凸雕花纹仿汉铜夔螭者,名曰博古花(2),上挂色釉,亦殊足珍。

    【注释】

    (1)数典:历举典故以为考据。

    (2)博古花:在文物及其上面的图案作装饰的花纹。博古,原指通晓古代的事情,此言仿古。

    【译文】

    口径很大而身段很矮的称作奶子碗,清宫用来盛牛奶的器皿。然而宋代制品中已有这种样式,只是未必盛牛奶。名字取得很通俗,就不必数典考证了。青花、五彩的都有。还有凸雕花纹模仿汉代铜夔螭纹的,称作博古花,挂上釉彩,也非常珍贵。

    正德官窑五彩碗,地为蛋清、浅绿色,极艳极鲜。当时发明此色,后竟绝响,犹在秋葵、孔雀之上也(1)。中画盘螭四,口边、足边均有花纹,秾华工丽(2),实导康、雍之先轨者矣(3)。

    【注释】

    (1)秋葵、孔雀:指秋葵绿、孔雀绿两种釉色。

    (2)秾华:浓郁华美。

    (3)先轨:旧有的法度、范例。

    【译文】

    正德官窑五彩碗,胎地是蛋清、浅绿色,十分鲜艳。当时发明这种釉色,后来竟然失传,其美妙犹在秋葵绿、孔雀绿之上。碗中画四条盘螭,口边、足边都有花纹,浓郁华美,工致精丽,实在是后来康熙、雍正制法的先导。

    清 粉彩十八罗汉图碗

    宣德小杯,有仰钟式,有马铃式,有鸡心式,皆宝石红也。又有釉里红小杯,想釉里红即发明于是时。若淡红珠斑者,即朱红之变化者也。

    【译文】

    宣德小杯有仰钟式,有马铃式,有鸡心式,都是宝石红。又有釉里红小杯,想必釉里红就发明在此时。如果是淡红珠斑的,就是朱红变化的结果。

    明瓷五彩,宣、成已臻美丽,宣德有“轻罗小扇扑流萤”茶盏,成化有“高烧银烛照红妆”酒杯(1),皆诗句入瓷之初祖。若成化之“周茂叔爱莲”、“梅妻鹤子”、“青女秋千”等杯(2),皆开康、雍之先轨,视画折枝、八吉祥、西番莲等,尤远胜矣。

    【注释】

    (1)高烧银烛照红妆:宋苏轼《海棠诗》:“只愁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本此化出。

    (2)梅妻鹤子:谓极爱梅、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事本宋代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青女秋千:青女荡秋千。青女,神话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译文】

    明代瓷器中的五彩,在宣德、成化年间已达到非常精美的地步了。宣德时有“轻罗小扇扑流萤”茶盏,成化时有“高烧银烛照红妆”酒杯,均为诗句入瓷的创始者。其他如成化时的“周茂叔爱莲”、“梅妻鹤子”、“青女秋千”等杯子,都开创了康熙、雍正时瓷器绘画的先河。比起画折枝花、八吉祥、西番莲等纹样要远远超过。

    素三彩之盘碗,以嘉靖海马为最殊尤(1),中绘一团龙,旁列众兽七八,所谓“众兽朝龙”者也。众兽中固有海马,亦有海马居中者。大者兽多,小者兽少,统名海马,便俗称耳。绿波翻涌,梅蕊粉披,兼画小八宝(2),康熙所仿,已非恒品,而况于嘉靖也耶!

    【注释】

    (1)海马:传说中的一种怪兽,状如常马而添双翼。

    (2)小八宝:小形的八宝。八宝,藏传佛教的八种宝器。又称“八瑞相”、“八吉祥”,依次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